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一项创伤性检查,由于腰椎穿刺时患儿意识清醒,手术可引起患儿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并造成穿刺后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腰痛[1].笔者对2008年5~12月我院198例施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穿刺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一项有创性检查,由于腰椎穿刺时患儿意识清醒,手术可引起患儿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并造成穿刺后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腰痛[1]。笔者对2011年5-12月我院收治的施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189例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儿科临床上,患儿普遍不配合腰椎穿刺术,致使穿刺成功率较低,影响疾病诊断及治疗。针对此问题,本院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对68例行腰椎穿刺术极不合作的患儿,应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辅助下进行穿刺操作,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背带裤固定法应用于小儿腰椎穿刺时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74例需进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背带裤固定法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旧床单固定法进行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腰椎穿刺固定效果及穿刺时间、次数.结果 试验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及患儿、家长、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腰椎穿刺时间和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行腰椎穿刺术时采用背带裤固定法能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代替传统旧床单固定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背带裤固定法应用于小儿腰椎穿刺时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74例需进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背带裤固定法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旧床单固定法进行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腰椎穿刺固定效果及穿刺时间、次数.结果 试验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及患儿、家长、医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腰椎穿刺时间和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行腰椎穿刺术时采用背带裤固定法能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代替传统旧床单固定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患儿腰椎穿刺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6年我院行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术鞘内注射药物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儿2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6例。试验组在以腰椎穿刺点为圆心、半径为5 cm的局部皮肤涂抹0.5 mm厚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采用医用3M贴膜覆盖2 h,去除贴膜和乳膏常规消毒后行腰椎穿刺术;对照组操作时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后行腰椎穿刺术。采用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量表和Wong-Baker面部表情分级量表评价患儿疼痛程度,记录患儿穿刺前后心率、呼吸、血压、穿刺成功率、患儿穿刺后不适感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穿刺后不适感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穿刺后心率、呼吸、收缩压均明显较穿刺前加快(P<0.05),试验组穿刺后心率、呼吸、收缩压与穿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减轻肿瘤患儿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和医师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背带裤固定法应用于小儿腰椎穿刺时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74例需进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背带裤固定法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旧床单固定法进行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腰椎穿刺固定效果及穿刺时间、次数.结果 试验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及患儿、家长、医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腰椎穿刺术后发生脑脊液外漏的原因,防范对策及护理。方法对67例患儿腰椎穿刺术后其中2例患儿出现脑脊液外漏进行分析。结果 2例出现脑脊液外漏的患儿被及时发现及进行相应的护理,患儿无出现严重不适。结论从医生、护士、患儿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持患儿情绪稳定,术后正确的体位,是减少脑脊液外漏事件发生的关键,出现脑脊液外漏,应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在腰椎穿刺术患儿的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7例在某科接受腰椎穿刺术的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腰椎穿刺护理,观察组(34例)加行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及穿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度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0.61%;观察组无痛或轻度疼痛所占的比例也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18%,而对照组为63.64%;观察组患儿在腰穿术中、术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腰椎穿刺过程中配合音乐疗法,能够有效减轻穿刺所致的疼痛感,使患儿积极配合操作,有利于提高腰椎穿刺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10.
腰椎穿刺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 ,它在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上起一定作用 ,我科自 1998年 1月至2 0 0 2年 6月为 2 0例 2~ 13岁的患儿行腰椎穿刺术 ,无 1例并发症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术前护理向患儿家长说明进行腰椎穿刺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减轻家长的顾虑 ,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 ,认真告知家长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并让其签字 ,以取得配合和支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劝说 ,以取得配合。穿刺前 ,清醒的患儿大多表现为害怕、拒绝、哭闹等 ,而家长对腰穿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害怕有生命危险等。因此 ,我们应耐心细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儿童白血病腰椎穿刺术中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住院的白血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术前60min在穿刺点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按照常规穿刺方法,操作者为同一人,避免技术误差造成的疼痛。结果实验组的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降低儿童白血病腰椎穿刺术中的疼痛,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腰椎穿刺易导致头痛[1]和腰背痛等,加之患者及其家属误认为脑脊液是人体的精髓,不能轻易抽取,术中不积极配合,严重影响穿刺成功率。我科于2004年1~12月对120例行腰椎穿刺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创伤性腰椎穿刺1023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岁以下患儿穿刺风险高于1~10岁的患儿;体质指数高于95的患儿穿刺风险比体质指数95以下的患儿低,穿刺间隔时间越久,风险越低;直接穿刺比在医学影像辅助下穿刺风险更高。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1岁以下、体质指数小于95,2次穿刺时间间隔较短、直接穿刺等。  相似文献   

14.
头皮针在婴幼儿腰椎穿刺术中的应用(附5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穿刺是儿科脑脊液检查、鞘内注射常用的诊断治疗方法,传统用腰穿针或注射针头穿刺,应用在要幼儿容易损伤出血,成功率也较低。近年来我们采用头皮针代替腰穿针对要幼儿行腰椎穿刺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5ML-次性注射器作小儿胸骨穿刺方法,减轻患儿痛苦,使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方法使用5ML-次性注射器代替传统的骨髓穿刺针,给患儿作胸骨穿刺术。结果一次穿刺成功55例,两次穿刺成功1例,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8%。结论用5ML一次性注射器作小儿胸骨穿刺术,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无需麻醉,成功率高,患儿痛苦少,值褥摊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疑难静脉穿刺结果,改进疑难静脉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对46例静脉穿刺会诊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颈静脉、腋静脉、股静脉等较粗大的血管进行疑难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结论通过颈静脉、腋静脉、股静脉留置穿刺术是解决疑难静脉穿刺的有效方法,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腰椎穿刺术行腰椎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传统腰椎穿刺操作方法进行改进:(1)始终固定穿刺点;(2)保持“垂直”概念,强调动作连贯性;(3)尽量减少引起穿刺方向、穿刺点偏移的动作;(4)增加进针至“阻滞感”的补充,不单以“落空感”作判断标准;(5)减少麻醉药用量.比较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传统方法组成功放出脑脊液(CSF)67例,成功率67%;改良方法组成功放出CSF 87例,成功率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腰椎穿刺方法能提高腰椎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4岁的亮亮发烧几天了,期间体温飚升到40℃,并发生了两次抽搐。经治疗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医生建议做个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以明确病因。但一听到做腰椎穿刺,亮亮的爸妈觉得太危险,会把孩子穿"傻",坚决不同意给孩子做这项检查。那么,为何要做腰椎穿刺?孩子做腰穿检查真的很危险,且会变"傻"?腰椎穿刺,抽的不是脑脊髓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  相似文献   

19.
边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907-1908
目的探讨逆向头皮静脉穿刺术在婴幼儿患者采血或输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8例婴幼儿患者分成研究组108例和对照组80例。头皮静脉穿刺术,研究组采用逆行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向心性方向穿刺法。对两组穿刺术时间、血标本溶血或凝血例数和穿刺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穿刺术时间:研究组(2.18±0.86)min,对照组(7.92±0.9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60,P〈0.01);血标本溶血或凝血例数:研究组3例,对照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3,P〉0.05);穿刺并发症:研究组2例,对照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05)。结论头皮静脉逆行穿刺法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方便、穿刺术时间短和患儿痛苦少等优点,尤其是适应于血管条件差的患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静脉采血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采血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10月到2007年12月住院的新生儿行后囟穿刺术者100例作为观察组;2005年10月到2006年9月住院的新生儿行股静脉穿剌者108例作为对照组,两者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后囟穿刺术一针穿刺成功者98例,穿刺成功100例,无瘀血、无感染;而股静脉穿刺术一针穿刺成功者65例,穿刺成功91例,穿刺失败17例,其中瘀血10例,感染1例。结论新生儿后囟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不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还为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