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方药组成探讨银翘散的制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是中医学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中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又日"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虽说《温病条辨》是以桂枝汤为第一方,银翘散为第二方,但实质上仍以银翘散为治疗温病的第一方.一般认为银翘散立方旨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亦日"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  相似文献   

2.
各论第一章风温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肺卫见症:发病初起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等见症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吴鞠通提出的治疗上焦心肺病变的治疗原则,采取以轻清宣透之品清宣肺卫之邪的治疗方法。辛凉平剂:银翘散为辛凉解表方剂,因银翘散中有荆芥、豆豉辛散透表之品,合于辛凉药物中其解表力较胜,故称为“辛凉平剂”。  相似文献   

3.
<正> 温病的治法很多,目前常归纳为十法,各有其代表方剂及适应范围。以下只谈治疗中几个具体法、方的临证运用。一、辛凉解表法及桑菊饮银翘散的运用(一)辛凉解表法:辛凉解表,是“解表法”之一。它具有轻清透邪,祛邪外解的作用。吴鞠通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旨,在仔细研究叶天士经验的基础上,本初病宜“轻”的原则,又按病变轻重、依法定方,拟订了辛凉解表的轻、平、重三方。其中的轻剂是桑菊饮,为治风热兼  相似文献   

4.
正银翘散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卷一,本方遵循《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炙甘草组成。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谯凤英主任医师从医济世三十余年,在耳鼻喉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谯师悟银翘散成方之意,循辛凉解表之  相似文献   

5.
浅谈《温病条辨》之用辛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即谓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先病始于太阴肺经。故治肺乃为首。肺主皮毛、司呼吸,为气之主。其病则为卫分表证,或为肺经本脏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有以卫分表证为主,或以肺气不宣为主,或以肺热津伤为主等不同类型。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肺是初起阶段的病变重心,以及这时温热之邪最易逆传心包,根据这一特点,吴鞠通确立病位在上焦心肺当用轻清之品,以宣肺达邪,透热外出的治疗措施,并将其概括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据此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以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3方治之。他破旧俗,创立新学说,对温病的认识和推动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温病条辨》是祖国医学论洽外感温热病的专著,今已被誉为经典著作之一。仅就书中辛凉平、轻、  相似文献   

6.
银翘散加减在儿科的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为治疗‘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剂”为温病名家吴瑭所创立,本方属于“辛凉平剂”,用治“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因认为其有辛凉疏风清热之功,后人以之治疗温病初起,热郁肺胃  相似文献   

7.
轻剂是方剂中"十剂"之一,即使用轻清升散的药物为主,以治疗上焦或体表病证的方剂。当今中医处方多见重剂、大方,轻剂逐渐为人所忽视,尉中民善于运用轻剂治疗临床诸证,如以清扬疏散去上焦实邪,治用辛凉佐以苦甘,散上焦风邪,常用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属;轻苦流动以疏中焦郁滞,治用芳香佐以辛凉,疏中焦湿邪,多用藿香、佩兰、白蔻仁属,或疏脾胃湿热,少用知母、黄柏、滑石属;轻捷扶正以祛虚人之邪,治用甘温佐以辛凉,健脾胃虚弱,酌用党参、黄芪、升麻、柴胡之品。  相似文献   

8.
<正> 清·吴塘所撰《温病条辨》一书,提出三焦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今就辛凉轻剂桑菊饮(简称轻剂),辛凉平剂银翘散(简称平剂),辛凉重剂白虎汤(简称重剂),在其方剂组成、煎服法、临床运用三个方面试加剖析,从而探讨吴氏“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的含义。一、方剂组成,轻清突出“辛凉三剂”皆治上焦温病。上焦温病主要表现为肺、心二经的病变。邪在肺卫可  相似文献   

9.
邢筱华  霍炳杰 《陕西中医》2011,32(12):1687-1689
<正>《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编著的一部温病学专著,其对外感病的认识在《伤寒论》论治外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吴瑭所创制的银翘散,制方严密,辨证精妙,是治疗温病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治当辛凉清解者的代表方剂。近年来诸多学者对此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其临床应用的研  相似文献   

10.
银翘散是常用的辛谅解表剂,始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指出银翘散是宗《内经》古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而设,并阐明温热之邪,非辛凉不足以解之的论据,为温病学说充实了辛凉透表法则。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对本方有些粗浅认识,愿提  相似文献   

11.
银翘散是治疗上焦温病的代表方剂,组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法,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适应”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是方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2.
银翘散是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代表方,其透邪之力介于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之间,故称之为辛凉平剂。临床上多用该方治疗风热上犯之外感,但实践中,银翘散加减亦可治疗多种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3.
透法是选用轻清、芳香的药物 ,以透达肌表、募原、空窍 ,从而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温病学讲究透邪 ,适时恰当地运用透法 ,对各类温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 ,笔者将温病学常用透法治则阐述于后 ,以求正于同道。1 辛凉透汗选辛凉轻清透泄之味 ,配少量辛温之品 ,以疏散卫表之邪。用于温病初期 ,邪在肺卫 (上焦 )。常用透药 :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淡豆豉、薄荷 ,代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本法体现了吴鞠通“治上焦如羽”的法则 ,对风温、春温和湿温的治疗尤为重要 ,常关系病邪的去向、病情的转归和病程长短…  相似文献   

14.
辛凉解表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大师叶、吴认为:上焦温病初起,邪热在肺,尚未化火,治当辛凉轻透,宣肺泄热,方用银翘散或桑菊饮,体现了“在卫汗之可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反对用苦寒药物;但当时就有一批医家反对这一观点,反倡苦寒药用于温病的初起,在学术界引起争鸣。为此有必要正确认识辛凉解表法,辛凉解表药和辛凉解表法的含义、笔者认为辛凉解表药,指性味多属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辛凉解表法是根据外感风热证所拟定的治疗法则,适用于外感风热初散,邪在卫分的表卫证。故辛凉解表法指导下的方剂,应理解为辛凉发散药与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类药物配伍组合而成的方剂。  相似文献   

15.
清代温病大师吴瑭 (字鞠通 )擅用辛味药。据统计 ,其所著《温病条辨》总载方 2 0 0余首 ,而用辛味药的者竟达百余首 ,其中以苦、辛并用最多 ,中焦及湿温病证应用较为广。兹就其应用特点浅探如下。1 辛凉轻宣以透表对温病初起病邪在表 ,内应于肺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一系列肺卫表证 ,吴氏宗《内经》“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的原则 ,并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之经验 ,提出“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的治疗细则 ,以揭示临床选用药物应注重以辛凉轻宣之品为主 ,充分体现出轻巧灵活、宣举上焦之特点。其代表方如桑菊饮、银翘散。桑菊饮以…  相似文献   

16.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上焦篇》第4条,其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是方在书中虽列第二,但实为《条辨》治温之首方。现就吴鞠通在湿病治疗中对银翘散的运用予以探析。一、邪入气分用银翘散《条辨·上焦篇》第38条曰“太阴伏署,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方中去牛蒡之滑泄,加杏仁宣肺利气以化湿,加滑石清署渗下以利湿,故可用于伏署之暑湿内郁气分、时邪外束卫表之卫气同病,所以自注说“此邪在气分而表实之证也”。  相似文献   

17.
银翘散主治上焦温病初起但热而不恶寒之证,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角度来讲,病在卫分,此时用银翘散疏风解表,使邪从上焦肺卫而出,防止温邪传变入里。通过对银翘散的加减方、变方的分析,若病邪已经入里,而表邪未解,一方面要辨明邪之所在,在气者清气,入血者清血,一方面以银翘散加减透表达邪。吴鞠通在应用银翘散时遵循了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指导思想,时时不忘给邪以出路,防止病邪深入传变,体现出了"治未病"中"既病防变"的治病思维;从三焦辨证来讲,对于人体的上焦而言,逐邪外出属于既病防变,对中焦而言,"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8.
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名著《温病条辨》一书。是治疗温热之邪侵袭体表,为风热犯卫证候的代表方剂。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汗出或汗出不畅,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等症。吴氏宗《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旨,为温病学说充实了辛凉透表法则。因此,本方是治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9.
姜霞  何再安  刘焱文 《中成药》2007,29(7):1073-1075
银翘散是清代医家吴鞠通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理论创制的经典方[1]。银翘散是现代中医抗流感病毒的常用药,由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等9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是  相似文献   

20.
银翘散为《温病条辨》代表方剂之一,该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温病初起,风温之邪侵袭肌表,组方配伍严谨精妙,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分析条文解读吴鞠通的辨治思路,从配伍、治法多角度阐述银翘散应以辛凉解表药为君药,以解表透邪为立法,对指导临床辨证和选方用药有重要意义,以此能更好继承和发扬古代名医吴鞠通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