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男性,23岁.主因右侧阴囊肿大伴疼痛10余天就诊.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肿大,轻微疼痛,无发热等其他症状.查:右侧阴囊肿大、不红、不热,轻微触痛,囊性感.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 ,5 4岁。因右侧睾丸外伤后疼痛 2周而入院。平素健康 ,既往无明确结核病史、泌尿系结石病史、疝气病史及鞘膜积液病史。查体 :一般情况好 ,睾丸双侧等大对称 ,右高左低 ,右侧触痛 ( ) ,未触及串珠样结节。左侧触痛 (一 ) ,未触及确切结节。超声所见 :双肾、前列腺、膀胱正常 ,右侧睾丸正常。左侧睾丸大小为 3.5 cm× 1.8cm× 2 .0 cm,外形规则 ,包膜清晰 ,内为细小密集光点 ,分布均匀 ;附睾呈新月形 ,包围睾丸 ,中等回声均匀分布。于内侧中段睾丸包膜外探及大小为 0 .2 cm× 0 .3cm强光团一枚 ,其后伴声影 ,不随体位改变 (图 1)…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3 7岁 ,因左侧阴囊肿痛 4月余 ,伴发热、尿痛 5d来我院门诊就医。查体见 :左侧阴囊肿大 ,质中等 ,有波动感 ,睾丸形态、大小正常 ,阴囊透光试验阳性 ;右侧阴囊及前列腺均无异常 ,既往无外伤史 ,拟诊 :左侧睾丸鞘膜腔积液。B超检查 :使用麦迪逊SA -60 0型超声仪 ,探头频率 3 .5MHz。见左侧睾丸大小为 3 .6cm× 3 .0cm ,实质回声均匀 ,睾丸周围可见中等量液性暗区 ,最深处为 5 .0cm ,边界清晰 ,并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强光点沉于阴囊后壁 ,后方伴声影 ,改变体位或振动后均可移动 ,最大为 0 .5cm(图 1)。超声诊断 :左侧睾丸鞘膜腔积液 … 相似文献
4.
5.
李荐德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6):421-421
患男,61岁。阴囊无痛性肿块6年余,无血尿、尿频及特殊不适,活动或站久时可出现轻微附痛,行走不例,未做任何治疗,后肿块渐增大,且有坠胀感,为明确诊断现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6.
睾丸鞘膜积液在农村较为常见 ,虽可手术根治 ,但患者常承受手术恐惧之压力。为寻求一种安全、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 ,笔者搜集了有关资料 ,对本院 1987年 8月至 1997年 10月门诊治疗的 4 0例患者 (交通性鞘膜积液除外 ) ,采用复方奎宁鞘膜腔内注射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0例患者中 ,年龄 6~ 5 7岁 ,平均2 6 9± 5 8岁 ,病程最长者达 8年之久 ,最短 17天。其中 7例曾在外院用过抗生素 ,16例穿刺抽液 2~ 3次 ,到本院治疗时鞘膜腔内积液 30~ 80ml,全部病例均做阴囊透光试验确诊后在门诊予以治疗。1.2… 相似文献
7.
睾丸鞘膜腔结石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睾丸鞘膜腔结石较罕见,文献报道较少,仅凭症状、体征临床难以诊断。现将我院十余年经手术证实的l1例睾丸鞘膜腔结石的声像图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精索鞘膜积液为常见病,但精索鞘膜积液内并发结石者少见。现报道1例。 患者,男,3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就诊。查体:右侧腹股沟区触及大小为3.0cm×2.0cm的肿块,边界清楚,轮廓光滑,压之有囊性感。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2 7岁。因右侧阴囊部坠胀不适 ,发现右侧阴囊内包块 1个月来院就诊。体检 :右侧阴囊明显增大 ,睾丸下方可触及直径约 1.5cm肿物 ,质硬 ,表面不光滑 ,无触压痛 ,推压可移动。超声检查 :双侧睾丸及附睾大小正常 ,右侧阴囊内睾丸周围见 3 .6cm× 1.5cm无回声区 ,于右睾丸鞘膜内侧下方内见 1.2cm× 1.1cm弧形强回声团 ,后方伴声影 (图 1)。超声诊断为右侧睾丸鞘膜结石。手术所见 :右侧睾丸鞘膜内取出一枚1.2cm× 1.0cm结石 ,呈深褐色 ,质硬 ,外层有较薄包膜包绕。讨论 睾丸鞘膜结石较少见。分析其形成原因 ,可能由于细菌感染、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7岁.无意触及阴囊内有硬物来院就诊.查体:左侧睾丸肿大,透光实验阳性,阴囊内可触及颗粒状硬物并可移动.超声检查:左侧阴囊内见7.2cm×5.9cm的液性暗区,其液性暗区内可见3.0cm×0.8cm的强回声,后伴明显声影并可移动(图1). 相似文献
11.
赵欣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3):451-451
患者女,43岁,体检发现子宫肌瘤3年。全身一般情况好,专科检查: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如孕50天大小,于子宫颈后壁、直肠下段、阴道后壁可触及一结节,约5cm×3cm×3cm包块,质硬、固定、轻压痛,与子宫无明显界线;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无压痛。超声所见:子宫大小8.3cm×7.4cm×7.3cm,体积增大,宫壁不光整,肌层回声不均匀,于前、后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偏低回声团,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较大一个约4.0cm×3.9cm×3.3cm;CDFI:其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另于宫颈下段及阴道上段后壁可见大小约5.7cm×4.2cm×3.7cm的类囊性回声团,边界尚清,内…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4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个月入院,无明显腹痛、恶心、呕吐,返酸.入院后专科检查示右上腹10 cm长手术瘢痕,右上腹肋缘下扪及一约10 cm×8 cm大小包块,质硬,界清光滑,活动差,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患者1996年曾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初步诊断为腹腔内囊实性包块,考虑肠系膜囊肿.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15岁,因“双侧鼻阻1个月,鼻面部肿胀、疼痛3天”入院。专科检查:鼻部、右面部及右眼睑肿胀,右侧鼻腔菜花样肿物。CT:右侧鼻腔及鼻前庭5.7 cm×4.1 cm×3.4 cm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侵犯鼻背部软组织,部分突向右侧上颌窦腔,增强后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图1A);右侧上颌窦内侧壁、硬腭、鼻中隔及右侧鼻甲骨质吸收破坏。MRI:右侧鼻腔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低信号(图1B),增强后轻度强化,其内分隔状明显强化(图1C)。行鼻腔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光镜下见小圆细胞弥漫分布,排列紧密,细胞质稀少、核分裂相多见,核仁不明显(图1D)。免疫组织化学:CD99(+),S-100(+),CK(—),Vim(—)。病理诊断:右侧鼻腔骨外尤因肉瘤(extraskeletal Ewing sarcoma,EES)/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6岁。腹部占位性包块半年。患者半年前自觉腹痛腹胀,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腹腔内多个囊实性肿块,腹水中量;自发病以来体重减轻,无明显发热,血象、心电图及胸片检查正常。腹水细胞学检查多次均未检出肿瘤细胞。CT检查:胰体前方及肝肾间隙见三个直径8 cm左右类圆形中等密度团块,内部可见液化坏死灶,壁结节可见;其中一个与胰腺分界显示不清,胰体明显受压变形,胰腺实质密度尚均匀,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肝周、脾周及病灶间隙见少量腹水。胆囊内见不规则结石影(图1)。诊断结果:胰腺肿瘤…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0岁,1年前出现自觉鼻臭,无流涕、呼吸困难及头痛头晕,偶伴胸闷、胸痛.曾于院外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否认有鼻腔异物史.体检:外鼻无异常,鼻前庭正常,左侧鼻腔下鼻道内与总鼻道交界处见一直径约1.0 cm的黄色硬物嵌于鼻中隔与下鼻甲之间,触之周边黏膜出血;体温36℃.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9 岁.1年前曾行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腹胀不适伴肿块入院.体检:中、下腹正中长8 cm手术瘢痕,中下腹扪及一约7 cm×15 cm大小质中、移动度差的包块,轻压痛,无肌紧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诊断为腹部实性肿块,考虑为肿瘤性病变.CT平扫中、下腹腔前部卵圆形肿块,大小7 cm×9 cm×14 cm,边缘清楚,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36~61 HU,包膜呈稍高密度,内有漩涡状、条絮状稍高密度影(图1).增强扫描包膜较明显环状强化,部分包膜下可见脑回状强化影,CT值净增34 HU(图2).局部肠管粘连受压移位变形.CT诊断:考虑腹膜或小肠肿瘤.手术所见:中、下腹腔前部巨大实性包块,包膜完整,触之有弹性,肿块与大网膜、腹膜、回肠粘连,局部腹膜增厚、肠腔狭窄.剖开见包膜为网膜组织和纤维组织,内容物为肉芽组织、炎性渗出物和大小约16 cm×22 cm的发黑易碎纱布.病理诊断:腹腔医源性异物肉芽肿. 相似文献
17.
18.
鼻腔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原发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鼻腔透明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鼻腔透明细胞癌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鼻塞并出现间断排血性鼻分泌物。镜下瘤组织主要由多边形上皮样瘤细胞组成,排列成巢状,由富含薄壁毛细血管的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大小不一,核小,居中或偏向一侧,核分裂罕见,胞质丰富透亮,呈空泡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显示keratin、S-100阳性,HMB-45、vimentin、actin、CGA、Syn、和α-SMA阴性;纤维组织vimentin阳性。结论:鼻腔原发透明细胞癌是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以改良的瑞吉复合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涂片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相对数为10%-86%,均值为28.2%。查见恶性细胞24例,未查见恶性细胞16例。28例已确认远处转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积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疾病的恶化和愈后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不一定平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以改良的瑞吉复合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涂片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相对数为10%~86%,均值为28.2%。查见恶性细胞24例,未查见恶性细胞16例。28例已确认远处转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积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疾病的恶化和愈后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不一定平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