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IgM抗体(抗-HBc-IgM)检测在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34例乙肝患者血清中的抗-HBc-IgM。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患者组抗-HBc-IgM阳性率为31.0%(31/100),HBs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患者组抗-HBc-IgM阳性率为17.0%(17/100),其他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组抗-HBc-IgM阳性率为5.9%(2/34)。结论抗-HBc-IgM检测对于明确乙肝患者的感染病程以及患者的病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怀孕妇女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结果 225例怀孕妇女HBV感染者14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9例,乙肝病毒e抗体(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5例,有免疫力者80例。结论围生期检查HBV标志物是降低新生儿感染率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S1抗原(PreS1 Ag)的检测近年来作为一项新的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已普遍应用于乙肝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它的检测可以及时了解PreS1 Ag与HBV复制的关系。本院对410例携带不同乙肝病毒的患者进行了HBV PreS1 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核心抗原抗体(抗-HBc)、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了解本县儿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4030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6项。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4.46%,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46.52%,两对半全阴性儿童1898例,占47.09%;大三阳130例,占3.22%;小三阳40例,占0.99%。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阳性率为3.10%。结论来本院检查的4030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为4.46%,低于我国成人乙肝病毒携带率;Pre-S1与HBeAg有一定相关性,能一定程度反映乙肝病毒增殖情况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5.
两种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和胶体金法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泰莱——I型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同时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标志物结果同胶体金法比较灵敏度较高,特异性稍差。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5项标志物,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经济、符合国情。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5项常见模式中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5项常见模式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等5项指标(称为乙肝5项),以乙肝5项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模式乙肝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和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66%。HBsAg阴性的各模式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均≤2%。100份乙肝5项阴性血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5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者变异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7.
高金芳  张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1637-1637,1640
目的了解孕妇的血清学指标,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与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对2007~2009年我院产前检查的1706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06例孕妇,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85例(4.98%),抗-HCV阳性者10例(0.586%),抗-HIV阳性者0例,梅毒阳性者3例(0.176%)。结论孕妇在孕期或产前检查血清学指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294名在校学生进行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检测。结果1294名在校学生的HBsAg总阳性率为6.57%,抗-HBs总阳性率为32.38%,HBeAg总阳性率为4.17%;单项抗-HBs阳性率为27.20%。HBsAg阳性的感染模式共6种,HBsAg阴性的恢复期模式共7种,以“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大二阳”[HB-sAg(+)、HBeAg(+)]、“抗-HBs(+)”、“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c(+)”模式为主,约占93.29%。结论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比例较高,易感者多;重视在校学生HBV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的检测,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免疫,对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中等职业学校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金山石化地区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金山石化地区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2009年1月—6月6 507例在金山医院就诊人群和1 564例金山石化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抗-HBc-IgM)。其中36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969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就诊人群和健康体检人群的乙肝标志物血清模式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人群HBsAg阳性率10.2%,抗-HBs阳性率46.4%;健康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6.2%,抗-HBs阳性率50.9%;就诊人群HBsAg阳性率11.1%,抗-HBs阳性率45.4%。HBeAg阳性组的HBV DNA拷贝数值最高。结论:与其他地区相比,本地区HBsAg阳性率偏高。对地区人群进行乙肝情况分析,为乙肝的的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提供全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感染情况及其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方法共11367份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以Alisei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检测,以手工进行复查。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HBsAb),(3)e抗原(HBeAg),(4)e抗体(HBeAb),(5)核心抗体(HBcAb),并以出现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组标本检测结果可分为乙肝患者和非乙肝患者。乙肝患者又分为感染期模式和恢复期模式,共15种模式。常见模式9种共占总人数的99.44%,经复查确定为罕见模式的占总人数的0.56%。结论本实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常见模式所占比例较大,除实验误差外,产生罕见模式的主要原因为低浓度的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及酶标试剂与包被板问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等。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对待乙肝血清标志物大三阳和小三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方法有许多,其中l临床上最常用最普遍的是乙肝五项(亦称“两对半”)检查,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我国人群中HBsAg阳性率高达9.09%,其中有大量的“大、小三阳”。“大三阳”即HBsAg、HBeAg、抗-HBc阳性,“小三阳”即HBsAg、抗-HBe、抗-HBc阳性。本文拟就乙肝“大、小三阳”的临床意义及演变作一探讨,以利人们正确认识并提出如何科学对待乙肝“大、小三阳”。  相似文献   

12.
乡镇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室间质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乡镇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准确度。方法制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质控品,每批均含低浓度样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约0.5~1ng/m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约20-30mI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约2NC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约4NCU/mL,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约2NCU/mL。每批5个样本,共分3批,发放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比较,参加实验室第1批次正确率为78%,第2批次和第3批次正确率皆为84%。结论乡镇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准确度偏低,急需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时HBsAg阳性的产妇146例,其中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大三阳组;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为小三阳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乳汁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大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1.2%(37/52)、75%(39/52)、32.6%(17/52)、90.4%(47/52);小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0.2%(19/94)、0.0%、19.1%(18/94)、21.3%(20/94)。结论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不提倡哺乳;乳汁中单纯HBsAg阳性或单纯抗-HBc阳性,而HBV—DNA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检测模式在人群中的分布并初步探询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用酶免法(ELISA)对我院2007年5月~2008年4月间免疫室12,204人份血样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本中,出现四种常见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三者阳性(俗称“小三阳”)所占比例最大(53.9%),尤其在20岁以上年龄组中尤其明显(占所有“小三阳”的92.9%)。而HBsAg阴性标本中出现六种常见模式,以五项全阴性和仅抗-HBs阳性最常见(分别占47.8%和47.9%),其余模式均占较小比率。[结论]“小三阳”是乙肝病毒(HBV)在体内转为慢性感染较为稳定的模式,随年龄的增大这种模式所占的百分比率显著增加;各年龄组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乙肝病毒缺乏活缺乏有效的抵抗力,急需要接种或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尤其要重视20岁以上的人群,从而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产妇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幼儿的垂直传播情况,为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4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所生18个月龄幼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主要标志物。结果 46例HBV感染产妇所生46例18个月龄幼儿中,有18例HBsAg阳性,总垂直传播率为39.52%。其中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阴性、乙肝病毒抗e抗体(抗-HBe)阴性]的20例产妇所生的20例18个月龄幼儿中,14例幼儿HBsAg阳性,垂直传播率为最高,达70.00%。结论所有HBV感染孕产妇都有将HBV垂直传播给幼儿的可能,且不同标志物模式其母婴传播率高低也不一样。总垂直传播率达39.52%,尤以标志物模式为大三阳的垂直传播率最高。要加强孕前及孕产期HBV的检测,对HBV感染的孕产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联合实施母婴阻断,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治疗期间,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利用杂交捕获法检测HBVDNA;利用测序法检测HBV前S区和S区核苷酸序列。评估a决定簇突变对S蛋白抗原性的影响,同时评估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LAM治疗前HBsAg、HBeAg和HBVDNA都呈阳性,治疗36个月后HBsAg阴转,而HBeAg和HBVDNA仍呈阳性;将野生型HBV与突变型HBV的s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S2基因第23~55位核苷酸序列缺失。S基因区a决定簇发生氨基酸替代突变。HBV聚合酶测序分析显示rtM204位的蛋氨酸为异亮氨酸所替代,提示YIDD突变(rtM204I)。结论:LAM治疗期间HBV重叠基因突变可致HBsAg假阴性,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病毒重叠基因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5项血清学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TRFIA同时测定188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结果两种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4.7%、96.8%、95.7%、89.4%和90.4%,经成组卡方检验,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性良好(P〈0.01),经配对卡方检验,两种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抗-HBe、抗-HBc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FIA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结论TRFIA法是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对评估HBV感染后病情转归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伯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62-4563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患者HBVDNA含量,并与前S1抗原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86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1),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 PreS1抗原与乙肝DNA定量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学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是乙型肝炎“两对半”[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但它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及传染情况。近年来对HBV前S蛋白的研究日趋深入,多数学者认为前S蛋白可作为HBV感染、复制及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为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HBV血清学检测的医院人员11 210例,将其按年龄分为:〉0~25岁组(n=3 553)、〉25~50岁组(n=7 65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抗HBV e抗体(HBeAb)及抗HBV核心抗体(HBcAb)。结果 〉0~25岁组、〉25~50岁组受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16%、21.19%。总体HBsAg、HBsAb阳性率及全阴性率为19.59%(2 195/11 204)、37.02%(4 148/11 204)及11.84%(1 327/11 204)。结论医院人群血清HBV标志物分布特征可为采取有效的乙型肝炎防控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