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草是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又名国老,主要是盛产在中国东北和蒙古的豆科多年生草本乌拉尔甘草及中国甘草的根茎和根,在殴州则有西班牙甘草等。一般认为,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次酸,含量百分之六至十四。甘草次酸比砂糖甜五十倍,虽用五千倍的水稀释也仍然很甜。甘草可作为矫味药配制方剂,而且对肝脏具有解毒之功用,亦能治急症。所谓急症是指突发性的急剧痛疼和痉挛。对于抽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痛、咳嗽、咽喉痛均有疗效。甘草是中药中的重要药材,收录在中医古典著作《伤寒论》(公元二一六年刊)里的一百一十三个药方当中,约有七十多方是用甘草配方的。  相似文献   

2.
甘草异议     
甘草异议李锡安甘肃省干部医疗保健院(730020)甘草一药,本草言其具有泻火解毒、健脾益气、缓急调和之功,且可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而称"国老"。因此,甘草成了最为常用的药物,攻里用之,解表用之,祛邪用之,扶正用之,个别医生甚至病病用之,...  相似文献   

3.
浅谈甘草与炙甘草的不同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生用泻火解毒、润肺止咳 ,主治咽喉肿疼、痈疽疮疡、痰热咳嗽、解百药之毒及食物中毒等。其泻火解毒的作用机理为甘草酸水解后释出葡萄糖醛酸与甘草次酸 ,葡萄糖醛酸 ,与含羟基或羧基的毒性物质结合。此外 ,甘草酸对毒物有吸附作用 ,从而减少毒物的吸收 ,故临床上辛凉解表、清热泻火解毒的方剂 ,如桑菊饮、银翘散、普济消毒饮、化斑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仙方活命饮等多用生甘草。研究表明 ,甘草含有 10 0多种化学元素 ,主要成分有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 (甘草甜素 )、甘草甙等。甘草有显著的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可抗衰老、抗…  相似文献   

4.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 ,具有补脾、清热、解毒、缓急、润肺及调和药性之功效。1 使用范围广甘草具有和百药解百毒之功。生用清热泻火 ,炙用益气和中 ;组合方剂既可任君药 ,亦可为使药 ;既可内服 ,又可外用。其临床用药配伍率居诸药之首 ,故而有“国老”之号称。《本经》中载 :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坚筋骨 ,长肌肉 ,倍力 ,金疮肿 ,解毒。”《别录》曰 :“温中下气 ,烦满短气 ,伤脏咳嗽 ,止渴 ,通经脉 ,利血气 ,解百药毒。”《汤液本草》有“治肺痿之脓血 ,而作吐剂 ;消五发之疮疽 ,与黄芪同功。”《本草纲目》言 :…  相似文献   

5.
甘草味甘性平,归十二经。甘能补脾,缓急,调和药性,并能泻火解毒。古人有言:“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可见用途之广泛,显著疗效为世人之称赞。在临床中运用甘草配各种不同类型的药,治疗各系统的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代医学近年对甘草亦较重视,经研究认为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次酸,对胃、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且有类似脱氧皮质酮作用。为观察甘草临床作用,本文选择消化性溃疡41例进行系统观察,并对甘草的类激素作用和清热解毒方面,结合临床典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鲁缘青 《中医药学刊》2010,(7):1537-1539
白塞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部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皮肤损害等,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做了较详细论述,主张用甘草泻心汤清热化湿解毒治疗狐惑病,开中医治疗本病之先河,时至今日仍有临床指导作用。但具体甘草泻心汤如何用,特别是其主药甘草在白塞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用法,是用生甘草还是炙甘草,用多大量,论述不一。本文试就其主药甘草在白塞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甘草作为经方常用药,在《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篇多有应用,其配伍意义除与健脾药合用以培土制水、与辛散药合用以辛甘化阳外,与利水药配伍,又可借甘草和缓之功使速下通利之品滞药于中,以缓缓渗利中焦水饮。这是《金匮要略》治痰湿不忌甘草的要点所在。分析《金匮要略》第十二、十五篇36方及用甘草20方,甘草的取舍规律为:水饮在上、在中取甘草;水饮在下、水饮兼呕弃甘草  相似文献   

8.
甘草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草在药物配伍(复方)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古今方剂中应用极为普遍,这主要是甘草有调和诸药和解毒作用。但若配伍不当或制法不妥也会因甘草而降低药物疗效,增强毒副反应。因此,进行甘草的配伍研究有重要意义,现将有关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份是根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其性平味甘,无毒。李时珍称其有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解毒,久服轻身延年”之功。现代药理分析认为其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等。笔者喜用是药,尤多认识,兹归纳于下: (1)甘草蜜炙益气补中时珍曰:“补中宜炙。”甘草蜜炙,其性微温,其味甚甘。张锡纯认为“甘草是甘者主和,故有调和脾胃之功。甘者主缓,故虽补脾胃而实非峻补”。李杲称甘草有“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之功。笔者于临床常以蜜炙甘草为主,辅以他药,治中气不振,脾胃虚弱或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等。如治王妪,心动悸,脉结  相似文献   

10.
升麻鳖甲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群才 《国医论坛》1989,4(5):22-23
升麻鳖甲汤(以下简称本方)由升麻、当归、甘草,鳖甲、维黄六味药组成,具有解毒祛风 活血散淤之功,仲景用治阴阳毒。笔者于临床中扩大了该方的应用范围,用治多例属于西医变态反应性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收获卓著,兹录数则如下。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女,18岁。以“反复发作性全身紫斑一年余”为主诉,于1937年8月12日求诊。  相似文献   

11.
甘草配伍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为古今方剂中配伍应用最为普遍的药物之一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年载 2 5 6方中用甘草者 15 4方 ,约占方剂总数的 3/ 5。历代医方中 ,甘草一药尤以佐药、使药为多见 ,起到矫味、缓和药性、增强药效、解毒等调和百药的作用。诸药为何多与甘草为用 ,笔者试从其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方面初步探讨如下。1 矫味作用 甘草的矫味作用主要是甘草中的三萜化合物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起重要作用。据分析 ,甘草中含还原果糖 3.4 %~ 17.6 % ,味极甜 ,在 1/ 2 0 0 0 0的水溶液中也具甜味 ,因此甘草与诸药配伍 ,甘草甜素可矫正其它药的苦酸异味…  相似文献   

12.
1.麝香:长于开窍醒神,活血散结,催产下胎。用治热闭多配清热药(至宝丹);用治寒痹配祛寒药(苏合香丸);用治疮疡肿毒配解毒治血药(醒消丸);治经闭、癥癖、跌打损伤及痹痛等证,多配祛瘀之品。治厥心痛多配木香、桃仁等(麝香汤)。治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等证,多配肉桂  相似文献   

13.
甘麦大枣汤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组成,具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主治脏燥病,症见喜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数欠伸者。本人见许多人煎药时都是将这三味药合煎,去渣取汁,只喝药汁,将小麦、大枣也和甘草一样作药渣倒掉。这种煎法既浪费,又相应降低了疗效。其合理煎法应为:先将甘草煎煮,煎好后滤渣取汁,然后用甘草汁煎小麦、大枣,煎好后吃麦、枣(去核),喝汁。此法既避免了浪费,又提高了疗效,值得参考使  相似文献   

14.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是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组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竹叶、芦根、桔梗、甘草、荆芥穗、淡豆豉。其中金银花和连翘共为君药,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避秽解毒之功;荆芥穗、淡豆豉、薄荷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为臣;牛蒡子宣肺止咳,清利咽喉,开宣上焦;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止渴且清润不腻,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笔者临床运用本方化裁治疗由风温初起或风热束表、邪袭肺卫所致以肤生红斑、丘疹、风团为特征的皮肤病,如寻常型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药疹、荨麻疹、瘙痒等,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IgA肾病患者常出现咽痛或咽部不适症状,需引起重视。中医治疗IgA肾病多以咽部为切入点,常用药中有较多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药,如桔梗、蒲公英、牛蒡子等,具有一定疗效,同时也可配合啄治法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大黄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莉  郭红  李达  张艳  吴军 《四川中医》2008,26(5):32-33
大黄性味苦寒,用于治疗皮肤病,多取其清热泻火、消肿解毒、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之功.临床常以之为君药,配伍成清热荆、泻下剂、理血荆等,治疗疖痈脓肿、带状疱疹、丹毒、慢性溃疡等病,证属实热者.代表方有大黄甘草汤、大黄(庶虫)虫丸、颠倒散、桃花散等,剂型多样,配伍灵活,内服外用皆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甘草提取液与甘草酸对小鼠安替比林代谢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君辉  李士敏 《中成药》2007,29(11):1673-1675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的根及茎,性味甘平。具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泻火解毒之功,为常用中药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甘草或甘草制剂可诱导小鼠的肝微粒体P450水平。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肝微粒体中一族最重要的多功能氧化酶,可被许多物质诱导或抑制[2]。安替比林作为模型药物(modeldrug)应用十分广泛[3],其在体内主要经肝微粒体氧化代谢酶转化为3-羟甲基、4-羟基和去甲基安替比林,所以安替比林的消除速率反映了其相关的氧化代谢酶活性。甘草提取液与甘草酸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已有研究报道[4],尚未…  相似文献   

18.
甘草至甘纯甘赋予了甘草甘缓的特性,这一特性也是甘草诸多功用发挥和应用的基础。对甘草甘缓本质的认识应结合具体含有甘草的方剂,从目的、对象、途径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甘草甘缓的实质包括缓急、缓药与解毒3个方面。其中缓急指甘草可以缓解表现急迫紧张的病症,包括缓急止痛、缓急舒筋、缓急清热、缓急止咳、缓急安神和缓急止悸,体现的是甘草的自身功用;缓药主要是指甘草在配伍以后对其他药物的药性、药效及药用的调和作用,表现为缓和药力、缓留药力和缓释药力等。解毒则是指甘草可以缓解或解除一些食物与药物所引起的毒性反应,是甘草自身功用和调和作用的共同表现。  相似文献   

19.
<正>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u L.)的干燥根及根茎。对于生、炙甘草的不同功用,历代医书多有记载,《本经疏证》:“甘草之用生,用炙,确有不同,大率除邪气、治金创、解毒,皆宜生用。缓中补虚、止渴,宜炙用,消息意会之可矣。”《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  相似文献   

20.
<正> 甘麦大枣汤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组成,具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主治脏燥病,症见喜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数欠伸者。本人见许多人煎药时都是将这三味药合煎,去渣取汁,只喝药汁,将小麦、大枣也和甘草一样作药渣倒掉。这种煎法既浪费,又相应降低了疗效。其合理煎法应为:先将甘草煎煮,煎好后滤渣取汁,然后用甘草汁煎小麦、大枣,煎好后吃麦、枣(去核),喝汁。此法既避免了浪费,又提高了疗效,值得参考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