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地区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HFRS抗体与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结果广州市2004年共发生HFRS病人65例,年发病率0.59/10万,死亡率0.02110万,病死率3.08%。病人多为青壮年男性民工和商业服务者,主要分布于海珠区和天河区等地,发病季节呈明显的春秋双峰型。鼠间疫情监测显示鼠密度为10.5%,总带病毒率为1.8%(21/1179),均为汉城型(SEO)汉坦病毒。优势种为褐家鼠,带病毒率为3.7%(18/493)。带病毒鼠的地区分布与人间疫情大致相同,时间分布较人间疫情有所提前。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平稳,以散发为主,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态势,于1993年对人间和动物间疫情继续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人间疫情:本市1993年发生HFRS777例,发病率48.67/10万;死亡21例,病死率2.70%(表1)。本病以冬季高发,1O~12月发病689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8.67%。男、女病例之比为3.22:1;15~49岁年龄组663例,占85.33%;农业424例,占54.57%。常年监测点监测结果见表2。二、兽间疫情:本年度监测点鼠密度及带病毒率监测结果见表3。检出4种带病毒动物,即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小家鼠、狗。11月份带病毒率高于8月份,与人群发病…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1996~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江苏省 1 996~ 2 0 0 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一般人群等监测资料 ,探讨HFRS流行因素。方法 收集HFRS疫情资料 ,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 ;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 ,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1 996~ 2 0 0 0年HFRS疫情稳步下降 ,2 0 0 0年发病率较 1 996年降低了 42 .1 7% ,秋冬峰与春峰构成之比减小。春季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密度 3 .0 7% ) ,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密度 4 .64 % ) ;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带病毒率均较高。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 (分别为 0 .0 2 5 5、0 .0 2 84) ,秋季以黑线姬鼠带病毒鼠指数较高 (0 .0 30 2 )。 5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 4 .73 %。结论 江苏省 5年内HFRS疫情大幅度下降 ,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福建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疫情发展动态,控制流行,减少发病。方法对全省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其组成,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分型。结果2006年全省共发现HFRS患者96例,发病率0.27/10万,死亡1例,病死率1.04%。病例主要集中在南平市、宁德市和泉州市永春县,发病较严重的是周宁县,发病率达8.60/10万,永春县发生6例。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大部分集中在秋冬及春季,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9.58%。年龄分布以30~50岁居多,占70.83%。男女比例为2.84:1。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4%,褐家鼠占52.82%。固定监测点周宁县野外鼠密度为5.41%,黄毛鼠占58.70%。室内鼠平均带病毒率为4.46%,发生疫情的疫点和一些特殊生境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结论福建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携带Ⅱ型病毒,老疫区周宁县疫情最严重,重点疫区褐家鼠带病毒率高。永春县原是福建省家鼠型HFRS的老疫区,近几年基本无病例,2006年发病例数亦较多,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2004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血清和鼠肺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4年全省共报告HFRS 55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0.13/10万,病死率为3.6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和楚雄州。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捕获鼠类10种803只,采集鼠血清314份,人血清313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病毒率为3.89%(26/668),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臭鼩鼱和短尾鼩;对鼠及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24%。在滇西地区10个县(市)采集到16种896份鼠肺标本,带病毒率为3.01%(27/896),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短尾鼩、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2011年HFRS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 2011年全省HFRS累计发病60例,死亡2例;主要发病地区为达州市、凉山州、南充市.各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63 1只,总鼠密度8.94%,居民区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27%.结论 2011年四川省监测结果未发现可能引起HFRS发病率上升或引起流行的相关因素,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对1994~1996年流行病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监测内容鼠种、鼠密度、鼠带病毒、鼠血清抗体、鼠龄、人群发病率。1.2监测点设置在平阴、东阿和孝直3镇各选两个村为固定监测点。13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对捕获鼠分类编号,测量体长,无菌剖肺,用滤纸条采集鼠血。于每年3-4月和10~11月各捕鼠1次,每次每村布放200夹次,即室内、野外各100夹次,诱饵为花生米。鼠肺抗原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鼠血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鼠龄判定以体长为标准,即捐家鼠体长>13cm为成体,黑线…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2007年~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设立固定监测点,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7年~2009年全省报告HFRS病例739例,平均发病率为0.32/10万,且以青壮年农民发病居多。春季和秋冬季各有一发病高峰,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其发病总数的70.97%,且病例数有增多的趋势,苏南春峰占其发病总数的56.36%。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混合带病毒鼠指数在0.0073~0.0207间波动,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2.84%。结论:江苏省2007年~2009年HFRS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苏北部分城市疫情有上升趋势,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199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深入了解鼠类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1996年在高发病区遵义县后坝乡设点,逐月监测耕作区和住宅鼠密度及其带病毒情况。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选择我省HFRS高发稳定并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的姬鼠型老疫区遵义县后坝乡进行常年监测。豆.2监测时间和方法每月上旬到中旬用夹夜法测定鼠密度,耕作区和住宅分别布放200和100夹次以上,鼠种鉴定按文献[‘],同时取鼠肺和血(德纸吸取),冰壶保存,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病毒抗原和抗体。豆.3试剂HFRS病毒76-118株抗原片,自制;抗HFRS病毒免疫荧光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国家级监测点疫源地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汉坦病毒携带状况。方法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携带情况。结果2005—2007年监测点居民区鼠密度波动在0.50%~3.19%之间,野外鼠密度波动在0.13%-0.94%之间。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χ^2=45.022,P〈0.01)。宿主动物构成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77.57%),其次为大仓鼠(13.63%)和小家鼠(8.81%)。居民区汉坦病毒抗原阳性6只,鼠带病毒率1.91%,野外汉坦病毒抗原阳性2只,鼠带病毒率1.23%。8只阳性鼠中,褐家鼠7只,大仓鼠1只。结论河北省是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混合型疫源地,应采取以消灭住宅区褐家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北部地区的疫源地监测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河北省HFRS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HFRS疫情资料,人间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宿主动物带病毒率调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2001~2003年全县累计报告HFRS病例16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94/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3.23:1(126/39),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1.82%。室内鼠密度平均为2.51%,野外为5.22%,总鼠密度为4.53%,鼠带病毒率平均为16.38%。病人血清阳性率81.37%。结论天台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测和预防力度。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对监测点宿主动物进行监测和人群隐性感染率调查,对阳性鼠肺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05年河北省共报告HFRS病例1741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2.54/10万,病死率为0.40%。病例分布于全省139个县(市、区),主要集中于秦皇岛和唐山市。季节特征呈春峰型,3—6月发病数占全年总发病数的57.96%。以青壮年为主,20~59岁组发病1351例,占发病总数的77.60%;男女之比为2.77:1;农民发病数占69.50%。居民区鼠密度为148%,带病毒率为4.62%;野外鼠密度为0.99%,带病毒率为0.97%。居民区和野外的优势鼠种均为褐家鼠。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36%。阳性鼠肺进行PCR分型,结果均为家鼠型(Ⅱ型)。结论 河北省HFRS疫区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应以高发病较集中的8个县(区)为重点,贯彻“灭鼠和免疫并重”的防制策略,科学开展HFRS的综合防制。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1995-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济南市1995-2004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监测资料分析,以掌握HFRS的流行规律,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 1.材料与方法:人间HFRS疫情监测资料来源于济南市所属各县(市、区)疫情统计;鼠间感染资料来源于各县(市、区)HFRS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鼠种构成后,解剖取鼠肺,置液氮或-80℃保存。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1年~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人群抗体阳性率等监测资料,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1年~2006年HFRS发病率下降了37.7%。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发病的季节分布明显不同,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8.83%,苏南春峰占全年的52.55%。春季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密度分别为1.49%和1.00%),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密度0.73%),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花背仓鼠及臭鼰鼱均监测到带毒。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分别为0.0125、0.0107),秋季以黑线姬鼠和臭鼰鼱带病毒鼠指数较高(分别为0.0124、0.0038)。6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44%。结论:江苏省6年内HFRS疫情持续下降,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葫芦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鼠种构成、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情况,为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每年春秋两季捕鼠,鼠肺组织冰冻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结果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波动在4.89%~7.28%之间,鼠带病毒率波动在9.52%~13.48%之间,平均带病毒率为11.98%。结论应科学指导灭鼠,有效降低鼠密度、鼠带病毒率,以降低HFRS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10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2010年全省累计发病66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0.0806/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南充市、凉山州、成都市。各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397只,总鼠密度6.94%,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购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结论监测结果未发现可能引起发病率上升或引起流行的相关因素,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但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沧州市于 1986年发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人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疫情逐渐上升 ,1998年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解我市HFRS宿主动物感染情况 ,于1998~ 2 0 0 2年对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1 监测内容及方法 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 ,每年选 4个县为监测点 ,在春秋季节对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带病毒率进行监测 ,每个监测点每次室内布夹不少于 10 0夹次 ,野外不少于 3 0 0夹次 ,同时收集其他方法捕获的老鼠 ,剖取鼠肺 ,用荧光免疫法查HFRS抗原。2 结果与讨论 2 .1 鼠密度及鼠种构成  1998~ 2 0…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国家级监测点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国家级监测点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携带汉坦病毒状况,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4个国家级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 2005-2009年监测点居民区鼠密度波动在0.63%~2.50%之间,野外鼠密度波动在0.37%~0.71%之间,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χ2=177.05,P〈0.01);鼠带病毒率居民区为1.76%,野外为0.84%;鼠种构成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7.39%),其次为大仓鼠(12.42%)和小家鼠(8.70%);12份阳性鼠肺中,褐家鼠占83.33%(10/12),小家鼠和大仓鼠各占8.33%(1/12)。结论褐家鼠是河北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HFRS的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均较低,预示河北省HFRS不会出现大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种群分布和带病毒情况,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在全省5个HFRS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分别取其肺和血清,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分析浙江省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及其带病毒情况。结果 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HFRS病例527例,发病率为0.9622/10万,比2012年升高了3.89%,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宁波、台州、绍兴、衢州、丽水等地区,全省除舟山市外各地级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和12月前后;浙江省HFRS的高发人群为20~6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93.17%(491/527);全省5个监测点鼠密度监测中共布放有效鼠夹13 785夹次,捕鼠546只,平均鼠密度为3.96%;共检测鼠血清678份,阳性80份,阳性率为11.80%;共检测鼠肺669份,阳性44份,带病毒率为6.58%,5个监测点HFRS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62,P<0.05);HFRS病原携带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5)。结论 2013年浙江省HFRS疫情较2012年有上升趋势,宿主动物密度和带病毒率较高,需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安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安义县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义县2007年人间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安义县HFRS发病率为6.13/10万,5—6月和11—12月发病较多,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1.25%。人群隐性感染率高,达21.00%,无死亡病例。捕获鼠类7种207只,其中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带病毒率为1.49%,带病毒鼠均为居民区小家鼠。鼠血总抗体阳性率为12.08%。结论安义县HFRS符合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流行特征。2007年发病率上升较快,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贯彻“灭鼠和免疫并重”的措施,控制HFR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