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临床研究,为临床中减少早产儿EUGR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南山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共357例,对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2周组、32~35周组和>35周组按照出生体重和出生头围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0 g组、1500 g~组和≥2500 g组按照出生体重和出生头围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体重EUGR的危险因素: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头围EUGR的危险因素:出生头围、是否头围IUGR和静脉氨基酸最大量。结论指导孕妇加强营养支持,避免影响早产的各种因素,同时,早期给予出生后早产儿充足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均有利于患儿未来的体格及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260例早产儿(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2000 g),记录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等资料,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OP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ROP的转归情况。结果:260例早产儿中,根据眼底筛查结果分为非ROP组(240例),ROP组(20例),其中7例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所有病例经随访好转,无失明病例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OP组在出生体重、胎龄、吸氧时间、呼吸机时间、输血次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贫血方面,与非R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小(OR=0.879,β=-0.129)、低出生体重(OR=0.996,β=-0.004)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小、低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VEGF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早产儿发生EUGR的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早产儿进行比较,并分析发生EUGR的相关因素。结果:体重≤1 500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66.2%,体重>1 500g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3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71.3%,胎龄≥34周的早产儿组EUGR发生率为4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发育迟缓(IUGR)、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是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结论: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发生EUGR的可能性越大。导致EUGR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IUGR及感染、生后体重下降时间对EUGR影响最大,应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视早产儿早期营养,缩短患儿的体重下降时间是避免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将2020年11月—2021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8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喂养耐受组(FT组)与喂养不耐受组(FI组),再将FI组按胎龄分为<32周组(110例)和≥32周组(75例);按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组(111例)和≥1 500 g组(74例)。详细记录FI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有无窒息及用药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消失时间),总结FI的临床特点,分析FI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FT组404例(68.59%),FI组185例(31.41%)。(2)FI主要症状为腹胀、胃潴留、呕吐。(3)胎龄<32周组FI出现时间较≥32周组更晚(P < 0.001),持续时间更长(P < 0.001),消失时间更晚(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主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体重<1 500 g组FI临床表现较出生体重≥1 500 g组出现更晚(P=0.002)、持续时间更长(P=0.005)、消失时间亦更晚(P < 0.001),但出生体重≥1 500 g组早产儿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1 500 g组(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胎龄大、出生体重高为FI的保护因素,而宫内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均为F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的早产儿FI出现时间和消失时间越晚,持续时间也越长,出生低体重、宫内感染等为F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损伤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74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在产科因素(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窒息、产前感染、胚胎数量及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糖尿病等)、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酸中毒、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通气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 743例早产儿中男437例、女306例,胎龄34(32,35)周,平均出生体重(2 240±546) g。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为37. 01%,其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占22. 2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占7. 67%,蛛网膜下腔出血占4. 85%,缺氧缺血性脑病占1. 21%,其他类型(脑积水、脑室旁出血性脑梗死)占1. 08%。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越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胚胎数量、酸中毒、机械通气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胎龄是发生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自然分娩、单胎妊娠、低机械通气时间是保护因素(P <0. 05)。结论 PVH-IVH是早产儿脑损伤的最常见类型,低胎龄是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自然分娩、单胎妊娠、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是保护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早产,避免非自然多胎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和机械通气指征,可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志宇 《当代医学》2014,(14):40-4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17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未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原发为肺部疾病以及是否早期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是影响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引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护理胎龄小和低体重患儿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胎龄低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1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BPD患儿43例,非BPD早产儿98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从母亲因素、患儿出生情况、生后治疗等方面分析,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30.5%,胎龄<28周的超未成熟儿共8例,均发生BPD。BPD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P<0.01),BPD主要发生在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5 kg的早产儿。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与否、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胎龄<30周(OR 11.364,P<0.01)、出生体重<1.25 kg(OR 3.048,P<0.05)、机械通气(OR 11.890,P<0.01)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及机械通气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母亲产前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用氧时间也与BPD的发生有关,因此,避免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尽量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防止及减少反复肺部感染,积极早期综合治疗是预防早产儿BP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母亲,胎儿、分娩因素及治疗过程来筛选极低出生体重几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与母亲因素如前置胎盘,妊高征,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患儿性别及生后是否呼吸暂停无关,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及生后机械通气明显相关。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和普通新生儿病房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435例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136例,发生率达31.2%.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负相关,与窒息、RDS、机械通气等正相关.结论 PIVH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窒息、RDS、机械通气、感染等密切相关,综合防治可减少PIVH的发生率;床旁颅脑超声是诊断早产儿PIVH可靠、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56-5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胎龄构成比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的病例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住1087例早产儿,符合诊断PIVH早产儿77例,按照病例组的胎龄构成比分层随机抽取无PIVH早产儿79例为对照组。两组间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为胎龄(32.98±2.21)周vs (33.08±2.36)周,出生体质量(1898±468)g vs (1946±544)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顺娩(OR=2.636,95%CI:1.251~5.555)、Apgar 5 min≤7分(OR=6.042,95%CI:1.105~33.033)、高频机械通气(OR=8.917,95%CI:1.018~78.069)是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前足量地塞米松有减少PIVH的发生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1 min 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控制胎龄、出生体质量两种重要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顺娩、Apgar 5 min≤7分、高频机械通气是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Apgar 1 min的低评分并不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且存活出院的胎龄≤32周早产儿资料。根据出院时体重是否标低于校正年龄体重的第10百分位(P10)诊断EUGR,分为EUGR组61例和对照组118例。分析EUG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UGR的高危因素。结果 ①179例小胎龄早产儿中,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为4.5%(8/179),EUGR发生率为34.1%(61/179)。②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I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7.313)和IUGR(χ^2=7.083)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的早产儿严重IUGR(χ^2=15.819)和IUGR(χ^2=37.16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产儿随胎龄和出生体重降低EUGR发生率明显增加,各胎龄组早产儿严重EUGR(χ^2=10.265)和EUGR(χ^2=7.320)发生率及各体重组之间早产儿严重EUGR(χ^2=22.959)和EUGR(χ^2=50.26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生Z评分、住院天数、首次胃肠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达最大静脉营养时间、女性、感染、IUGR、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插管机械通气和重度贫血等单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出生体重、低胎龄、NRDS和女性为小胎龄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小胎龄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低胎龄和NRDS和女性。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引起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NICU收治的53例需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发展成为BPD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且存活达28d以上早产儿53例,BPD的发生率为占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24.5%(13/53),占所有住院早产儿的12.7%(13/102)。发现胎龄、出生时体质量、胎膜早破、动脉导管未闭、反复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均为BPD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窒息史、产前及生后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时体质量、反复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均为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征和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住院28d以上的早产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是否出现氧依赖(>21%)超过28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其中氧依赖(>21%)超过28d的新生儿纳入BPD组,其余为非BPD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生BPD早产儿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共227例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7例发生BPD,160例未发生BPD,BPD的发生率为29.52%。BPD与非BPD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与BPD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和出生体重为保护因素,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降低这些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收治的203例早产儿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1.38%。喂养不耐受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较非喂养不耐受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窘迫、窒息、宫内感染及呼吸机治疗率喂养不耐受组分别为65.48%、48.81%、46.43%、44.05%,显著高于非喂养不耐受组39.50%、25.21%、25.21%、29.41%(P〈0.05);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宫内窘迫和窒息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多因素有关,预防产前及生后各危险因素,有利于改善早期胃肠道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蒙丹华  李燕  覃柳菊 《当代医学》2011,17(23):47-49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244例孕周〈36周,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生后4周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诊断分期法诊断和分期。结果 244例患儿之中,有不同程度的ROP患儿有49例(其中ROPI期有37例患儿,Ⅱ期有10例患儿,Ⅲ期有2例患儿),ROP的发生率为20.08%。吸氧、出生体重、孕周、呼吸暂停、酸中毒、机械通气、PO2变化及感染、母亲妊娠并发症对ROP的发生具有明显影响;且孕周越短、出生体重越小,ROP发生率越高。结论 ROP的发生和吸氧、出生体重、孕周、呼吸暂停、酸中毒、机械通气、PO2变化及感染、母亲妊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孕周、出生体重、吸氧、呼吸暂停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凯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33-35
目的探讨围生期危险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9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6例早产儿病例资料,根据床旁B超的检查结果诊断,分析颅内出血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56例出生体重≤2000g,胎龄≤36周的早产儿中发现92例(58.97%)颅内出血患儿。分析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影响(P0.05);而保胎有无、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低血糖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临床≮见并发症,分析其胎龄、出生体质量、孕期高危因素与并发症关系,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08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新生儿室收治15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胎龄、出生体质量、高危因素与并发症关系。结果主要并发症有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窒息、呼吸暂停、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硬肿症等;28~32周早产儿和出生体质量〈1500g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32~37周早产儿及出生体质量≥1500g早产儿,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有高危因素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高危因素组(P〈0.01)。结论胎龄愈小,体质量愈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愈高,高危因素影响早产儿并发症发生,应加强孕期保健,早期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标准及治疗模式。方法对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 000g的6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ROP发病率为17.6%,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不规范吸氧可能增加ROP的发生。结论低孕周、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月的探讨微量肠内喂养降低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及超低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率的效果。方法60例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在生后即分配到微量喂养组(持续喂养组)或静脉营养输注组(静脉营养组)研究其PNAC发生率。结果微量肠内喂养组早产儿PNAC发生率20.7%;静脉营养组早产儿PNAC发生率46.7%,两组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肠内喂养较静脉营养组能降低胎龄28~32周及体重≤1.5k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PNAC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