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及可降解涂层药物洗托支架(EXCEL支架)对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接受裸支架(BMS)及药物支架(EXCEL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的2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BMS)和试验组(EXCEL支架),每组100例。测定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水平。结果200例患者(男性120例,女性80例)280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浆可溶性CD40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血浆可溶性CD40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CEL支架可降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及迟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戴闽  刘静  罗彩东 《四川医学》2010,31(2):211-213
目的研究叶酸对药物涂层支架(DES)内再狭窄(ISR)的预防作用。方法DES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叶酸(FA)组和对照组,叶酸组加服叶酸5mg/d。检测并对比两组支架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血FA和同型半胱氨酸(Hey)。两组患者于术后即刻和1年后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测定并对比最小病变血管内径。结果两组患者大部分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组患者腰围较对照组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LDC—C)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叶酸浓度、tHey浓度和最小病变血管直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叶酸组患者叶酸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tHey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1年叶酸组最小病变血管直径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叶酸可以预防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后置入引流管行胆管引流(外引流组)或置入胆管内支架(内引流组)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疗效、肝功能、血常规、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内引流组治疗近期显效率高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K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内引流组术后Tbil、Dbil、AKP和GGT的降低幅度大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较术前均有下降,但多数未达到正常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引流组生存时间超过12个月的患者比例大于外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安全、有效,而后者较前者引流效果更快速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和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小切口囊外摘除组(实验组)和超声乳化吸出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1d、1周,3个月的视力恢复状况,角膜散光状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2组术后1d、1周视力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月视力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及1周时散光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散光实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比较,近期视力恢复较差、散光较大,远期视力恢复及散光无明显差异和术后并发症,更适合基层医院及防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陈辉  冯玉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43-245
目的探讨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EBMSD)联合鼻胆管引流术(EN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疗效。方法对44例MOJ患者应用EBMSD联合ENBD,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44例患者中置管成功率为93.18%(41/44),其中塑料支架置入29例,金属支架置入12例;支架置入后黄疸消退的总有效率为95.1%,且术后1周肝功能各指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血尿淀粉酶升高2例,血常规示轻度升高1例,急性胰腺炎1例;金属支架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83.3%和58.3%,塑料支架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7%、65.5%和3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MSD联合ENBD治疗MOJ疗效确切,可祛除黄疸、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变化及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EXCEL支架)对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接受裸支架(BMS)或EXCEL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BMS组和EXCEL支架组,每组100例。测定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血浆sCD40L的水平。结果200例患者(男120例,女80例)280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诊。两组在患者基本条件方面,EXCEL支架组有更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血浆sCD40L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于6个月时,血浆sCD40L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XCEL支架可降低血浆sCD40L,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减少迟发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黄鹏  左良成  名强  林艳  王金华 《海南医学》2014,(8):1177-117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颞肌切除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62例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并联合颞肌切除术,对照组6l例患者只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l周、1个月的GCS评分分别为(8.66±0.48)分、(9.56±0.50)分及(5.95±0.22)分、(8.27±0.7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评价疗效,疗效良好率分别为72.6%、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2周内实验组再出血发生率(8.1%)与对照组(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梗塞(6.5%,21.3%)及术后癫痫(8.1%,24.6%)实验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肌切除术后可发生咀嚼、张口功能受限及面容不对称等问题(6例,9.7%),但程度均较轻。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颞肌切除术临床疗效可靠,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Excel)与涂层不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在冠状动脉疾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15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此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Excel组498例,Partner组817例.观察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冠脉病变特征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平均置入支架直径[(2.97±0.39)mm vs(3.03±0.46)mm]及置入支架长度[(25.37±7.39)mm vs(24.57±7.11)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Excel组患者平均置入支架直径较小且支架长度偏长,但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1%vs2.69%,P〉0.05;0.60%vs0.86%,P〉0.05)。结论:涂层可降解与不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疾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等离子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观察组67=30)和对照组0=30),比较两组术后1d、3d、5d、7d经T管检测引流量,胆总管压力、胆管流量、流量阻力,以及术后6周胆管残余结石率及结石取尽率。结果术后两组T管引流量1~5d逐渐增加,第7天开始减少,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d及7d经T管引流的胆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d,两组患者胆管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3d开始至7d,观察组胆管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7d观察组胆管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患者术后3d、5d、7d胆道流量阻力小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术后3d及7d,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观察组胆管残余结石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等离子碎石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术后维护期配合中草药牙得安牙粉控制牙周炎效果.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将115例慢性成人牙周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牙得安复方中草药牙粉加基础治疗(实验组)57例,普通牙膏加基础治疗(对照组)58例,观察实验前、维护期1个月、6个月相比牙周临床指标(PLI、SBI、PD、AL、MD)变化.结果 (1)实验组的牙周临床指标术前与术后维护期1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牙周临各项标术前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牙周临床指标术前与术后维护期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维护期1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术后维护期内用中草药牙得安牙粉控制牙周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沈鸿梅  刘静  杨静 《四川医学》2010,31(5):583-585
目的研究叶酸对药物涂层支架(DES)内再狭窄(ISR)的预防作用。方法 DES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叶酸(FA)组和对照组,叶酸组加服叶酸5mg/d。检测并对比两组支架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血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两组患者于术后即刻和1年后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测定并对比最小病变血管内径。结果两组患者大部分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组患者腰围较对照组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叶酸浓度、tHcy浓度和最小病变血管直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叶酸组患者叶酸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tHcy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1年叶酸组最小病变血管直径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叶酸可以预防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脂生化指标、体重水平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64例PCI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的心脏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只做常规护理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脂各项生化指标及体重在出院后6个月与出院时均差比较,TG、TC、HDL、LDL及体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G、TC、HDL、LDL及体重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进行比较,TG、LDL及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健康,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血脂各项生化指标,从而减少ISR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前后泪膜稳定性和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方法76例152眼高度近视行LASEK,观察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干眼症状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测量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test),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幂术后1周、1个月干眼发生率及角膜F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3个月角膜知觉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或〈0.01),但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1周、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3、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术后可导致角膜知觉减退,泪液分泌量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但随着角膜的愈合而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优思弗,UDCA)在预防胆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间在我院消化科行ERCP术的胆管结石患者27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3例,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对照组142例,术后未服用熊去氧胆酸,随访1年,观察有无结石复发,同时检测其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结石复发8例(8/133),复发率为6.01%,对照组复发20例(20/142),复发率为14.0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胆固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甘油三酯及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结石ERCP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可有效预防结石的复发,熊去氧胆酸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是其预防复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观察169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病情变化,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主要观察术后(14.0±7.4)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生存率,术后急性、亚急性及晚期迟发支架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6~12个月冠脉造影随访。结果169例患者214支血管247处病变共植入287枚支架。术后(14.0±7.4)个月无MACE生存率98.8%;可能的亚急性支架血栓发生率0.6%,晚期迟发支架血栓发生率0.6%。术后乱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支架再狭窄为0。结论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原发病变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经单一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并予长期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次要研究终点为术后长期随访中的各种不良事件及平均14个月冠脉造影判定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88例患者105处病变共植入131枚支架,术后1年内有3例患者复发心绞痛住院,复查造影2例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其中2例患者非心源性死亡,2例心源性死亡,无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ARC)定义的血栓事件发生;31例(35%)患者(45处病变)术后平均14个月接受冠脉造影复查,定量冠脉造影测量4处靶病变再狭窄,再狭窄率为8.8%。结论: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介入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经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变化,为阿德福韦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患者分别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每131次,同时加用一般保肝药;对照组36例患者仅给予保肝药。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分析其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治疗后呈下降趋势,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血清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的TGF—β1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前后肝外胆管直径及与血浆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浓度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随机选取83例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为病例组,体检健康者32例为对照组,B超测肝外胆管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CCK的浓度,对比两组肝外胆管直径与血清CCK浓度的差异及病例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CCK浓度和胆总管直径的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CCK浓度和胆总管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术后3个月肝外胆管直径较术前增大,CCK浓度增加,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6个月肝外胆管直径有明显的回缩,CCK浓度降低,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肝外胆管直径与CCK浓度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血浆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高于健康者,胆囊切除术前后血浆CCK浓度和肝外胆管直径呈动态变化,肝外胆管直径与血浆CCK浓度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经CT引导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VAS评分的比较,探讨CT引导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1(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组)20例、实验组2(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组)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进行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术前VAS评分为8.5±0.6,术后1周为2.5±0.4、术后1个月为1.9±0.5、术后3个月为1.7±0.3、术后6个月为1.4±0.2、术后12个月为1.4±0.2,术后术前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术前VAS评分8.8±0.5、术后1周为2.0±0.4、术后1个月为1.4±0.4、术后3个月为1.0±0.2、术后6个月为0.7±0.2、术后12个月为0.5±0.2,术前术后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术前VAS评分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但术后1年内疗效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08-03~07在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35例近视患者,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36岁;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司生产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波前像差检测,收集每位患者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共六个时间点的波前像差数据。将波前像差数据按检测时间分组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One.way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Game.Howell方法(方差不齐)或LSD法(方差齐性)比较六组间波前像差成份的差异。结果总像差:(1)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均不相同(P=0.000);(2)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彗差:(1)术前与术后1d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间两两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及术后1d分别与术后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球差:(1)术前与术后1天、1周、6个月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两间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术后1d与术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LASIK可明显减少总像差,但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的总像差维持相对稳定,仅球差和彗差有所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