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观察了单纯缺氧及反映炎症因素影响的缺氧叠加静注三氯化铁(FeCl3)所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变化及差别。方法:应用肺动脉微飘浮导管技术及电镜技术、细胞分离技术观察MPAP,CEC,NO及MDA等指标。结果:缺氧2周后,血CEC、NO、MDA升高,4周时各值高于2周组。缺氧叠加三氯化铁组各值高于单纯缺氧组(P<0.01)结论:缺氧叠加FeCl3致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损伤重于单纯缺氧组,可较好反映炎症因素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西拉普利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及形态的影响,探讨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循环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结果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压力升高、脂质过氧化物产生丙二醛(LPO)升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降低,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P<0.01);西拉普利治疗后脂质过氧化物降低,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 本实验表明ACEI可以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平衡ACE系统从而减少血CEC数量、降低肺动脉压而达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猪缺氧时循环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复制新生猪缺氧模型 (HM) ;从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分离循环内皮细胞 (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CEC) ;采用ⅧR :Ag间接免疫荧光进行检测 ,黄绿色荧光着色细胞为循环内皮细胞。结果 对照组CEC为 2 .17± 0 .82× 10 9/L ,HM组为 3.0 7± 0 .93× 10 9/L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在形态学上CEC分为 3种 :①核清晰可见 ,胞浆丰富 ;②核隐约可见 ,胞浆少见 ;③核缺失 ,细胞明显皱缩。Ⅷ :Ag荧光检测以上 3种细胞均发现较多的黄绿色荧光着色。结论 HM组中CEC明显增多 ,提示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作用 ,CEC可作为血管损伤的指示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西拉普利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观察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循环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 结果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增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降低 ,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 ( P<0 .0 1) ;西拉普利治疗后脂质过氧化物降低 ,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减少 ( P<0 .0 1)。 结论 西拉普利抑制脂质过氧化等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测定和比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心病、正常人的循环内皮细胞(CEC)、超氧化物歧化酶(S0D)、丙二醛(MDA)。结果显示:正常人、COPD、慢性肺心病的CEC分别为3.85±1.12、7.32±1.22、10.49±1.33/0.9μl,COPD、慢性肺心病组和正常组比较,CEC显著升高(P<0.01),且多数核清晰可见,胞浆丰富,MDA也显著升高(P<0.01),而SOD显著降低(P<0.01),提示缺氧使体内氧自由基、MDA产生增加,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损害作用,致使CEC增多。因此,CEC数量的测定和形态观察对了解COPD、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Cilazapril对缺氧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ilazapril对缺氧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缺氧4周组,cilazapril治疗组,自然恢复组。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循环内皮细胞(CEC),肺动脉平均压(PAPm),取肺及肺动脉行扫描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缺氧4周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VEC)明显损伤,cilazapril治疗4周组较自然恢复组VEC损伤明显恢复,CEC明显减少,PaO2增高,PAPm降低。结论 cilazapril对缺氧肺VEC损伤有较好修复作用,并能显著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7.
大蒜素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功能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大蒜素对缺氧性腺泡内肺动脉高压是否具有阻抑效应,在常压缺氧条件下,选用42只大鼠,分正常组、缺氧组、缺氧加大蒜素组,分别在15 d和30 d测右心室收缩压,并利用光镜、电镜观察肺血管病变.结果大蒜素不仅能降低肺动脉压,减轻缺氧对内皮细胞的损伤,还能阻抑腺泡内肺动脉肌化增强现象.提示大蒜素有明显阻抑缺氧性腺泡内肺动脉构型重组和预防缺氧性肺动脉压升高的作用,从而为该药防治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Lipo-PGE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po-PGE1加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各95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ipo-PGE1 10μg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2次·d-1;B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2次·d-1,疗程均为2周。检测治疗前后2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平均压(MAP),测定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以及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2周后SPAP、MAP、DPAP、CEC、ET-1明显降低,NO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Lipo-PGE1能够降低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恢复其内皮源性因子产生及释放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观察一氧化氮合成的前体物质L-精氨酸和一氧化氮供应剂硝普钠对慢性缺氧大鼠肺动脉压、肺泡内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以及肺泡内和肺外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在限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L-精氨酸和硝普钠均可使慢性缺氧大鼠的肺动脉压显著降低,肺泡内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减轻,并且可保护肺血管防止缺氧引起的内皮损伤和中膜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改变。提示给缺氧大鼠提供充足的外源性一氧化氮或一氧化氮合成的前体物质,可以保护内皮并防止缺氧引起的肺血管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从而限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乳猪肺血管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4 2只新生乳猪分成正常发育组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组。其中 2 0只新生乳猪置于低气压仓中 3或 11d形成不同程度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γ 肌动蛋白抗体染色对肺小动脉的形态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新生乳猪出生后早期随着日龄增加 ,血管壁中层百分率快速下降 ;缺氧抑制了中层厚度百分率的下降 ,甚至增加这种百分率 (P <0 .0 1) ,同时中层与管腔面积比值与中层百分率有相同的变化倾向。结论 :新生乳猪出生后肺血管快速重构以适应子宫外生活环境。缺氧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变正常肺血管的重构 ,导致或加重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观察了单纯纯氧及反映炎症因素影响的缺氧叠加静注三氯化铁(FeCl3)所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变化及差别。方法:应用肺动脉微飘浮导管技术及电镜技术、细胞分离技术观察MPAP、CEC、NO及MDA等指标。结果:缺氧2周后,血CEC、NO、MDA升高,4周时各值高于2周组。缺氧叠加三氯化铁组各值高于单纯缺氧组结论:缺氧叠加FeCl3致肺动同压血管内皮的损伤重于单纯缺氧 ,  相似文献   

12.
Na+/H+交换器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Na+/H+交换器(NHE)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缺氧3周组和缺氧8周组.分离肺动脉平滑肌,测定细胞内pH(pHi),并提取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比较各组中NHE-1 mRNA的表达.结果:缺氧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H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NHE-1 mRNA表达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缺氧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Na+/H+交换器参与调节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Hi,从而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玉兰  张珍祥 《微创医学》2001,20(5):588-591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一氧化氮(NO)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毒副反应.方法从54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中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常压缺氧两周复制成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后分为缺氧组每日继续缺氧6小时;吸入NO组继续缺氧同时每日吸入40ppm(40/106)NO1小时,于第8、15、22、29天分别观察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肥厚指标、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缺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升高,右心室肥厚显著(P均<0.01),而吸入NO组肺动脉压降低,右心室肥厚减轻;(2)吸入NO不同时间组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与缺氧组同时间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且吸入NO各时段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均>0.05);(3)光镜下,缺氧组腺泡内肌型肺动脉增多、无肌肺动脉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及吸入NO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吸入NO组明显改善三型血管比例失调,阻抑慢性缺氧所造成的腺泡内肺动脉肌化和肌型小动脉中膜增厚,未见明显肺泡水肿、渗出、细胞浸润等NO损伤性改变.结论长期吸入40ppmNO可以减轻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以及肺小血管肌化程度,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乳猪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乳猪血管形态学的变化。方法:42只新生乳猪分成正常发育组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组。其中20只新生乳猪置于低气压仓中3或11d形成不同程度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γ-肌动蛋白抗体染色对肺小动脉的形态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新生乳猪出生后早期随着日龄增加,血管壁中层百分率快速下降;缺氧抑制了中层厚度百分率的下降,甚至增加这种百分率(P<0.01),同时中层与管腔面积比值与中层百分率有相同的变化倾向。结论:新生乳猪出生后肺血管快速重构以适应子宫外生活环境。缺氧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变正常肺血管的重构,导致或加重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5.
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太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成水  蔡孔长 《浙江医学》1999,21(8):464-466
为研究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慢性常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建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及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模型,测定大鼠肺动脉压及右心室肥厚、肺血管肌化增强、红细胞压积增高。缺氧合并高二氧化碳引起肺血管肌化及右心室肥厚更明显,并出现左心室肥厚,但肺动脉压与缺氧组相似,而红细胞压积与正常对照无差异。研究说明,高二氧化碳加重大鼠缺氧引起的心脏肥厚和肺血管肌化程度,在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缺氧损伤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的保护作用,提高肺血管内皮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加损伤后的存活率,改善其功能,为防止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PMECs,用物理方法建立缺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损伤组、HGF组、PHA665752组(HGF抑制剂组)。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第7代HPMECs,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在不同干扰条件下HPMECs的贴壁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情况。结果缺氧损伤组细胞贴壁率下降,ICAM-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HGF组细胞存活率较缺氧损伤组明显提高(P<0.01),细胞贴壁率较缺氧损伤组明显增加(P<0.01),ICAM-1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PHA组细胞存活率较缺氧损伤组和HGF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细胞贴壁率较缺氧损伤组明显下降(P<0.01),ICAM-1的表达明显上升(P<0.01)。结论 HGF可能是通过增加HPMECs的存活率、提高体外培养时细胞的贴壁率、减少ICAM-1表达,减轻缺氧损伤所造成的HPMECs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变化。方法:用压缺氧法复制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用右心导管法测量平均肺动脉压,称量法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HE染色结合形态计量分析进行缺氧性肺血管重塑观察,Tunel法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缺氧7d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开始升高,肺动脉出现缺氧性肺血管重塑;缺氧14d及21d平均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缺氧性肺血管重塑更明显,右心室肥大指数增加。对照组及缺氧3d、7d、14d、21d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平均肺动脉压与WA%(血管壁横断面积与血管横断面积比值)及右心室肥大指数呈正相关,WA%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不伴有凋亡水平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建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及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模型,测定大鼠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压力和心脏重量,分析肺血管肌化程度:结果提示缺氧引起大鼠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压力升高,右心室肥厚、肺血管肌化增强、红细胞压积增高。缺氧合并高二氧化碳引起肺血管肌化及右心室肥厚更明显,并出现左心室肥厚,但肺动脉压与缺氧组相似,而红细胞压积与正常对照无差异。研究说明,高二氧化碳加重大鼠缺氧引起的心脏肥厚和肺血管肌化程度。在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氧性血管收缩对Wistar大鼠NO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Wistar大鼠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胸主动脉环,缺氧刺激动脉环,记录收缩幅度的变化。结果内皮细胞完整、去内皮血管环缺氧时收缩幅度分别为598±42mg、208±38mg,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皮细胞完整血管环在缺氧同时分别应用L-NNA、L-Arg、NTG和MB,可分别使血管收缩增幅达64.88%(P<0.01)、降幅达25.08%(P<0.05)、降幅达45.15%(P<0.01)和增幅达42.07%(P<0.01);去内皮血管条在缺氧时应用L-Arg或L-NNA,并不明显改善血管收缩幅度(P>0.05),而NTG使血管收缩降幅度达57.21%(P<0·01),MB部分抑制NTG的作用,血管收缩增福88.76%(P<0.01)。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内皮细胞参与缺氧性血管收缩反应,缺氧时内皮细胞依赖性合成和释放NO不足,可能是血管收缩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检测重症中暑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清vWF及TM溶度;重症中暑血清攻击体外培养脐静脉,检测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对重症中暑CEC数量和血清vWF及TM浓度的影响;重症中暑血清攻击脐静脉,观察乌司他丁对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和可溶性vWF及TM浓度的影响。结果:重症中暑患者组外周血CEC明显高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中暑组血清vWF和TM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中暑血清可明显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明显升高(P<0.05)。重症中暑乌司他丁治疗可明显减少CEC(P<0.05),同时下调血清vWF和TM浓度(P<0.05)。体外实验发现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血清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培养上清脱落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培养上清vWF和TM浓度下降(P<0.05)。结论:重症中暑存在严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乌司他丁对于重症中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