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尹明英 《黑龙江医学》2008,32(3):190-191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提高诊疗质量。方法对32例确诊为不典型TBM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2例患儿中,农村患儿26例,城镇患儿6例;脑脊液异常30例,头颅CT异常25例;PPD阳性18例。结论儿童TBM的诊断需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保持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的高度警惕性,并对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是防止误诊延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典型儿童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对 3 0例不典型儿童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无症状型和特殊型日渐增多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阳性 2 2例 ,免疫学检查血清抗体阳性 8例 ,脑脊液抗体阳性 11例 ,头颅CT检查有异常发现 2 3例 ,MRI检查异常 5例。结论 早期诊断困难 ,宜常规行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作为首选方法 ,辅以免疫学检查、头颅CT及MRI等项检查 ,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毕美华  熊菀 《重庆医学》2012,41(31):3273-3275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0例TBM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全组病例中,161例有结核中毒症状,162例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头颅CT、头颅磁共振异常率分别为78%、90%、89%。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测分别有143例及146例表现异常,但脑脊液生化检测仅36例有典型表现,159例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有病原学证据者为71例。Ⅰ型TBM治疗有效率为100%,Ⅱ、Ⅲ型TBM有效率分别为96%、83%,Ⅳ型TBM有效率最低(仅为38%),而且恶化或病死率最高。结论儿童TBM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且正规抗结核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提供帮助.方法 对结核性脑膜炎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特别是早期表现各异,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需综合分析判断方能确诊.结论 提高临床医生对小儿结核病的警惕,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动态观察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检查结果,是早期诊断TBM和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近儿年年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病例常引起误诊、漏诊结核,当病人出现咳嗽、午后低热、疲乏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或做结核抗体OT试验,尽早拍胸片榆查,必要时做肺CT,以期发现正常胸片不易发现的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的28例SA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颅CT是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但对出血量少,头颅CT正常,高度怀疑SAH者,应行腰部穿刺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论:不典型SAH表现多样,询问病史及查体最为重要,头颅CT和脑脊液检查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每例患者常规做脑脊液检查、PPD试验、X线胸片、头颅CT或MRI,11例患者做了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测定。结果 PPD试验阳性率47.9%,ESAT-6试验阳性率81.8%,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同时降低者72.3%,X线胸片异常率为32.3%,头颅CT、MRI异常率分别为75.4%、100%。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方法,给早期诊断带来很大困难,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寻找结核感染的证据,动态观察脑脊液及头颅CT、MRI变化,可以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9例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只要通过详问病史、重视症状、结合PPD、血沉、血清结核抗体、痰涂片查结核菌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仔细阅读胸部X线片、肺CT影像的改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误诊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45例成人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病程早期临床表现,总结TBM病程早期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TBM患者病程早期临床症状,以及脑脊液(CSF)压力、常规、生化、培养、抗酸染色结果及颅脑CT、MRI及肺部CT表现,自制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量表判断早期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结果 TBM早期症状分散,93.33%的患者CSF压力异常,80.00%的患者细胞数异常,60.00%的患者蛋白质异常,62.22%的患者氯化物异常,51.12%的患者糖异常;31.11%的患者头颅CT表现异常,94.44%的患者增强MRI表现异常,71.11%的患者肺部CT表现异常,所有患者自制评分量表异常。结论 TBM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典型脑脊液改变,头颅CT改变比例不高,虽增强MRI阳性率高,但不是诊断金标准,且多因素制约临床实施。肺部CT可为TBM寻找佐证。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征、脑脊液和影像资料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32例CNM和35例TBM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前脑脊液和头颅CT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热多为轻-中度,头痛剧烈,视神经乳头水肿多见,结核性脑膜炎可合并有脑外结核,发热多在39℃以上;脑脊液检查显示CNM表现为压力高,葡萄糖含量下降明显,而TBM表现为脑脊液蛋白质升高较明显,CSF白细胞增多不如TBM显著;两种脑膜炎的头颅CT改变亦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脑脊液和头颅CT表现可以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确诊有待于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辅助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0~14岁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共17例进行ELISPOT检测,对最终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并与头颅CT/MRI检查、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脑脊液检查、结核抗体检查、胸片结果相对比。结果:在最终确诊的13例结核性脑膜炎中,头颅CT/MRI、PPD、脑脊液、结核抗体、胸片在入院5d内的检查阳性率分别为30.8%、30.8%、23.1%、12.5%、30.8%,而ELISPOT阳性率为76.9%,显著高于其它辅助检查方法(P<0.05)。结论:ELISPOT检查灵敏、快速,对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38例肺炎误诊肺结核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本组临床X线资料分析,提高对肺结核好发部位肺炎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38例病例均例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血清抗结核抗体(TB-Ab)及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5IU试验、血常规检查及血沉检查;选择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作为抗炎治疗首选药物,或在获得药敏结果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2~3周,了解病灶吸收变化情况。结果本组资料38例病例中痰涂片找抗酸杆菌3次均为阴性;血清抗结核抗体(TB-Ab)阳性16例;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5IU试验阳性27例,其中强阳性12例,阳性6例,弱阳性9例;血常规检查(WBC〉10×109/L)12例,中性粒细胞核左移;(WBC4~10×109/L)26例;血沉检查大于20mm/h25例;诊断性抗炎2~3周后,动态观察胸片,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消散,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发生于肺结核好发部位的肺炎易致误诊,例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血清抗结核抗体(TB-Ab)及结核菌纯蛋白衍化物(PPD)5IU试验、诊断性抗炎治疗,对排除肺结核诊断有重要价值,抗炎治疗后动态观察病灶变化是鉴别肺炎及肺结核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群 《四川医学》2014,(7):849-852
目的:总结彝族地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71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结果①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7~14岁组最多,男女比例为2.38:1。彝族患病率为1.56%,汉族患病率为0.1%。农村儿童患病率为0.77%,城镇儿童患病率为0.29%,彝族与汉族比较,农村与城镇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本组患儿卡介苗接种率、阳性接触史和 PPD 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5.6%,8.5%,和36%。③本组患儿中中晚期病例占85.9%。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占94.4%。早期几乎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而颅内高压、抽搐、意识障碍则是突出的临床症状。④71例患儿中脑脊液检查90.1%有细胞数增高,而糖降低50%以上者占41.5%。46.9%胸片或胸部 CT 检查异常,其中6例为粟粒性肺结核。60.8%(42/69)头部 CT 检查异常。其中33例表现为脑积水占表现异常者的47.8%(33/69)。结论①彝族、农村儿童结脑患病率高于汉族、城镇儿童患病率。②彝族地区卡介苗接种覆盖率低,发病率高,应重视宣传及加强对基层的防御工作。③性格改变是结脑早期最普遍的临床特点,应高度重视。④发热伴颅内压增高,脑神经损害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见的表现。⑸头颅 CT 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比较有效的方法。肺结核的血行转移仍是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疑诊患儿或脑脊液不典型患儿应早期行头部 CT 及胸片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病例的统计和分析,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认识,为临床诊治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的172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和633例疑似病例的临床资料,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检验后,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进行多元分析。结果多因素结果筛选出头痛发热、脑积水或脑梗死、脑脊液压力升高、糖和氯化物同时降低、腺苷脱氨酶(ADA)升高是结核性脑膜炎确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由于临床症状、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等不典型,极易误诊.应针对其重点表现因素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给予抗结核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詹学  朱朝敏  李奇志 《重庆医学》2005,34(2):179-181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有14例院外误诊;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结论儿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以发热和颅内高压为主要特点,发病年龄有小龄化趋势,误诊率极高,反复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庆祝 《安徽医学》2007,28(5):429-431
目的总结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以避免误诊。方法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回顾性分析25例不典型结脑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与其它颅内感染及脑血管病难以鉴别,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得以确诊。结论在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情况下,脑脊液反复检查可呈典型改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停药时脑脊液仍异常的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community acquired acute purulent meningitis, CA-APM)的临床和脑脊液特点,探讨治疗后无症状仅脑脊液异常的CA-APM是否可以停药及停药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停药时脑脊液仍异常的CA-APM的临床和脑脊液随访资料,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了解预后。结果:25例患儿均符合CA-APM诊断标准,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已平稳(7~14 d),无神经系统阳性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正常,血液和脑脊液培养阴性,头颅影像正常或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2次检查无增多,无其他发现,但脑脊液仍异常,表现为白细胞(30~200)×106个/L,中性粒细胞1.8%~18.0%,糖1.51~4.12 mmol/L,蛋白 0.12~1.80 g/L;予以停药并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硬膜下积液吸收,其中17例分别在停药后(14~50 d)复查脑脊液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部分CA-APM治疗后无症状、体征,达到推荐疗程,且热退7 d以上,外周血炎症指标正常,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脑脊液蛋白水平下降及脑脊液葡萄糖>1.51 mmol/L,头颅影像正常或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2次检查无明显增多,无其他发现,可以尝试停药,减少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26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 方法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26例罕见性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 结果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实验室检查一般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脑脊液检查结果和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有较大的差异,临床诊断该病难度较大;患儿经抗感染、降颅压、肾上腺素、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以后,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其中合并硬膜下积液1例,癫痫1例. 结论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研究清楚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提升治疗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王学义 《四川医学》2013,(11):1702-170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为散发,以中青年为主,多为隐匿起病.首发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部分伴咳嗽,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损害,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涂片培养各发现抗酸杆菌阳性1例.病毒学检测:排除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理检查:无癌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大部分发现有肺部结核病灶,(包括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少部分有生殖、泌尿系统、骨脊柱结核病灶;头部CT大部分有异常改变,主要为脑实质低密度灶脑积水,少部分有脑表面、室管膜的多发性小钙化灶,极少数伴脑梗死,脑出血.预后:近半数15例好转,7例未愈,6例有后遗症,5例死亡.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按临床诊断标准易被诊断,但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慢性病程,症状变化大,体征不典型.脑脊液初期不典型,抗酸杆菌阳性率低,早期易误诊误治,大部分确诊时已为中晚期,经抗结核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未愈,部分留有后遗症,少部分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