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法,颈静脉球体瘤是位于侧颅底少见的良性肿瘤,常侵犯中耳、后组颅神经及硬脑膜,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其诊断与治疗临床上尚有争议,本文就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颈静脉球体瘤的认识,以利于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静脉球体瘤1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 及效果.结果 颈静脉球体瘤早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中晚期常出现耳部症状及面神经麻痹等神经症状;MRI检查可见特征性表现:"椒一盐"征;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扩展方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 颈静脉球体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CT、MRI的应用提高了对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水平,手术的方式决定于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有无联合病变以及颅神经状况,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侵犯颈静脉球的侧颅底肿瘤术中的静脉窦回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例侵犯颈静脉球的侧颅底肿瘤,其中颈静脉球体瘤5例;侵犯颈静脉球的颞骨鳞癌1例;后颅窝脑膜瘤1例。手术方式采用颞下窝入路,以填塞法或者结扎法控制乙状窦,于颈部结扎颈内静脉。切开颈静脉球,填塞汇入的静脉窦开口,并连同受累静脉壁一起切除肿瘤。结果颈静脉球内静脉窦汇入关系如下:单口汇入4例;双口汇入者2例;数个小口汇入者1例。颈静脉球体瘤完整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后组颅神经麻痹者1例;中耳癌1例完整切除;脑膜瘤1例完整切除。结论了解颈静脉球及邻近血管腔的静脉窦回流关系,并予以填塞,对于侵犯颈静脉球的侧颅底肿瘤手术切除和出血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276例颈静脉球体瘤中的231例(女198,男33,年龄20~88岁)进行随访,做回顾性分析。根据Alford和Guiford法分期,0期24例(球体瘤局限于中耳腔内,鼓膜完整,仅有耳鸣及听觉障碍),其中19例在鼓室后方可见蓝色肿物,8 例Brown氏征阳性,电测听检查22耳呈传导性聋。Ⅰ期80例(球体瘤已穿破鼓膜,并伴有流脓及传导性聋)乳突平片未见骨质破坏。Ⅱ期46例(肿瘤除出现Ⅰ期症状外,并有面瘫,乳突平片显示有骨质破坏)。Ⅲ期39例(瘤体已超出中耳腔范围,有0~Ⅱ期症状,伴有眩晕和声嘶),  相似文献   

5.
颞骨和颅底的血管球瘤,其大小可由局限于鼓岬的极小肿瘤,至大区域破坏、侵及神经的大肿痛近年来,根据Glasscock-Jckson分类法,将血管球瘤分为鼓室型和颈静脉型两大类。按其扩展范围。鼓室型血管球瘤又分为:①局限于鼓岬的小肿瘤;②肿瘤充满中耳腔;③除中耳腔外,扩展至乳突;④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或穿过鼓膜入外耳道,也可侵及颈动脉前区。颈静脉血管球瘤可分为:①累及颈静脉球、中耳和乳突的小肿瘤;②肿瘤扩展至内耳道下方,可向颅内扩展;③肿瘤侵至岩尖,可出现颅内侵犯;④肿瘤超出岩尖进入蝶骨斜坡或颞下窝,可有颅内侵犯。此分类目的不仅为临床分型用,也是术前了解病变范围所需。血管球瘤的诊断:血管球瘤起病呈隐袭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74例颞骨球瘤外科手术经验。指出近年来由于CT的采用和改进,以及面神经移位手术的开展促使球体瘤的手术有所进展。认为要使手术取得预期的疗效,必须对肿瘤进行精确的定位。作者将球体瘤分为以下四型:A型:肿瘤限于中耳腔。B型:限于鼓室、乳突区,但未破坏骨壁。C型:C_1肿瘤破坏颈静脉孔及颈静脉球,并累及颈动脉垂直部骨管;C_2肿瘤破坏颞骨迷路下部,并侵犯颈动脉垂直部骨管;C_3肿瘤累及迷路下和岩尖部以及颈动脉骨管的水平部。D型:D_1肿瘤侵及颅内,直径小于2cm,可经颞下窝一期手术切除;D_2肿瘤在颅内,直径大于2cm,需要耳科及神经外科二期手术;D_3肿瘤侵入颅内,已不能手术。作者对A、B型肿瘤采用鼓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颈静脉球瘤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疗效,提高该病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术后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其中男2例,女8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6例,听力下降8例,耳痛及眩晕3例,耳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4例,因体检发现耳道肿物就诊1例。6例因肿物突入外耳道,鼓膜不能窥及,4例可透过鼓膜看见鼓室内红色搏动,鼓膜稍向外膨隆。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4例,混合性聋5例,感音神经性聋1例。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及MRI检查,鼓室球瘤可见鼓室、外耳道内充填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颈静脉球体瘤可见颈静脉孔区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呈“蚕蚀样”骨质破坏,肿物突向鼓室及外耳道,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3例颈静脉球体瘤行DSA检查可见颈静脉孔区浓密肿瘤染色,2例由咽升动脉供血,1例由咽升动脉和枕动脉供血。6例鼓室球瘤患者均行耳道乳突径路鼓室球瘤切除术,3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颞下窝A型径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1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0个月至5.5年,均无复发,未出现影响生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颈静脉球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最为多见,结合仔细的专科查体和完善的影响学检查不难诊断。鼓室球瘤患者通过中耳显微手术能达到良好疗效,颈静脉球体瘤患者因解剖位置特殊,对术者及围手术期的规范化处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诊疗团队具有侧颅底外科手术的知识及经验,否则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颈静脉球瘤虽然是颈静脉孔最常见的肿瘤,但必须与这个部位的其他肿瘤相鉴别。因为其他肿瘤的临床表现常与颈静脉球瘤相似。颈静脉球瘤常在鼓膜下部的内侧或外侧,表现为一个红色肿块,有听力损失及脉动性耳鸣。放射学显示颈静脉孔扩大或岩尖下面部分破坏。血管造影显示为来自咽升动脉的血管性肿瘤可以作为诊断的客  相似文献   

9.
采用颞下窝进路切除颈静脉球体瘤2例,中颅窝底胆脂瘤1例,侵犯中颅窝底的中耳癌3例及放疗未能治愈的鼻咽癌2例。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颞下窝进路展开的角度有三型。A型:耳后S形切口,结扎颈外动脉,开放乳突,去除听骨仅留底板,面神经白骨管内前移让位,结扎乙状窦及颈内静脉,在咽鼓管  相似文献   

10.
鼓室球体瘤一例杨劲松,叶胜难,郭养源颈静脉球体瘤是一种发源于颈静脉球项部化学感受器的血管性肿瘤,或贯穿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耳支处的鼓室底壁,或紧接中耳粘膜的鼓岬部。这种肿瘤是由上皮样化学感受器细胞组成,又名化学受体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约有半数位于颈静...  相似文献   

11.
颈静脉球体瘤临床罕见 ,通常发现时肿瘤较大 ,如能早期诊断 ,在患者出现脑神经损害前就给予彻底切除 ,将获得较好疗效。我科近年发现 2例早期颈静脉球体瘤患者并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1例已随访 3年以上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53岁。右耳持续性耳鸣 5年 ,1年前加重 ,有闷塞感 ,听力轻度下降 ,伴耳部阵发性刺痛。耳鸣无搏动性 ,耳无流脓、流血性液史 ,无脑神经功能异常 ;左耳无异常。入院检查 :右耳鼓膜完整、内陷 ,下半部呈暗红色。右耳气骨导差 1 5d BHL ,鼓膜穿刺出少量血性液。 CT显示右耳中下鼓室有密度增高病灶 ,右颈静…  相似文献   

12.
大型颈静脉球体瘤常侵犯颅神经、颈内动脉或侵入颅内。应用放射治疗难以长期控制,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根治性手术常遇严  相似文献   

13.
颈静脉球体瘤由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常涉及到多个学科,如耳科、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每个学科都有治疗规范,神经外科治疗主要源于肿瘤侵及颅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颈静脉球体瘤起源于颈静脉孔区域的非嗜铬性副神经节或球体,称血管球体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因生长在胚胎神经嵴组织的化学感受器细胞,  相似文献   

14.
切除较小的颈静脉球体瘤和中耳的鼓室球体瘤及其至颈动脉和岩尖的扩展,经前下鼓室途径可直接接近肿瘤,常可完全切除肿瘤并保留中耳结构和听力。除去乳突尖,游离面神经可使术野扩大以切除颈静脉球和向后扩展的球体瘤。手术途径:经前下鼓室进路至颞下窝的手术用于处理小至中等大的球体瘤或范围尚未确定的肿瘤。作耳后皮肤切口向下扩展至上颈部,从后面切开外耳道骨部和软骨部结合处以内的皮肤,耳郭折向前。右耳在2点和10点处从鼓环向外作2个直切口,在鼓环外下2 mm处作外耳道下部  相似文献   

15.
球体瘤又名非嗜铬细胞瘤,病理特点之一是成串的肿瘤细胞散布在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中,有家族遗传性,遗传性球体瘤的特征是多中心发病,占30%以上。头颈部球体瘤包括颈动脉体瘤、鼓室或颈静脉球体瘤及迷走神经体瘤。肿瘤生长缓慢,死亡率低,但可包绕邻近的血管、神经及向颅内侵犯。手术难度较大,易损伤血管和神经。早在75年以前就有人认为外科治疗的后果比它的自然病程更差,因此,  相似文献   

16.
鼓膜血管瘤     
血管瘤虽系常见良性血管性肿瘤 ,但罕见发生于鼓膜 ,文献上仅有 5例记载 ,包括海绵状和毛细血管瘤 ,似起源自鼓膜的固有层 ,典型的耳镜检表现为位于鼓膜后份的紫红色团块 ,一般无症状 ,中耳气化好 ,CT可证明病变位于鼓膜外表而中耳正常 ,应与鼓室球体瘤、化脓性肉芽肿、中耳癌鉴别。文内附一例报告。78岁女性 ,因右耳痒痛 1个月就诊 ,无其它症状。耳镜检见鼓膜后上象限外表有外生性紫色肿块。CT发现右鼓膜表面有 2~ 3mm直径圆肿块 ,无骨破坏或中耳侵犯。纯音测听示双耳老年性聋。触诊肿块有海绵感 ,经外耳道切除肿块 ,病检为毛细血管瘤 ,…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主要表现为耳蜗和前庭症状的颈静脉孔病理,但不出现侵犯Ⅸ、Ⅹ、Ⅺ、Ⅻ颅神经的体征,或仅有少量上述体征。其诊断依据主要是x线摄片显示颈静脉孔有扩大和破坏,颈静脉孔的长度加血管部的宽度再加神经部的宽度的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颈静脉球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分析它们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33例颈静脉球体瘤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labelling index,PCNA L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33例颈静脉球体瘤中VEGF表达阳性27例(81.8%),阳性细胞主要为主细胞,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VEGF表达阳性者MVD、PCNA LI均较阴性者高(t=2.101,2.406,P〈0.05),VEGF表达与MVD、PCNA LI及肿瘤临床生长率呈正相关(r=0.460,0.659,0.545,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VEGF表达与MVD及PCNA LI呈正相关,可能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在颈静脉球体瘤的血管形成及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瘤虽系常见良性血管性肿瘤,但罕见发生于鼓膜,文献上仅有5例记载,包括海绵状和毛细血管瘤,似起源自鼓膜的固有层,典型的耳镜检表现为位于鼓膜后份的紫红色团块,一般无症状,中耳气化好,CT可证明病变位于鼓膜外表而中耳正常,应与鼓室球体瘤、化脓性肉芽肿、中耳癌鉴别。文内附一例报告。……  相似文献   

20.
[英]/DieAV…//Laryngoscope.-1995,105(4).-432~435Crouzon氏病(CD)又名颅面成骨不全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由于颅面骨发育畸形而致鼻咽变形,引起耳咽管功能障碍而出现鼓室积液、耳内疼痛、听力减退和语言发育停滞。CD常伴有颈静脉球骨板缺损而致其与中耳腔关系变化,在鼓膜切开或穿刺抽液易损伤突入鼓室腔中的颈静脉球体(JB)发生致死性大出血。对11例21耳CD病的CT扫描研究,发现12耳JB突入中耳或骨板裂隙。CTZI耳JB与鼓室关系为;①2例双侧均骨极正常;②5例JB一侧正常,另一侧突入中耳腔;③3例一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