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腮腺炎疫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炎疫苗为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的主要问题是Urabe株疫苗可引起脑膜炎,大多数国家现已选用Jeryl Lynn株疫苗。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此法有助于疫苗株与野毒株鉴别,腮腺炎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腮腺炎病毒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腮腺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和融合(F)蛋白是重要的抗原决定簇,HN蛋白抗体可中和病毒感染,而F蛋白是溶血抗原。现今使用的腮腺炎疫苗为减毒活性疫苗,地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后发现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脑膜炎病例主要与Urabe株有关,目前正在探索发展新一代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应用甚广的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是由瑞士血清和疫苗研究所生产的Triviraten Berna疫苗及美国Merck药厂生产的MMR-Vax疫苗。前者含麻疹病毒Edmonston Zagreb 19株、风疹病毒RA27/3株、腮腺炎病毒Rubini株;后者含麻疹病毒Edmonston株、风疹病毒RA27/3株、腮腺炎病毒Jeryl Lynn株。作者在320名14~24月龄儿童中比较了两种疫苗初免后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导致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Mu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腮腺炎疫苗广泛应用后,全球腮腺炎发病率大幅下降,但近些年却多次发生小规模腮腺炎暴发,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覆盖率不够高、疫苗效果不理想、人群免疫力下降和流行株基因型改变.针对这些情况,应调整免疫接种策略,并需研发新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前广泛使用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株有Jeryl Lynn株、Leningrad-3株以及它们的衍生株.疫苗的免疫效果为80%-100%,差异较其他同类疫苗大,可能的原因首先是这些病毒株是几个亚株形成的混合物.在某些疫苗生产用细胞上连续传代,亚株的比例会出现变化;但最近发现,人类HLA和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样性对腮腺炎疫苗接种效果有重要影响;有可能是以上两者结合导致了现阶段腮腺炎免疫效果的较大差异,而后者也许是更主要的原因.2004年以来,英国、美国和西班牙均发生了疫苗接种人群中的腮腺炎流行,疫苗的保护效果随时间而减弱是其主要原因.目前仍应遵照WHO的建议,提供及时的追加免疫机会以维持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腮腺炎病毒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腮腺炎病毒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腮腺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和融合(F)蛋白是重要的抗原决定簇,HN蛋白抗体可中和病毒感染,而F蛋白是溶血抗原。现今使用的腮腺炎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对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后发现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脑膜炎病例主要与Urabe株有关,目前正在探索发展新一代腮腺炎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前广泛使用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株有Jeryl Lynn株、Leningrad-3株以及它们的衍生株.疫苗的免疫效果为80%-100%,差异较其他同类疫苗大,可能的原因首先是这些病毒株是几个亚株形成的混合物.在某些疫苗生产用细胞上连续传代,亚株的比例会出现变化;但最近发现,人类HLA和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样性对腮腺炎疫苗接种效果有重要影响;有可能是以上两者结合导致了现阶段腮腺炎免疫效果的较大差异,而后者也许是更主要的原因.2004年以来,英国、美国和西班牙均发生了疫苗接种人群中的腮腺炎流行,疫苗的保护效果随时间而减弱是其主要原因.目前仍应遵照WHO的建议,提供及时的追加免疫机会以维持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导致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腮腺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目前基于其SH基因序列的差异可以区分出A~K 11个基因型。一般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逆转录酶(RT)-PCR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病毒的基因。不同疫苗株的免疫效果有区别,1剂接种与2剂接种的效果也在监测中。已初步建立动物模型可供病毒致神经毒性研究。有报道认为病毒基因型之间存在抗原性差异,但病毒各基因型间有交叉保护作用存在,所以目前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泛使用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株有Jeryl Lynn株、Leningrad-3株以及它们的衍生株.疫苗的免疫效果为80%-100%,差异较其他同类疫苗大,可能的原因首先是这些病毒株是几个亚株形成的混合物.在某些疫苗生产用细胞上连续传代,亚株的比例会出现变化;但最近发现,人类HLA和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样性对腮腺炎疫苗接种效果有重要影响;有可能是以上两者结合导致了现阶段腮腺炎免疫效果的较大差异,而后者也许是更主要的原因.2004年以来,英国、美国和西班牙均发生了疫苗接种人群中的腮腺炎流行,疫苗的保护效果随时间而减弱是其主要原因.目前仍应遵照WHO的建议,提供及时的追加免疫机会以维持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的DNA片段的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已成功地用于快速检测一些基因的突变。本文作者采用PCR-SSCP分析法不仅可用于各腮腺炎疫苗株之间的鉴别,还可以用于疫苗株和野毒株的鉴别。 将4个腮腺炎疫苗株和12个从具有腮腺炎或脑膜炎症状的腮腺炎患者的咽拭子或脑脊液中分离出来的野毒株在培养细胞中传代,传代次数不超过5次。提取病毒特异性RNA,反转录成cDNA后用P9和P10引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几种腮腺炎疫苗株的免疫原性,效力和安全性;对准备使用和正在使用疫苗的国家和地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验所用的冻干麻疹-腮腺炎二价活疫苗(称为 Rimparix 疫苗)是以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制备的。麻疹成为 Schwarz 株,腮腺炎成分为 Urabe Am9株。将每瓶含1人份的冻干麻疹-腮腺炎活疫苗放置4℃9及15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982年1月~6月在芬兰坦佩雷市用三价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对幼儿进行的一次临床试验.作者将174名14~24月龄无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史的健康儿童,随机分成3组.在双盲情况下接种下述三种疫苗之一:(1)高滴度Pluserix疫苗:每瓶含麻疹病毒Schwarz株10~(3.9)TCID_(50)、腮腺炎病毒Urabe Am9株10~(4.92)TCID_(50)和风疹病毒RA27/3株10~(4.14)TCID_(50);(2)低滴度Pluserix疫苗:每瓶含麻疹病毒Schwarz株10~(3.25)TCID_(50)、腮腺炎病毒  相似文献   

14.
Priorix TM是史克必成生物制品公司新研制的麻疹、腮腺炎、风疹 (MMR)疫苗 ,其所用腮腺炎病毒株为 RIT43 85。以前的研究已证明 Priorix TM疫苗三组份诱导的抗体应答均与 M- M- RTM 疫苗相仿 ,但以 ELISA检测到的抗腮腺炎抗体不足以证明其免疫保护力。  作者以 M- M- RTM 疫苗为对照并作 1年的跟踪 ,以证明 Priorix TM疫苗中的RIT43 85株诱生的抗体对野型腮腺炎病毒有中和作用。   62名 1 2~ 2 4月龄儿童 (初免时平均年龄为 1 4.7月龄 )随机分入实验组与对照组 ,分别皮下接种 1剂 Priorix TM疫苗或 M- M-RTM 疫苗 ,并…  相似文献   

15.
接种腮腺炎疫苗可发生接种后脑膜炎。本文阐述了各国腮腺炎疫苗及其接种后脑膜炎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关有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制中量规模麻疹腮腺炎风疹(measles,mumps and rubella,MMR)联合减毒活疫苗.方法 应用本所自主开发的麻疹病毒纯化沪-191株以及腮腺炎病毒S79株和风疹病毒BRD Ⅱ株制备3种疫苗原液,检测3种疫苗原液按不同比例稀释后病毒的滴度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干扰现象,确定MMR疫苗中3种疫苗原液的配制比例和半成品配方.产品送国家检定部门进行全面质量检定.观察管制抗生素玻璃瓶包装疫苗的稳定性.结果 3种疫苗原液的病毒滴度在稀释体积增加1倍时下降幅度约为0.35~0.50 lg CCID50/ml,3种病毒之间无明显干扰现象.麻疹、腮腺炎、风疹、稳定剂的配制比例为1∶2∶1∶1.16批中试产品自检、7批产品经国家检定部门检定全部合格,保存21个月稳定性良好.结论 产品全面达到临床前研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1970年开始使用麻疹活疫苗, 1978年秋起对1~3岁幼儿进行定期接种。腮腺炎虽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但其疫苗尚未推广应用。本文报告应用腮腺炎活疫苗(星野株)(简称“甲组”)及麻疹(AIK-C株)腮腺炎(星野株)混合疫苗(简称“乙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导致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腮腺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目前基于其SH基因序列的差异可以区分出A~K 11个基因型。一般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逆转录酶(RT) - PCR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病毒的基因。不同疫苗株的免疫效果有区别,1剂接种与2剂接种的效果也在监测中。已初步建立动物模型可供病毒致神经毒性研究。有报道认为病毒基因型之间存在抗原性差异,但病毒各基因型间有交叉保护作用存在,所以目前使用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几种腮腺炎疫苗株的免疫原性、效力和安全性;对准备使用和正在使用疫苗的国家和地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鉴于腮腺炎病毒的亲神经特性 ,世界卫生组织 (WHO)及欧洲药典均要求腮腺炎疫苗制造商对主毒种或工作毒种或五批连续产品在易感恒河猴中测试神经毒力 ,以证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安全性。  本试验中采用 WHO要求的方法 ,直接将不低于 1人份剂量的疫苗注入恒河猴丘脑中 ,对脑室及室周区域作组织病理学检查 ,按照炎症程度从轻到重以从 1到 4计分。测试毒株包括 :(1 ) LO1 ,野毒株 ,1 988年从腮腺炎病人中分离 ;(2 ) NT5 ,由接种含腮腺炎病毒Urabe株疫苗所致的脑膜炎病人中分离得到 ;(3) Urabe0 0 9,疫苗批 ,多株混合 ;(4)JL 2 0 31 46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