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烧伤血清作用下PMN-EC粘附力的改变和CD11/CD18单抗对PMN 皮细胞(EC)粘附力的影响,将烧伤血清与人PMN或人脐静脉内细胞(HUVEC)-同孵育,在孵育1,3,6,12,24小时分别应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系统测定PMN-HUVEC粘附力,并用健康人血清刺激作对照。同时,将与烧伤血清孵育1,6,24小时的PMN,应用CD11a/CD118mAb和CD11b/CD18mAb处理后,  相似文献   

2.
CD11/CD18在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粘附中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烧伤早期病人中性粒细胞(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变化规律及其在烧伤早期PMN对内皮细胞(EC)粘附及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抗白细胞粘附治疗提供依据,将烧伤早期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孵育24小时后,观察烧伤早期PMN与EC粘附百分率和烧伤早期PMN引起内皮细胞单层流出液生成速率(Jv)和滤过系数(kf)变化,CD11/CD18单抗(mAb  相似文献   

3.
烧伤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分子介导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ng Y  Chen Y  Ge S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8):504-506
为研究白细胞粘附依赖于细胞粘附分子的介导作用,作者通过离体实验观察分析了烧伤血清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CD11b/CD18表达的影响及CD11b/CD18在烧伤后PMN粘附中的介导作用。结果表明:(1)烧伤血清使PMNCD11b/CD18分子表达和PMN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的粘附率增高。(2)CD11b/CD18单抗不仅能使正常PMN与PMEC的粘附率下降50%,也使烧伤血清激活的PMN与PMEC粘附率下降至烧伤血清激活前水平。我们认为,严重烧伤能使外周血PMNCD11b/CD18表达明显增高,CD11b/CD18不但介导基础状态下的PMN粘附,更是介导烧伤后引起的大量PMN与PMEC粘附的主要分子。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烧伤后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膜上CD11b/CD18分子的动态变化,采用大鼠30%TBSAⅢ度烧伤模型,伤后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于伤前及伤后1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取血作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大鼠于伤后30分钟起PMNCD11b/CD18表达就明显增加;立即复苏组于伤后4小时达到峰值;延迟复苏组在伤后1小时和8小时各有一个峰值,并比立即复苏组增高。认为烧伤后粘附分子CD11b/CD18的变化可能与炎性介质、细胞因子、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PMN切应力的变化及缺血再灌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烧伤后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膜上CD11b/CD18分子的动态变化,采用大鼠30%TBSAⅢ烧伤模型,伤后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于伤前及伤后1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取血作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大鼠于伤后30分钟起PMN CD11b/CD18表达就明显增加,立即复苏组于伤后4小时达到峰值;延迟复苏组在伤后1小时和8小时各有一个峰值,并比立即复苏组增高。认为烧伤后粘附分子C  相似文献   

6.
Fang Y  Chen Y  Ge S  Zhu S  Liu S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1):690-693
目的观察比较烧伤血清及烧伤后中性白细胞(PMN)对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分析PMN粘附及粘附分子CD11b/CD18在该影响中的介导作用。方法应用离体肺灌流技术,通过肺重量增加(LWG)、液体滤过系数(Kf)和通透性表面积乘积(PS)分别观察肺水肿程度、肺血管对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结果烧伤血清能使LWG、Kf和PS明显增加,以Kf增加最为明显;烧伤后PMN也能使Kf和PS增加,以PS增加为明显;用单抗封闭烧伤后PMN膜上CD11b/CD18后,PMN在肺血管内的滞留减少,Kf和PS值增加被抑制,并以PS改变为显著。结论(1)被激活的PMN释放的介质类物质如氧自由基、蛋白酶等物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的损伤作用部分依赖于PMN与内皮细胞的粘附。(2)烧伤后被激活的PMN释放的介质类物质主要介导肺血管对小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烧伤后PMN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EC)的粘附除了使介质类物质的作用放大外,还介导肺血管对大分子物质通透作用。(3)PMN膜上CD11b/CD18分子可能通过与PMEC细胞间粘附分子的结合,本身具有对内皮细胞的生物学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烟雾吸入伤血清对中性粒细胞粘附及迁移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鼠烟雾吸入伤血清体外刺激培养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PMN),了解PMN粘会与迁移变化,以及抗CD11a,抗CD11b和抗ICAM-1对PMN粘附与迁移的影响,探讨粘附因子在烟雾吸入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实验中用荧光标记PMN,测定PMN与烟雾吸入性损伤血清刺激的内皮细胞的粘附率,在5μm滤膜上培养仙皮细胞测定PMN迁移量,并采用抗体阻断技术,测定了粘附因子CD11a,CD11b和I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烧伤血清作用下 PMN-EC 粘附力的改变和 CD11/CD18单抗(mAb)对 PMN 与内皮细胞(EC)粘附力的影响,将烧伤血清与人 PMN 或人脐静脉内细胞(HUVEC)一同孵育,在孵育1,3,6,12,24小时分别应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系统测定 PMN-HUVEC 粘附力,并用健康人血清刺激作对照。同时,将与烧伤血清孵育1,6,24小时的 PMN,应用 CD11a/CD18mAb 和 CD11b/CD18mAb 处理后,再测其与HUVEC 粘附力。结果表明:PMN 在烧伤血清刺激后与正常 HUVEC 粘附力迅速升高,1小时达到最高峰,并在24小时内维持此水平。烧伤血清激活的 PMN 与 HUVEC 粘附力可被 CD11a/CD18单抗和CD11b/CD18单抗降低70%~80%。HUVEC 在烧伤血清刺激后与 PMN 粘附力呈持续升高趋势,12小时后达最大值,并在以后12小时内无明显变化。提示:烧伤血清具有促进 PMN-EC 粘附,并在烧伤后PMN-EC 粘附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刺激 PMN 后所引起的 PMN-EC 粘附力变化与刺激 EC 后所引起的变化不同。CD11/CD18可部分降低 PMN-EC 粘附力,从而可能减轻 PMN 对 EC 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慢性间质性肾炎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间质性肾炎发生发展中炎症细胞浸润与粘附因子表达的特点。方法 用雌性Wister 大鼠,皮下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 建立慢性间质性肾炎动物模型。于注射后0 、3 、5 、8、12 周分别检测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批取出肾脏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单克隆抗体CD4、CD8、MΦ、粘附分子1(ICAM1) 、CD11a、CD11b、CD18、CD44 、HA、TCR(α,β)、MHCⅡ。结果 实验组第3 周始24 小时尿蛋白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E染色可见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CD4 阳性、TCR阳性、ICAM1 阳性细胞增多,第8 周24 小时尿蛋白量达高峰,出现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ICAM1、TCR、CD44、HA、CD11a、CD11b、CD18、MHC Ⅱ阳性细胞数达高峰;第12 周,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及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CD4 阳性细胞的浸润增殖,启动了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在慢性间质肾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 (PMN)可损伤内皮细胞 (EC) ,CD11/CD18介导的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 (PMN -EC)粘附 ,在其中起重要作用[1] 。为进一步了解烧伤早期PMN -EC粘附情况 ,本研究采用微管吸吮技术 ,直接定量测量了严重烧伤早期PMN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力 ,并对其分子基础CD11a/CD18和CD11b/CD18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资 料 与 方 法1.PMN分离 :从 7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和 7例烧伤患者( 10 5 0岁 ,Ⅲ度 2 0 % 40 %TBSA)伤后第 1、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证明,白细胞粘附于细静脉壁和嵌塞毛细血管是重症休克微循环灌流量不易恢复的重要原因[1]。并证明多形核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PMNs)粘附性的升高在缺血和再灌注后的血管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MNs对内皮细胞的粘附由PMNs表面的CD18粘附受体复合物[包括LFA1(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Antigen1,CD11a/CD18,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Mac1(Macrophage1,CD11b/C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痂下水肿液( Subeschar tissue fluid , S T F) 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进一步论证 S T F 是烧伤后一“贮毒库”的概念。方法 取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按20 % 比例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 U V E C) 培养1 ,12 ,24h ,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 D H) 和6keto P G F1α,观察内皮细胞活力和形态改变,并用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结果  S T F 与 H U V E C 一同孵育后培养液中 L D H 活性和6keto P G F1α含量逐渐升高,并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清对照组( P< 001) ,且 S T F 与 H U V E C 共同孵育24h ,内皮细胞活力下降,内皮细胞出现收缩,细胞间间隙增大,部分细胞脱落和坏死,而健康人血清未能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和形态改变。结论  S T F 可损伤内皮细胞,在烧伤后内皮细胞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性粒细胞(PMN)与玻璃珠粘附和PMN与血管内皮细胞(EC)粘附两种模型,以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PMN的刺激因子,研究糖皮质激素(GC)对TNF引起的大鼠PMN粘附的影响,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38486观察GR在粘附中的作用。结果发现,TNF能明显增强大鼠PMN的粘附(P<0.01);Dex不能抑制经TNF预处理的PMN的粘附(P>0.05),但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经TNF预处理再同时给予Dex和RU38486的PMN粘附同样明显增强(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霉酚酸(MPA)和雷帕霉素(RPM)对CD28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IL-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PCR扩增方法获得了IL-4特异的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GEM-3Z载体中,以此作为探针对RT-PCR产物进行杂交定量,比较三种免疫抑制剂对CD28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IL-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以抗CD3mAb+抗CD28mAb共刺激后,发现淋巴细胞稳定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O在烧伤后小鼠巨噬细胞(MΦ)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NMMA等的应用,观察体外培养烧伤后腹腔MΦ(PMΦ)产生NO、PGE2和TNFα的变化,以及对烧伤后PMΦ抑制脾淋巴细胞(SL)增殖的影响。结果烧伤早期MΦ就能产生大量NO,NO能促进烧伤后PMΦ产生PGE2及TNFα,且烧伤后24小时(24PBH)PMΦ可通过产生的NO显著抑制ConA刺激的SL增殖。结论NO在烧伤后MΦ功能变化乃至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作者和分类索引ISSN1004-406XCN11-3027/R第6卷1~6期双月刊1996年2月28日至12月28日ZHONGGUOJIZHUJISUIZAZHIAUTHORANDCLASSIFIEDINDEXES¥ChineseJo...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Lido)对内毒素(ET)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建立ET-PMN-血清(HS)致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选用原代培养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纯化后4-9代的细胞制成悬液,接种于培养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EC+PMN+PBS),损伤组(EC+PMN+HS+10μg/mlET)和Lido组(EC+PMN+HS+10μg/ml  相似文献   

18.
成人溶血尿毒综合征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人溶血尿毒综合征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探讨曹书华,李瑾,刘天飚RESEARCHOFDIAGNOSISANDCOMPRE-HENSIVETREATMENTOFADULTHEMOLYTICUREMIASYNDROMEChaoShuhua;LiJin;Liu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CD28共刺激信号对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环孢素A(CsA)对它们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给予抗CD3单克隆抗体(抗CD3mAb)单刺激或抗CD3mAb+抗CDW28单克隆抗体(抗CD28mAb)共刺激培养;加或不加入CsA。于培养后6h和24h收集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β-Actin、CD40L、bcl-xL、TGF-β1、F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对多形核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趋化移动的影响林萍,刘志民AATUDYONTHECHANGEOFGLUCOCORTICOIDRECEPTORANDCHEM-OTACTICMIGRATIONINTHEPOLYMORP-HONUCLEARLEUK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