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报告4例颈椎外伤颈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愈。作者认为,凡颈椎外伤颈脊髓损伤、无明显椎板附件骨折等造成后方压迫时,经术前椎管碘油造影确定梗阻因素和部位,应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切除后凸的椎间盘、疤痕和骨碎片等脊髓前方压迫物,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或扩大椎管容积,稳定颈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范围及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未做钢板内固定;5例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6例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重点介绍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融合情况,优良率96%。结论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问植骨融合术可不需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颈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以及相邻两节段间盘突出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需行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固定,Windows钢板系统能够为减压节段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手术效果取决于减压彻底性及脊髓本身有无变性。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10例单一颈椎间盘突出症(包括外伤性单一颈椎间盘突出),2例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症(一个椎节范围),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9例,8例无脱位的下颈椎骨折(包括4例爆裂型骨折)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2例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8例,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行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共计45例手术中38例平均随访7.6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融合者36例(钢板固定者15例获随访,均骨性融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者29例。手术总有效率为94.7%(36/38),优良率为84.3%(32/38)。脊髓型颈椎病及OPLL 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至术后的13.9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节段性OPLL(2~3个节段)、不稳定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包括爆裂型骨折、半脱位、全脱位、韧带结构损伤)压迫脊髓者均宜行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单一颈椎间盘突出(包括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局限性OPLL(一个节段内),无脱位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可行颈前路单纯减压、植骨;若超过1个以上的椎体骨质切除较多时,宜加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术的护理史永茹,黄克云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护理我科从1995年4月份起,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3例,有效率达100%。手术方法是从颈外侧入路,显露病变间盘,直视下切除间盘并刮除增生的骨质,充分减压后取自体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一项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技术,可在不切除骨化物的前提下实现神经的直接减压,弥补传统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不足.方法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手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处理椎间隙、去除椎体前部骨质、安装钛板和椎间融合器、椎体两侧开槽和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等.收集2例经该术式治疗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通过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游离并前移,实现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2例患者手术顺利,脊髓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设计兼顾了前路直接减压的有效性和后路间接减压的安全性,初步疗效证明其可作为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殷铁梅 《右江医学》2009,37(1):121-122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是有效地椎管减压,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椎间盘和骨化后纵韧带、或增生的骨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植骨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颈椎次全切除后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伴完全或不完全截瘫16例,其中,C5骨折6例,C6骨折10例,C7骨折2例,C5、C6同时骨折2例,伴脱位4例。次全切除1节椎体14例,同时切除2节椎体2例。取骼骨植骨10例,用钛网植骨6例。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手术有效地解除了颈髓前部的压迫,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并可防止植骨块脱出,植骨融合率好,疗效显著。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颈椎骨折或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前路椎体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是公认的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本术式的目的在于去除压迫因素,为脊骨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但由于本术式较为复杂,且颈段解剖有其特殊性,术后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1 临床资料本组自1995~1998年共收治32例,均为外伤性颈椎骨折或相邻二节段椎间盘突出所致颈髓损伤。男28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3.4岁,术前均有肌力下降等神经症状。所有病例均行前路病变椎体及上、下椎体的间盘切除及相邻椎体的1…  相似文献   

9.
1986年4月—1991年8月,我院做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共41例,其中有随访结果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例。我们认为前路多节段减压及融合术可以达到有效的减压及颈椎稳定作用,疗效稳固,有效率为92%,优良率为80%。颈椎椎管狭窄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应施颈后路椎管扩大术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6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术后疗效观察。结果:26例患者术后颈椎即获稳定,基本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全部植骨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完全瘫3例无改善,23例不全瘫均有改善。结论: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疗效较佳,并发症少,稳定性好,患者康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5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46例经过2~18个月、平均8.2月的随访,所有病例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2~16周,平均12.6周,融合率100%;MRI检查无脊髓变形、受压表现,脊髓功能检查,除3例不理想外。所有病例植骨疗效满意。结论:适应症选择正确,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植骨、钢板系统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外伤的治疗。颈椎前路手术适用于2个颈椎间盘,3个椎体。动力性和限制性颈椎前路内固定材料在临床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颈前路锁定钢板(CSLP)在颈前路砬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颈脊髓病、颈椎创伤、肿瘤及结核患者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行CSLP固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3例患者,切除椎体48个,完成减压71个间隙,平均3个间隙,术后植骨稳定,早期活动。随访6-16个月,平均8.7个月。颈脊髓病患者术前平均JOA评分8.1分。术后14.8分,恢复率为75.3%,优良率为87.5%,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减压融合术后。SA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颈前路锁定钢板能保证植骨稳定,减少并发症,简化手术程序。  相似文献   

13.
吕守正  张健  辛国臣 《河北医学》2009,15(6):641-644
目的:评价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术后疗效,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路手术患者35例(随访33例),平均随访18月。35例患者中15例行多节段颈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接骨板内固定术;20例行椎体次全切除,长条植骨颈前路接骨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患者予JOA评分,比较术后JOA评分改善情况及手术前后的颈椎MR,比较其脊髓矢状径以评价术后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失访2例,33例患者得到最终随访。33例术前JOA评分2~14分,平均8.88±0.64分,术后最终随访时8~16分,平均14.1±0.39分,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优良13例(40%),好转21例(64%),无效1例(3%),加重1例(3%)。术后改善率10%~93%,平均61%。术前脊髓矢状径为3.3~8.1 mm(5.2±1.1mm),术后脊髓矢状径为7.4~13.4 mm(9.7±1.7mm),P〈0.01。结论:颈前路手术效果明显,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6例,年龄26-46岁(平均36.2岁),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月出现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结论: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了同症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采用自制颈椎前路矩形自锁钢板在颈椎前路减压中的效果固定。方法 :对 17例颈椎骨折患者实施前路减压 ,髂骨植骨后 ,采用颈椎前路矩形自锁钢板固定。结果 :17例全部获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 ,平均 1年 ,植骨术后 3— 4个月骨性愈合 ,术后椎体高度未发生再丢失 ,颈椎生理曲度良好 ,植骨块无移位、脱落 ,钢板螺钉无松动、脱落及断裂 ,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颈椎前路矩形自锁钢板稳定性强、抗屈伸、抗旋转、抗剪力性强、固定牢固可靠 ,能促进植骨愈合 ,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节段颈间盘脱出症术式选择、减压范围及植骨的处理。方法:对48例患者的发病因素、病程及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本组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最平均4.7年。结果:治疗效果优:28例(58.3%)良:11例(22.9%)。可:6例(12.5%),差:3例(6.3%)。结论多节段间盘脱出症减压手术应首先考虑前路手术。如临床症状不缓解,可待植骨愈合后再后后路减压手术。一般两个节段的间盘摘除基本可以解决多间盘脱出的颈椎病。有的原则是务必保持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确诊,行微创颈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同时行减压及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随访28例,平均随访时间22.6月,观察病人的椎体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融合率、内植物并发症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未发生内植物并发症。采用Odom评定,优22例,良4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92.8%。结论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并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椎体间骨性融合率和维持术后椎体间高度,并能维持脊髓减压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椎体撑开器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颈椎病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该组病人术中均使用椎体撑开器。随诊22例,平均随诊时间15月,观察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节段手术后3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脊髓及神经并发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为68%。结论:椎体撑开器有助于减压操作,提高植骨融合率,有助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枕头正确使用和颈部肌肉功能锻炼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12月731例患者,颈椎病380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15例,颈椎骨折脱位185例。手术后正确使用枕头和颈部肌肉功能锻炼,避免日常生活中不良因素组为实验组,共526例。手术后不能正使用枕头和颈部肌肉功能锻炼,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不良因素组为对照组,共205例。结果手术后1周内,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椎体不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8年随访时,两组在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椎体不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融合术后积极主动的长期的正确垫枕和颈部肌肉锻炼,避免日常生活中不良因素,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延缓ASD。  相似文献   

20.
胡峰 《中外医疗》2012,31(13):5-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交锁钢板对颈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颈椎骨折患者实施颈椎前路交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20例颈椎骨折患者经过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后1个月患者运动、触觉、针刺感评分分别为(66.9±22.4)分、(76.7±19.2)分、(69.7±18.8)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患者运动、触觉、针刺感评分分别为(74.8±23.3)分、(88.5±22.4)分、(83.2±21.1)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后颈椎复位良好,均实现骨性融合。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见螺钉或钢板松动、滑脱等现象。结论应用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结合激素治疗可以实现彻底减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理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