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动态监测入科后1、3、7 d氧合指数( PO2/FiO2)、血乳酸( Lac)、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动脉压( MAP)、心脏指数( CI)、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血浆脑利钠肽( BNP)水平,并进行肺损伤评分,记录ICU住院期间7 d内24 h液体日平均液体平衡量和急性肾损伤( AKI)发生率、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入科后3、7 d,两组PO2/FiO2较入科后1 d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入科后1 d明显下降(P<0.05),两组CVP、MAP、CI均呈下降趋势,入科后7 d与入科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科后3、7 d,观察组PO2/Fi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而两组CVP、MA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7 d内日平均液体平衡量(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7 d内AKI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复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ARDS患者实施24 h出入量负平衡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宋佳  龚仕金  周娟娣  严静  李莉  王敏佳  胡伟航  贾圣伟 《浙江医学》2015,37(18):1529-1531,1553
目的 探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初步液体复苏后,采用心功能指数 (CFI) 评估多巴酚丁胺对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组织灌注及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择 ICU 中感染性休克患者 60 例,均置入 PiCCO 导管,接受初步液体复苏后 GEDVI≥680ml/m2 且 SVV<10%,应用多巴酚丁胺并于 6h 后根据 CFI 将患者分为 CFI 达标组 32 例(CFI≥4.1)和 CFI 未达标组 28 例(CFI<4.1),分别记录应用多巴酚丁胺前及 6h 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 (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EVLWI、CFI、全心射血分数(GEF)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乳酸、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PO2/FiO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等全身灌注及氧代谢指标。 结果 达标组患者 CI、CFI、GEF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GEDVI、EVLWI 较治 疗前明显降低(均 P<0.05)。与未达标组用药 6h 后相比,达标组患者 CI、CFI、GEF 升高更明显(均 P<0.05),EVLWI 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水平均逐渐下降,达标组较未达标组患者乳酸降低更明显(P<0.05),乳酸清除率更高(P<0.05)。治疗后, 达标组较未达标组 ScvO2 达标(即 ScvO2≥70%)的例数更多(P<0.05)。 结论 经过初步液体复苏后 GEDVI≥680ml/m2 且 SVV< 10%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多巴酚丁胺优化心脏收缩功能,CFI≥4.1 时患者 EVLWI 明显降低、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水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启动后液体平衡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CRRT的脓毒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d死亡41例,生存22例。比较死亡与生存患者脓毒症诊断时、CRRT启动时相关指标以及CCR启动后48h液体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RRT启动后28d生存的影响因素。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脓毒症诊断时,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素氮(BUN)、B型钠尿肽(BNP)、酸碱度(pH)、乳酸(Lac)水平及升压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RT启动时,生存组Lac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患者Cr、eGFR、BUN、pH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AKI3期比例,脓毒症诊断至CRRT启动的间隔时间,AKI诊断至CRRT启动的间隔时间,呋塞米剂量,升压药物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RT启动后第1个24h生存组入量少于死亡组(P<0.05),而第2个24h及48h入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第1、2个24h及48h出量、尿量、累积液体量、液体负平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超滤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8h出量(OR=0.999,95%CI:0.999~1.000,P<0.05)、48h液体负平衡(OR=6.34,95%CI:1.43~28.2,P<0.05)是CRRT启动后28d生存的独立影响因子。48h液体负平衡组生存率高于未负平衡组(P<0.05)。结论脓毒症AKI患者CRRT启动48h液体负平衡是28d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76-81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达标后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测定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下采取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5例,按EGDT方案复苏,同时在入科后6 h内开始PiCCO监测,达标后随机分为液体限制组和液体非限制组,并采集病例相关数据。动态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科后不同时段液体出入量、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输出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清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结果入科后24 h、48 h、72 h、96 h、120 h,两组间液体入量、每日液体平衡量(入量-出量)、ITBVI、EVLWI、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PV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非限制组的EVLWI与ITBVI、EVLWI与BNP均成正相关(P0.05)。液体限制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液体非限制组(P0.05)。结论利用略低于正常的ITBVI指导EGDT达标后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肺功能,减少肺水产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态(APACHEII)评分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不同液体管理模式分为常规组(采用液体平衡)和研究组(采用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各46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心肺功能及APACHEI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管理前2组患者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C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2组GED-CVI、EVLWI水平均增加(P<0.05),研究组上述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和常规组均完成了管理计划,2组管理前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液体负平衡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改善心肺功能指标,降低患者APACHEII评分,可作为临床管理及防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ICU需要液体复苏的老年脓毒症患者56例。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USCOM组26例。常规组按EGDT方案复苏。USCOM组监测被动抬腿试验后每搏量(SV)变化,以△SV≥10%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并积极液体复苏。若△SV<10%,需限制补液或减慢补液速度。同时根据体循环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脏指数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h血乳酸、前脑钠肽(pro-BNP)、氧合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和48h液体平衡情况、48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hHR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乳酸、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均P<0.05),pro-BNP、MAP、CVP等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h乳酸、HR、MAP、CV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较USCOM组pro-BNP更高(P<0.05),氧合指数下降更明显(P<0.05)。USCOM组较常规组48h液体平衡明显减少(P<0.01),48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增多(P<0.0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USCOM组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COM联合被动抬腿试验能有效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避免盲目液体复苏,减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USCOM作为一项无创、便携的心输出量监测工具,可用于临床指导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型利钠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容量负荷的预测价值,从而更好地找出反映容量负荷的相关标志物,辅助判断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状态。方法: 选取入住ICU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给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利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系统记录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监测相应时间点全血BNP含量,通过与相应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经过EGDT后,所有患者ITBVI、GEDVI、BNP均有显著升高,EVLWI未见明显升高;60例患者液体复苏0、6 h,BNP含量与对应的 ITBVI、GEDVI、EVLWI均无显著相关性。液体复苏前后ΔBNP(前后时间点BNP差值)与对应的 ΔITBVI、ΔGEDVI(前后时间点 ITBVI 、GEDVI差值)存在相关性,与ΔEVLWI(前后时间点 EVLWI差值)无相关性。结论: BNP含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容量负荷的评估价值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8.
陈鹏  崔巍  郑贞苍  赵辉  陈清清 《浙江医学》2013,35(19):1739-1742
目的探讨肺复张操作(RM)对静水压增高型肺水肿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选择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正常,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10ml/kg患者39例,根据是否行RM分为RM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记录RM组RM前(T0)、RM后O(T1)、1(T2)、2(T3)、3(T4)、6(T5)、12(T6)、24h(T7)的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指数(Cl)、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O2/FiO2)、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RM组EVLWI和GEDVI在T1~T4低于对照组,PO2/FiO2在T1~T5大于对照组,Cdyn在T1~T4大于对照组,PA-aO2在T1~T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M组EVLWI在T0~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O2、VO2、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VLWI与GEDVI、PO2/FiO2、PA-aO2、Cdyn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RM能一过性降低静水压型肺水肿患者的EVLWI水平,改善氧合及Cdyn,但不影响DO2、VO20RM不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赖军华  刘欢  莫松 《重庆医学》2013,42(1):67-69
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对行早期液体复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评价。方法选择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液体复苏前的被动抬腿(PLR)试验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PLR试验阳性,n=20)及无反应组(PLR试验阴性,n=28)。监测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结束后即刻、复苏结束后2h、复苏结束后6h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复苏前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结束后即刻、2h、6h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均有增加(P<0.01);而各时间点PaO2/FiO2与复苏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相比,有反应组患者的CVP仅在复苏结束后6h有增加(P<0.01),无反应组患者的CVP于复苏结束后2h、6h均有增加(P<0.01)。与复苏前比较,两组患者复苏结束后即刻、2h、6h的EVLWI均有增加(P<0.05),无反应组患者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PLR试验可有效评估行早期液体复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行容量管理,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行容量管理。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危重程度评分、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的APACHEⅡ评分和治疗后24、48 h的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乳酸水平、尿量和PaO2/FiO2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置监护室时间、72 h液体复苏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6 h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6、24、48 h,病人心排血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血管外肺水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PICCO监测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能改善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和各项生理指标及血液动力学状态,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璇  唐忠平  林凤  管亚惠 《吉林医学》2014,(8):1583-1584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脓毒症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治疗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48 h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同时测定动脉血气氧分压(PO2)、乳酸(Lac)、计算氧合指数(OI,PaO2/FiO2)。并采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评价,同时观察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减少,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28 d死亡率降低,ICU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多个器官起支持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短时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进行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呼吸循环及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4例确诊SAP且发病72h内进入ICU后并发ARDS而接受呼吸机治疗、血液滤过治疗患者,于CRRT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相应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留取血样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石(IL-6)浓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记录气道峰压、肺顺应性和血气结果。结果CRRT治疗后6h、12h、24h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动态顺应性有明显升高,气道峰压明显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能降低炎症介质,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HP)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氧合指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CRRT+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变化及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发生率、机械通气比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入住ICU时间。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有逐步上升趋势,但B组患者氧合指数上升程度大于A组(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B组APACHEⅡ评分下降程度大于A组(P〈0.05)。A组ALI/ARDS发生率为75.0%,机械通气比率为75.0%,VAP发生率为55.0%,均明显高于B组的40.0%、40.0%和10.0%(P〈0.05);A组入住ICU时间为(17.7±4.2)d,明显长于B组的(13.0±4.4)d(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CRRT联合HP治疗SAP患者能有效改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并可降低ALI/ARDS、VAP发生率,缩短患者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54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52例,常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时间和达标率,治疗1 d和3 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血肌酐,72 h内液体管理数据,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EVLWI+ITBVI组6 h的EGDT达标率比对照组高(75.9%比55.7%,P<0.05),而EGDT达标时间和24 h的EGDT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EVLWI+ITBVI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0~6 h液体入量和液体平衡量比对照组多,其余时段入量、出量、平衡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和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和指导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杨勇  李文强 《医学综述》2014,(13):2441-2442,2446
目的探讨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科住院治疗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VV值将患者分为高SVV组(SVV≥10%)和低SVV组(SVV<10%),评价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复苏后6 h时血流动力学及容量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SVV、中心静脉压(CVP)与液体负荷后心脏指数(CI)增加值(ΔCI)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等指标。结果液体复苏前后患者的MAP、CVP、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SVV、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与ΔCI呈正相关(r=0.744,P<0.05),而CVP与ΔCI无相关性(P>0.05);与低SVV组患者相比较,高SVV组患者28 d生存率显著增加,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SVV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时的液体反应性,可作为指导液体治疗和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ontinuous high-volume haemofiltration,CHVHF)对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的分组干预研究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由各种病因导致的60例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其中30例接受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作为CRRT治疗组,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开始及治疗后24、48、72、96 h,分别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急性生理指标。同时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与PaO2/FiO2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开始治疗时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正常,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及EVLWI均高于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VHF组治疗24 h后患者即出现ITBVI及EVLWI下降,48 h PVPI降低,PaO2/FiO2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ITBVI及EVLW、PVPI 72 h下降,PaO2/FiO296 h上升。住院总死亡率为33.3%,而预测死亡率分别为61%(基于APACHEⅡ评分)和68%(基于SAPSⅡ评分);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CRRT组为30%,对照组为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EVLWI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1)。当EVLWI≤14 ml/kg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0,P=0.3);当EVLWI〉14 ml/kg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1)。结论 CHVHF能更快地改善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透析(CVVHD)对心源性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1月期间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并且实施CVVHD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收集治疗期间患者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和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资料,同时记录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及多巴胺维持剂量等变化。结果 CVVHD治疗1h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均0.05);CVVHD治疗24h后,GEDVI、EVLWl、ITBV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CI、SVRI、MAP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心率、多巴胺维持剂量较治疗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实施CVVHD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得到一定的改善。CVVHD对患者愈后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指导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在多发伤患者容量状态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6例因多发伤入住ICU的患者,通过PICCO(pulse-indicated conitinuous cardiacoutput)技术(PULSION公司,德国)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MAP、CI、SI、SV、EVLWI、ITBVI、GEDVI,记录液体复苏前后的上述指标。同时,监测复苏前、复苏24h后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每次的乳酸及碱剩余值。结果复苏前与复苏终点相比,ITBVI、GEDVI与SI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783、0.774(P〈0.01);HR与SI似呈负相关,r=-0.309(P〉O.05);CVP、MAP与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4、-0.025(P〉0.05),相关性较差;复苏后的胸腔内血容量变化(AITBVI)与每搏输出量指数变化(ASI)有显著相关性,r=0.654(P〈O.01);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变化(AGEDVI)与ASI,显著正相关,r=0.558(P〈0.05);而ACVP、AHR、AMAP与ASI相关系数r分别为-0.042、-0.382、-0.382(P〉O.05).相关性较差。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液体复苏前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24h后,死亡组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液体复苏24h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明显低于复苏前(P〈O.01),死亡组液体复苏前后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VI、GEDVI及其容量复苏后的变化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对多发伤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我院ICU病房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脏彩超、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比较34例患者经CRRT的治疗组和16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内径、BN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病死率(P<0.05)、住院时间(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CRRT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原发病为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但对于原发病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疗效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作为治疗目标,评价感染性休克早期以PiCCO监测结果为优化目标的导向性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以中心静脉压(CVP)为复苏目标的初始经验性容量复苏循环仍不稳定,则实施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共纳入80例患者。以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目标指导容量复苏,记录PiCCO目标导向治疗前(初始)、8 h及24 h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并采用多重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确定影响患者28 d预后的指标。结果 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PiCCO目标导向治疗8 h和24 h后平均动脉压(MAP)[(73.6±13.4)和(75.1±10.2)mm Hg]、ITBVI[(843.5±168.9)和(891.5±232.9)mL/m2]和CI[(3.2±1.1)和(3.9±0.4)L.min-1.m-2]均较治疗前[(69.1±21.4)mm Hg,(781.2±146.7)mL/m2和(2.7±1.5)L.min-1.m-2]显著升高,动脉血乳酸[(2.0±1.4)和(1.1±1.0)mmol/L]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1624.2±301.7)和(1543.6±435.4)d.s.m2.cm-5]则较治疗前[(119.7±11.6)次/min,(3.1±2.4)mmol/L和(1796.2±399.1)d.s.m2.cm-5)显著下降(P<0.05),容量复苏达标率(64.7%和66.9%)明显高于初始达标率(55.7%)(P<0.05)。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26例)。存活组初始及24 h容量复苏达标率(57.1%和71.3%)均明显高于死亡组(28.6%和39.3%)。以28 d预后为因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建立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55.03,P<0.05)。通过逐层筛选,拟合方程,确定初始CI(R=0.431)和ITBVI(R=0.627)以及24 h的EVLWI(R=0.305)对28 d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优化目标导向性治疗可以提高容量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而且CI、ITBVI和EVLWI是较好的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