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脉病变特征。方法155例急性ACS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A)组、合并糖耐量异常(B)组、合并糖尿病(C)组,所有病例均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FBG、PBG)、胰岛素(FINS、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95例作了冠状动脉造影。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冠脉病变。结果C组、B组与A组的FBG、PBG、FINS、PINS、HbA1c、Hs-CRP、TC、LDL-C、UMALB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组和B组的PINS、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更为严重,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在B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糖代谢正常的ACS患者相比,合并糖代谢异常的ACS患者有更高的胰岛素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冠脉病变更为严重。糖耐量异常与患糖尿病的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肥胖儿童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的情况。方法 2007年5月-2014年4月因肥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儿童55例,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先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口服葡萄糖后1/2、1、2、3h分别测血糖及胰岛素;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 55例肥胖儿童中有41.8%(23/55)患者高胰岛素血症,43.6%(24/55)存在糖耐量受损,仅1.8%(1/55)存在空腹血糖受损,肥胖儿童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受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92,P〈0.05)。结论新疆肥胖儿童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受损发生率较高;肥胖儿童不能仅检测空腹血糖,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反映患儿糖代谢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沙广群  石磊 《中外医疗》2014,(31):188-189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合并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测定甲状腺激素的意义。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5例稳定型冠心病合并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31例)、糖耐量异常(32例)和II型糖尿病组(32例),并将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II型空腹血糖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异常组的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4组之间甲状腺激素指数(T3、FT3、T4、FT4和TSH)和空腹胰岛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指数(T3、FT3、T4、FT4和TSH)和糖代谢水平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甲状腺激素有可能不是稳定型冠心病合并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符合冠心病诊断纳入标准的择期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连续入选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例201例。其中既往确诊为糖尿病38例,未确诊糖尿病的163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检测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脂等。结果:201例中,已确诊糖尿病为38例(18.91%),经OGTT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44例(21.89%),冠心病合并单纯糖耐量减低59例(29.35%),冠心病合并单纯空腹血糖受损15例(7.46%),冠心病合并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减低为5例(2.49%),冠心病合并正常糖代谢40例(19.9%)。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与正常血糖组比较,腰围、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中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超重、血压、血脂异常,尽早通过OGTT试验发现糖代谢异常人群,并进行早期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况,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冠脉造影确诊的226例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据结果分成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分析糖代谢状况,测定三组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共发现糖代谢异常者120例(53.1%);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脉病变积分在IGT和T2DM组比NGT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IGT组血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082(P〈0.01)、0.4443(P〈0.05)、0.6327(P〈0.01)。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冠心病合并IGT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血浆PAI—1,hs—CRP,Hb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Graves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糖代谢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选取97例初发的Graves病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甲状腺功能、肝脏功能。结果,GD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0.3%,GD合并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者分别为29.9%和13.4%;经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29例甲亢合并糖耐量异常者中19例血糖恢复正常(占65.5%),13例GD合并空腹血糖受损者中,有10例血糖恢复正常(占76.9%);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认为Graves病(GD)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经过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糖代谢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均有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方法:入选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每天服用替米沙坦40~80mg,对照组45例每天服用厄贝沙坦75~150mg,共治疗12周。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和IRI水平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早期发现妊娠期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妇产科诊断的妊娠期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例86例列入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90例列入对照组,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样进行生化检验,比较血糖和 HbA1c水平。结果:研究组 FPG和 HbA1c阳性率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bA1c水平低于6%(含6%)孕妇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HbA1c水平高于6%的患者(P<0.05)。结论:应充分结合血糖和 HbA1c两种指标共同进行临床分析和诊断,并根据血糖及 HbA1c的变化情况来进一步评价妊娠期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期后缺血性卒中患者糖代谢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32例急性期后缺血性卒中患者行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值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NGT),糖调节受损组(IGR)和糖尿病组,分析各组的发病率,对各组的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体重指数(BM I)、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比较。结果 (1)急性期后缺血性卒中患者近2/3有糖代谢异常,若不行OGTT试验将使所有IGT和单纯2hPG高的糖尿病患者漏诊,总和达60.6%。(2)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腰围、臀围、腰臀比(WHR)、体重及BM I均呈增高趋势,NGT和IGR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和LnInS值均随血糖水平增高而升高,各组间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后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糖代谢异常,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其他代谢指标也恶化,有必要对此类患者常规行糖耐量试验,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赵县18岁及以上普通人群糖代谢现况,旨在为防止糖尿病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选普通人群382例,采用问卷及OGTT试验和体格检查等方法。结果 糖代谢异常患者230人,其中糖尿病52人,糖尿病前期178人,空腹血糖受损38人,糖耐量减低108人,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32人;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异常等多项指标糖代谢异常组高于糖耐量正常组。结论 赵县成年普通人群中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把预防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入院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必要性。方法收集10个月因怀疑冠心病而住院的心内科患者116例,住院期间行OGTT试验及冠脉造影并检测HbAlc,比较各组Gensini积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二者相关性。结果OGTT试验发现84例(72.4%)糖代谢异常患者,但空腹血糖检查仪发现10例(9%)。比较三纽之间的HbAlc及冠心病痛变程度(Gensini积分),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分别同单纯冠心病组比较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的HbAlc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性良好(R=0.76,P〈0.01)。结论对怀疑冠心病住院患者,单纯空腹血糖监测会漏诊大量糖代谢异常患者,冠心病住院患者多合并血糖代谢异常,入院常规的OGTT试验可帮助筛查和明确。HbA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后常规监测可帮助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68周内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南山妇幼保健院确诊的GDM并正常分娩的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产后68周内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南山妇幼保健院确诊的GDM并正常分娩的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情况分为糖代谢异常组和糖代谢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母乳喂养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时测量值以及胰岛素使用情况。结果糖代谢正常组患者诊断孕周较晚、空腹血糖水平较低、BMI较低、孕次及产次均显著少于糖代谢异常组(P<0.01);糖代谢正常组患者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糖代谢异常组(P<0.05),OGTT分时测量值均显著低于糖代谢异常组(P<0.01);糖代谢正常组饮食控制率显著高于糖代谢异常组,但胰岛素使用情况显著低于糖代谢异常组(P<0.01)。结论孕妇既往史及孕前资料、孕期糖代谢水平及诊断孕周、产后治疗及婴儿喂养方式等均可影响产妇产后糖代谢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1周后及出院3个月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检测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A1c,HbAlc)水平,根据OGTT结果分为正常组、糖耐量异常 (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观察脑卒中各种后遗症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IGT、DM的检出率分别为27.92%、35.72%,出院3个月后分别为24.68%、30.52%,DM组及IGT组的TG、HbAl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高TG时,通过OGTT与HbAlC的检测可提高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短期血糖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EVL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根据OGTT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异常组,检测EVL术后即刻(0 h)、术后1、2、3 h血糖值。结果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肝功能生化指标等均不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糖代谢正常组中,EVL术后1、2、3 h与0 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组中,EVL术后1 h 血糖[(8.13±1.89)mmol/L]、2 h 血糖[(8.11±1.57)mmol/L]明显高于EVL术后0 h血糖[(7.04±1.2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常在正常范围,需行OGTT明确是否有糖代谢异常。肝硬化合并糖耐量异常者EVL治疗后2 h内血糖易发生明显变化,应予以监测。  相似文献   

15.
王雁  胡申江 《浙江医学》2010,32(11):1604-1606
目的通过测定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并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二支及三支病变组,同期另择非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各组对象FPG、2hPG以及HbAlC水平,并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与血糖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2hPG及HbA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二支及三支病变组2hPG、HbA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血糖正常者84例,糖调节受损32例,糖尿病36例,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44.7%。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各组间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逐渐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样,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多支病变率(二支及三支病变)也逐渐增加。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较糖代谢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FPG、2hPG、HbAlC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糖调节受损的患者多支病变率、弥漫性病变程度与糖尿病患者相似。应加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早期发现及干预,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IG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实验组口服阿卡波糖50mg,每天3次,持续1年。比较两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踝臂指数、IMT。受试者均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与血糖正常者(NGT)相比,IGT组踝臂指数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1年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P〈0.05),踝臂指数下降,IMT增加(P〉0.05)。实验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IMT均低于对照组(P〈0.05),踝臂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踝臂指数与餐后2h血糖呈负相关(r=-0.27,P〈0.05)。结论:阿卡波糖能防止IGT患者踝臂指数下降,延缓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对早期妊娠糖尿病( GDM)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孕24-28周孕妇行葡萄糖筛查试验(GCT),GCT异常孕妇行糖耐量(75g OGTT)筛查,用高敏感干化学微粒增强型免疫浊度法检测GCT正常孕妇组(100例)和GCT异常孕妇组(100例)的hs-CRP水平。结果:GCT正常孕妇hs-CRP阳性率为6.0%,GCT异常孕妇组hs-CRP阳性率为51.0%,GCT正常与异常两组hs-CRP水平经秩和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00例GCT异常孕妇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妊娠糖尿病(GDM)20例,葡萄糖代谢耐受不良(IGT)20例,其中GDM和IGT孕妇hs-CRP高水平浓度(>10mg/L)阳性率高于OGTT正常孕妇。 GDM、IGT组和OGTT正常组hs-CRP阳性率各为55.0%(11/20)、50.0%(10/20)和50%(30/60)。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参与了早期妊娠糖尿病(GDM)的发生发展,检测早期孕妇高敏CRP,对妊娠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田蕾  汤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89-90,146
目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腰围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为社区居民的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4752人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测定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结果本次共调查40岁以上居民4752人,查出DM患者220人,患病率为4.63%,其中男性4.35%,女性4.86%;查出IGT患者282人,患病率为5.93%,其中男性7.48%,女性4.67%,性别患病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除40~岁组以外,其他年龄组随着BMI水平增高,DM、IGT患病率也明显上升(P0.05);除BMI18.5组外,DM、IGT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P0.05)。男女各年龄组腹型肥胖的DM、IGT患病率比正常体型组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 BMI≥24或男性WC≥85cm、女性WC≥80cm者是DM患病高危人群,因此做好中老年肥胖人群的行为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拜糖平(阿卡波糖)对于糖耐量减低患者代谢及转归的干预价值。方法:将51例符合诊断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予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拜糖平。随访1年。比较两组转归及代谢指标包括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两组转化为糖尿病的例数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OGTr后2h血糖、体重指数、TG、TC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的OGTT后2h血糖、体重指数、TG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拜糖平可以明显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降低IGT向糖尿病的转归,对于糖耐量减低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