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检查(DCUS)在不同部位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3~5d内均进行DCUS及螺旋CT检查,对不同部位的胃癌患者术前均进行淋巴结分站评估,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得出正确率,并进行相互间比较。结果 DCUS和螺旋CT检查对远端胃切除患者淋巴结转移判断正确率分别为86.0%和83.9%,对全胃切除患者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82.5%和85.0%,两种检查方法判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US对近端胃切除患者淋巴结转移判断正确率为66.0%,明显低于螺旋CT检查的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价中,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判断正确率与螺旋CT相当,仅对贲门胃底部癌判断正确率略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64排螺旋CT与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术前PTC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CT检查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与超声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像学特征方面,术前CT检查、术后病理证实53例患者有明显钙化26例;淋巴结有囊性变22例;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术后病理证实转移者造影模式、造影峰值强度、灌注区、边界、灌注面积同灰阶面积相比、PI与非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与超声造影对PTC及其术前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微小转移淋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8例,均进行CT及超声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来评价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的检查率。结果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率为72.05%,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率为83.82%,CT检出恶性率显著优于超声(P<0.05)。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率为92.64%,显著优于单一CT与超声检查(P<0.05);术后病理诊断颈淋巴结转移61例(89.70%),无颈淋巴结转移7(10.29%);CT、超声、超声联合CT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超声联合CT准确率显著优于超声(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微小转移淋巴经CT与超声检出率比较,CT诊断效果显著较佳,通过超声联合诊断CT可显著增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微小淋巴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超声内镜和螺旋CT对56例胃癌TMN分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和螺旋CT检查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56例经活检证实并术前经超声内镜和螺旋CT检查的56例胃癌患者,确定肿瘤侵犯深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N)、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M)等情况,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对T分期的准确率,内镜超声检查(EUS)为76.7%,螺旋CT检查为71.4%,两者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Tl、T2期胃癌,EUS与HCT的准确率分别为75.7%、48.4%。对N分期的准确率,P〈0.05(以第五版TNM分期标准),EUS与HCT分别为66.0%和67.8%,两者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M分期两者的准确率分别为30%、80%,P〈0.05。结论 EUS和HCT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对胃壁较浅层受浸润深度的判断以EUS为优,对远处转移的判断以HCT为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快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2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增强CT检查以及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以及疾病分级结果的准确率。结果:超声联合检查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检查准确率,疾病分级中增强CT检查的准确率高于超声联合检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能够通过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进行准确的分级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术前超声造影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病人276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寻找前哨淋巴结,将病理学检查结果和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超声造影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276例病人中,124例肿瘤位于左乳,152例位于右乳;100例肿瘤部位在外上象限,47例在外下象限,60例在内上象限,69例在内下象限;所有病人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其中18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65例为导管内原位癌,16例为黏液癌,12例为其他;原发肿瘤直径0.6~4.9 cm,前哨淋巴结直径0.3~3.2 cm。术前超声造影共检出497枚前哨淋巴结,手术共切除518枚前哨淋巴结,术前超声造影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5.95%(497/518);病理学检查确认存在120枚转移前哨淋巴结。术前超声造影预测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人73例,阴性病人203例,其对有无前哨淋巴结的预测灵敏性76.12%,特异性89.47%,阳性预测值69.86%,阴性预测值92.12%,准确率86.23%。结论:术前超声造影还需联合其他示踪方式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预测,才能获...  相似文献   

7.
CT扫描及超声内镜术前评价进展期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 (MPS)检查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和MP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比较。结果 :CT扫描能发现 84 .4 %的食管癌病灶 ,但不能准确诊断癌肿浸润深度 ,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 75 % ,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90 .9% ,特异性 81.8% ,对纵隔内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 80 %。MPS检查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进展期食管癌病灶 ,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 81.3% ,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 5 0 % ,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81.8% ,特异性 72 .7% ,而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均未能探及。结论 :CT扫描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纵隔内结构受侵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较大。而MPS检查在判断癌肿管腔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择期手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78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及其联合应用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颈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颈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加全面精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增强CT及联合检查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鉴别诊断效果。 方法 以2017年2月—2020年2月于宁海县第一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就诊的126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统计超声造影、增强CT和联合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和病灶大小的肾脏占位性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差异。 结果 对不同病理类型肾脏占位性病变,联合检查灵敏度(96.47%)和准确率(93.65%)均显著高于增强CT单独检查水平(78.82%和74.60%),均P<0.017,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单独检查的灵敏度(88.24%vs. 84.92%)和准确率(84.92%vs. 74.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对病灶直径≥3 cm肾脏占位病变,三种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对病灶直径<3 cm肾脏占位病变,联合检查的灵敏度(94.34%)和准确率(91.78%)均显著高于增强CT单独检查(67.92%和64.86%),均P<0.017,且超声造影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率(88.68%和85.14%)显著高于增强CT水平(67.92%和64.86%),均P<0.017。 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超声造影对于小体积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优于增强CT,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CEUS)联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凤城医院诊治的145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联合FNAC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87)和颈淋巴结转移阴性组(n=58)。评估CEUS、FNAC及两者联合对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颈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患者在造影增强方向、造影增强均匀度、造影增强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灌注缺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5例PTC患者中,CEUS正确诊断73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FNAC正确诊断62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两者联合正确诊断85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CEUS联合FNAC诊断PT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7.70%、特异度为62.07%、准确率为83.45%、阳性预测值为79.44%、阴性预测值为94.74%,且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5cm、3cm〈肿瘤直径≤5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0.5%(38/42)、78.4%(29/3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的29.4%(5/17)(P〈0.01);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穿透浆膜层而未侵及邻近组织及器官、侵及浆膜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7%(11/12)、77.8%(21/27)、89.7%(26/29),高于侵及肌层的50.0%(14/28)(19〈0.01或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组织学类型间的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应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ice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人胃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中Dice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icer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7.5%,癌旁正常胃组织为85.O%,Dicer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组织高、中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早期患者Dicer阳性率均高于低度和未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临床进展期患者(P〈0.05~P〈0.01),而在性别、年龄和癌灶原发部位间Dicer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icer表达明显降低,并且Dicer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崔广飞  高凌   《中国医学工程》2011,(7):21-23,26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胃癌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2.5%)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95.0%)(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7.5%)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52.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57.5%,0.869±0.063)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92.5%,1.103±0.152)(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75.0%,1.083±0.137)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47.5%,0.902±0.03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SS-1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Ki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胃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0例胃癌组织中的DPC4表达阳性31例(62.0%);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PC4表达均为阳性(100.O%)。胃癌组织中DPC4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X2=10.43,P〈0.01)。胃癌组织中DPC4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的统计学关系(P〉0.05)。肿瘤直径〈2cm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cm,高一中分化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低一未分化,T1-2之期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B3-4期,无淋巴结转移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PC4基因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其表达程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与胃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周淋巴结大小与是否转移及N分期的关系。方法76例胃癌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N分期。对胃周淋巴结标本行病理检查。全部用光镜确定有无癌组织转移,然后分析淋巴结大小与有无转移间的关系及其对N分期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对N分期评价总的准确性为71.05%。术后标本淋巴结中直径≤1cm和〉1cm的两类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22.20%和50.74%。结论多排螺旋CT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很高。但N分期中关于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A、CA19-9以及CA72-4在胃癌诊断、病理特征及疗效评价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胃癌初诊患者为胃癌组,同期收治的胃良性病变患者和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病例血清CEA、CA19—9及CA72-4的浓度,并分析胃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最后采用判别分析建立胃癌诊断判别式以及术前预测胃癌是否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判别式。结果胃癌患者3种标志物的血清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达阳性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灵敏度。Ⅲ-Ⅳ期胃癌标志物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高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术后好转的患者3种标志物的血清浓度均低于术前(P〈0.01)。所建立的两个判别函数的灵敏度、特异性、总正确率分别为27.9%、97.5%、64.2%和32.3%、95.9%、60.4%。结论CEA、CA19-9及CA72-4是胃癌诊断的良好辅助手段,也是预测胃癌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因子,并且是胃癌疗效评价的参考因子之一,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具有良好的判别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9例肺腺癌患者的MSCT灌注参数与影像特征,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灌注参数与周围型肺腺癌影像特征相关,血流量(BF)和强化峰值(PEI)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12与0.024);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E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值分别为0.002与0.003);PTNM低分期组BF值明显低于高分期组(P=0.001);术后转移组BF值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是判断周围型肺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回族胃癌患者的病理相关性.方法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回族胃癌患者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AR阳性表达为42.5%(17/40).AR与回族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胃癌发生的部位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阳性表达在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阳性表达与回族胃癌患者发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转移中患者的PRL-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5例乳腺癌患者(25例无转移灶,30例有淋巴结转移)、60例胃癌患者(35例无转移灶,25例有淋巴结转移)以及60例结直肠癌患者(28例无转移灶,32例有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切除标本中PRL-3的表达。结果①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PRL-3阳性率(86.67%)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组(48.00%),P〈0.01。②胃癌淋巴结转移组PRL-3阳性率(80.00%)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组(48.57%),P〈0.05。③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PRL-3阳性率(56.25%)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组(28.57%),P〈0.05。结论PRL-3在肿瘤转移中的高表达表明其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揭示PRL-3的功能特性和它促进肿瘤转移的具体机制,从而使PRL-3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及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及潜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术式选择.结果:34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206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D2)5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9例(D2).其中51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大体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学类型等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对于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