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P21蛋白表达和p21基因改变的意义.方法32例胃癌石蜡标本,其中乳头状腺癌6例,管状腺癌9例,粘液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7例,未分化癌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3例,32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1蛋白表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p21基因改变.参照文献确定p21蛋白表达的阳性标准及SSCCP检测p21基因异常标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P21蛋白表达阳性率56.3%(18/32),其中管状腺癌77.8%(7/9),乳头状腺癌83.3%(5/6),粘液腺癌37.5%(3/8),低分化腺癌42.9%(3/7),未分化癌0%(0/2),存在淋巴结转移组为43.5%(10/23),无淋巴结转移组为88.9%(8/9),癌旁组织为90.6%(29/32).P21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与胃癌伴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未见差异显著(P>0.05).PCR-SSCR分析18.8%(6/32)胃癌组织存在p21基因改变.结论p21基因以异常表达及基因改变的方式参与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川  江佛湖  戴强  赵力民 《胃肠病学》2001,6(2):97-99,10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演化列中的规律和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和cylclin A的表达,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7&;#177;1.6%,4.7%&;#177;5.0%,5.2%&;#177;4.7%,3.0%&;#177;3.5%和1.=6%&;#177;2.5%,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胃癌(P<0.05),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25.0%(4/16),25.0%(11/44),60.7%(17/28)和59.5%(25/42),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织的阳性率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 A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2%,(1/16),20.5%(9/44),46.4%(13/28)和85.7%(36/42),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但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P<0.05),结论:在胃癌演化过程中,从正常胃粘膜到萎缩性胃炎,凋亡指数逐渐上升,从不典型增生期开始,凋亡指数逐渐下降,在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TGF-β1和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提示TGF-β1和cyclin A的表达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胃肠病学》2001,6(2):97-9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A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演化序列中的规律和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和cyclinA的表达,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7%±1.6%、4.7%±5.0%、5.2%±4.7%、3.0%±3.5%和1.6%±2.5%,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胃癌(P<0.05);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25.0%(4/16)、25.0%(11/44)、60.7%(17/28)和59.5%(25/42),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织的阳性率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2%(1/16)、20.5%(9/44)、46.4%(13/28)和85.7%(36/42),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但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P<0.05)。结论在胃癌演化过程中,从正常胃粘膜到萎缩性胃炎,凋亡指数逐渐上升;从不典型增生期开始,凋亡指数逐渐下降。在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TGF-β1和cycli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提示TGF-β1和cyclinA的表达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nm23和P53蛋白表达及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增生转移与P53,nm2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伴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或)癌转移的胃癌进行P53,nm23蛋白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529%,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比淋巴结伴有癌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nm23蛋白阳性表达77%,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比淋巴结伴有癌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53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胃癌的淋巴结增生有关,多有相反的阳性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胃癌、31例癌旁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MTAl蛋白表达,分析其与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MTAl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22.58%和67.16%,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MTAl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程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提示MTAl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D44v6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7,他引:7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D44v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10)、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6,中度n=12,重度n=14)、早期胃癌(n=16)及进展期胃癌(n=52)进行研究,并与胃癌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CD44v6为阴性,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CD44v6蛋白的表达率逐渐升高,至进展期胃癌,表达率达到顶峰.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分别为12%,33%,43%;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表达率分别为44%和73%.各级异型增生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而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82%vs56%,P<0.05),肠型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弥漫型胃癌(78%vs56%,P<0.05),CD44v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结论胃粘膜重度异型增生在CD44v6基因表达上已具有明显的潜在恶性趋势,CD44v6基因表达阳性的胃癌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炎消逆转胃癌癌前病变(PLG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炎消治疗组及维酶素对照组共35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前后P16、周期素(CyclinD1)、视网膜母细胞瘤(pRb)的变化.结果抑癌基因Rb、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逐渐递减.癌基因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逐渐递增.治疗后治疗组可使Rb蛋白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1),余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各指标的表达情况未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胃炎消可能通过调整P16和(或)CyclinD1异常基因的表达,使pRb处于低磷酸化状态,以利于病变的逆转.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PTEN与Surv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堃  耿明  李云峰  薄云 《山东医药》2010,50(7):72-73
目的探讨PTEN、Survivin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观察组)中PTEN及Survivin基因表达,并与20份正常胃组织(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42例表达明显降低或缺失;PTEN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率为70.0%(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尸〈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转移及浸润。  相似文献   

9.
不同胃粘膜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胃粘膜演变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粘膜组织端粒酶表达规律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TPCR-ELISA法检测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5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CM)、15例胃粘膜轻度异型增生、14例胃粘膜重度异型增生、29例胃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并对其中HP阳性与阴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端粒酶阳性率由CSG→ICM→胃粘膜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胃癌逐渐增高,分别为0、40.0%、40.0%、78.6%、79.3%、胃粘膜轻度异型增生66.7%、重度异型增生64.3%、胃癌44.8%。ICM及轻度异型增生组与CSG组比较差异显著(x^2=5.85,P<0.05)。各病变组织中HP阳性与阴性组间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端粒酶激活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HP现行感染与端粒酶阳性表达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郭云娣  李明 《山东医药》2011,51(48):92-93,12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和CyclinD1蛋白在胃癌及EB病毒相关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5例胃癌标本中P16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用EBERs原位杂交的方法筛选EB病毒相关胃癌。结果P16和CyclinD1在125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4%(63/125)和80.8%(101/125);P16和CyclinD1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0.321,P=0.000)。EB病毒相关胃癌的发病率为6.4%(8/125);EB病毒相关胃癌中P16不表达而cyclinD1表达率为100%,二者呈负相关(R=-0.300,P=0.001)。结论P16与CyclinD1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胃癌包括EB病毒相关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nm23H1基因被认为是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此基因的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抗人nm23H1单克隆抗体,采用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m23H1蛋白在52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结果nm23H1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原发癌中nm23H1表达阳性率(365%)明显高于转移癌(125%,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及浆膜累及者,nm23H1表达的阳性率(667%,600%)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及浆膜累及者(275%,270%,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m23H1蛋白在抑制胃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4s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6例胃癌(胃癌组)、25例浅表性胃炎(胃炎组)和25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增生组)中CD44s mRNA的水平。结果胃炎组无阳性表达;增生组中阳性率为20%;在胃癌组中阳性率为62.12%,胃癌组低分化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s mRNA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转移有相关性;CD44s mRNA基因水平可作为判断胃癌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_erbB_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cerbB2癌基因产物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erbB2癌基因蛋白(P185)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9)、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0,中度n=6,重度n=7)、早期胃癌(n=18)及进展期胃癌(n=30)进行研究,并与胃癌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为阴性,仅在腺体颈部偶见P18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在异型增生病变中则有较高的表达率,并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表达率逐渐升高,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分别为50%,833%,857%.P185蛋白在早期及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22%和567%.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593%vs238%,P<005),但P185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cerbB2癌基因有可能参与正常胃粘膜的增殖、修复及癌变过程,P185蛋白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P53及EGFR基因产物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0例胃癌标本及对照组中的P53及EGFR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53及EGFR基因产物在胃良性病变中均为阴性,而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5%和57.5%.p53基因及EGFR基因产物在高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癌(P<0.05和P<0.05);在深度浸润性癌中高于浅表浸润性癌(P<0.01和P<0.001);在伴转移的胃癌中高于无转移者(P<0.01和P<0.05).P53及EGFR基因产物在胃癌中的表达高度相关(r=0.7482).结论P53及EGFR基因产物的表达是胃粘膜上皮恶变标志之一,p53基因突变与EGFR基因激活高度同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研究各种胃粘膜病变中p53抑癌基因的变异和意义.方法内镜活检组织154例,其中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3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1例,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30例,胃腺癌30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测序检测p53第5~8外显子点突变.结果胃良性病变粘膜未见P53蛋白表达.胃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33%(10/30例).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53点突变的检出率,在胃癌为545%(6/11例),异型增生为20%(3/15例),肠化生为67%(1/15例),测序证实1例胃癌在第5外显子存在点错义突变和碱基缺失,2例异型增生在第6外显子存在点错义突变.结论p53抑癌基因变异与胃粘膜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cl-2,c-myc蛋白在胃癌前病变、胃癌中的表达.方法取内镜活检标本93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1例,伴有上皮异型增生(gastricepithelialdysplasia,GED)者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4例,伴有GED、肠上皮化生(IM)者23例.胃癌(GC)38例,癌旁粘膜伴有GED和IM者22例.SP免疫组化法检测bel-2,c-myc基因蛋白.结果bcl-2基因蛋白弥漫分布于细胞浆中,c-myc基因蛋白表达多在细胞浆中,少数细胞核内同时阳性.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在CSG伴有GED粘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60.0%.不伴GED组,前者为零,后者为75.0%在CAG伴有GED和IM粘膜中bcl-2,C-myc的阳性率分别为34.8%和73.9%.无GED和IM粘膜则前者为零,后者为63.6%.在胃炎中,伴有GED,IM与不伴有GED,IM组比较,bcl-2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c-myc表达则差异不明显P>0.05.在GC中,bcl-2,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和76.3%.在GC癌旁粘膜中,伴有GED和IM者bcl-2阳性率为54.5%,c-myc为81.8%.不伴有GED,IM者bcl-2无阳性表达,c-myc阳性率为25%.GC及伴有GED,IM癌旁粘膜与不伴GED,IM的癌旁粘膜比较,bcl-2与c-myc的表达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bcl-2,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16蛋白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中的表达,探寻BRG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P染色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检测癌基因CyclinD1及抑癌基因p16蛋白在正常胃黏膜、BRG、癌旁组织、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在正常胃黏膜、BRG、癌旁组织、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在BRG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正常胃黏膜、BRG、癌旁组织、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在BRG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yclinD1、p16蛋白在BRG、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G可能有癌变倾向,且CyclinD1、p16蛋白可能参与了其向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胃癌及肠化组织中的 MUC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之间的联系。方法:用 BC1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人正常胃肠道粘膜、肠化粘膜以及胃癌组织中 MUC1基因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广泛分布 MUC1基因产物(100%),而肠化组织及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9%、63.0%;胃癌组织中 MUC1基因表达与癌组织大小(P<0.01)、淋巴结转移(P<0.05)和临床分期(P<0.01)有明显的相关;胃癌组织中 MUC1基因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随着 MUC1基因表达的增强,淋巴结转移减少,临床Ⅰ—Ⅱ期的比例增多,不同类型肠化中 MUC1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上述结论强烈提示用 BC1抗体检测的 MUC1基因是胃癌进展有用标志,与胃癌的临床病理行为密切相关,而与肠化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ia基因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49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rassfia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sfia在胃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缺失率为51%(25/49),在正常组织中完全表达,其表达缺失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TNM分期相关(P<0.05),但与其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转录表达率为65.3%(32/49),在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P<0.05),但与其TNM分期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raasfia基因是胃癌的相关抑癌基因,在胃癌中存在表达缺失;survivin作为癌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rassfia的表达缺失和survivn的表达上调具有相关性,两者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MLH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应40例正常组织及26例不典型增生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hMLHI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组织、小典跫增生组织、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57.6%和45%,不典型增生组织及肿瘤组织均低于正常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阳性者年龄较阴性者大(P〈0.05)。结论 错配修复缺陷早期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hMLH1蛋白可能抑制和延缓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