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痛经以活血化瘀为主,依据患者寒热虚实的不同,辅之以温经利温、疏肝理气、养阴清热、调补肝肾等法,行气、化瘀不宜过用破血破气之品,扶正和固护冲任防止过用温补滋腻药物;活血化瘀方剂需增理气药物,温经利防过热过燥之品。  相似文献   

2.
膈下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7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痛经的74例患者予口服膈下逐瘀汤水煎剂,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 74例中治愈30例,好转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89%。结论中药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膈下逐瘀汤源出王清任《医林改错》。近年来我们用其加减治疗痛经23例,疗效颇佳。1一般资料23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44岁,病程短者7个月,长者达3年;原发性痛经14例,继发性痛经9例;行经前痛者6例,行经时痛者14例,行经后痛者3例。多伴有乳房胀痛,一些伴有恶心、呕吐,或前后二阴坠胀,胸闷、食少等症状。2治疗方法膈下逐瘀汤由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牡丹皮、乌药、香附、甘草组成。乳房胀痛加玫瑰花、青皮;恶心、呕吐加吴茱萸、生姜、黄连;前后二阴坠胀加川楝子、柴胡;胸闷、食少加白术、茯苓、…  相似文献   

4.
刘军 《陕西中医》1997,18(11):527-528
<正> 痛经一症,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行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为主症。痛经虽由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但因其病因各异,故所表现症状并不一样。因此,必须审因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法治疗膜样痛经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芝 《山西中医》2000,16(2):22-23
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膜样痛经 32例。结果 :治愈 15例 ,好转 13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87.5 %。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治疗膜样痛经3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膜样痛经是现代医学的名称,其临床特点为:经行第1~2天小腹疼痛难忍,经量较多有烂肉样血块,同时可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甚则出现虚脱。笔者在临床中,以活血化瘀法治疗膜样痛经38例,收到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患者38例,均来源于我院妇科门诊。年龄20岁以下18例,21~30岁18例,31~45岁2例;病程2~30天12例,31~60天20例,61天以上6例。38例患者均为原发性痛经,经妇科及B超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子宫肌瘤及生殖器异常等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当归15g,三棱、莪术、…  相似文献   

7.
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山西中医》2011,27(2):18-19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服用膈下逐瘀加味汤。对照组34例,服用元胡止痛片。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95CI=80.6%-99.3%);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95CI:52.5%~84.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7564,P=0.00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元胡止痛片,其收益为,OR=0.15(95%CI=0.03~0.73),NNT=4(95%CI=2.4~17.2)。  相似文献   

8.
桃红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新霞  郭军红 《光明中医》2009,24(11):2138-213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桃红四物汤(桃仁、当归、川芎、乌药、香附、郁金、柴胡、牛膝等)治疗本病32例。结果:治愈2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本方有行气活血,养血,通经止痛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俊英 《北京中医》2000,19(5):35-35
笔者收集和总结了自1995年4月至1999年4月我院中医门诊的痛经病人81例,随机分成2组,运用自拟活血化瘀汤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科常见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该病发作时,以双下肢散在出血点、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为主要特征.自2003年9月~2006年4月,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9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96例,治愈60例,好转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7%。作者从中、西医不同理论对痛经的病机和中医治疗痛经的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梅周元 《江苏中医》1999,20(11):4-5
梅九如老先生采用活血化瘀法,分别与行气、清热、温经、止血、益气、养阴、祛风、利水等法结合,辨证治疗痛经,通因通用,可以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膈下逐瘀汤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15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胥桂生 《陕西中医》1998,19(12):529-529
采用膈下逐瘀汤(当归、失笑散、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香附等)加减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150例,总有效率94.7%。提示本法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血流量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宝玲  张焱  回世洋 《河南中医》2011,31(3):243-244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肝硬变的疗效。方法:60例早期肝硬变患者,以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3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显效23例,好转27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3.33%。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 I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活血化瘀法对于改善肝硬变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刘金妹(江西省吉安地区人民医院343000)关键词温经汤,临床应用,痛经,中医药治疗温经汤出自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由当归、川芎、芍药、桂枝、吴萸、阿胶、丹皮、生姜、半夏、甘草、麦冬组成,用治妇人冲任虚寒兼有瘀血而引起的崩漏,亦...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丹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00例痛经患者。结果统计痊愈72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92%。本病实证者为多,气滞,瘀热所至者甚为常见,气滞则血瘀,气血郁滞,郁久化热,瘀热胶著,阻滞冲任脉络而作瘀,运用本方,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法祛滞,故获显效。  相似文献   

19.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9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丽君 《中医药导报》2002,8(12):761-761
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 96例 ,治愈 6 0例 ,好转 2 8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为 91.7%。作者从中、西医不同理论对痛经的病机和中医治疗痛经的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温经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7~2011年间妇科门急诊原发性痛经患者,经四诊合参,辨证分析后,以中药温经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标本兼治,达到消除与缓解疼痛的效果。结果 48例患者,治愈26例(54.16%),好转18例(37.50%),无效4例(8.33%),总有效率为91.66%。结论中医药治疗痛经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尤其是治疗功能性痛经优势明显,北方女性寒性痛经者居多,以《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为主方,随证进行加减,因地、因证制宜,可标本同治,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