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健  任振义 《浙江医学》2010,32(4):580-582
肺隐球菌病是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型疾病,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但也可以侵犯骨骼、皮肤、黏膜及其他脏器。免疫功能不全者易出现隐球菌感染,但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发生隐球菌感染较为少见。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例无免疫功能障碍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2015年收治的69例确诊的隐球菌病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分别是43例和26例。结果: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肺隐球菌病患者中,病变主要位于周围肺野和下肺;21例肺隐球菌病曾被误诊;PET/CT检查单发结节易误诊为肿瘤;41例肺隐球菌患者接受药物、手术或联合治疗,34例痊愈无复发,1例改善,1例死亡,5例失访。28例其他部位(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血症等)隐球菌病患者治愈15例,死亡10例,失访3例。结论:研究发现,隐球菌病患者中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比例较高。呼吸系统最易感染,病变通常位于外周肺野和下肺,PET/CT仍可导致误诊。抗真菌治疗对肺隐球菌病治疗效果较好。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血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正肺隐球菌病是由吸入环境中的新生隐球菌或格特隐球菌而引起的。肺隐球菌病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者和非HIV相关免疫低下患者多见,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亦被报道,肺隐球菌病不再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由于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的不典型,特别是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易造成临床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35例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和治疗情况。结果 35例肺隐球菌患者中,19例(54.3%)无明显基础疾病;29例(82.9%)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影像学表现为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11例,31.4%),或渗出实变影(12例,34.3%),或两种病灶混合存在(12例,34.3%);19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3例患者白细胞轻度增高;2例患者无法判断疗效,其余病情均有好转。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是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病,其致病菌为新型隐球菌。该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主要侵犯肺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也可侵犯腹部实质脏器及皮肤黏膜。多发生在细胞免疫缺陷患者中。但近年来发现,在无任何基础疾病的免疫正常人群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隐球菌感染,尤以肺部感染更多见,在临床上常被误诊。笔者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免疫正常成人的肺隐球菌的CT表现,寻找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在诊断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肺隐球菌病早期正确诊断水平。方法对收治的3例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症状相对轻微,影像学表现以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为主,3例患者病理学检查可见隐球菌孢子。结论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穿刺后病理检查,但由于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且具有多样性,甚至病理学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极易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为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水平,我们认为应该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患者有潜在机会感染隐球菌的警惕性,提高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0例肺隐球菌病的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呼吸道感染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肺真菌病,一般为慢性或亚急性炎症.因广谱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AIDS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流行,真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例P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分布及其特征,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分析隐球菌感染既往疾病分布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在45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当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9例,肺部感染14例,皮肤感染2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通过新型隐球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予以确诊,根据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分布及其特征做出准确的诊断,妥善解决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诊断误诊率高的问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治愈10例,死亡11例。结论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首选二性霉素B加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机体在不同健康状态下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例平素身体健康,无任何临床疾病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有不同临床疾病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患者皆多表现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体征,但观察组多表现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剧烈头痛,颅内压力>2.94kPa者与脑脊液白细胞>5×108/L者所占比例较大,死亡率低.结论 在机体健康状态较好情况下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剧烈头痛,颅内压力显著增高和脑脊液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死亡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病例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50.1±15.0)岁,包括存在宿主因素和(或)基础疾病的免疫损害患者16例。67.6%患者因症状就诊,常见症状依次为咳嗽、发热、胸痛、憋气、咯血,32.4%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常见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实变影及结节团块影。20例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19例阳性。11例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3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24例患者初诊时被误诊,其中11例误诊为肺癌。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确诊15例,经手术确诊11例,临床诊断8例。手术切除治疗11例,中位随访4年,1例复发。药物抗真菌治疗23例,中位随访8年,3例失访,1例复发。与免疫正常组相比,免疫损害组患者年龄更高(P=0.017)、肺部湿啰音更多(P=0.006)、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更多(P=0.003),但在症状、肺部影像特点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没有特异性,诊断依靠组织病理检查,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应首选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灵敏度高,检测阳性有临床疑似诊断价值。规范抗真菌治疗是肺隐球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患者的免疫状态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的32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肺隐球菌病易患因素将32例患者分成免疫正常组(13例)和免疫低下组(19例)。比较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2例患者全部因有临床症状就诊,咳嗽最为常见,其次为咳痰、发热、胸闷、胸痛、咯血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CT显示病变累及肺上叶的免疫正常组2例(6.3%),免疫低下组5例(15.6%),累及肺下叶的免疫正常组9例(28.1%),免疫低下组12例(37.5%);病变形态为结节肿块型的免疫正常组10例(31.3%),免疫低下组0例;病变表现为浸润型的免疫正常组1例(3.1%),免疫低下组8例(25.0%);病变呈混合型的免疫正常组2例(6.3%),免疫低下组11例(34.4%)。32例患者中有5例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其中2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结论免疫状态不同时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免疫正常组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型,免疫低下组主要表现为浸润型和混合型。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6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5%的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73.1%患者无基础疾病,80%以上的患者有头痛、发热、呕吐,65.3%患者颅内压明显增高,69.2%患者脑脊液糖含量明显降低。21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AMB)联合5-FC治疗后肾、肝功能损害及低钾血症的发生比率分别为49.8%、39.4%、34.2%;总有效率为61.9%。结论 隐脑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常见,其特征表现为头痛、颅内压明显增高,脑脊液糖含量明显降低,AMB治疗不良反应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防治AMB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提高疗效。 [关键词] 隐球菌,新型 脑膜炎 隐球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隐球菌抗原检测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特征。方法采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为隐球菌病患者40例的脑脊液或血液,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评价效果,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经培养阳性或病理检查确诊为隐球菌病9例,非隐球菌病31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其中9例隐球菌病患者中阳性9例,检测灵敏度为100%;31例非隐球菌病患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特异性为100%。隐球菌病患者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脑脊液葡萄糖、氯化物含量降低,微量总蛋白、微量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升高。结论胶体金法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是一种简单快速的隐球菌病筛查试验,可用于隐球菌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免疫缺陷宿主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M)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存在免疫缺陷分为免疫缺陷宿主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组(ICH-CM组)和非免疫缺陷宿主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组(NON-ICH-CM组),主要观察两...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2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探究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以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CT影像资料,了解并分析患者的CT表现情况。结果:经观察发现,在3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表现出结节包块影的情况,2例患者变现出片状渗出影的情况,8例患者表现出混合型的情况。其中结节包块影情况全都都出现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免疫功能不完善的患者一般都是表现出片状实变影以及混合型的情况。结论:在肺隐球菌病患者的CT影像中,其表现是多样化的,通过CT能够及时的观察患者的病灶变化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对患者病情加以判断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川  许利军  唐坤伦  李毅  周红 《西部医学》2012,24(10):1955-1957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有明显的免疫缺陷,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033×109/L。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中枢感染症状及体征,尤其颅内高压症状突出。脑脊液中均查见新型隐球菌,而脑脊液炎性反应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一种或多种机会性感染,主要有细菌性肺炎,霉菌性口腔炎、败血症(其中1例为新型隐球菌性败血症)。抗真菌治疗有效,但病死率仍高。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情复杂且较危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以及适时开展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荚膜酵母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患者。但近年报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隐球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诊疗指南或共识。希望通过本病例的报道及文献复习,能让临床医师对该病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诊治。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肺隐球菌病病例30例,通过性别、年龄、职业、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和治疗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年男性;接触粉尘、灰尘及鸟类分泌物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且多合并有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的疾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等;血常规中多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因免疫状况不同,其影像学表现不同特征常见有结节、肿块型、肺炎型、混杂型,并可伴有不同的胸腔积液、空洞、毛刺等;应积极开展经皮肺穿刺及纤支镜等微创检查,并结合隐球菌培养或涂片检查来明确诊断;首选抗真菌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