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杭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8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体检的1~6岁儿童1613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25(OH)D2及25(OH)D3含量。结果 男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OH)D和25(OH)D3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25(OH)D2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6,P=0.324),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9,P=0.005),≥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相对较高。结论 男童的血清25(OH)D、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童,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血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庆市永川区乡镇3~6岁留守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位点多态性与25-羟维生素D[25-(OH) D]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期间,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招募永川区部分乡镇3~6岁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以非留守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FOKⅠ位点基因型检测.结果 ①285例3~6岁留守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9.566±5.185) ng/mL,维生素D充足占2.81%;不足组占41.40%;缺乏占52.98%;严重缺乏占2.81%.留守儿童组血清25-(OH)D较之非留守儿童组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3岁组25-(OH)D平均水平最高,各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②ff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较其余2种基因型低,但3种基因型的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后,各基因型维生素D水平相比较差异仍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永川区留守儿童25-(OH)D水平严重低下,需采取措施提高维生素D水平,VDR受体基因FOK 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与25-(OH)D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浙江省诸暨市3~12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12岁儿童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对5所幼儿园以及3所小学的2 436名3~12岁儿童进行了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显示:3~5岁儿童平均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70.3±30.4) nmol/L,6~10岁儿童为(55.9±20.0) nmol/L,10~12岁儿童为(51.1±17.4)nmol/L.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季节、户外活动时间及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常户外活动、规律服用鱼肝油是儿童保持维生素D正常水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3~12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本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VitD)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9~12月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108例为检测对象,分早产儿组及足月儿组,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PTH)、25羟胆骨化醇(25(OH)D3)及血清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浓度无差异(p>0.05);但早产儿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清Ca2+明显低于足月儿(p<0.05,p<0.01).结论早产儿较足月儿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0-6岁婴幼儿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婴幼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对3 771例健康婴幼儿25-OHD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 771例儿童25-OHD水平为4.7-70ng/ml,平均(35.1±12.9)ng/ml;其中2 428例男孩与1 343例女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春季体检儿童共1 488例,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2283例夏秋季体检儿童(P〈0.05)。将所有儿童按年龄分组,各年龄组间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5-OHD水平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622,P〈0.05)。423例(11.2%)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处于缺乏状态,1 070例(28.4%)儿童维生素D水平处于不足状态,2 278(60.4%)例儿童维生素D水平处于充足状态。结论温州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25-OHD营养状态充足,3岁以上儿童的25-OHD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需加强对3岁以上儿童的维生素D补充,尤其在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基本营养素,是钙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现已明确,真正发挥生物活性作用的是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或称活化了的维生素D, 简称活性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内有重要地位,应用最广的是骨化三醇[1,25(OH)2D3]和阿法骨化醇(1αOHD3),骨化二醇[25(OH)D3]也被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其他的还有双氢速甾醇、羟化-双氢速甾醇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IgA、IgM、IgG水平的影响及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维生素D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62例),补维生素D组和观察组均按呼吸道感染予常规治疗,补维生素D组另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对所有的RRI患儿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并检测三组不同时期血清25-(OH)D3、IgA、IgM、IgG水平。结果补维生素D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补维生素D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补维生素D组治疗后血清25-(OH)D3和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I患儿存在血清25-(OH)D3低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VD)不仅是一种维生素 ,也是一种激素前体。主要的天然维生素D包括两种即维生素D3(胆骨化醇choleccalciferol)和维生素D2 (麦角骨化醇ergocalciferol)。食物中的维生素D2 、维生素D3在肠道被吸收后和皮肤中 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生成的维生素D3均进入血液 ,在肝、肾中经两次羟化 ,生成 1,2 5二羟维生素D ,即 1,2 5 (OH) 2 D3,称为活性维生素或激素型维生素D ,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类固醇激素。 1,2 5 (OH) 2 D3是体内生物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物 ,具有激素活性作用的是非蛋白结合的游离形式[1] 。 1,2 5 (OH) 2 D3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免疫球蛋白E(IgE)在细支气管炎儿童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3例细支气管炎儿童血清中25-(OH)D3、IgE含量,并以同期的上呼吸道感染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结果细支气管炎组血清25-(OH)D3水平[(17.03±4.5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5.92±3.7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含量[(139.4±38)IU/ml)]高于对照组[(62.55±25.29)IU/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支气管炎组血清25-(0H)D3含量与IgE水平呈负梢关(r=-0.584,P〈0.01),对照组血清25-(OH)D3含量与IgE含量无相关性(r=-0.051,P〉0.05)。结论血清25-(OH)D3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儿童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血清25-(OH)D3浓度叮以预防并治疗儿童细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0.
任家谋  张春梅  刘娜  冯胜  井沆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3,(11):1102-1106+1141
目的:了解贵州0~18岁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科学防治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0~18岁健康儿童,所选儿童肝肾功能均正常,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分组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14 486例儿童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2.80±9.94)μg·L-1,79.21%的儿童25-(OH)D低于理想水平;不同性别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营养状况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童维生素D缺乏、严重缺乏患病率高于男童(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H)D浓度逐渐下降,3岁以上儿童25-(OH)D水平偏低,维生素D缺乏率增高;不同季节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唐山地震截瘫患者血清25- 羟维生素D[ 血清25- 羟维生素D] 及钙磷水平,为截瘫患者骨质 疏松症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110 例截瘫患者静脉血,用酶法、邻甲酚酞络合铜法及钼酸铵法分别测定 25(OH)D3、钙及磷水平,并进行3 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截瘫组血清25(OH)D3(20.61±9.21)nmol/L、 钙(2.27±0.11)mmol/L 及钙磷乘积(33.93±5.12)mg2/dl2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血清磷浓度(1.22±0.16)mmol/L 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除血清磷外,血清25(OH) D3、钙浓度及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中25(OH)D3、钙、磷及钙磷乘积无相关性。 结论 唐山地震截瘫患者血清25(OH)D3、钙水平降低,检测其浓度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孝兵  孙颖慧  蒋峰 《浙江医学》2017,39(15):1284-1286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及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RA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检测118例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将25(OH)D低下的89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均进行标准治疗,其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法骨化醇胶丸(每次0.25滋g×2粒,1次/d),观察期为12个月。在入组前(基线)、3、6及12个月时均测定患者血清25(OH)D、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进行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估。分析血清25(OH)D与DAS28、ESR、CRP的相关性,比较两组25(OH)D水平、DAS28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基线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时血清25(OH)D水平均上升、DAS28评分均下降(均P<0.05)。研究组6、12个月时血清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A疾病本身基础状态下血清25(OH)D与DAS28评分呈负相关(r=-0.403,P<0.05)。将各观察点的血清25(OH)D水平与DAS28评分进行总体相关分析,均呈负相关(r=-0.534、-0.691、-0.639,均P<0.001)。结论RA患者中有75.42%(89/118)血清25(OH)D降低;血清25(OH)D与DAS28评分、ESR、CRP值呈负相关;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降低DAS28评分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α,25-二羟维生素 D3(1α,25-dihydroxyvitaminD3,1α,25-(OH)2D3)是与体内钙磷代谢密切相关的脂溶性激素,是维生素D3(vitamin D3,VD3)的活性代谢产物之一.1α,25-(OH)2D3在机体的器官组织广泛分布,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结合介导多个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湿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皮疹表现多样性,伴明显瘙痒,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1]。研究发现,Th17细胞参与湿疹的发病过程[2]。维生素D可调节免疫反应,参与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3]。本研究通过检测中重度湿疹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IL-17)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探讨湿疹患儿25-(OH)D3、IL-17及ECP水平相关性及其与湿疹严重程度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银川市0~3岁儿童血清25-(OH)D3(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科学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儿童抽取45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3检测。结果 25-(OH)D3的平均值为(37.53±10.89)ng·m L^-1,维生素D缺乏的为6例,占1.33%;维生素D不足的为104例,占23.11%;维生素D充足的为346例,占76.89%,不同年龄儿童维生素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的维生素D含量高于女童,补充维生素D的儿童组高于未补充组,超重肥胖儿童组的维生素D含量低于正常儿童组,冬春季节儿童的维生素D含量低于夏秋季节。结论银川市0~3岁儿童维生素D含量较低,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让儿童保持正常体质量,以维持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斑秃患儿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V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皮肤科门诊120例斑秃患儿作为斑秃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62.19±22.23)nmol/L,斑秃组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46.98±13.86)nmol/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组中63例(占53.5%)血清25-(OH)V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nmol/L,其25-(OH)VD平均水平为(36.60±10.05)nmol/L。进展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7.40±14.80)nmol/L,与稳定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6.24±12.20)n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秃患儿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发病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状况及其对骨生化和骨密度的影响以及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42例8~14岁的1型糖尿病患儿纳入研究。分别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以及其他与骨健康相关的生化指标,采用定量骨密度超声仪测定桡骨的骨密度。45例健康儿童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结果:27例(64.3%)患儿25羟维生素D浓度<75 nmol/L,其中13例<50 nmol/L,2例<25 nmol/L。1型糖尿病儿童血清维生素D显著低于健康儿童。维生素D缺乏患儿其血清镁离子以及骨密度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的患儿。两组患儿在血清钙、磷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有糖尿病肾病的患儿在维生素D、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骨密度方面与没有糖尿病肾病的患儿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有糖尿病肾病的患儿其血清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显著增高。结论:25羟维生素D异常与儿童1型糖尿病存在一定相关性,维生素D不足与1型糖尿病患儿骨密度以及血清镁的下降相关。将近三分之二的患儿其维生素D不足,显示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监测以及补充维生素D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全香 《中级医刊》2013,(12):20-22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活性形式主要为1,25-二羟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其生物学作用.VDR在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组织表达,目前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除导致骨骼病变外,同时也可影响免疫、血液、神经等系统功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胎儿体内维生素D与孕妇维生素D密切相关,孕妇维生素D是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大部分胎儿的1,25-二羟维生素D来源于胎盘转运的25羟维生素D和1,25-二羟维生素D[1].在中国,80%的孕妇维生素D缺乏,其缺乏程度与季节及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北京和香港地区的育龄妇女中,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均超过90%.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部分研究认为其可能与阳光照射时间、肥胖、孕妇基础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等相关.大多数人认为,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部分妊娠期并发症及胎儿、新生儿健康状况相关,事实上,除胎儿期及新生儿期外,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整个儿童期的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7~14岁肥胖儿童60例及正常体重儿童60例,抽血检测空腹血清25-(OH)D、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比较两组血清25-(OH)D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差异。结果:肥胖儿童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组(P〈0.01);肥胖儿童组HOMA-IR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596,P〈0.01)。结论:肥胖儿童血清25-(OH)D低于正常儿童,且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对肥胖儿童监测25-(OH)D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探讨本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防治方案。方法选取进行系统保健的8998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 OH) D3检测并分析。结果广州地区婴幼儿血清25-(OH)D3水平为(64.53±29.20)nmol/L,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率为30.99%,季节气候因素、户外活动时间、维生素D补充剂量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应定期检测血清25-( OH) D3水平,通过调整饮食、户外活动时间及口服维生素D剂量等个体化综合方案的制订改善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