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军平  刘爱花 《中国校医》1996,10(2):140-141
1病例摘要患儿女,学生,12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50天,发热1月余,于1994年5月6日入院.患儿50天前自觉颈部不适,触摸发现颈部右侧有一蚕豆大小的肿块触痛,当时无咳嗽、流涕,不发热,即在家口服抗生素治疗1周肿块路有增大,一月前开始发热体温达37~39℃,有时伴轻咳,即到当地蜃院诊治,查血常规Hb129g/L,WBC3.1×109/L,PLT158×109/L,血沉14mm/h,给予抗生素,服用中药治疗16天后,复查血沉45mm/h改为抗痨治疗5天,病情无好转,仍发热高达39.5℃,而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T37.5℃、P110次/分、R28次/分、BP12/…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2岁,因白细胞持续增高于200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Ⅰ期,口服苯丁酸氮芥(瘤可宁)治疗。2006年6—7月,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故停用瘤可宁,开始皮下注射干扰素,无明显疗效,而于2006年8月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区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1.0cm×0.5cm×0.5cm-4.0cm×4.0cm×4.0cm大小。B超示:肝脾肋下不大。血常规示:WBC20×109/L,淋巴细胞0.49、Hb107g/L、Pt172×10^9/L。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建立本地3~6岁健康儿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基础和临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2008年,收集深圳市龙岗区3~6岁在幼儿园就读的健康儿童820名(男童454名,女童366名),采集静脉血,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用百分位数法确定95%可信区间。[结果]检测对象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均呈偏态分布;参考值范围,男童分别为(4.3~10.5)×109/L)、(4.09~5.48)×1012/L、(120~156)g/L、33%~43%、(164~308)×109/L,女童分别为(4.1~10.8)×109/L、(4.02~5.55)×1012/L、116~155g/L、32%~43%、(174~312)×109/L。[结论]我区3~6岁健康儿童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参考值范围大部分与文献报道一致,但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教科书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长期家庭式夜间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对重叠综合征(OS)患者肺功能及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能接受连续长期家庭式夜间经鼻BiPAP通气治疗的OS患者,采用第1次压力滴定时压力值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睡眠结构的变化。结果共11例患者完成6个月家庭式夜间经鼻BiPAP通气治疗,第1次压力滴定时:吸气气道正压(1.28±0.19)kPa,呼气气道正压(0.86±0.15)kPa,用第1次压力滴定值连续治疗6个月。6个月后第2次压力滴定时:吸气气道正压(1.31±0.22)kPa,呼气气道正压(0.90±0.15)kPa。第1次压力滴定时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64.83±5.12)%,第2次滴定时为(66.58±4.60)%,P〈0.05。第1次压力滴定前呼吸紊乱指数(RDI)48.4次/h(24.7—70.2次/h),睡眠分期:S1期(26.97±8.42)%,S2期(60.96±10.69)%,S3+S4期(8.34±3.22)%,快速眼动(REM)期(3.10±2.46)%。第1次压力滴定时RD10.3次/h(0~5.2次/h),睡眠分期:S1期(9.06±5.17)%,S2期(52.05±6.91)%,S3+S4期(17.36±3.73)%,REM期(21.19±6.18)%。第2次压力滴定时RD10.2次/h(0~2.7次/h),睡眠分期:S1期(8.09±3.74)%,S2期(53.35±4.25)%,S3+S4期(18.07±4.37)%,REM期(18.61±5.39)%。结论夜间经鼻BiPAP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OS患者睡眠结构、氧合状况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2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参考值: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当红细胞〉6.8×10^12/L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5×10^12/L为诊断贫血的界限,应继续寻找病因;〈1.5×10^12/L时,应考虑输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强力康颗粒对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方法将AIDS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14例(按国家免费治疗艾滋病方案西药治疗+强力康颗粒)和对照组(B组)14例(西药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时患者外周血自细胞总数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58±0.38)×109/L、(4.28±0.34)×109/L、(4.68±0.41)×109/L、(4.75±0.45)×109/L、(4.73±0.43)×109/L,B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60±0.32)×109/L、(3.88±0.31)×109/L、(4.26±0.36)×109/L、(4.69±0.39)×109/L、(4.71±0.38)×109/L。治疗6个月时A组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时加服强力康治疗至18个月时与12个月时及6个月时比较均(P〈0.05);A、B两组在治疗6、12个月时组间比较(P〈0.05)。结论中药强力康能延缓和防止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快速下降,是治疗AIDS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癌D2式清除术对比D3式清除术在预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的优劣。方法总结病理报告证实为胃癌的221例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9例胃癌患者进行D2式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112例胃癌患者进行D3式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确诊分期,对比2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不同分期的5年生存率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I期82.7%(24/29):90.0%(27/30)(P=0.436)、Ⅱ期:78.6%(33/42):87.1%(34/39)(P=0.306)、Ⅲa期:76.9%(10/13):70%(7/10例)(P=0.739)、Ⅲb期:75%(12/16):40%(6/15)(P=0.048)、Ⅳ期:8.3%(1/12):20.0%(3/15)(P=0.762);本实试验组: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40/112):27.5%(30/109)P=0.191〉0.05,其中D3、D2的手术死亡率均为0。结论胃癌的D3式广泛性淋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地改善Ⅲ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术后总并发症与D2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胜  林荣海  李丹萍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3):328-328,332
例1 男,59岁,2009年3月14日入院。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后12h发热,体温39℃,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后,病情加重入院。血压95/65mmHg(1mmHg=0.133kPa)(去甲肾上腺素维持),意识模糊,肢端凉。白细胞22.8×10^9/L,诊断“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予机械通气,泰能+替考拉宁抗感染,液体复苏、脏器功能支持等处理后好转,第18天转科。血培养: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综合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36例诊断为不完全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完全KD年龄、性别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1)不完全KD多发于年龄小于1岁的婴儿(47.5%),男女比例大致相当(1.25:1)。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以双侧结膜充血(77.8%)和口唇干红、皲裂(6;3.9%)多见,其他依次为颈淋巴结肿大(56.1%)、杨梅舌,口腔黏膜及咽部弥漫性充血(16.6%),手足硬肿、掌红斑出现率相对较低(13.9%)。多形性皮疹也不多见,有时呈一过性皮疹(8.5%),急性期无指趾端膜样脱皮和肛周脱皮,无早期诊断价值。(2)不完全川崎病急性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15.5~51.6×109/L),以成熟和未成熟粒细胞为主;轻中度贫血(血红蛋白84~135g/L,平均105g/L);血沉(EsR)55~128mm/h,平均数为76mm/h,c反应蛋白(cRP)12~157mg/L,平均数87mg/L,均显著升高;病程7~14-d.血小板(PLT)增多(215.4~675.7×109/L,平均数为4-58.7×109/L)。结论不完全KD在婴儿(≤1岁)中发生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在临床表现条件不足时,白细胞总数、血沉、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变化是早期诊断不完全川崎病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2岁,学生.口服复方甲苯咪唑后24小时四肢和臀部出现紫班伴有关节疼痛,经当地卫生所治疗一周无效,病情加重,出现阵发性腹痛伴呕吐,解柏油样及暗红色大使,一天三次,每次约200g,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现象,无畏寒发热、头痛及鼻出血现象.转入县医院,入院检查见四肢有对称性大小不等瘀斑,略高出皮肤呈红色,尤以下肢为甚.血常规:WBC82×109/L、N0.69、L031、RBC3.06×1012/L,Hb10.5g/L;大便潜血试验( ).无其它阳性体征.经VitK和安治血各10mg肌注,日2次,抗过敏、激素类及抗感染、输新鲜血、中药等…  相似文献   

11.
一、病例介绍患儿,女,3个月。6天前首次接种"百白破"混合剂0.5ml和口服脊灰糖丸1粒,次日颈部散在性针尖大小出血点,逐日波及躯干、臀部和四肢,呈进行性增多,尤以臀部和四肢为甚,且融合数个瘀斑。出血点不高于皮肤,呈暗紫色或鲜红色。期间还鼻1次。伴有37.3~37.4℃低热。患儿足月顺产,无过敏史,入院体检心肺(一).肝助下1.5cm,剑下1.0cm,质软光滑,其余(一)。实验室检验:Hb74.0g/L,WBC5.5×109/L,PLT8.0×109/L,凝血酶时间33.8",SGPT91u/L,总胆红素25.0pmol/L。入院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86岁,因恶心、呕吐、腹胀、发热3d于2010年3月30日就诊于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就诊,B超检查:胆囊大小144mm×56mm、胆囊内见团絮状回声。血常规:白细胞57.3×10^9/L,中性粒细胞0.829(82.9%),血红蛋白83g/L,红细胞计数2.51×10^9/L,血小板296×10^9/L。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14岁,因发热、鼻塞、头痛,周身不适,于2005年8月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7.5℃,P78次/min,神志不清,两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8.9×10^9/L,N0.78,RBS4.38×10^12/L,HB126g/L,PLT118×10^9/L,诊断为热伤风感冒,给感康1片,po,bid,服药第4天,患者因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再次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例1,张某,男,5岁,因发热、咳嗽、胸痛7天,于1996年5月3日入院。查体:T38.6C,双下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胸透双肋隔角变钝,白细胞13×109/L,嗜酸性粒细胞0.29.入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入院后采用抗结核治疗4个月仍有低热,背部及下腹部经常出现游走性包块.经肺吸虫皮内试验呈阳性,背部皮下结节活检发现肺吸虫蚴,确诊为肺吸虫病,改用别了治疗痊愈.例2,王某,女,12岁,因右胸痛,胸部出现包块10天于1997年4月15日入院.查体:右胸部有鸽蛋大皮下结节,胸片示右肺条索状阴影,白细胞1l~18×109/L,,嗜酸性粒…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94年6月以来收治21例急性血吸虫病人,其中误诊12例:男8冽,女4例,年龄最大46岁,最小的5岁,均为入院时未及时诊断.误诊为其它疾病,误诊时间为7~35天,后经大便沉渣镜检及免疫学检查确诊。1临床资料1.1误诊为肠道感染2例例1,男性,13岁,因发热11天,伴腹痛粘液便5天入院。体查:体温386℃,脉搏110次/分,血压14/10kPa(10/75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末触及包块,肝脾元肿大,肠鸣音活跃,血常规:白细胞9.ZX109/I。,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  相似文献   

16.
陈丹  黄世华  陈昌茜  林芝 《工企医刊》2014,27(4):861-862
目的 探讨白介素-11(rhIL-11)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 对16例乙肝肝硬化血小板〈20×109/L患者应用IL-11治疗,8例剂量为1.5mg/d,8例剂量为3mg/d,iH,7-14天,观察血小板升高情况、副作用及剂量相关性。结果 13例应用5天内血小板开始升高,平均7天达高峰,14例显效,10例血小板上升〉60×109/L,4例〉20×109/L,主要副作用为:发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浮肿、心率失常(房速、房颤),其中,3mg/d剂量副作用表现更突出。结论 IL-11能有效治疗乙肝肝硬化所致的血小板减少,耐受性较好,对老年人需注意其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7.
朱樱 《中国校医》1996,10(2):139-139
患者陈××,男,22岁,大学生,因腹痛一天就诊。患者自觉左上腹持续性疼痛1天就诊,伴有乏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偶有牙龈出血,一周前曾参加义务献血。既往体健,否认化学毒物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查体:T36.8℃,P86次/分,BP14/8kPa,神志清,精神软,营养中等,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紫斑,浅表淋巴结可们及,胸骨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左上胶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0.5cm。,质中,压病(-),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l。96x10“/I。,HL126g/L,WBC82X10…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1月20日~12月24日.我市华山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7例,并发脑膜脑炎1例。该校有602名学生.15个班级。首例病人为男性,7岁.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2天后腮腺肿大.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截止12月底共发生17例,发病率为2.8/(17/602)。均属7岁年龄组的一年级四班学生、发病占该班学生的43.5%(17/39),男:7例,占33.3%(7/21).女:10例.占女生的55.5%(10/18)。并发脑膜脑炎1例,并发率为5.8%。经积极治疗,无一例死亡。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报告@拓建国$新疆兵团农二师卫生防疫站!841000…  相似文献   

19.
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9岁,工人,因上腹部剧烈疼痛3h人院。查体:血压(165.0—217.5),(105.0~135.0)mmHg(Imm Hg=0.133kPa),腹软,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化验:白细胞(WBC)升高至17.5×109/L,超敏C-反应蛋白9.18g/L(正常0—3g/L),乳酸脱氢酶(LDH)316.80μg/L(正常60—240嵋/L),血沉98mm/h。尿化验:尿RBc(++),尿蛋白(+++),心电图不正常。腹部CT、彩色超声检查均提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示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口在降主动脉起始段的内侧,将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分成真假两腔,腹腔干、肠系膜上、右肾动脉、右髂动脉在真腔内,左肾及肾动脉缺如。给予降血压、止痛等治疗,2周后为该患者实施腔内隔绝术。手术在放射科导管室内并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第6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1月.我区收治1名潜伏期长达13年的狂犬病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胡某,男,20岁,江西武陵人。自诉入院前4天曾与同事争执,被其用拳头打伤胸部后.开始出现心烦、胸闷、气促,喉中如有物梗.伴恶心、咽痛、发热。门诊拟“病病”、急性咽炎待查收入院。住院期间息者出现心烦易怒,频繁流涎,吐沫.头痛.恐水,恶风.畏光.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进水,持续高热38℃~39.8℃,继发四肢间歇性抽搐,心悸、大汗等症状,并逐渐加重。查血象WBC16.6×109/L,GRAN61.7%。颈稍有抵抗.克氏征(+).巴氏征(±),头颅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