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敌敌畏抗性品系淡色库蚊酯酶B1、A2探针,并应用于抗性品系及敏感品系的检测. 方法分别设计酯酶B1、A2上下游引物,5‘端地高辛标记,PCR法制备DNA探针,分子杂交检测各个品系淡色库蚊. 结果摸索出合适的区分抗性与敏感品系的探针浓度,在该浓度下各品系杂交点的阳性率有差别.应用酯酶B1探针检测各品系蚊虫,抗敌敌畏品系的阳性率为40.0%,抗残杀威品系的阳性率为23.3%,抗氯氰菊酯品系的阳性率为18.3%,敏感品系的阳性率为11.7%;应用酯酶A2探针检测各品系蚊虫,抗敌敌畏品系的阳性率为43.3%,抗残杀威品系的阳性率为25.0%,抗氯氰菊酯品系的阳性率为21.7%,敏感品系的阳性率为15.0%. 结论应用酯酶B1、A2探针能够区分抗性品系,因此能够用于抗性的测定.从而为抗有机磷类杀虫剂媒介昆虫基因检测的实用性和抗性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淡色库蚊幼虫、蛹和成虫酯酶IEF图谱表明:幼虫pI5.53和5.62带,蛹pI5.62带,成虫pI5.62带和6.34带较敏感品系相应酶带明显为深和/或宽,提示以上增强酶带可能与抗性有关。其中pI5.62带在幼虫、蛹和成虫期活性均明显增高,推测该酶带可能是整个生活史主要抗性相关酯酶。pI5.53和pI6.34带则分别为幼虫和成虫期特异性抗性相关酯酶。本抗性品系的抗性水平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3.
崔伟  甄天民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190-1191
目的制备淡色库蚊酯酶B1探针,应用于现场抗性检测。方法设计酯酶B1上下游引物,5’端地高辛标记,PCR法制备DNA探针及测序,斑点杂交检测各现场蚊虫抗性。结果找出合适的区分抗性与敏感品系的探针浓度,使抗性与敏感品系杂交点的阳性率有差别。应用酯酶BI探针检测各个现场蚊虫,唐口种群的杂交阳性率为31%,微山种群的杂交阳性率为34%,滕州种群的杂交阳性率为48%。结论应用酯酶B1探针能够检测各现场蚊虫抗性水平。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实用,为媒介昆虫有机磷杀虫剂抗性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实用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对比性研究。抗性品系的产卵力、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比敏感品系下降44.8%、17.63%和8.9%,散卵率增加22.%,羽化前期时间延长1.32天,雌、雄成虫体重分别增加0.202mg和0.231mg,雌、雄成虫寿命分别缩短3.93天和4.74天。以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淡色库蚊溴氰炙酯抗性与繁殖不利有关。  相似文献   

5.
溴氰菊酯抗性家蝇酯酶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拟除虫菊酯抗性机制 ,通过对溴氰菊酯敏感、抗性和高抗性家蝇的离体酯酶活力测定、酶反应动力学及不连续非变性凝胶电泳 ,观察酯酶在拟除虫菊酯抗性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用 α- NA做底物酯酶活力和Vm 在三种品系家蝇中没有差异 ,两个抗性品系之间 Km 和 Vm 也没有差异 ,但敏感品系的 Km 分别高于两抗性品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其同功酶谱差异很大 ,SS有 6条带 ,R、 RR各有 5条副业 ,且三者之间带的位置和带型均发生改变。结论 ,拟除虫菊酯抗性家蝇酯酶性质发生改变 ,可能参与对拟除虫菊酯的代谢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抗残杀威品系各世代的抗性指数及蚊体内酯酶(esterase)的活性,探讨蚊虫抗性与酯酶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微板滴定法。结果:淡色库蚊经残杀威43 代的汰选,抗性指数达到11.26 倍;蚊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的平均抑制率随世代的增加而变低,低于30%的个体频率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加,呈相关关系;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esterase,NSE)的活力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强,而高于或等于0.9的个体频率逐渐增高,与生物测试法基本一致。结论:残杀威抗性与酯酶NSE和AchE的活性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的生理生化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的生理生化机理,对抗生和敏感品系进行了离体解毒酶测定、活体抑制试验和抗击倒频率测定。结果:抗性品系的多功能氧化酶和羧到酯酶活力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64倍和1.58倍;增效醚(PB)、磷酸三苯酯TPP)和杀虫脒的增效比分别为152.5、1.1和4.7倍;抗性品系的抗击倒频率高于敏感品系,表明:抗性的主要机理为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增强,其次为靶标下敏感以及羧酸酯酶活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德国小蠊抗药性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方法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德国小蠊分别测试乙酰胆碱酯酶,对比两者的测定值,分析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的差异。结果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德国小蠊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别是2.863和5.609,抗性品系德国小蠊酶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两者酶活性比值为1.96。结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德国小蠊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致倦库蚊有机磷抗性相关扩增酯酶B基因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从佛山和成都两地的致倦库蚊群体中筛选出3个酯酶类型不同的有机磷(OP)抗性品系,FS-1、FS-2和CD-1品系。各品系的酯酶基因B扩增水平、酯酶活性和OP抗性水平三者一致。各品系酯酶B基因限制性酶切片段比较分析表明,我国的OP抗生库蚊群体中不仅有世界性分布的酯酶B1和B2,而且在佛山和成都地区各有一个新的独立扩增的酯酶B,分别命名为B6和B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淡色库蚊对化学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蚊虫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生物测定方法测定3种抗性品系淡色库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DDVP抗性品系淡色库蚊抗性水平为8.38倍,对氯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残杀威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52.50倍、7.61倍、4.74倍和0.75倍;残杀威抗性品系淡色库蚊抗性水平为11.34倍,对氯氰菊酯、DDVP、三氯杀虫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8.08倍、2.85倍、2.00倍和1.80倍;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淡色库蚊抗性水平为243.00倍,对溴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残杀威和DDVP的抗性分别为28.90倍、17.28倍、1.49倍和1.38倍。结论蚊虫对某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可能对其它杀虫剂也产生不同的交互抗性,用药前应作抗性测定,注意选择药物品种和确定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淡色库蚊的敌百虫、双硫磷和毒死蜱三种抗性品系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吸血、繁殖、存活和发育等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和比较,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抗品系的适合度,结果表明:三种抗性品系的吸血率。产卵率和发育速率和敏感品系相比都有所降低;抗敌百虫品系,抗双硫磷品系和抗毒死蜱品系相对敏感品系分别具有0.542、0.631和0.618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的羧酸酯酶(β-NA CarE)、酸性磷酸酯酶(ApE)和碱性磷酸酯酶(BpE)与抗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分光光度法。结果:(1)Rp品系的β-NA CarE活力明显高于S品系;(2)Rp,Rc,Rz品系的ApE和BpE的活力均明显高于S品系。结论:(1)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的抗性与羧酸酯酶的活力增强有关;(2)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可能与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有关,而与有机磷的抗性无关,但此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取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蚊虫抗药性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获取敏感和抗性蚊虫水溶性蛋白的电泳谱,并用Labworks^TM分析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表达蛋白间存在质和量的差异,其中,敏感品系4龄幼虫较抗性品系有1条分子质量为60.3ku的特异带。敏感品系雌性成蚊有1条分子质量为36.1ku的特异带,而抗性品系则有分子质量为97.2ku和36.9ku的2条特异带,在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方面,共有8条蛋白带存在2倍以上的差异。结论:这些质和量的差异表达蛋白可能与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基因--NYD-MLC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取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基因NYD-MLC2的cDNA全长序列并鉴定其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根据抑制性差减杂交(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获得的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NYD-MLC2基因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法(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RACE)扩增NYD-MLC2基因3′、5′端,经对位拼接获得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定量PCR验证此基因在抗性和敏感品系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淡色库蚊NYD-MLC2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为630bp(GenBank/NCBIDQ140391),编码210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分析显示,NYD-MLC2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gambiae)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同源性最高,为9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YD-MLC2在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4.08倍。结论:获得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NYD-MLC2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证实其在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高表达,提示NYD-MLC2与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药性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不同种类和不同品系蚊虫间的差异,为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蚊虫的抗药性提供依据.方法:以碘化硫代乙酰胆碱为底物,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为显色剂,测定单个蚊虫AChE,以残杀威为抑制剂测定AChE不敏感性.结果:4种类敏感蚊虫AChE活性,Ⅳ龄幼虫间和3日龄雌成虫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3日龄雌成虫的AChE活性均明显高于其Ⅳ龄幼虫(P<0.01).抗敌敌畏(Rd)、抗残杀威(Rp)品系淡色库蚊AChE活性水平高于敏感(S)品系(P<0.01),抗氯氰菊酯(Rc)品系淡色库蚊AChE活性与S品系相近(P>0.05).Rd、Rp品系淡色库蚊不敏感AChE个体频率高于S品系(P<0.01),Rc品系淡色库蚊不敏感AChE个体频率与S品系相近(P>0.05).结论:测定AChE可用来判断蚊虫抗药性状况,而测定对象宜选择3日龄雌成虫.  相似文献   

16.
杜秋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9,9(5):799-800,966
目的探讨淡色库蚊残杀威抗性品系对几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及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标准生物测试法,计算LC50、回归方程及抗性指数。结果经过43代的选育,抗残杀威品系的抗性达11.21倍。在21代时,对残杀威、DDVP、氯氰菊酯、三氯杀虫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54、2.68、7.00、1.74、1.70倍;到第30代时,分别是11.34、2.85、8.07、2.00、1.80倍;到39代时,对残杀威抗性为11.78倍,对DDVP、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3.35倍、9.71倍。经过43代的选育,抗DDVP品系的抗性达12.17倍,在21代时,对DDVP、残杀威、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6.55、4.16、43.27、0.70倍;到第30代时,分别是8.17、4.74、52.48、0.75倍;到39代时,对DDVP的抗性为10.37倍,对残杀威、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6.96倍、160.43倍。结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亦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用药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淡色库蚊氯氰菊酯抗性治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延缓和克服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测定了抗氯氰菊酯品系对常用杀虫剂的毒力以及与增效剂混用的增效效果。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计算LC50、毒力曲线、增效系数。结果:残杀威+三氯杀虫酯、DDVP+三氯杀虫酯、氯氰菊酯+DDVP、氯氰菊酯+残杀威各组共毒系数分别为139.94-151.95、125.62-133.29、151.09-175.81、143.04-151.83;氯氰菊酯+SI、氯氰菊酯+S2、氯氰菊酯+增效胺的增效分别为4.73-7.31、2.97-5.46、2.43-4.11。结论:当淡色库蚊对氯氰菊酯产生抗药性后,拟除虫菊酯类或有机氯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增效剂复配亦能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2~1994年对云南省十一个县的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对7种杀虫剂(DDT、马拉硫磷Malathion、杀螟硫磷Fenitcothion、敌敌畏DDVP、敌百虫Dipterex、二氯苯酸酯Permethrin和溴氰菊酯Deltamthrin)的抗性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抗性发生率为78.95%(45/57)、对DDT、Dipterex除个别地区外、全部产生了高度抗性。本结果显示溴氰菊酯最为敏感。本文最后对部分地区抗性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常用杀虫剂配用氧化胡椒基丁醚杀灭淡色库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常用杀虫剂与增效剂氧化胡椒基丁醚(S1)混用对山东省三个不同地区现场淡色库蚊的毒力及增效作用。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计算几种常用杀虫剂配用S1对淡色库蚊的M岛、回归方程及增效系数。结果残杀威+S1、氯氰菊酯+S1、DDVP+S1复配增效系数分别在2.23~8.02之间、2.53~5.76之问和2.39~10.14之间,显示出较好的增效作用。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采用杀虫剂与氧化胡椒基丁醚混用的方法,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剂量。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三带喙库蚊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4省三带喙库蚊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分别用8种随机引物对采自我国广东、福建、海南和贵州的12只三带喙库蚊的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用PHYLIP软件包中的NEIGHBOR程序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然后用软件TREEVIEW绘制出系统发育树。结果:8种随机引物共扩增出RAPD片段270个,RAPD谱带均为单型。系统发育树显示,海南的2只三带喙库蚊聚为一枝,而其余标本中同一省份的标本均未能聚为独立的分枝。结论:三带喙库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不同省份三带喙库蚊的变异具有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