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28),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250 ml/d,静脉输注,连用10天为1个疗程.依据GCS评分、GOS评分及颅内压(ICP),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治疗后5天治疗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CP监测显示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及伤后3个月,治疗组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37.5%,对照组病死率50.0%,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用药造成的毒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升高幅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训练组52例;常规护理组48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格拉斯哥结果指数(GOS)分级,并对二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GCS评分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3.97±1.76)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2.91±1.84)分,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良好率(GOSⅣ级和Ⅴ级)较对照组高32%,病死率、植物生存率较对照组下降30%,两组比较,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早期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和3疗程GCS评分,伤后3个月的GOS分级。结果 高压氧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植物生存和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0d后的血CRP水平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的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CRP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LUND理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LUND理论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LUND理论治疗组于伤后24 h内按LUND理论治疗,余治疗同对照组.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以及入、出院时GCS及GOS评分.结果 LUND理论治疗组病死率25.0%,良好率41.7%;对照组病死率50.0%,良好率25.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LUND理论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降低颅脑损伤后早期的高颅压,减轻脑水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衣服新  赵志新  徐其龄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10-111,113
目的探讨GCS评分、年龄、性别、低氧血症等因素对儿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97例急性儿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和预后差两组,分析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手术治疗时机、伤前有无疾患、伤后有无低血氧、低灌注、复合伤及并发症等9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9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预后良组与预后差组的GCS评分、手术治疗时机、伤前有无疾患、复合伤及并发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伤后有无低血氧、低灌注、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治疗时机及并发症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Xz-55.810,P〈0.05)。结论 GCS评分、手术治疗时机及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残的主要原因,是判断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最有价值的临床指标,系统了解相关因素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0%比12.9%、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7%比16.7%),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比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比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①亚低温组54例,均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32℃~35℃,维持3~8d;②常温组48例,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d及第8d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CS)疗效评估,6个月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估。结果入院第1d,两组GCS评分结果(P〉0.05),第8d亚低温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GOS标准随访评估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伤后24h内接受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GCS评分在6-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安宫牛黄丸。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7、15天GCS评分、术后3个月GOS评分及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1天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5天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联合安宫牛黄丸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恢复,减少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章来晓 《中外医疗》2014,(34):26-27
目的探讨和研究人血白蛋白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9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服用人血白蛋白予以治疗,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对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E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4%,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2.5%,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3,P〉0.05);在治疗20 d之后,除去死亡的病例,实验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1.31±2.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GOS评分为(4.16±0.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该两组患者的GO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干出血患者,给予药物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指标,提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连用14 d。于治疗前、治疗后4 d和7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并观察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恢复良好率(55.5%)显著高于对照组(27.8%)(P<0.05)。在治疗后4d和7d,治疗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检查结果,以及DTI的检查结果与STBI患者预后的关系,评价其在预后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治疗的STBI患者42例(STBI组),选取同期正常成年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院后对STBI组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性,伤情稳定后对两组进行高场强DT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治疗后统计STBI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分析DTI检查结果与GOS评分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STBI组脑干区和胼胝体压部各FA值[(0.693±0.060)、(0.608±0.04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0.898±0.078)、(0.841±0.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TBI组患者中,GOS评分4~5分者3例,GOS评分3分者21例,GOS评分为2分者11例,GOS评分1分者7例.经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STBI组患者FA值与GOS评分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372,P=0.006).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DTI检查可以作为评估STBI患者脑损伤程度以及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颅内压监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作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d内均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其中监测组加用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4d的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OR=0.63,95%可信区间:0.41-0.94,P=0.020)。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情况变化及指导治疗,可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CRP含量变化与病情程度、预后关系。方法384例急性颅脑损伤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 scale,GOS)依次分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伤后24 h内血清CRP、IL-6的浓度。结果颅脑损伤后24 h内,根据GCS评分,随着损伤的程度增加,血清IL-6、CRP水平明显增高。CRP与GCS呈负相关(r=-0.182,P〈0.05),血清CRP与IL-6为正相关(r=0.187,P〈0.01)。颅脑损伤后,根据GOS评分,24 h内血清IL-6、CRP水平在预后不良组明显增高。结论血清中CRP、IL-6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损伤敏感而特异的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治、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依据将其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40)、重度组(n=30),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按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空腹血糖<10 mmol/L组(n=85),≥10 mmol/L组(n=27),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负相关于GCS评分(P<0.05);重度组入院第1天的空腹血糖水平与中度组、轻度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降低。<10 mmol/L组中GCS 5分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10 mmol/L组,GCS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10 mmol/L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定期检测脑外伤患者的空腹血糖,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7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昏迷时间及6个月后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价高压氧治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GCS平均值及6个月后GOS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22),试验组患者行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侧开颅手术或保守治疗,术后3月对比2组患者GCS评分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GCS评分为(10.21±0.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8±1.64)分(P〈0.05);试验组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分别为35.2%、21.6%,对照组为18.2%、3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好于单侧开颅手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3月一2013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对冲式颅脑损伤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41例)首次手术采用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B组(31例)采用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C组(33例)行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根据各组患者血肿及挫伤的具体情况,决定对侧血肿清除的时机(即刻或稍后),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3、7d对侧血肿厚度、Glasgow评分、中线位移程度的变化。结果①术后1、3d三组患者Glasgo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Glasgow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三组Glasgow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两组患者Glasgow评分[(10.07±0.89)、(10.39±1.00)分]高于B组[(8.86±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B组患者中线位移程度[(1.85±0.37)cm]及血肿厚度[(3.67±0.68)cm]最大,A组次之[(1.63±0.25)、(3.25±0.52)cm],A、B两组患者中线位移程度及血肿厚度均显著高于C组[(O.78±0.19)、(1.04±0.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原发部位硬膜外血肿的变化显著,对脑组织造成二次压迫,及早处理明显呈进展趋势的硬膜外血肿。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