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IA)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例,在予小剂量激素联合骁悉或来氟米特或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的同时,予IA治疗,7例共行IA治疗65例次,血浆吸附总量为1300~1900L。结果:7例患者插入IA治疗后6~12周病情缓解,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下降,血白蛋白水平回升。部分患者抗核抗体(ANA)及双链DNA转阴,转阴率为70%。结论:蛋白A吸附柱能有效清除血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降低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与中小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用,能迅速缓解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病症,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4.
5.
6.
狼疮性肾炎最新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之一,是影响SLE临床转归的不利因素。十年前,LN的治疗主要限于糖皮质激素(GC)、大剂量的烷化剂和硫唑嘌呤(AZA)。十年来,在LN的诱导与维持治疗方面涌现出了很多新型的免疫调节剂。霉酚酸酯(MMF)的出现使其成为重症LN诱导和维持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在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中可作为LN的诱导、维持和追加治疗方案。这些新型制剂的应用使得临床医师在尝试获得最大临床受益和最小毒副作用中能够为每一位患者制订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8.
选择我院2004-05~2005-05收治的狼疮性肾炎(LN)82例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 对4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资料作以回顾总结.结果 48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多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多数患者同时出现多种临床症状.48例患者经肾组织活检发现其中狼疮肾炎病理分型为Ⅰ型者1例,占2.1%;为Ⅱ型者6例,占12.5%;为Ⅲ型者14例,占29.2%;为Ⅳ型者20例.占41.7%;为V型者7例,占14.6%.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患者的病理分型,在狼疮肾炎患者条件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对患者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并根据其病理结果进行确诊与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狼疮性肾炎(LN),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01-2010-12本院收治的LN患者59例,男3例,女56例,年龄22~37岁,LN病史8个月~5 a.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证实为LN.病理:Ⅳ型48例,Ⅳ+Ⅴ型11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LN的诊断标准:年龄20~50岁,血肌酐<106 mmol/L,尿蛋白定量>2.0/24 h,血浆蛋白≥35 g/L,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9,无并发症,血象、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1.
双冲击疗法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甲基强的松龙 (MP)及环磷酰胺 (CTX)双冲击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6 9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 ,分别为双冲击治疗组 (n =39)和标准激素加CTX治疗组 (n =30 ) ,并观察比较病人血清抗双链 DNA、补体C3、血肌苷、和 2 4h尿蛋白定量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双冲击组总有效率 (81 % )优于标准激素加CTX治疗组 (5 1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前者的实验室指标较后者明显改善 ,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双冲击疗法是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并发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儿童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2例首次诊断为NPSLE合并LN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儿童起病组(n=34)与成年起病组(n=88)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儿童起病组SLE病程较成年起病组短(P0.05);儿童起病组NPSLE以痫性发作为主(70.6%),而成年起病组以精神症状为主(52.3%),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成年起病组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儿童起病组(P0.05)。结论:儿童起病的NPSLE合并LN患者的SLE病程、NPSLE临床类型、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比例与成年起病者不同,对不同年龄起病的NPSLE合并LN患者应给予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狼疮肾炎,经环磷酰胺(CTX)治疗疗效不佳或出现副作用的患者,共19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7例,使用MMF治疗,所有的患者开始MMF治疗前都进行了肾活检.并进行36个月的随访,在0,3,6,12,24,36个月观察患者尿蛋白、血清补体水平以及肾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出现的副作用及时间.[结果]患者治疗后3个月尿蛋白开始减少,到6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补体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2月后,患者总的缓解率为73.7%(14/19).1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治疗前有肾功能不全,经过治疗后有4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1例进展为尿毒症期.[结论]MMF对狼疮肾炎有效,副作用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Myriam Jean Cadet 《The Journal for Nurse Practitioners》2018,14(1):1-6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is a chronic autoimmun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inflammation of organs systems in the body. Active SLE can put a patient at risk for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such as lupus nephritis (LN), an inflammation of the kidneys that can cause permanent, irreversible organ damage. LN can mimic other illnesses, and medical management may be challenging.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aid nurse practitioners in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LN as a complication of SLE to provide safe and quality car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28例LN患者(LN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IL-6水平。结果:①LN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IL-6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②LN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与血清补体C3呈负相关。结论:IL-6参与了LN的发病,与LN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5月在我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为狼疮肾炎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03年国际标准对300例患者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分别计算各型狼疮肾炎小管间质损伤类型的发生率,并运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病变类型肾小管间质损伤和发生Ⅳ型病理转型的狼疮肾炎转型前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差异。结果:间质炎细胞浸润的发生率最高,为86.67%;其次为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发生率分别为67.00%和66.67%;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发生率最低,为55.00%。各类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不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无TIL及轻度TIL占81.03%)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明显轻于Ⅲ型(无TIL及轻度TIL占60.00%)和Ⅳ型(无TIL及轻度TIL占4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型和Ⅳ型间的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型狼疮肾炎患者都较容易出现肾小管间质损伤,但损伤程度各有差异;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不会影响Ⅳ型狼疮肾炎的病理转型,且病理转型前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改变不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可影响患者的预后,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狼疮肾炎患者尿MCP-1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N)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与LN活动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反映LN损害程度及疾病活动情况的非创伤性临床指标.[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LN的患者40例,其中狼疮活动期患者18例,狼疮静止期患者22例,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患者晨尿MCP-1浓度,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测定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酶(NAG),双缩尿法测定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常规方法检测血尿肌酐浓度.[结果]LN患者尿MC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狼疮活动期患者尿MCP-1浓度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且尿MCP-1浓度与NAG浓度及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r分别为0.781和0.611,P均<0.01).[结论]LN患者尿MCP-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疾病的损伤程度和疾病的活动成正相关,尿MCP-1浓度可作为反映LN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5例膜型狼疮肾炎(ML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肾活检证实的ML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对随访的10例患者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肾存活率分析.结果15例MLN患者,男性1例,女性14例,年龄35.4±11.2岁,其中Va型6例,Vb型9例.15例均有蛋白尿,>3.5 g/24 h 4例(26.7%,Va型2例,Vb型2例);血尿3例(20.0%,均为Vb型),其中肉眼血尿1例(6.7%);高血压4例(26.7%,Va型1例,Vb型3例);甘油三酯高于正常10例(66.7%,Va型4例,Vb型6例);胆固醇高于正常6例(40.0%,Va型3例,Vb型3例);低C3血症8例(53.3%,Va型3例,Vb型5例);合并肾外表现13例(86.7%,Va型4例,Vb型9例).病理方面15例MLN患者平均活动性指数为2.13±0.92(Va型1.67±1.03,Vb型2.44±0.73,P>0.05);平均慢性指数0.93±1.10(Va型0.67±1.21,Vb型1.11±1.05,P>0.05),血管累及3例(20.0%,Va型1例,Vb型2例).10例获随访者,平均随访73.9±53.6月(29~175月),以肾穿刺日为起点,10年肾存活率75%.结论MLN好发于年轻女性,多数临床表现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相似,肾病综合征较少见,肾存活率与文献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