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289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是病死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结合住院花费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出入院NIHSS平均差值、BI平均差值、OHS平均差值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住院满意度高(P<0.01).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住院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45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为病死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调查表.结合住院花费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出入院NIHSS平均差值、BI平均差值、OHS平均差值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住院满意度高(P<0.01).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住院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管理模式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能力(BI指数)、社会功能(OHS评分)的差异,观察卒中单元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2-12间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卒中单元管理,另选取2009年以前我科普通病房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普通病房管理。对两组患者1个月内的NIHSS评分、BI指数、OH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卒中单元组NIHSS评分、BI指数、OHS评分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卒中单元模式管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38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123例)和普通病房组(115例),卒中单元组按照标准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1月内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VAS)。结果治疗1月后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生活能力评价、社会功能评价、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卒中单元组均高于普通病房组(P<0.05),但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不增加(P>0.05)。结论联合卒中单元能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残程度,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疗效以及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疗效以及恢复期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214例,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是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评分。经SPSS统计,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虽然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医疗花费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出入院NIHSS平均差值、BI平均差值、OHS平均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康复比例增加,以及发病后1个月、3个月的NIHSS、OHS卒中单元组均明显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能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于2004年7月~2007年12月将收治的3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非卒中单元组进行管理治疗,观察两组的住院病死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评价(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 index,BI)、社会功能评价(Oxford handicap scale,OHS)。结果卒中单元组和非卒中单元组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5.94%、14.29%,总有效率分别为88.61%、79.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50±7.35)d和(16.89±7.20)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入院NIHSS、BI及OHS平均差值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卒中单元组优于非卒中单元组。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明显优于普通住院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7.
卒中单元治疗脑梗死的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芹 《河北医学》2010,16(6):727-729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脑梗死72h内住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传统住院治疗组和卒中单元组,比较患者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及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由家属在患者出院时填写满意度评分(VAS)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卒中单元组NIHSS低于传统治疗组,BI及家属满意度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优于传统住院治疗,可提高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且不明显增加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联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联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患者在联合卒中单元病房内治疗,B组普通病房治疗。观察治疗14、9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NIHSS、BI比较P<0.05,90天后临床有效率A组为92%,B组为89%,P<0.01;生活能力mR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联合卒中单元病房内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3,(2):202-20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非卒中单元组,进行相应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指数(BI),脑卒中复发率,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卒中单元组治疗后6月、1年、2年,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6月、1年、2年NIHSS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HAMA评分14d、2年、3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6月、3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脑梗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比较两组神经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B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卒中单元护理可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神经科卒中单元病房及普通病房住院,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Ⅲ级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普通病房组患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处理及常规基础护理,卒中单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治疗3~4周后比较二组吞咽障碍的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吞咽障碍,痊愈24例,有效9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P〈0.05)。卒中单元组肺部感染43例,感染率为30.7%,而普通病房组肺部感染72例,感染率为50.7%,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4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预后好。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肺部感染率低,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李曙光 《河北医学》2009,15(2):141-143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近期内疗效。方法:将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联合卒中单元(Shock Unit)治疗组及神经内科常规病房(General Ward)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肺部及泌尿道)以作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评价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NIHSS、Bl指数、HAMD、院感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卒中单元对于急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单一常规病房治疗。  相似文献   

13.
Strokeisthethirdleadingcauseofdeathinmostcountries InChina ,strokeisamajorpublichealthproblemassociatedwithhighmortality ,disability ,andfinancialcost Whatisthemosteffectivetreatmentstrategyforstrokepatients?Theanswertothisquestionisimportant,becausestrokeisfrequent,lethal,andexpensive 1 Thetraditionaltherapymodelhasbeencriticizedforitsarbitrarinessanddeficiencies 2  Estab lishingahospitalstrokeunit (SU)isonepromisingnewtherapeuticapproach METHODSTriageandsubjectsThesubjects (n =392 …  相似文献   

14.
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73例ACVD患者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385例)及常规治疗组(288例)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住院病死率、合并症发生率、近期临床疗效以及NIHSS、BI、OHS的差异。结果尽管两组在住院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在近期临床疗效方面及NIHSS(3.51±4.46VS4.76±7.33)、BI(84.31±21.60VS79.46±16.70)、OHS(1.27±1.31vS1.55±1.12)等评分上均明显优于B组(P〈0.01),合并症发生率两组为24.14%VS31.60%,A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治疗ACVD有确切疗效,它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适合我国的ACVD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卒中单元的治疗效果及经济学评价。方法 对进入卒中单元(n=32例)和普通病房(n=3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住院期间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价(BI)、住院费用及病人和陪护者工资损失进行分析,并经SPSS11.5统计软件来分析卒中单元的经济效益。结果 卒中单元较普通病房组神经功能缺损每减少1分,少花费707.51元,较普通病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能提高5分,少花费33.23元。结论 卒中单元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所需的花费较普通病房患者少,卒中单元在改善患者结果上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骥  罗钢  杨思进  白雪  左英 《西部医学》2009,21(11):1901-1903
目的探讨应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辨证属风痰瘀阻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蛭龙活血通瘀胶囊4粒,一日三次,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比中医证候、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实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6.67%);治疗后两组CSS、NIHSS、BI、MR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CSS及BI两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观察组治疗后口舌歪斜、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象等症状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为满意,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