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胜霞 《大家健康》2013,(24):113-114
目的:分析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胸闷、呼吸困难和咳嗽等。其中胸水位于右侧的患者有56例(70%),胸水位于左侧的患者有10例(12.5%),胸水位于双侧的患者有14例(17.5%)。而胸水性质大多数是漏出液,只有少数是渗出液。通常采用综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后,肝性胸水消退的患者有31例(38.75%),肝性胸水明显减少的患者有40例(50%),而肝性胸水没有变化或者增加的患者有9例(11.25%)。结论: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与患者的耐受程度、胸水形成量以及形成速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肝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结果:54例肝性胸水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平均47.5岁。确诊肝性胸水2.82~9.38年,平均4.3年。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2例,丙型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混合型肝硬化3例,原因不明1例。其中右胸胸水35例(64.81%),左侧8例(14.81%),双侧11例(20.37%)。经综合治疗,胸水消退者21例(38.89%),减少25例(46.30%),无变化8例(14.81%)。其中死于并发症12例(22.22%),上消化道出血5例(41.6%),肝性脑病4例(33.33%),肝肾综合征2例(16.67%),腹腔感染1例(8.33%)。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较常见,且多为右侧,其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胸腔穿刺放液中只有压迫症状时进行,宜采用胸腔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3.
金花善 《中外医疗》2012,31(7):47-48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60例肝性胸水患者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行限盐、保肝、利尿、输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一般治疗。结果胸水消失21例(35%),胸水减少33例(55%),胸水不变或增多6例(10%),其中3例出现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肝性胸水的预后取决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程度、其他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等,故对于肝性胸水患者提倡及早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性胸水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240例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分析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5%,而对照组为85%,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肝性胸水症状具有较高有效性,且其安全性高,可以进行广泛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小冰  赵小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914-3915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住院的28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合并肝性胸水30例,了解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肝性胸水的发生率为10.7%,28例继发于肝硬化腹水,2例为无腹水的肝性胸水。所有患者经保肝补白蛋白利尿降门脉压等治疗有效,胸憋明显者行胸腔穿刺治疗。结论:肝性胸水多有胸憋、气短、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保肝补白蛋白利尿降低门脉压及胸腔穿刺仍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性胸水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胸水50例病人.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和不明原因低热.胸水位于右侧64%,左侧20%,双侧16%,中大量胸水45例,少量胸水5例.所有病例皆合并腹水.胸水检查多为漏出液,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胸水可以消失,主要死因为肝硬化的并发症.结论 肝性胸水为肝硬化晚期表现,诊断常无困难,胸腔闭式引流加胸膜粘连术对顽固性胸水的治疗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肝性胸水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宜威 《右江医学》2001,29(5):387-387
文章对 92例肝性胸水患者作临床分析 ,其临床特点是以大量胸水为主 ( 6 0 .9% ) ,右侧居多 ( 84.8% ) ,常与腹水并存 ;胸水出现前及吸收后常无胸痛 ,少量胸水一般无明显症状 ,大中量胸水可出现肺组织受压表现 ;胸水量可随腹水量减少或消失 ,胸水检查多为漏出液 ,反复频繁大量抽胸水可诱发肝性脑病。认为胸穿抽液常在大量胸水严重影响心肺功能的情况下采用 ,肝性胸水为肝硬化晚期的一种表现 ,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肝性胸水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潇迪  夏徵 《当代医学》2010,16(4):51-52
目的了解肝性胸水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2008年间20例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病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胸水位于右侧占75%,双侧占15%,左侧占10%。经综合治疗,20例中有15例胸水完全消退,4例胸水明显减少,1例死亡(不配合治疗)。结论肝性胸水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胸水形成的速度及量、患者耐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其预后取决于肝硬化失代偿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等,肝性胸水右侧居多,双侧次之,左侧最小,故对于肝性胸水患者提倡早诊断、综合治疗除应保肝外,还可采用治疗性胸腔穿刺术及向胸腔内注射抗生素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报告我院自1981年8月~1990年3月间收治的肝性胸水14例.占同期住院肝硬化者的1.4%.经采用限盐、限水、补充血浆白蛋白、氨基酸、利尿及排放胸水等综合治疗,胸水消失2例,明显减少7例,无效5例.结合文献对治疗及发病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性胸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脓胸(SBE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例确诊肝硬化并发SBEM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肝性胸水并发SBEM临床上并非罕见,本组发生率22.4%.发病特点为胸腔在原有漏出液基础上合并感染,以右侧胸腔为主,均有感染的临床经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胸水中白细胞≥500×106/L,均多核>单核.腹水中PMN相对值比例明显升高.胸水细菌培养25例阳性(92.5%),腹水培养阳性19例(66.7%),病原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肝硬化肝性胸水并发SBEM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胸水细菌培养阳性或白细胞计数≥500×106/L,多核>单核,是诊断SBEM重要而可靠的指标.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SBEM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0年6月30例肝硬化伴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了解肝硬化并发胸水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经内科综合治疗后,22例患者胸水随腹水控制而逐步吸收,8例胸水吸收不明显,其中3例经多次胸腔穿刺抽液胸水明显减少,2例胸水增多,3例死亡.病死率10%.死亡原因分别为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结论 肝性胸水患者早诊断,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2.
提高对肝性胸水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住院肝硬化病人692例,合并胸水30例,对胸水出现与肝硬化病情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肝性胸水右侧多见,以漏出 主,肝性胸水发生占肝硬化病人的4.34%,肝性胸水与腹水患者在肝功能、A/C〈1凝血酶元活动度三方面均较无胸腹水的肝硬化患者明显异常,治疗后胸腹水消退一致27列。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胸水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小容 《黑龙江医学》2011,35(3):199-200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胸水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性胸水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和不明原因低热.胸水位于右侧24例(80.0%),左侧4例(13.3%),双侧2例(6.7%).中、大量胸水27例,少量胸水3例,所有病例皆合并腹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40例患者胸水消失,13例胸水减少,7例死亡(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感染性休克、2例肝脑综合征,1例肝肾综合征),病死率11.66%.结论肝性胸水患者具有以下特征:临床症状不典型,同时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多胸水与腹水并存,右侧胸腔积液为主,胸水量为中量,漏出液为主,伴有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及低蛋白血症,采取积极综合治疗可以消除胸水,但由于与肝脏原发病变化而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2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 :对 2 38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患者往往先出现腹水 ,后出现胸水 ,胸水性质绝大多数为漏出液 ,少数为渗出液 ,治疗多采取综合疗法 ,胸水量大者 ,还可选用胸腔穿刺放液 ,再向胸腔内注入高渗糖等以提高疗效。结论 :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很常见 ,但表现隐匿 ,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提早诊断 ,其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 ,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1988年以来我们对住院20例肝性胸水患者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胎肝、脾,胸腺悬液(以下简称“三联液”)。通过观察,证明疗效优于常规的综合疗法,现报告如下: 病例选择与方法病例选择:1988~1992年5月,凡符合肝性胸水诊断的住院患者(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伴有胸水,胸水性质为漏出液,排除结核性或其它疾病所致胸腔积液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三联液”。另以1984~1987年常规综合治疗的19例作对照。治疗组13例胸水发生右侧、左侧3例,双侧4例;大量胸水6例,中等量胸水12例,少量胸水5例。对照组14例胸水发生右侧,左侧3例,双侧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3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13例,肝功能child—PughB级40例,C级2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占46.2%,呼吸困难占7.6%,无明显症状占46.2%,伴有腹水者60例,无腹水者5例。胸水位于右侧占76.9%,双侧占18.5%,左侧占4.6%。所有胸水均行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检查,均为阴性。经治疗胸水完全消退者52例,明显减少13例。结论:肝性胸水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以右侧多见。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蔡莉  王文富  覃刚  陈平 《吉林医学》2010,31(12):1671-1672
目的:无胸腔疾病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称为肝性胸水,据统计肝性胸水的发病率约占肝硬化患者的5%~12%。方法:X线检查、B超检查、胸腔穿刺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肝性胸水多继发于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性反应。结论:临床显示多数患者肝性胸水出现在右侧,双侧次之,左侧最少。  相似文献   

19.
张金凤 《中原医刊》2009,(12):80-81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胸水消失21例,胸水减少13例,死亡3例,死因为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肝肾综合征。结论肝性胸水患者预后差,并发症严重,应注意避免漏、误诊,选择合适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肝性胸水常发生于肝硬化患者,多数有腹水,胸水性质为漏出液,多发生于女性,但笔者收集1982以来有关文献报道的156例肝性胸水,其性质多样。也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56例肝性胸水患者,男性129例。女27例.男女之比4.78:1,平均年龄46.8岁.151例为肝硬化患者,5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