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α)发生易位。该融合基因的转录导致PML/RARα融合蛋白通过与RAR元素的相互作用阻断参与骨髓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的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抑制PML和RARα的正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1]。临床上APL发病常较为凶险,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且90%以上的患者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其中t(15;17)易位可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RARα)融合基因及  相似文献   

3.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基因融合^[3],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a基因融合,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其表达产物PML蛋白定位于一种被称为核体或POD的核内亚微结构中,具有抑制肿瘤、抑制生长及调节转录等作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融合蛋白,使正常核体结构发生改变。本文重点介绍PML蛋白与其它POD相关蛋白的功能,相互作用及APL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一组累及 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其中t(15;17)(q22;q21)易位后形成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维甲酸受体α(RARα)融合基因在APL中的重视率最高,占90%以上[1].本研究以34例形态学诊断为APL患者和2例疑似APL患者为对象,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并追踪观察部分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诊断、疗效评估及预测预后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蛋白)是核体(PML Oncogenic Domain,POD)的组成成份,它是细胞生长和转化的抑制蛋白。研究表明PML蛋白具有抗肿瘤特性,它在许多肿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PODs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其数目及大小都在不断变化。PODs的形态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当PML与RARα形成融合基因,继而形成PML-RARα融合蛋白,破坏POD结构及功能,阻断骨髓干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凋亡,导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前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属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的特殊类型[1],由于 APL 细胞存在 t (15;17)(q22;q21),该易位使第15号染色体长臂2区2带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和第17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形成 PML /RARα融合基因,该基因在产生过程中因断裂点不同及 mRNA 的剪切、拼接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异构体并在 APL 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2]。本院收治2例APL 患儿出现新的 PML /RARα融合基因变异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非随机染色体异常在人类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九十年代以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已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特征性染色体易位t(15;17)导致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和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α基因,该基因可能在APL 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能与维甲酸对APL 的特异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业已发现,几乎所有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均有t(15;17)染色体易位,其特异性高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Ph′染色体。新近已阐明,t(15;17)染色体易位是由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_1基因(RARA)之间的重排所致。临床上全反式维甲酸能使70~90%APL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因此本病与t(15;17)染色体易位、PML—RARA基因重排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相应的重视。本文主要叙述由t(15;17)染色体易位引起的RARA基因重排以及PML—RARA融合基因在APL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28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同时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28例初诊的APL患者254例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15;17)(q22;q12);2例患者核型正常;另1例未检出t(15;17),核型分析结果为涉及15和17号染色体的复杂异常;FISH检测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结论 FISH法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维甲酸融合受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有的t(15;17)染色体易位产生特异的维甲酸融合受体以显性负效应方式干扰正常的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也干扰了正常的PML蛋白的细胞内定位,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发病和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APL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荆源  蔡薇  李承文 《检验医学》2022,(4):400-402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一个亚型,染色体核型为伴有t(15;17)的二倍体核型,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1]。临床上伴有2个t(15;17)及四倍体核型的APL比较少见,目前仅见16例报道[2-13],本文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携带t(15;17)(q22;q12),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RARα的融合[1,2,3,4]。PML-RARα融合基因既是分子病因又是治疗靶点。近年来,RARα基因新的伙伴基因不断被发现[5,6,7],PML-RARα除了经典型的L型、S型和V型外,其新的变异体也偶有报道[8]。最近,我们发现了一种罕见的PML-RARα融合基因变异体,由PML外显子4和RARα外显子3断裂拼接形成PML-RARα。患者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无效,现报告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基因产物靶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获得了很大成功,已经成为白血病靶向治疗研究的代表性模式ATRA与As2O3的作用靶点均为异常转录因子PML—RARα,前者通过针对RARα,而后者通过PML SUMO化后使PML—RARα致病蛋白降解,导致APL细胞分化和凋亡。ATRA与As2O3联合治疗初发APL,证实了两药的相互协同作用,获得了迄今为止成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最好疗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格力维(Gleevec)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中获得了成功。联合应用格力维与砷剂治疗CML已在临床和实验中初步证实其有效性,这一治疗方案是基于针对ABL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与降解BCR—ABL融合蛋白的双重靶向作用。白血病多靶点联合治疗的思路将进一步拓展至ANLL-M2b型白血病,为该类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有可能使该类白血病获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hCG/RARα/PLZF转基因小鼠发生髓系增殖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具有t(15 ;17)形成的PML/RARα融合基因。另外 ,约有不到 1%的APL临床病例具有t (11;17) ,形成PLZF/RARα和RARα/PLZF两种融合基因产物。为了从生物整体水平研究RARα/PLZF对生命活动和造血功能的影响 ,了解APL的发病机制 ,我们建立了hCG/RARα/PLZF转基因小鼠 ,并对其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进行了监测。材料和方法1 hCG/RARα/PLZF转基因小鼠的建立1.1 构建hCG/RARα/PLZF质粒 :首先将我所保存的pBlueSK RARα/PLZF质粒和pUC9 hCG质粒分别经XhoⅠ、NotⅠ双酶切得…  相似文献   

17.
同时具有染色体t(8;21)和t(15;17)的急性白血病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1例同时具有t(8;21)和t(15;17)的染色体复杂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方法 骨髓细胞经过24h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RT-PCR方法检测AML1/ETO、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X,t(8;21),t(15;17)。RT-PCR方法检测发现AML1/ETO及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结论 同时具有t(8;21)和t(15;17)的AML菜可能为一新的临床遗传学类型。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大多有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它们常显示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和基因重排,例如t(8;21)白血病有M2的形态学改变和AML1-ETO融合基因,t(15;17)白血病有M3的形态学改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inv(16)白血病有M4Eo的形态学改变和CBFβ-MYH11融合基因,涉及11q23的易位有M5的形态学改变和MLL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1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一组累及 17号染色体维甲酸受体α基因 ,导致粒系造血细胞分化阻滞在早幼粒阶段的异质性肿瘤。其中t(15 ;17) (q2 2 ;q12 )易位后形成的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重现率最高 ,占 90 %以上[1] ;其余为t(5 ;17)、t(11;17)等易位形式[2 ,3 ] 。自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应用于临床以来 ,APL的早期病死率明显下降、缓解率明显提高[4] ,但是仍然有近 2 0 %的APL患者不能缓解。因此 ,本研究以 6 3例形态学诊断为APL患者为对象 ,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及免疫表型与ATRA治疗预后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20.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其表达产物PML蛋白定位于一种被称为核体或POD的核内亚微结构中,具有抑制肿瘤、抑制生长及调节转录等作用。急必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融合蛋白,使正常核体结构发生改变。本文重要介绍PML蛋白与其它POD相关蛋白的功能,相互作用及APL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