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马姝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28-329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结果对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进行分析。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使用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DDDs及其排序、不良反应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有逐年增加趋势,但增幅有所减少;中药注射剂DDDs增长趋于平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总药品不良反应13.14%。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管理较为规范,继续对中药注射剂的异常消耗进行密切监督,并严格落实处方及医嘱点评制度,促进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1年3月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计5类15种,报告不良反应42例,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及胃肠道反应. 结论在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应严格遵照说明书的要求,辨证论治,正确掌握配伍禁忌、用法、用量、滴速等,以达到降低临床不良反应、提高合理使用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了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论: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岳秀娟  王霞 《首都医药》2009,16(20):43-44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用于静脉滴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及中国期刊数据库文献检索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品种为苦黄和舒肝宁。结论从6个方面对舒肝宁注射液和苦黄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用药的建议,进而达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上报的51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现象多种多样,以药物热最常见。结论制药企业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外,医疗机构应合理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预防、处理及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 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 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置,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我院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置。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置应从多方面的考虑。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置,同时规范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9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中国药物警戒》2011,8(8):498-500
目的通过对9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9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7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针对77例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的特点等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针对性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观察合理药物控制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缓解改善情况。结果:不同中药注射剂之间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施合理用药观察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有所缓解及改善。结论:在运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大监测、控制及管理力度,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表现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结果:经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可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人群是中老年人;不良反应以皮肤表皮出血点及全身性损害为主;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从我院临床科室上报的41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全部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的44.6%,反应多以变态反应为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较普遍,临床表现多样在使用中应引起重视,加强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朱静  高小坤  孙家艳 《中国药房》2014,(43):4110-4113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8月中药注射剂的销售数量、金额、年销售金额比例、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和药物利用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销量呈上升趋势,药品销售比例相对保持稳定。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合理用药监管与不良反应监测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年来应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48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共涉及8个系统/类型,以皮肤症状最为多见,排列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清开灵注射剂,占本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52.08%。结论:中药应提倡口服给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15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1996~2007年期间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5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涉及27种中药注射剂,其中居前三位的是:刺五加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推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近几年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29例不良反应病例。结果: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牛绍利  穆瑞松  孙学琴 《海峡药学》2009,21(11):247-249
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9月份收集到1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有8例属于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占抽查总报表66.66%。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反应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重视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发挥中药注射剂应有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9-2010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42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总ADR的11.63%,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寒战、发热、注射部位反应、胸闷等。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应加强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4年销售额和销售数量,计算用药频率,对结果进行用药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总结药品应用疗程和对肝肾功能影响;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2014年不良反应上报情况。结果销售金额在前10名的主要为活血化瘀类的心脑血管用药和补中益气药;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同步性较好,患者应用注射用益气复脉经济负担相对较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应用较普遍,在临床应用中要严密关注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