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子宫功能性出血“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属于祖国医学崩漏的范畴,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功血”治疗以止血为先,中西医皆同,此乃中医之“急则治标”的原则。而血止后或出血减轻的则应采用“缓则治其本”的方法。传统的治疗“功血”是以“塞流、澄源、复旧”的初、中、末三期治疗,“澄源、复旧”即为治本之法实为临床宝贵经验。现代利用中西医结合的原理,用调整月经周期的方法来治疗月经失调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笔者在临床上总结了前人及各家的经验,采用以补肾为主.辨证论治为基点,根据月经周期各个阶段不同的病理…  相似文献   

2.
温病邪热炽张,以阳明为最烈;阴液消烁,以少阴为尤甚。故温病治疗关键在泻阳明救少阴。吴鞠通氏继仲景之学,立五承气法泻实顾虚,邪正合治,对阳明温病“正气既虚,邪气复实”之证,在治疗上开拓一大法门。其所立诸复脉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对少阴病救阴之法,补仲景所未备,为后人所师法。今就吴氏泻阳救阴方治,试作浅析。请同道教正。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实则属仲景的六经辩证中的少阴病方,多理解为因少阴阳虚、少阴邪热内郁或少阴枢机不利。然而教科书中多对其病机解释为肝胃不和,并由此测其治法为疏肝理脾。余认为其与仲景本意之间有难以解释的地方,故试用八法之外之"通法"释四逆散之法。  相似文献   

4.
急则治其标浅析刘家义(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济南250014)关键词:治标;治则;辨证论治中图法分类号:R242标本之治,取决于病之缓急。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病情稳定,当以治本为法,即所谓“缓则治其本”;病情危急之际,应以治标为要,即所谓“急...  相似文献   

5.
崩漏是妇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属妇科疑难急症范畴,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导师陈莹教授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出血期采用“通因通用”之法,运用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崩漏,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赵淳教授认为肝阳、肝风、痰浊、瘀血等相兼为患成为眩晕病主要病理机制 ,而肝脾肾三脏虚损或功能失调成为眩晕病发病的基础。提出眩晕病“通补”论治原则 ,以调理阴阳 ,补虚泻实为论治目标 ,拟滋养肝肾 ,填精生髓 ,补益气血 ,培土扶木为治本之法 ,平肝潜阳 ,豁痰行瘀 ,驱风通络为治标之术。痰浊瘀血 ,既是本病病因也是该病病理产物 ,把豁痰行瘀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1阳明病、少阴病和厥阴病呕吐症虽然均用吴茱萸汤,但其内涵不尽相同。阳明胃寒呕吐用吴茱萸汤是直指病灶,切中病机。而少阴病吐利、烦躁、厥逆以及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也使用吴茱萸汤,则是针对第二病机,是急则治其标的措施,其本在于少阴或者厥阴的寒盛,须在症状解除之际,从少阴心肾或者厥阴肝着手治疗,才能使疾病痊愈。2厥阴病寒热转化中从寒利转向热利过程中的脉数、口渴与单纯寒利的寒邪渐去、阳气恢复的微热、面赤不能等同视之,前者是由寒向热的转化,后者则是寒去阳复的佳兆;虽然都有自愈的可能,但前者若不自愈则会发展成为热利,甚或便下脓血,而后者的结果则是自愈。3"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燥屎内结是标,厥阴热盛是本,厥阴热极,耗灼津液,使燥实内结,不能因有燥屎,就认为病在阳明,更不能因使用小承气汤就将其归结为阳明病。大凡体内有热,不管是在何经何脏何腑,只要热盛伤津,导致燥屎内结,都会结滞在肠道,以承气汤治疗,既能够泻下燥屎以治标,更能够清热以治本。  相似文献   

8.
麻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6条,由麻黄三两,甘草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对于该方的适应证,清代医家张璐玉云:“此论少阴正水之病,其脉自见沉小,殊无外出之意……当效伤寒少阴例,用麻黄、附子、甘草,荡动其水以救肾邪”;七版教材亦从其说,认为“水气病身肿者,若脉见沉小,则多与少阴肾相关,与篇中所述正水相当……当斟酌病情,选择麻黄附子汤类方药,以温经助阳发汗为宜”。此外,有云其治石水者,如徐彬指出:“此方或即所谓石水之主方也”;陈修园谓“此为石水证出其方也”;丹波元坚云其治少阴表寒证,“少阴,即与伤寒少阴病同义,系于表虚寒之谓。其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取之温发”;而喜多村直宽则明确指出:“脉沉者为表寒,故宜麻附甘草汤温发之”。以上诸说,虽各有所长,但因麻黄附子汤为温经发汗之剂,而发汗乃风水、皮水的正治法,故将麻黄附子汤列为正水主治方剂显然有失允当。基于此,有必要对麻黄附子汤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痫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短暂性神志异常疾病,临床常以意识突然丧失,昏仆倒地,抽搐吐涎,两目上视,口中怪叫为特点。华庭芳教授行医五十余年,对痫症的治疗自成一体。华庭芳教授将中医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其辨证思路采用阴阳分治、脏腑辨证之法,治疗中灵活运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法,并且活用剂型变化以适应不同病情阶段。华庭芳教授特别擅于用丸剂作为疾病治疗最后阶段用药。  相似文献   

10.
论四逆散开阖以运枢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逆散始见于《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第318条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历代医家对于本条所述四逆散证治的认识见解不一,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本条所述“四逆”的病机何在?成无己[1]认为:“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必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并指出方用“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但尤在泾[2]认为:“旧谓此为治热深发厥之药,非是。夫果热深发厥,则属厥应下之之例矣,岂此药所能治哉?”舒驰远[3]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口服治疗本病45例;并设对照组(关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观察39例,疗程4W。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84.44%,对照组为71.79%(P〈0.05);治疗组肠镜疗效有效率75.56%,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疗效明显,开拓了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长萍  席新龙 《海南医学》2014,(19):2895-2897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剂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接诊的58例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采取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75岁)、疾病类型(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疾病、心肌病等)、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对华法林的认识全面,不推荐华法林的治疗)以及患者因素(拒绝华法林的治疗,或是INR检测不方便)等都可以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但是只有患者的年龄和冠心病(OR=13.38)对华法林治疗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华法林抗凝剂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因素很多,其中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可显著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滋阴柔肝汤配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经西医临床确诊和经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型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多巴丝肼片加滋阴柔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多巴丝肼片,两组疗程均为50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非运动性障碍及运动性障碍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非运动性障碍UPDRS-Ⅰ与运动性障碍UPDRS-Ⅲ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柔肝汤配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疗效优于单用多巴丝肼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0、CI、LVEF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CI及LVEF与治疗前相比,亦有显著改善(P〈0.05)。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功能参数指标,除HR外,其余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PaO1、PaCO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有效矫正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保护心肌,改善血气分析指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抗感染、祛痰、平喘治疗基础上加以辅助使用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西地那非25 mg每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服药12周后的6 min步行距离、右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等。结果治疗12周后,除病情恶化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与基线值比较,6 min步行距离(P〈0.01)增大,右心导管测定右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均有下降(P〈0.01)。结论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有肯定的长期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机制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AECOPD患者8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患者疗效及凝血四项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肺动脉收缩压(SPAP)、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好转较常规组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能显著改善血流状态,有效降低血液黏滞度,抑制微小血栓的形成,改善低氧状态.为临床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浆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以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20例予以针刺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浆Tau蛋白表达。结果: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浆Tau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Tau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血浆Tau蛋白可能是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远红外穴位敷贴在临床中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我科住院及门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含远红外线粉的穴位贴贴敷于腧穴(神阙穴、中脘穴),对照组仅为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4、48、72 h记录患儿呕吐及腹泻频次。结果:在治疗24、48、72 h后治疗组呕吐平均次数分别为(7.04±1.25)次、(3.59±0.94)次、(0.54±0.78)次;对照组分别为(8.25±2.34)次、(4.28±1.59)次、(1.12±1.06)次。治疗组腹泻平均次数分别为(7.11±1.18)次、(4.32±1.14)次、(1.09±0.95)次;对照组分别为(8.03±3.04)次、(5.22±2.12)次、(2.03±1.64)次。2组比较治疗24 h后呕吐次数及腹泻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及72 h后呕吐次数及腹泻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病程分别为(5.83±1.23)d、(6.06±1.49)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前者优于后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穴位敷贴在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时有效,其能缓解患儿呕吐及腹泻频次,减轻患儿痛苦。使用方便,依从性佳,可于临床推广使用。但其显效需在治疗后48 h,且不能缩短轮状病毒肠炎病程。  相似文献   

19.
芙蓉膏治疗非感染“阳热肿痛”类病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非感染“阳热肿痛”类病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3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对照组114例,治疗组病灶外敷芙蓉膏,对照组病灶外敷金黄散,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总体疗效、局部症状、单病种疗效,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疼痛缓解、肿块消散、功能恢复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单病种血栓性浅静脉炎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而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芙蓉膏外敷治疗非感染“阳热肿痛”类病证有较好临床疗效,无明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疗法组(治疗组)和金刚藤胶囊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显著改善,在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客、血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IL-2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干预疗法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调节抑炎性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