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方法:在深圳市居住区、农耕区、山区设11个点,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捕获的鼠类经鉴定后采集其体表蚤类,计算鼠带蚤率和指数。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625只,捕鼠率为11.07%。啮齿目动物 560只,分1科3属10种,其中福家鼠占65.71%;食虫目动物65只,分1科1属1种。鼠种表蚤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56%,鼠带蚤率为9.29%,指数是0.30,结论:捕鼠率为11.07%,鼠带蚤率9.29%,印鼠客蚤占98.56%,人与鼠间鼠疫未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厦门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481只,分属2目2科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428只,食虫目动物53只,家栖鼠密度为5.07%,黄胸鼠密度为1.00%,野栖鼠密度为4.57%。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22%,总蚤指数为0.01。未查出鼠疫F1抗体和抗原。结论褐家鼠仍是厦门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现象,局部黄胸鼠密度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的鼠类及检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采集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采集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 2009—2013年共捕获鼠形动物隶属2目2科4属10种。家栖鼠密度5.2%,野栖鼠密度3.3%,其中黄胸鼠密度2.2%。染蚤率30.30%,总蚤指数0.74,其中印鼠客蚤指数0.68、室内游离蚤指数0.01;F1抗体和F1抗原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龙岩市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群,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宿主及媒介指标均未达动物鼠疫Ⅳ预警水平,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浙江省历史鼠疫疫区的蚤类种群、分布及其寄生关系。方法在曾发生过鼠疫流行的地区设立监测点,对检获的鼠体蚤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对19种共61859只鼠形动物进行检蚤,在其中13种鼠形动物体表中检获蚤类21059匹,总染蚤率为12.38%,总蚤指数为0.340,印鼠客蚤指数为0.032。经对21054匹蚤鉴定隶属于4科9属10种(亚种);其中缓慢细蚤占54.41%,不等单蚤占20.89%,印鼠客蚤占9.50%。缓慢细蚤的寄生宿主有13种,不等单蚤和印鼠客蚤分别有10种和6种;但这3种蚤的主要寄生宿主均为褐家鼠和黄胸鼠,在这2种主要寄生宿主体表检获的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分别占所有宿主寄生蚤的95.60%、92.79%和82.31%。结论浙江省的主要鼠体蚤为缓慢细蚤、不等单蚤和印鼠客蚤,这3种蚤的主要寄生宿主是褐家鼠和黄胸鼠,但具有多重性;上述3种主要寄生蚤在浙江省分布范围广,且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作为家鼠鼠疫疫源地主要传播媒介的印鼠客蚤,不仅存在于家栖鼠类,也存在于野栖鼠类的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中。提示应对主要传播媒介的印鼠客蚤等进行严密的监视,及时掌握其分布和动态变化,为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楚雄州2006-2014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了解鼠疫宿主、媒介构成特点、密度、指数现状及疫情态势,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笼(夹)夜法在全州9县1市捕鼠,对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梳检鼠体寄生蚤并进行分类鉴定,计算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采集动物和寄生蚤材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06-2014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3科8属12种,优势鼠种是褐家鼠(74.85%),其次是黄胸鼠(13.29%),检获鼠体寄生蚤4科8属9种,优势蚤种是缓慢细蚤(41.04%)和不等单蚤(24.27%),其次是印鼠客蚤(14.19%)和人蚤(12.53%),9年间黄胸鼠密度和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均在云南省鼠疫应急预案预警标准之下;培养动物肝、脾各24 812份,鼠体蚤8 764组,未分离培养到鼠疫菌,检测鼠类血清11 032份、指示动物血清411份,未检出鼠疫特异性抗体。结论 楚雄州鼠疫疫情处于静息期,但存在鼠疫传播的危险因素。要密切关注黄胸鼠构成及密度、印鼠客蚤构成及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毗邻地区的疫情态势,及时发现异常动态,采取措施防止鼠疫疫情的输入和传播。同时要加强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和报告水平,增强群众报告和防护意识,及时发现鼠间鼠疫,防治鼠间疫情扩散到人间。  相似文献   

6.
2007-2008年龙岩市鼠类及其寄生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008只,隶属2目2科3属10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591只,食虫目动物417只。家栖鼠密度为5.3%,野栖鼠密度2.7%,黄胸鼠密度2.0%。鼠形动物中,染蚤鼠769只,捡获蚤2295匹,染蚤率38.3%,总蚤指数1.14。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等,黄胸鼠蚤指数1.55,印鼠客蚤为1.14。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2;未查出鼠疫F1抗体及F1抗原。[结论]龙岩市的家栖鼠种主要为黄胸鼠和褐家鼠,野栖鼠种主要为黄毛鼠,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龙海市家栖鼠及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日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 2007-2010年共捕获鼠类1 409只,褐家鼠764只,黄胸鼠445只,臭鼩蔚183只,小家鼠17只.家栖鼠密度为6.6%.染蚤鼠数205只,检获蚤类7...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1992~1996年在二连举办鼠疫防制培训班期间共进行了11次鼠间鼠疫监测。其中捕鼠359只。获蚤323匹,两次发现疫鼠6只。同时对该口岸地区鼠类种群组成、鼠密度、主要寄生蚤以及与宿主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作了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今后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泉州市丰泽区鼠形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分布及数量。[方法]对2002-2006年丰泽区鼠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捕获鼠形动物965只,平均鼠密度6.3%。鼠种构成比居前3位的是褐家鼠(51.0%)、黄胸鼠(27.6%)和臭鼩鼱(19.1%)。共检出寄生蚤1408只,印鼠客蚤占98.6%,鼠体平均染蚤率32.1%,体外蚤指数大于1。黄胸鼠染蚤率较褐家鼠高。[结论]结合自然和社会因素,丰泽区基本具备鼠疫流行的条件,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灭蚤工作以降低鼠蚤密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凭祥至平孟各口岸、边贸点鼠类分布情况,鼠类和蚤类的种群构成,鼠密度,蚤指数等,并进行鼠疫血清学监测。用笼捕法捕鼠,取股静脉血作F1抗体检测,对捕获鼠类及寄生蚤作蚤分类鉴定。在友谊关、弄尧、浦寨、货场、火车站、卫检大院、平而、水口、龙邦、平孟等10个调查点捕获的431只鼠类经鉴定属2目4科6属15种,即:黄胸鼠、褐家鼠、社鼠、板齿鼠、小林姬鼠、大足鼠、针毛鼠、斯氏家鼠、青毛鼠、白腹巨鼠、小家鼠、野外鼷鼠、赤腹松鼠、银星竹鼠、臭鼩鼱,除货场以板齿鼠为主要鼠种外,其余各点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数的73.78%;收集到的122只跳蚤经分类鉴定有4科5属5种,即:印鼠客蚤、直指延指蚤、凹缘端蚤、伍氏病蚤、喜山二刺蚤,其中印鼠客蚤数量最多。占总数的93.4%。各调查点存在传播鼠疫的主要宿主黄胸鼠和重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具有鼠疫流行的潜在危险,必须加强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东山口岸1989 ̄2004年鼠形动物及寄生蚤监测结果,掌握其变迁和染疫情况,为指导防鼠、灭鼠和灭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9 ̄2004年在东山口岸范围内和附近的居住区,采用笼捕法定期进行鼠形动物及寄生蚤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990只,经鉴定为2目2科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类,占捕鼠总数的57.07%;年平均鼠密度为9.33%;带蚤鼠数162只,检蚤596匹,平均染蚤率为16.36%,蚤指数0.60,以黄胸鼠的染蚤率和蚤指数为最高,分别是43.56%和1.87;分离鼠体血清346份,经检测鼠疫F1抗体阴性。〔结论〕本次监测显示,年平均鼠密度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虽没有发现鼠疫F1抗体存在,但一旦有鼠疫传入,极易造成鼠间鼠疫流行,甚至可能波及人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龙岩市监测点鼠疫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合计捕获鼠形动物3305只,隶属2目2种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2899只,食虫目动物406只,鼠密度为4.32%,黄胸鼠密度为2.17%。3305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1674只,捡获蚤5353匹(包括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染蚤率为50.65%,总蚤指数为1.62。黄胸鼠蚤指数为1.93,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68。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检测鼠疫宿主动物血清3289份,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肝、脾1551份,鼠疫F1抗原全为阴性。[结论]黄胸鼠是龙岩市的主要鼠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查明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鼠疫宿主、媒介及鼠疫疫源地情况,为库区鼠疫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室内外鼠密度;用鼠笼捕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查染蚤种类、染蚤率;对所捕获鼠分类鉴定,研究其种群、分布;通过对所捕活鼠采血分离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和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的主动搜索以及疫情监测等,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及疫情情况。结果共发现鼠形动物3目8科27种,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鼠句为优势种;鼠密度平均为1.57%,其中室内平均为1.64%,室外平均为1.51%;10340只活鼠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鼠体寄生蚤6种,有印鼠客蚤、不等单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偏远古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为6.51%,总蚤指数为0.15;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结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库区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库区,极有可能引起鼠疫的暴发流行,库区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于2006—2010年每年的3—10月在广州市的12个区按市区、郊区、郊县区域划分,每年选取不同的4个区县作为监测点,每监测点根据不同生态环境选取多个捕鼠点,采用夜笼法进行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5年共收有效笼36 549笼次,捕获鼠形动物4 082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17%,鼠密度(捕获率)为10.40%(其中黄胸鼠鼠密度为1.40%),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3 800只,食虫目动物282只。啮齿目动物主要鼠种是褐家鼠73.24%(2 783只);在49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109只,平均鼠染蚤率为22.11%。染蚤鼠中检获蚤240匹。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占97.92%;总蚤指数为0.47;检测鼠血清3 719份,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广州市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宿主动物、媒介的种类构成和密度,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在浙江省20个鼠疫历史疫区县(市、区)捕鼠和检蚤,进行分类鉴定,并计算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等。结果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2000-2006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目5科(亚科)12属19种;家栖鼠类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野栖鼠类主要有黑线姬鼠、臭、黑腹绒鼠和黄毛鼠;室内外平均捕获率分别为4.49%和4.60%。发现鼠体寄生蚤类4科9属10种,缓慢细蚤和不等单蚤占绝对优势,平均染蚤率和总蚤指数分别为7.57%和0.246。结论浙江省鼠疫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但仍应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号,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鼠疫复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2002—2010年二连浩特口岸鼠类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24h弓形夹法和5m夹线法调查啮齿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对口岸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对捕获的宿主动物体的媒介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0年,鼠类监测共布夹18 688次,捕鼠1 449只,鼠密度为7.75%;以长爪沙土鼠和达乌尔黄鼠为优势种群;鼠体外寄生蚤平均染蚤率为40.17%;解剖并培养鼠脏器1449份,从鼠体和体外寄生蚤中共检出鼠疫菌6株;检测鼠血清324份,间接血凝法(IHA)检测阳性8份。结论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动物鼠疫疫情活跃,应做好鼠疫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惠东县鼠疫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种群及分布,为我县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鼠疫监测方案》分别于2008年6~8月和2011年7~9月开展监测工作,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捕获鼠类,监测家鼠和野鼠密度;对捕获鼠类和检获蚤类进行种群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解剖鼠类观察病变,采集脏器标本进行压印培养;用鼠疫IHA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08年、2011年室内平均鼠形动物捕获率分别为2.44%和3.75%,野外平均鼠捕获率为5.67%和5.33%。捕获鼠类分2目2科4鼠7种,其中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2008年和2011年捕获的褐家鼠种群构成分布分别占80.87%和87.89%;在野外监测中均发现板齿鼠,个别监测点板齿鼠是野外优势种鼠。两次监测捕获鼠体蚤均为印鼠客蚤,鼠体染蚤率分别为30%和41.25%,蚤指数分别为0.9和0.3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均为0。两次监测共解剖911只鼠,全部采集肝、脾做压印培养,均为阴性;采集869份鼠血清,采用鼠疫IHA方法检验,鼠疫特异性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褐家鼠是惠东县优势种鼠,个别地区板齿鼠成了野外优势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虽未发现我县有动物鼠疫流行的信息,但鼠染蚤率较高,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积极开展灭鼠灭蚤爱国卫生运动。  相似文献   

18.
毛德强  李洪  陈小兵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50-4552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开县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及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总鼠密度为3.56%,黄胸鼠总密度为2.63%.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3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检获蚤107匹,鼠染蚤率为18.65%,总蚤指数为0.5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18.88%,蚤指数为0.566.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缓慢细蚤(96.33%)占绝对优势,主要来自黄胸鼠,印鼠客蚤占2.75%.采集193份鼠血清和20份犬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共布放3 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结论 三峡库区开县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种群和分布广泛,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野鼠密度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鼠疫病原学的分离采取剖检鼠类脏器,取病变组织压印培养的方法;蚤类细菌学检验采取集组培养的方法.结果 2002-2006年盐池县长爪沙鼠鼠疫监测抽样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15.93%,长爪沙鼠平均密度11.02只/hm2,鼠体染蚤率平均34.17%,鼠体蚤指数平均0.85;以2005年和2006年的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3项指标为高.5年中共捕获野鼠4633只,隶属于4科6属8种.5年共检出鼠疫菌68株.其中剖检鼠类3523只,检出鼠疫菌57株;鼠体寄生蚤共收集2393匹,集组培养380组,检菌11株.结论 该疫源地在鼠类种群构成方面,以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小毛足鼠为常见种,灰仓鼠和黄鼠为稀有种;动物间鼠疫的暴发与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3项指标呈正相关性;盐池县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及周期性禁牧生态工程,短期内增加了鼠害及动物间鼠疫暴发的频度和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和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鼠类体外寄生蚤类的群落结构,分析各鼠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各鼠体蚤类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因子、相似性和聚类研究.结果 大沙鼠、子午沙鼠和红尾沙鼠体外寄生蚤群落最复杂,体外寄生蚤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相对稀有种类数高,优势度不明显;其次为三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丰富度为8,平均稀有种类丰富度最大为12.39,相对稀有种类数、多样性次之,分别为50.00%和1.4838;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相对较为复杂,均匀性、优势度适中,在0.5~0.6之间,种类丰富度均为5种,占该疫源地蚤种类数的31.25%,平均种类丰富度分别为1.38和8.65,相对稀有种类数分别为20.00%和40.00%.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家鼠和小林姬鼠体外寄生蚤群落结构简单,相对稀有种类数均为0,平均种类丰富度均在1.00以下,小林姬鼠仅有1种蚤类;另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丰富度在2~4之间;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三趾跳鼠、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和小林姬鼠7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柽柳沙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和小家鼠3种鼠体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相似性指数均值<0.5;其中,子午沙鼠体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均值最高,为0.6836,与7种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0.6;其次是大沙鼠和三趾跳鼠体蚤群落,与6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性>0.5;西伯利亚五趾跳鼠体外寄生蚤群落与其它鼠类寄生蚤群落的相似性最小,均<0.5;小家鼠仅与红尾沙鼠和柽柳沙鼠体蚤群落的相似性>0.5,相似性指数均值为0.2812;10种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可聚类为3个系统支,分为大沙鼠、柽柳沙鼠和红尾沙鼠体蚤群落支,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支和三趾跳鼠、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小林姬鼠和灰仓鼠体蚤群落支.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鼠体蚤类群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落,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体蚤群落在维持该疫源地蚤类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居第一层次,小五趾跳鼠、灰仓鼠、小林姬鼠和小家鼠体蚤群落起补充作用;该地区鼠体间蚤类存在广泛交换,子午沙鼠体蚤群落是各鼠体蚤类群落间相互交换的关键因子;大沙鼠及其体蚤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中起关键作用,子午沙鼠及其体蚤群落对动物鼠疫的流行有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