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摘要 患者,男,65岁,工人。因间断咳嗽、咳痰、多汗、消瘦1年,双足肿痛1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右足内踝及左足背肿痛,肝肋下2cm,无压痛,脾明显增大,甲两线上7.5cm,质中、光滑、无压痛。 血常规:白细胞33.5×l09/L,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64×l09/L,末梢血涂片分类:原始粒细胞0.01,早幼粒细胞0.02,中性中幼粒细胞0.01,中性晚幼粒细胞0.0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73,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0.01,淋巴细胞0.08,单核细胞0.0…  相似文献   

2.
2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采用骨髓细胞R显带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 )染色体核型 ,探讨细胞遗传学的特点和意义。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994年 12月以来在本院检测的慢粒患者共 2 36例 ,其中男性 15 2例 ,女性 84例 ,年龄 18~ 72岁。诊断及临床分型标准参照文献 [1],其中慢性期 2 0 8例 ,急变期 2 8例。2 染色体分析  30 1例次进行染色体检查 ,其中 42例分别作了 2~ 4次检查。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及不加植物血凝素的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然后采用改良的热处理姬姆萨 (RHG)R显带技术分析 2 0~ 42个分裂中期细胞核型 ,参照《人类细胞遗传…  相似文献   

3.
急性红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与染色体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红白血病(EL)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2例EL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2例EL多表现全血细胞减少,仅1例白细胞、血小板增高,骨髓粒、红、巨核多系有病态造血改变,巨核系的细胞发育不良指数(0.63)较粒系(0.17)和红系(0.20)明显增高(P〈0.01)。上述EL患者中,异常核型检出率83%(10/12),其中6例为复杂核型,染色体受累以5、7和8号最常见(5、4、5例),其次为11、12号染色体(各3例)。在5例继发性EL中,4例染色体核型为涉及5、7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的复杂异常;而在7例原发性EL中,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另外5例多为涉及附加8号染色体的简单异常。结论EL以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多系细胞病态造血常见,细胞遗传学表现为复杂和非特异的染色体核型异常。  相似文献   

4.
约95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有特异性染色体t(9 ;22)(q34;q11)。在分子水平上该移位导致原位于9q34带的ABL原癌基因移位到22q11上 ,并和其中BCR基因的一部分基因融合 ,产生BCR/ABL融合基因 ,后者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所有不典型移位都有和CML典型移位相同的分子病理学基因即BCR基因重排 ,其转录产物可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进行检测 ,1992年以来 ,我们先后发现了3例简单变异移位的CML ,其中2例显示t(1;22) ,1例显示t(20;22)。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5.
刘小军  秦姗  张学军  王福旭  潘崚  姚尔固 《新医学》2005,36(12):707-707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7岁。因乏力、间歇牙龈出血27年,发热、发现白细胞增高2月余于2003-10-08入院。患者27 年前因乏力、间歇牙龈出血就诊于某大医院。当时查外周血示:血红蛋白35g/L,白细胞3 ×109/L,血小板10× 109/L。骨髓象:增生减低,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8.
<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率相对较高,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其主要为急性髓细胞变,偶见急淋或急性双系列变[1-6]。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为CML的相关报道在国内外罕见。我院发现的1例AML转化为CML,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37岁。2005年于我院确诊为伴成熟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治  相似文献   

9.
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CML)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提出的,划分为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MPN),临床较为少见,易引起误诊。本文报道1例aCM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期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期患者应用干扰素 α (IFN α)治疗后细胞遗传学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 ,对我院 10年来 12 8例CML慢性期患者单用IFN α或联用化疗药物后细胞遗传学变化、核型演变及与临床有关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核型分析全部应用G 显带 ,部分联合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表明 :①所有患者均获血液学缓解。② 118例Ph染色体标准易位患者中 36例 (30 .8% )获细胞遗传学反应 ,其中 2 0例 (17.1% )Ph染色体仍 >35 % ,13例 (11.1% )Ph染色体 <35 % ,3例 (2 5 % )Ph染色体为 0 ,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细胞遗传学有效应者共 16例 (13.6 % )。③ 7例复杂变异易位患者中 4例获细胞遗传学反应 ,其中2例 (14 .3% )Ph染色体 >35 % ,2例 (14 .3% )Ph染色体 <35 % ,无 1例Ph染色体为 0 ;3例简单变异易位患者无 1例获细胞遗传学疗效。④IFN α治疗后影响细胞遗传学疗效的因素有 :性别、初诊病情、IFN α是否联用其他化疗药物及是否持续治疗。⑤IFN α治疗并不能防止CML疾病进展。结论 :①每周IFN α 6 0 0 - 90 0万U单用或联合Bu/Hu可使 11.1%的标准易位和少数复杂变异易位Ph+ CML患者获主要细胞遗传学效应 ,但不能防止疾病进展 ;②Ph变异易位并不预示IFN α疗效不佳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及染色体特征。方法:对8例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粒系病态造血明显,3例有多系发育异常。异常核型检出率50%,累及的染色体异常有+8、inv(3)(p26q23)以及12p、20q、9q和13q的缺失。结论: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谱广,无复杂和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或CML)是起源于异常多能干细胞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常表现为外周血粒细胞增高和出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增高,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占95%左右,其中不典型慢粒占4%~5%。笔者从事血液病检验工作以来,总结本院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的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血液学改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1病史患者,男,68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皮肤出现乌青瘀块,未予重视。1月前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双下肢酸软,活动后觉心慌,身体其他部位反复出现瘀斑,无鼻衄,无牙龈出血,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心悸,无腹痛黑便。3周前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  相似文献   

1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患,CD34+细胞在CML中生物学行为的改变与CML的克隆性发病有直接联系。P210^bcr-abl蛋白酷氨酸激酶活性、信号蛋白磷酸化、造血微环境及细胞周期等因素的异常,导致了CD3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本就近年CMLCD34+细胞与CML的关系及其生物学表现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患,CD34 细胞在CML中生物学行为的改变与CML的克隆性发病有直接联系。P210~(bcr-abl)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信号蛋白磷酸化、造血微环境及细胞周期等因素的异常,导致了CD34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本文就近年CMLCD34 细胞与CML的关系及其生物学表现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其CD34抗原阳性伴bcr/ ab(?)融合基因阳性的白血病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并与病情进展及转归相关。清除CD34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有助于防止疾病复发。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凋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张进生综述王德炳审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特征是成熟髓细胞及其干/祖细胞的异常扩增,最终多发展为“真正”的白血病。白血病克隆的细胞遗传学标志为Ph染色体,即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交换,结果产生两种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移植后疗效判断及体内残留Ph阳性细胞的检测。方法 应用FISH、细胞遗传学技术、RT-PCR技术对10名正常人、7例未治疗CGL患者和11例移植后CGL患者体内Ph阳性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对11例CGL患者移植后1周-6年不同时期的40个样本的实验研究发现:①移植后1个月内FISH及RT-PCR技术较之常规染色体检查更易检测出Ph阳性的样本,但6个月后RT-PCR更敏感;②残留Ph阳性细胞随移植后时间延长呈线性递减,转阴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第57天(22-170天);③1例复发患者移植后1个月Ph阳性残留细胞为33.65%,半年后复发,而染色体检查于移植后6个月方发现异常,RT-PCR检测结果持续阳性,无法观测其变化。结论 间期FISH检测比染色体核型、RT-PCR更能准确地评价移植后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的负荷量;采用FISH法动态观察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变化,可以判断疗效,发现早期复发,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2岁。以头皮脓肿伴发热 1个月入院。明显乏力、盗汗。无腹胀、骨痛、关节痛及皮肤瘙痒。当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 ,转来我院。查体 :体温 37℃ ,血压 12 0 76mmHg(1mmHg =0 .17kPa)。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顶部皮肤 2cm× 2cm溃疡 ,表面无渗液。心肺无异常。肝肋缘下 0 .5cm ,脾肋缘下 12cm ,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常规 :Hb 91g L ,WBC 4 6 4× 10 9 L ,BPC14 5× 10 9 L ,白细胞分类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 .0 2 ,分叶核粒细胞 0 .0 2 ,嗜碱粒细胞 0 .0 1,淋巴细胞 0 .0 5 ,幼稚细胞 0 .9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骨髓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免疫磁珠从2例缓解的CG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分离DC,另取BMMNC分成3份,分别加入长期培养基,建立Dexter培养体系。第1份为对照,第2份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第3份于培养第4天加入收获的DC,培养10d后收集非贴壁细胞。以上述3份非贴壁细胞为效应细胞,对照非贴壁细胞为靶细胞,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同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MMNC的P210表达。结果 DC活化的效应细胞比rhIL-2活化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有更大的杀伤作用,靶细胞中的死细胞比例例1分别为63.12%和42.59%,例2分别为61.60%和21.46%。另外,DC活化的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混合孵育后,效应细胞本身的死细胞比例明显增加,rhIL-2活化的效应细胞无此现象。BMMNC经培养后非贴壁细胞中P210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以含DC者最为显著,含rhIL-2者次之。结论 自体DC活化的骨髓细胞能对CGL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DC的作用胜过rhIL-2。这些经DC活化的骨髓回输后可能在体内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