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新生儿断脐方法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方法 足月新生儿3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6和对照组168,观察组断脐时尽量靠近胎盘,并于1min内将残留于新生儿端的脐带举起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使脐静脉内的残余血完全流入新生儿体内;而对照组则行常规断脐.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h和24h 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时靠近胎盘断脐并将残余脐静脉血输入新生儿体内,可提高新生儿Hb水平,且不影响剖宫产儿的复苏和第三产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两种断脐方法对阴道分娩的新生儿血红蛋白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足月顺产的200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断脐方法不同分为快速断脐组(ECC,114例)和延迟断脐组(DCC,86例),比较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总胆红素(STB)和经皮胆红素(TCB)水平以及黄疸发生率。结果 DCC组产后HB和HCT水平显著高于ECC组(P 0.05);两组产后STB和TC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第7天,DCC组和ECC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3%vs 38.37%,P 0.05)。结论与快速断脐相比,给予延迟断脐的新生儿,其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升高明显,可以有效预防早期新生儿贫血,且不会增加黄疸的发生率及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评价分析晚断脐(DCC)与新生儿血氧含量变化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78例正常单胎阴道分娩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早断脐(ECC)组139例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晚断脐组139例在新生儿在脐带停止搏动后断脐,观察两组新生儿血氧含量变化.结果 晚断脐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4):109-111
目的分析晚断脐与新生儿血氧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1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00例顺新与50例优剖宫产新生儿,根据断脐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30秒后断脐,对照组则在新生儿出生后10秒内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此外,将观察组分为30、60与90s断脐三组,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氧含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以及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断脐不会增加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剖宫产分娩的单胎产妇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2组产妇均进行常规剖宫产,观察组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实施断脐操作,对照组则于新生儿娩出10 s内进行断脐处理,其他相关措施及产妇出院指导与观察组一致,比较2组母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72 h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3例占3.75%,胆红素水平(18.19±1.90)μmol/L,最高1次胆红素峰值(17.02±1.58)mol/L,血红蛋白水平(153.33±15.16)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2±0.38)分,5 min Apgar评分为(10.00±0.00)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25%(5/80).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15例占18.75%,胆红素水平(10.26±2.55)μmol/L,最高1次胆红素峰值(15.88±1.68)mol/L,血红蛋白水平(147.21±12.37)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0±0.69)分,5 min Apgar评分为(9.99±0.34)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5.00%(4/80).观察组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和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不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利于新生儿预后;临床产科工作中剖宫产建议选择晚断脐,以减少早断脐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姚丽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02-1703
目的 探讨二次断脐及康脐宝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来行二次断脐;改良组实施二次断脐及康脐宝脐部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残脐脱落时间等指标.结果 二次断脐及康脐宝改良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二次断脐及康脐宝预防新生儿脐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术中新生儿断脐后立即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切口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和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断脐后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能降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稳定C-反应蛋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847-850
目的:探讨新生儿改良式断脐及护理方法即晚断脐改良纱布包扎后暴露护理法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2015年12月足月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晚断脐(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脐夹断脐后,脐部改良式包扎24~48 h,取下脐夹暴露直至脐带干燥自然脱落。选择2015年1—2015年6月足月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常规断脐法,即早断脐(出生后10 s内),脐夹断脐后,脐部采取护脐卷包裹24~48 h,取下脐夹仍用护脐卷包裹直至脐带自然干燥脱落。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脐带自脱时间,脐部渗血、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3~7 d者70例,8~14 d者21例,超过15 d者9例。对照组3~7 d者40例,8~14 d者43例,超过15 d者17例。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脐部感染、脐部渗血3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改良式断脐及护理法可有效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二次断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出生的1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给予二次断脐)和对照组87例(给予传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炎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破损,脐炎和分泌物者发生例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断脐操作起来不仅安全简单,而且有助于产妇及家属更好的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此外还可避免脐部感染,提升新生儿脐部舒适度,所以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的影响。方法110例窒息新生儿给予延迟断脐处理,对照组的90例新生儿采取常规断脐处理(出生后lOs内)。观察两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Apgar恢复情况及复苏以后黄疸发生的情况。结果延迟断脐的新生儿组其Apga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复苏所需时间小于对照组。并且患者为轻度窒息时不需要使用药物复苏,复苏成功率要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以及是否需要光疗没有差异。结论采取延迟断脐可以让新生儿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并且缩短复苏所需时间,没有增加新生儿黄疸的风险,有效并且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振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07-2308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预防核黄疸的方法。方法:快速断脐组和慢速断脐组,对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黄疸发生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值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快速组的新生儿肉眼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慢速组,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也明显晚于慢速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较慢速组低。结论:快速断脐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慢速断脐法,它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使黄疸程度减轻,对预防新生儿核黄疸,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脐部与血管相通,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通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局部感染,轻则引起脐周围炎性反应,重则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1]。晚断脐可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护理质量,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和病死率[2],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正常健康单胎新生儿100例,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法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18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二次断脐法,即在新生儿娩出后用气门芯结扎脐带,在保留脐带残端1.5cm处剪断脐带并挤出残血,于新生儿出生后24~48h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在结扎下方进行二次断脐。同时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168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气门芯摘脐法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断脐后1~2min消毒、结扎,待其自行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以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脐部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48h内进行二次断脐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2次断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正常健康单胎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等待脐带动脉搏动停止后断脐。观察组于新生儿娩出48~72h后行2次断脐;对照组不实行2次断脐。观察2组脐部愈合时间,比较2组脐带感染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脐带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2次断脐能有效促进脐带愈合,减少脐部感染及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脐带的处理关系到预防脐部感染,若处理不当易引起脐部感染、渗出、出血。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并继发腹膜炎,甚至危及婴儿生命。脐带脱落方式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新生儿二次断脐是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h后进行脐带的二次剪断。目的是降低脐部感染率,满足新生儿舒适需求及产妇和家属对残留脐带安全的需要。我院从2009年1月开始对正常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方法护理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生儿断脐时机的选择对湿肺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并发生新生儿湿肺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资料分为产后10~15 min时给予断脐处理的观察组和产后1~5 min时给予断脐处理的对照组,观察新生儿状况、湿肺发生例数以及呼吸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湿肺、重型湿肺的例数以及呼吸恢复平稳的时间、X线征象消失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Apgar评分、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适当延迟断脐时机、在产后10~15 min时给予断脐处理有助于控制新生儿湿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足月顺产晚断脐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为新生儿断脐时间的选择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足月顺产分娩的新生儿230例。按照断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快速断脐方法)与试验组(采取延迟断脐方法),各115例。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新生儿组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总胆红素水平以及黄疸情况发生率。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第3天HB、HCT水平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STB水平以及生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对比快速断脐新生儿,延迟断脐新生儿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积极预防了新生儿早期贫血风险,但对胆红素水平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曹丽敏  郑艺 《贵州医药》1997,21(1):46-46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8年9月~1996年9月采用快速断脐法断脐480例,其中包括15例高危儿,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观介绍如下:1.2方法:新生儿娩出后,Apsar评分1分钟≥8分者(或Apgar评分虽然1分钟<8分,但经处理后5分钟评分≥8分者),即用无菌血管钳紧贴脐带根部(即脐带与脐轮的皮肤交界处)夹闭脐带,扣死血管锥,用无菌剪刀在距血管钳上1~Zcm处剪断脐带,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脐部,治疗巾包裹新生儿腹部交新生儿台用棉被保暖,此时接生者可处理胎盘及会明切口等,伍分钟后,打开新生儿腹部治疗巾及纱布,松开血管钳,75…  相似文献   

19.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于7~15d自然脱落。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和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加用百炎净粉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517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二次断脐组和加用百炎净组,观察两组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脐带干燥时间、脐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加用百炎净组在降低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率和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二次剪脐法加用百炎净预防新生儿脐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