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中药汤剂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适应中医临床治病的灵活性,所以治病效果好,副作用小,深受患者欢迎。然而中药汤剂在煎煮上的麻烦致使众多病人不悦,特别是有几种中药,传统煎药习惯需用布包好后再与其它中药放在一起煎者,病人更感烦恼。至于包煎有没有必要,从事药学工作的人说法不完全一致,目前尚未见到很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报道,鉴于这种情况,作者开展了有关包煎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床上虽然推出了许多新的化学药品,但其副作用,如对肝肾损伤及长期服用所产生的耐药性,对临床治疗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中药以其独特的治疗特点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煎药方法不合理,影响了临  相似文献   

4.
5.
就中药汤剂煎法的研究工作作—回顾概述。建国以来许多学者在汤剂煎法研究上有重大发展,但仍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不当会直接影响药物效能的临床发挥。本文就汤剂煎煮过程中的溶媒、容器、火候、时间、先煎、后下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希冀找出最大限度地析出药物有效成份的新方法,提高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汤剂的运用最为广泛,而汤剂的制备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自然导致疗效受到影响,兹仅就临床药学谈谈其煎法。一、煎药用具:煎药用具,前人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铜器、铁器。一般常以陶制瓦罐、砂锅,亦可用搪瓷器皿。二、煎药火候:火候一般分文火和武火两端。文火者,即慢火缓煎;武火者,即高温急煎。临床一般多先武后文,保持微沸状态,使其减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但要视药性而定,如解表药多具辛散轻扬之性,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补益之药溶出其有效成份则宜久煎。三、煎药溶媒:汤剂多以水作为基本溶媒,此外还有以下几种: ①酒:用酒煎或浸泡药物,可起到活气血、通经脉的作用。如《伤寒杂病论》中的下淤血汤、红  相似文献   

8.
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探讨吴文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30061中药汤剂是我国医疗史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它具有容易吸收、疗效快并能随症加减,全面兼顾等特点,因而沿用至今。对于汤剂的煎煮,历代医学家甚为重视。清代名医徐灵胎的《医学流源论》说:“煎药之...  相似文献   

9.
中药汤剂现代煎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冼寒梅  陈勇 《中药材》1996,19(2):100-101
本文对中药汤剂的煎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剖析,并对汤剂煎煮改革提出几点看法,以期提高煎药效率和汤剂质量,适应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药汤剂临床应用最多,由于大部分是由患者自己煎制,有必要对煎法予以介绍。中药汤剂迄今仍存在着汤方诸药不论是质坚的矿石,还是可烊(溶)的胶质及不宜久煎的药物,统统调配为一包,对质地坚实的石决明、龙齿等不经捣碎就抓方,向患者介绍煎法的更少有。这样由于调剂得不对,煎煮又不得法,致少效或无效。如雷丸煎用会失去驱虫效果,因其中所含蛋白分解酶(雷丸素),加热至70℃时便失去其活性,故须研粉冲服。钩藤煎时间过久或不够,均  相似文献   

11.
汤剂能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以其吸收快、疗效迅速的优点,历经数千年沿用至今,故古人曰:“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因此,为使中药汤剂发挥最大疗效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汤剂是传统的剂型,临证必须因人、因证、因药恰当应用,方能取得良好疗效。笔者在长期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1煎药必须了解药性掌握适当火候对火候的控制则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解表药应当用“武火”煎,时间不宜太长(煮沸后约10分钟即可)。滋补药煎煮时间应当稍长,用“文火”慢慢煎煮,一般为煮沸后30~40分钟,这样方可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疗效。2根据药物性质采用不同方法先煎药物:此类药物分别为矿物、贝壳、角质等类药物,应先前20分钟左右,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再者,川乌、草乌、附子先前30分…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始于伊尹。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如何提高煎药效率,保证煎药质量,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广大中医药人员从文献发掘、实验观察、临床实践等方面入手,对中药汤剂煎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整理如下。一、煎药方法的改进 1.粉末压煎法 49野战医院将中药粉碎成  相似文献   

15.
16.
中医治疗疾病,重在辩证论治,但中药煎法与服法应是一种增强疗效的因素之一。因此疾病的疗效好否,不仅取决于辨证用药,而且一定要讲究煎药和服药的方法,临床上才能得到最理想的疗效。笔者试从临床病例举偶,浅谈一些体会。例一:苏×,女,67岁,家庭妇女。1983年3月底,拟诊“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收住入院。入院后经西药常规治疗病情趋向好转。4月21日以夜寝不佳,夜间大汗出,不思饮食为主诉,诂中医会诊。初  相似文献   

17.
<正>贵刊1994年1期发表了王为民同志《对中药汤(?)包煎法的探讨》的文章。该文主要从几种中药传统煎药习惯,用同煎法再过滤测出浸出物的重量来进行分析,得出按传统方法对旋复花、车前子、葶苈子、(?)黄不易进行包煎的结论,主张取消包煎。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为此与作者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8.
1中药的煎法我国历代名医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这讲的就是煎法的重要。1·1忌用热水煎药中药材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份会因受热而糊化或凝固,阻碍有效成份的浸出。所以在煎药时用凉开水为好,加水量至超过药面2~3cm,浸泡30~60min,以药物浸透为度。1·2煎药的器皿用具以陶器、瓷器为佳。陶瓷器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不宜使…  相似文献   

19.
<正> 中药汤剂是我国医疗上历史最久,而且在整个中药剂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汤剂的煎制过程很复杂。虽然对于多种反应变化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还不十分明了,但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应用及部分实验研究,可以认定有很多因素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及有效成分的溶出。现将我们的制备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汤剂是我国最古老、应用传统的中药剂型之一.因其制法简单,奏效迅速,特别是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能够充分发挥组方中药物配伍的综合作用,成为中医临床用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但是,中药汤剂的质量在于其制备方法恰当与否,才得以体现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