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经前路减压n-HA/PA66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14例,其中男153例,女61例,年龄19~58岁,平均37.6岁。随访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情况以及影像学资料。神经功能情况使用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评价;侧位X线片上测量伤椎节段后凸Cobb角、椎间高度;CT三维重建(3D CT)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88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7.8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术前:A级20例,B级38例,C级59例,D级47例,E级24例;至末次随访时:A级17例,B级9例,C级20例,D级46例,E级96例。术前平均后凸Cobb角为17.5°,术后1周时5.4°,末次随访时5.7°;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平均伤椎上下椎间高度分别为97.9mm、109.0mm、108.4mm,术后椎间高度丢失平均为0.6mm,支撑体下沉(椎间高度丢失≥2mm)为9例(4.8%);至末次随访时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率为96.3%;未发现广泛感染、椎体支撑体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有效。术后支撑体植骨融合率高,下沉率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椎椎体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对5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 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术前、术后1周内、3、6个月、1年随访时进行随访,用Frankel法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并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采用Cobb法测最后凸情况,并测最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采用Brantigan等描述的方法观察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无神经损害加重;除2例Frankel A级和8例D级患者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平均随访9.4个月(6~12个月).术前平均矢状位后凸角14.4°±12.6°,术后为3.7°±8.7°,末次随访时3.9°±8.5°.术前平均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为(96.9±17.2)mm,术后为(109.5±17.1)mm,末次随访时为(108.6±16.9)mm.随访期间未见cage移位、内同定断裂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19例达到E级融合,10例达到D级融合,25例达到C级融合.结论 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 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可行,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纠正明显,随访过程中丢失少,并能获得满意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均为单椎体骨折,采用5钉或6钉三椎体固定。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比较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5.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以及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同时经伤椎置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伤椎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入螺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36%,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60%,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9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10例。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4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6%,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B级4例,C级4例,D级5例,E级2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和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伤椎骨水泥成形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老年胸腰椎骨折行椎体内注骨水泥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14.95±5.36)个月,术后伤椎的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改善。结论内注骨水泥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复位可靠、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6.
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重建伤椎前中柱稳定性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58例,其中行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32例,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26例。在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对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进行测量分析,采用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A、B两组术后2周及术后1.5年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A组术后1.5年椎体前缘及后缘的高度略有丧失,Cobb角略有增加,但较术后无显著意义(P〉0.05);但B组术后1.5年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的丧失、Cobb角的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意义(P〈0.05)。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神经恢复状况,58例患者中除A级3例无恢复外,其余均有所恢复。B组患者中出现螺钉松动2例,螺帽松动、纵杆移位1例,断钉1例;A组患者中无螺钉松动、纵杆移位、断钉现象发生。结论经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可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防止椎体高度丧失及Cobb角的增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脊柱前柱手术重建中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n-HA/PA66椎体支撑体行脊柱前柱重建手术434例,男332例,女102例,年龄18~72岁,平均43.2岁;颈椎骨折84例,胸腰椎骨折202例,脊髓型颈椎病148例。随访以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及三维CT了解术后脊柱序列恢复情况,评估支撑体融合以及下沉移位情况。[结果]39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4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骨折和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分别有16例和1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无恢复,其余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提高1.1级和1.3级;颈椎病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JOA改善率76.7%、80.8%。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脊柱高度、曲度基本恢复正常;颈椎骨折与颈椎病患者术后3个月时支撑体全部融合(融合率100%...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下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窥镜下经椎弓根内固定并伤椎椎体内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颗粒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39.2岁;损伤节段为T10~L2,均为单椎体中重度压缩性骨折;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7例;采用内窥镜下经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并固定、伤椎椎体内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颗粒.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7min,平均出血量135ml.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7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 D级者术后6例恢复为E级.1例仍为D级.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8.3d.随访1~4年,平均25个月,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与相邻上下椎体前缘高度平均值的比值分别为47.9%、95.4%和94.1%.伤椎节段后凸Cobb角分别为27.1°、4.9°和5.6°,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分别为18.6%、8.5%和9.2%,上述3个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均复查CT,植骨融合率100%.无螺钉松动和断裂.结论:内窥镜下经椎弓根螺钉内同定并异种脱蛋白松质骨行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短节段或单节段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植骨对胸腰椎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34例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或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2~26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0.7°恢复至术后平均3.7°.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55.3%,恢复至术后平均86.6%.伤椎复位效果好,无明显相邻椎间隙过度撑开.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了脊柱前中柱的力学结构,获得了稳定性,同时获得有效的椎间盘高度,容纳复位后的髓核,减少伤椎上终板的塌陷,可明显减少内固定断裂、术后Cobb角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球囊辅助复位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球囊辅助复位椎体内植骨治疗1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的变化以及后凸Cobb角的矫正程度。结果 19例均获得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发生。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3例术前D级者末次随访均改善至E级。结论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球囊辅助复位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恢复和重建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体支撑体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44~72岁,平均58.6岁。随访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及三维CT评估支撑植骨融合情况,包括椎间高度、生理弧度及支撑体下沉。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以及支撑体的安放固定,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6个月,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6、9个月的JOA改善率分别为78.8%、83.4%、83.3%。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颈椎序列、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以及支撑体的位置维持良好,人工椎体无下沉、移位。结论n—HA/PA66椎体支撑体具有早期支撑稳定功能,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序列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融合率高且便于X线片观察,是进行颈椎退变前路手术植骨的理想支撑材料,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皇静文  郭伟  卢和平  丁州 《骨科》2017,8(2):85-90
目的 探讨后路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支撑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结核(T5~S1)病人39例,年龄为29~68岁,平均为(47.6±12.5)岁.其中胸椎结核9例,胸腰段结核19例,腰椎结核11例.对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植骨融合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及远期疗效.结果 术后39例病人中有1例失访,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为(17.5±4.1)个月.所有病人手术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结核复发,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手术时间为(176.0±3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00.0±80.5)ml;手术前后Cobb角、VAS评分、ESR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病人末次随访显示植骨融合,ASIA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后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矫形效果明显、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 ide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疗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8-76岁,平均59岁。椎管狭窄11例,椎管狭窄伴脊椎滑脱7例,椎间盘突出3例,脊柱肿瘤2例。病变节段:C5、6、L1及L2各1例,L4、55例,L4-S19例,L5、S16例。2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3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结果术后1例伤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22例伤口期愈合。23例均获5-24个月随访。1例L4、5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因术中过度牵拉造成术后神经根损害症状加重,其余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无明显排斥反应。CT检查示椎管扩大;MRI示椎管内瘢痕形成及粘连均不明显;CT及三维重建示术后3-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结论新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可有效防止外源性瘢痕压迫神经根及硬膜囊,有效恢复椎管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5月~2009年6月对44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依据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本组无术中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者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6.4±1.8)分提高到术后(15.2±1.5)分,JOA改善率83.0%,优良率86.4%,问卷调查满意度97.6%.X线检查证实无人工椎体移位、下沉,融合率100%.结论 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适用于颈椎病前路次全切除术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置入钛笼与置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人工椎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7-02采用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97例颈椎病,50例在术中置入钛笼(钛笼组),47例在术中置入n-HA/PA66人工椎体(人工椎体组),比较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前凸角度与JOA评分,比较2组术后椎体下沉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等级。结果9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4(6~18)个月。末次随访时97例均获得骨性融合。2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颈椎前凸角度、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钛笼组6例出现钛笼下沉现象,人工椎体组未出现人工椎体下沉现象。人工椎体组椎体下沉情况较钛笼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笼与n-HA/PA66人工椎体均能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改善脊髓功能并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率,n-HA/PA66人工椎体置入后可以获得较低的椎体下沉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变化。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15.7±4.3)个月。无伤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3 d均优于术前(P<0.001)。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和短节段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的手术技巧、疗效及适应证。方法:41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观察术后伤椎椎管大小、脊柱的稳定性、椎体高度的恢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1~3年的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8%恢复至97%,椎体后缘(中柱)高度由术前76%恢复至98.7%,Cobb角由术前平均24.6。恢复至术后1.8°。伤椎椎管剩余容积由术前43%恢复至术后93%。瘫痪恢复按Frankel分级:A级中1倒无变化,余40例均提高1-3级。结论: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此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彻底解除神经及硬膜囊压迫的同时扩大了椎管,杜绝了继发性椎管狭窄,重建了后柱结构,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5月,应用自行设计的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32个椎体)。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57~85岁,平均76.9岁。骨折累及节段:T112个,T1211个,L17个,L25个,L33个,L44个。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水泥渗漏及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30例患者于术后1周和6个月获随访。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2±1.3)、(1.5±0.9)和(1.9±0.5)分,ODI分别为82.4%±15.0%、17.8%±9.5%和23.0%±8.6%,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5±3.2)、(24.8±3.0)和(24.0±2.6)mm,中部高度分别为(18.5±3.4)、(23.7±3.7)和(22.8±3.5)mm,Cobb角分别为(14.9±7.5)、(7.6±6.0)和(8.3±6.0)°。术后1周及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内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2月~2002年 12月对 6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1. 5~8年的随访, 46例椎体近解剖复位, 16例复位良好。无感染、无胸膜粘连和断钉等并发症,全部椎体间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除 6例A级及 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 1~2级恢复。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 28. 4°,术后平均为 14. 3°。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椎体的 41. 3%,术后平均 92. 4%。结论 胸膜外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可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的序列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且减少胸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