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病因及相关因素,为防治新生儿高胆提供参考。方法对145例高胆患者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高胆发病率男多于女,病因以围生因素为首,其次是感染。新生儿摄入不足是导致高胆不可忽视的因素,光疗有效而安全。结论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消除高危因素是降低高胆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提早实施光疗。  相似文献   

2.
马秀春 《海南医学》2003,14(2):91-91
高胆红素血症 (以下简称高胆 ) ,是新生儿期极为常见的症状。不同程度的高胆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1] 。其主要危害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而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终生致残。因此 ,进一步做好本病防治工作十分必要。1 高胆的早期诊断过去诊断高胆 ,多从肉眼观察到患儿出现较明显的黄疸后 ,再查血胆红素 ,不论日龄多少 ,超过 2 0 5umol/L ,才诊断为高胆。这达不到早期诊断及防治的目的。一般重症高胆发生较早 ,多于生后第一天即出现黄疸 ,此时胆红素虽未达2 0 5umol/L ,但已属高胆。对足月新生儿进行经皮测胆红…  相似文献   

3.
姚传生 《安徽医学》1998,19(2):48-48
<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较复杂,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而危及生命或留有残疾。现就我科1988年~1996年收治的178例病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朱晓红 《嘉兴医学》2001,17(3):138-13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采用股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结果:11例高胆中围产因素占42.1%,感染因素占28.1%。结论:新生儿高胆仍以围产因素及感染因素为主,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强围产期保健。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 ,其病因复杂 ,各地报道不尽相同 ,为了了解本地区的发病原因 ,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 90例高胆病例作一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及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来自 1995~ 1999年梧州市人民医院及桂东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 ,共 90例 ,其中男6 5例 ,女 2 5例。诊断标准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 0 5 .2 μmol/L,早产儿 >2 5 6 .5 μmol/ L。1.2 临床发病因素 详见表 1。感染 2 7例 (占 30 % ) ,G- 6 - PD缺乏 2 2例 (占 2 4% ) ,复合因素 2 7例 (占 30 % ) ,其中 G- 6 - PD缺乏 +…  相似文献   

6.
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萍 《华夏医学》2000,13(3):327-32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随着重视程度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本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其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就本科1998年11月至1999年11月发生的新生儿高胆病因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11月至1999年1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及住院期间发生的新生儿高胆68例。胎龄37+6~43+3周,其中过期儿2例,男婴43例,女婴25例,男女之比为1∶0.58;阴道分娩59例,剖宫产9例;出现黄疸时间:24h内7例,24~72h内55例,72h后6例。1.2 诊断标准 以血清胆红素≥205μmol/L作为高胆的标准[1,2]。1.3 临床病因 新生儿高…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 ,发病率高 ,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者若不及时治疗 ,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而致神经系统损害 ,可引起永久性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现对我院 1998年~ 2 0 0 1年收治的 14 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进行病因分析。1 临床资料1 1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为 :(1)黄疸出现过早 ,于生后 2 4小时内出现 ;(2 )黄疸程度重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 2 0 5 μmol/L(12mg/dl) ,早产儿超过 2 5 7μmol/L(15mg/dl)或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 34μmol/L(2mg/dl) ;(3)黄疸进展快 ,血清…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剑钟  许识华 《上海医学》1998,21(7):416-417
为了做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减少伤残,现将我院1996年1月~1997年12月,儿科病房收治的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及诊断标准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  相似文献   

9.
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 2例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溶血病、母乳性因素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结论预防胎儿缺氧、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完善产前检查、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做好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居首位,其次为母乳性黄疸,再次为感染因素,溶血症较少见。光疗仍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结论:一旦确诊,应早期干预,尤其应注意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检测下 ,行外周动脉抽血 ,静脉输血 ,记录换血出入量 ,换血前后作胆红素、血常规、生化、血气和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换血时间 2 .4~ 3 .8h。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和 0 .0 1 )。血红蛋白和血糖明显增高 (p <0 .0 5)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外周同步换血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少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50例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各种先天缺陷。结论:早产儿为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高围生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危重新生儿监护、抢救措施,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出生,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胥庆梅 《中外医疗》2011,30(20):13-14
目的探讨胱抑素C在新生儿高胆红血症肾功能损害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高胆红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68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及观察组发病后1d、3d及7d的血清BUN、Cr,尿NAG、GAL及血清Cys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病后1d、3d及7d的血清BUN、Cr和尿NAG、GAL及血清Cy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加重其水平呈现上升趋势,P〈0.05或P〈0.01,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随时间推移血清BUN、Cr和尿NAG、GAL波动较大,血清Cys水平波动较小。结论胱抑素C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血症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检测指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落实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防控新生儿医院感染。方法针对新生儿医院感染途径,从管理、仪器设备物品消毒管理及新生儿基础护理方面采取具体措施。结果规范执行具体防控措施,有效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结论全员参与,人人规范执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能保证新生儿院感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以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的176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 d内;其次为低血钙和低血糖,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而感染多发生于1周后。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产期窒息有关,本组缺氧缺血性脑病占首位,其次是颅内出血,常在出生12~24 h发病,出生1周后发病者应考虑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强调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建立高危新生儿监护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讨早期应用西米替丁防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以明确西米替丁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分我院早产儿141例(29~34周1000~1500g)为两组,早期(开奶后)给予观察组97例应用西咪替丁5mg/Kg/D PO,用药1~4周后的对照组44例。两组防治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97例无一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均避免和改善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在对照组44例中有4例发生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中手术治愈1例,内科保守治疗治愈2例,死亡1例。结论:西米替丁早期能够制酸及抑制胃蛋白酶分泌所以保护胃肠粘膜也可以避免胃肠道酸碱度改变,肠道菌群易位。在防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效果显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祝玉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56-57,59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早期体重下降与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10月因高胆红素血症入我院新生儿科的82例足月纯母乳喂养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院时平均总胆红素水平为(18.6±3)mg/dL,31例出现体重下降。Pearson相关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下降程度成正相关(P〈0.05)。体重下降程度超过出生体重7%的患者,其重症高胆红素血症(≥20mg/dL)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重下降不明显者(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下降程度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足月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新生儿中发生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对其发生的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新生儿中的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较多,包括母乳喂养、感染、溶血性和出血性的疾病、围产因素或者其他原因的综合影响等。结论:新生儿中发生病理性的黄疸,最主要的原因是感染,遗传性因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应该在对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避免受到感染,并不断强化对产妇生产前后遗传性疾病的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20.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关系,为早期发现胆红素神经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给72只生后7天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胆红素,制成高胆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其神经行为,检测F-VEP。F-VEP检测后断头取脑,作冰冻切片,抽提脑组织胆红素。结果:随着腹腔注射胆素量的增加血清总胆素浓度、脑组织内胆素含量逐渐增加。F-VEP主波潜伏期逐渐延长,除T1组外余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各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4h,8h之间无差异,但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F-VEP主波潜伏期除T1组外余各实验组4h`8h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血清总胆素浓度与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无相关关系,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与F-VEP潜伏期呈正相关;F-VEP反应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的红红素神经毒性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F-VEP可早期并较灵敏地反映胆红素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