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强迫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氟伏沙明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9.2%(18/24),对照组有效率为50%(12/2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郑尤民  张程赪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03-2204,220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难治性强迫症(OCD)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组(研究组)、单纯认知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治疗1、3、6个月后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71.0%,对照组有效率42.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得分在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认知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3.
氟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氯丙咪嗪和选择性5-HT回收抑制剂对强迫症确实有效,但疗效不超过50%,有文献报告,认知疗法可治疗强迫症,但也有局限性.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氟西汀联合治疗,以探讨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沈远凤  周晓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14-2814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临床疗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汤旦林(TDL)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和强迫信念问卷(OBQ-44)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Y-BOC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BQ-4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强迫症患者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方法纳入CCMD-3的强迫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伏沙明联合系统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氟伏沙明治疗,应用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划销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评定其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结果两组在划对数、划错数、漏划数、净分和失误率及总正确数、总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完成分类数和总测次数较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差异性更为显著(P〈0.05)。结论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特别是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精神科和心理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Heyman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超过50%的成人强迫症起病于18岁以前,群体患病率约1%~4%~([1])。临床实践表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9.
SSRIs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7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SSRIs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SSRIs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个月。结果:在治疗的第2个月末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4个月及6个月末治疗组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01),强迫性思维因子评分和强迫性行为因子评分在治疗第4及6个月末两组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0.001)。结论:SSRIs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独用SSRIs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合并森田疗法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88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氟伏沙明治疗,实验组用氟伏沙明合并森田疗法治疗,治疗12周,并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6个月末用耶鲁布朗量表(Y-BOCS)评定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有统计学差异(x2=3.21,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Y-BOCS减分更高,在12周末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并持续至6个月末.结论:氟伏沙明合并森田疗法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技术进行适宜性评估,分析CBT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为制定OCD的CBT技术手册和规范化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Delphi法从可操作性、使用频率、治疗效果贡献和患者接受程度4个维度对30个CBT技术进行评估,计算各技术各维度的最终得分及综合秩次。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计算4个维度肯德尔系数为0.249、0.269、0.234、0.250(P〈0.01),专家评估各技术各维度变异系数范围为0.05~0.31。适宜性评估结果显示思维阻止、成本效益分析和饼图法的可操作性属于一般适宜;思维阻止和饼图法的使用频率和治疗效果贡献属于偶尔使用和效果小;苏格拉底提问、思维阻止、现场暴露和行为阻止的患者接受程度属于部分接受。4个维度权重系数为0.26、0.18、0.27和0.29,综合秩次排名前三位的是资料收集与评估、建立治疗联盟、心理教育。结论对于OCD的治疗大部分CBT技术国内应用适宜性好,部分技术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104例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BOC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Y-BOC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舍曲林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24-27
目的 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O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组进行研究,将抽取单号及双号的患者分别列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两组在服用帕罗西汀的基础上,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无特殊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分,采用汤旦林(TDL)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1.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Y-BOCS评分下降显著,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SAS及SDS评分下降显著,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TDL评分提升显著,观察组评分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OCD患者,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疗效更佳,能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08-112
目的 探讨在应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行为疗法(VR-CBT)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诊治的159 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西酞普兰(ES)组、认知行为疗法(CBT)组和VR-CBT 组,各53 例。ES 组给予ES 口服,每日1 次,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VR-CBT 组在ES 组基础上给予VR-CBT 治疗,每次1 h,每周3 次。各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均接受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抑郁程度,并以HAMD 评分下降幅度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接受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数字符号转换测试(DSST)评定认知功能。治疗期间,接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安全性。结果 CBT 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35%,VRCBT 组总有效率为92.31%,均高于ES 组的67.31%,且VR-CBT 组总有效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HAMD、SD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BT、VR-CBT 组均低于ES 组,VR-CBT 组均低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WCST 正确应答数百分比、DSST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CBT、VR-CBT组均高于ES 组,VR-CBT 组均高于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各组TESS 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 联合VR-CBT 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联合传统CBT 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人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2例)及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3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4、6、8周末及随访1年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人组前及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访1年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研究组复发率低,依从性好。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疗效确切,有利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测定入组基线及治疗第1、3、5及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积分、治疗前后应付方式积分,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HAMD17减分率、因子分变化及应付方式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方案的总体疗效相当(χ2=0.0934,P〉0.05),且HAMD17积分均在第3周明显降低,说明两组起效时间相同(P〉0.05);但治疗组在认知障碍、迟滞因子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能更有效的改善幻想、求助因子积分(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双相抑郁患者应付方式,重视应付方式等人格因素可能是双相抑郁预防复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