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时间治疗学在非杓型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根据不同时间给药,对照组在早晨6∶00~7∶00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晚上18∶00~19∶00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时间治疗学,能使血压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多数患者可恢复24h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晚18:00~19:00服用缬沙坦;对照组晨起6:00~7:00服用缬沙坦,连续治疗4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组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和n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SBP和nDBP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服药后收缩压的谷峰(T/P)比值为(57.3±0.5)%,舒张压的T/P比值为(58.4±0.4)%;观察组服药后收缩压的T/P比值为(64.5±0.5)%,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68.2±0.5)%.2组患者治疗后谷峰比值均〉50%,均能24h有效降压,但观察组血压谷峰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故观察组治疗睡前服药可更加平稳地控制24h血压.结论 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缬沙坦不但可有效降低血压,还可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不同时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由晨服氨氯地平5mg调整为晚间(5:00~9:00)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4h动态血压,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调整服药时间后杓型血压率为35%,高于调整前的0;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调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晚间服用氨氯地平对控制非杓型高血压优于晨起服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80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服组与晚服组,2组均服用替米沙坦。晨服组于7∶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晚服组于19∶00时给予替米沙坦(80 mg/片)1片,每日1次。12周后复查动态血压,比较2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晨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20.0%,而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52.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服组清晨时段(5∶00-9∶00)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服组(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时辰化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5.
择时服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璐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3):187-190
非杓型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控制凌晨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变化是非杓型高血压药物治疗目标。常用降雎药物择时服用是实现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常用降压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角度,综述择时服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临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不同时间段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杓型老年高血压,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早上07﹕00~10﹕00一次性服用氨氯地平5 mg联合厄贝沙坦75 mg治疗;B组患者晚上19﹕00~22﹕00一次性服用氨氯地平5 mg联合厄贝沙坦75 mg治疗;C组患者早上07﹕00~10﹕00服用氨氯地平5 mg、晚上19﹕00~22﹕00服用厄贝沙坦75 mg治疗。三组患者在治疗前门诊测量血压,治疗48周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以观察降压疗效及血压晨峰值的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NSB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C组患者治疗后NSBP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NSBP达标率相同(均为30.8%、30.8%、61.5%),且分别高于A组(17.9%、39.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纠正率(60.0%)明显高于A、B组(14.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时间段服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均能有效降低24 h平均血压,但分时服药与晚上服药能更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从而更好地降低夜间血压升高所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经动态血压监测,选取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晨起服药组(n=42)和睡前服药组(n=42),分别于7:00~9:00和20:00~22:00服用氨氯地平5 mg,连续治疗12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晨起服药组与睡前服药组在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晨起服药组相比睡前服药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睡前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模式明显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6.7%和47.6%(P<0.01).结论 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氨氯地平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昼夜不同时间用药,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差异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非杓型高血压住院患者12例,均衡随机分2组。分别于8∶00及20∶00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于用药前及用药后d 3、d 7连续监测患者血压。用药前及用药7 d后取血测定血浆肾素(renin,Ren)、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结果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呈"昼高夜低、双峰一谷"现象,两峰值分别见于10∶00及18∶00;谷值见于2∶00。但患者昼夜血压差值缩小,杓型值仅为(4.10±1.74)%,呈明显非杓型特征。两时间点用药,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用药后可使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昼、夜均值、24 h均值明显下降(P<0.01)。但20∶00用药对患者夜间血压降低作用较快也较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非杓型血压节律(P<0.01);相反8∶00用药则使非杓型血压节律有加重的倾向。用药7 d后患者血浆Ren、AngⅡ及ET-1水平升高。结论昼夜不同时间用药,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对血压的昼夜节律有显著影响。休息期用药,可使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晨起或睡前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及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纳入74例1~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组,分别在晨起或睡前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缬沙坦80 mg及氢氯噻嗪12.5 mg),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天各时段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全天及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睡前服药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低于晨起服药组(P<0.05);治疗12周后睡前服药组夜间血压降幅较晨起服药组更显著(P<0.01);研究结束时,睡前服药组的逆转率显著高于晨起服药组[51%(18/35)vs.8%(3/36),P<0.01]。结论晨起和睡前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均能够明显降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睡前服药能显著降低夜间血压水平,纠正异常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以恢复其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并观察节律改变后对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杓型和非杓型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缬沙坦160mg/d,观察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并监测用药前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对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厍的下降值与杓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出现了明显的昼夜节律,血浆醛固酮水平出现了统计学差异。结论:缬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能恢复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向杓型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根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13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组(53例)和非杓型组(79例)。将79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晨服药组(39例)和夜间服药组(40例),治疗6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早晨服药组平均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白昼收缩压(dSBP)及白昼舒张压(dD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早上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比较,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晚上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血压过高,对靶器官有更好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血压节律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比索洛尔(n=30)每日早晨(8∶00)给药2.5~10 mg、比索洛尔(n=30)每日夜间(20∶00)给药2.5~10 mg治疗8周后的降压疗效。结果:两种给药方法均能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全天血压(P<0.05)。两种给药方法在白天的血压控制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夜间血压的控制上夜间服药降压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间服药在血压节律恢复方面优于早晨服药(P<0.05),早晨服药组有10例恢复杓型,夜间服药组有19例恢复杓型。结论:比索洛尔的两种给药方式均能安全有效地降压,但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优于早晨服药,更有利于血压节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伴有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及抗抑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和抗抑郁治疗,对血压的控制较单纯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血压监测在指导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的应用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高血压患者5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60)和对照组(n=260),两组均服用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12.5mg;试验组杓型血压患者服药时间为早上8:30,下午2:00;非杓型及反杓型服药与对照组服药时点基本一致,早晚各一次。观察两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显效120例,有效130例,总有效250例(96.9%);对照组:显效92例,有效107例,总有效199例(76.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2例出现夜间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生;对照组中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2例出现心肌梗死,无脑卒中发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指导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用药,同时降低了服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杓型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雷米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早晨服药组(n=56)和晚上服药组(n=70),治疗8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上服药和晚上服药比较,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上服用雷米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降低夜间高负荷血压,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观察分别予比索洛尔(n=29)每日2.5~5mg,美托洛尔(n=27)每日50~100mg治疗8周后的降压有效率及24h动态血压改变。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SBP、DBP和H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8周后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比索洛尔组89.6%和美托洛尔组74.1%(P〈0.05)。ABPM显示治疗后,两组dMSBP,dMDBP,nMSBPnMDBP,MSBP,MDB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白天血压的降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降低夜间血压方面,比索洛尔组的血压降低有显著性(P〈0.05)。在血压节律改变上,比索洛尔组有15例(51.7%),美托洛尔组有8例(29.6%)改变为杓型高血压。结论比索洛尔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药对高血压患者降压及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100 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早晨顿服组50 例,晚服用组50 例,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62.5 mg,治疗8 周.治疗前后门诊随访测量血压、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降压疗效及血压晨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8 周,晨服组与晚服用组服药后比较①治疗后各时点两组的诊室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夜间血压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服组晨峰血压降低程度明显高于晨服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无论何时用药均能平稳有效降压,但对晨峰高血压患者采用晚间给药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控制夜间血压水平,有效控制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143.1±5.7)mmHg、(75.6±7.1)mmHg、(126.2±5.8)mmHg、(71.6±5.6)mmHg;下降为治疗后的(129.0±6.6)mmHg、(73.6±7.0)mmHg、(121.1±9.2)mmHg、(63.3±3.7)mmHg。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方法连续选择57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64例同期住院的同龄、同病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开始治疗前接受了无创便携式(美国AMR4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查。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收缩压杓型例数和舒张压杓型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收缩压非杓型例数和舒张压非杓型例数则明显多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异常昼夜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卡托普利对28例10~12岁小儿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昼夜降压效果,随机分为2组口服卡托普利治疗。A组药物总量(2mg/kg)分2次在白天服用。B组药物总量分别于6:00,14:00,22:003次服用,服药前及服药4wk后分别进行ABPM。结果:A组白天血压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但夜间血压与治疗前无差异B组昼夜血压下降平稳,白天与夜间血压均低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