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微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采用薄层重建,常规采用骨算法重建层厚1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调入3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出56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28例,单发骨折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可作为肋骨微细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显示肋骨无错位细微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关节外伤患者进行普通X线片和MS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重建法(MPR)、三维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观察骨折细节。结果 12例隐匿骨折和33例复杂关节骨折通过MS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范围和骨折块的移位。结论 MSCT对关节骨折的诊断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手术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法洛四联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并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SCT对46例法洛四联症患者均能做出定性诊断。法洛四联症室缺类型:嵴下型室缺44例,嵴上型室缺2例。主动脉骑跨率:骑跨50%为44例,骑跨40%为2例。肺动脉狭窄:46例均有右室流出道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二瓣化畸形36例。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1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右位主动脉弓14例,永存左上腔4例,另2例左头臂静脉异常走行。结论MSCT对心外畸形的检出率,肺动脉及段级分支的变异和发育情况有较高的价值。MSCT可以清楚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以及心内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对骨关节骨折,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螺旋CT装置对31例骨关节骨折,病变进行螺旋扫描和三维重建,并从多方向观察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立体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结论螺旋三维成像技术对骨关节病变,骨折术前诊断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和1名资深小儿骨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71例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儿童肘关节MSCT横断面、多平面重建(MPR,含CPR)、表面遮盖显示(SSD)图像进行评估,同时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检查阴性的影像资料.结果 经随访最终证实54例56处儿童肘关节骨折中,MSCT诊断52例共54处骨折,MSCT技术的敏感性96.43%(54/56),特异性100%(17/17).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误诊1例,可疑7例,余46例仍诊断为阴性.结论 MSCT对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儿童肘关节病例能作出准确的分型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螺旋CT扫描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术(MPR)诊断肩部复杂骨折。方法1996年5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肩部复杂骨折24例,其中肱骨近端移位骨折16例,肩胛盂移位骨折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X线片,15例同时行螺旋CT扫描及SSD和MPR,采用Neer分型法及改良Ideberg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螺旋CT扫描SSD和MPR技术与传统X线片在肩部复杂骨折分型诊断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扫描SSD和MPR技术在肩部复杂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指导作用。结果经手术证实,16例肱骨近端骨折中,Neer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6例;8例肩胛盂移位骨折中,Ⅲ型2例,Ⅳ型3例,Ⅴ型3例。螺旋CT扫描SSD和MPR技术诊断骨折分型正确率为93.3%(14/15),而X线片诊断分型正确率为41.7%(10/2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螺旋CT扫描SSD和MPR资料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螺旋CT扫描SSD和MPR能够在三维空间清晰地显示肩部复杂骨折的全部细节,有助于确定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能帮助理解骨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Colorectal neoplasms always present with thickness of the intestinal wall or a soft tissue mass in the enteric cavity.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advanced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can demonstrate the above signs of the tumor, and the invasive signs of adjacent structure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mbined with three dimensional reformation images, MSCT shows a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that of double contrast barium enema and electronic colonoscope. MSCT is promis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colorectal neoplasms.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26例肩胛骨骨折病人行MSCT扫描,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由三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统一评定。结果 本组26例均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其中发现肩胛骨体部骨折18处,肩胛颈骨折8处,盂缘骨折9处,盂窝骨折5处,肩峰骨折11处,肩胛冈骨折4处,喙突骨折3处;同时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合并锁骨骨折7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13例。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更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情况。三维重建能立体形象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范围和方向。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肩胛骨骨折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肩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Neer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经手术证实20例中Neer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7例,普通X线片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55%(11/22),螺旋CT SSD、MPR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90%(18/2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肿瘤致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肿瘤所致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26例经手术证实肿瘤所致肠梗阻CT表现及三维重建成像(MPR、CPR、MIP、SSD)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对肿瘤所致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96.20%。结论多层螺旋CT及MPR、CPR、MIP、SSD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肿瘤所致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MSCT测量正常成人肝脏体积的价值。方法选择无基础肝病、无引起肝体积变化的其他系统疾病成年人98名,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40岁(n=21)、B组41~50岁(n=22)、C组51~60岁(n=28)、D组61~83岁(n=27),行64层MSCT平扫,采用Syngo Acquisition工作站的Volume软件通过层切法逐层勾画肝脏各叶,由软件自动测算出数据。结果各组间男性尾状叶及肝脏总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左内叶、右前叶及肝脏总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脏总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r=-0.408,P0.01),与体表面积、体质量呈正相关(体表面积:r=0.254,P0.05;体质量:r=0.421,P0.01),而与身高无相关(r=0.15,P0.05)。结论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总体积随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而变化;MSCT测量肝脏体积有助于指导临床对相关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报道1984~1991年间治疗的38例陈旧性孟氏骨折,其中儿童29例,成人9例。分别采用尺骨额状面截骨延长、上尺桡关节成形和骨间膜重建三种新设计的手术方法治疗,经1~7年随访优良率达82.4%,儿童组优良率为89.7%。同时还讨论了三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下肢疾病的54例患者进行MSCTV、超声检查、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SCTV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DSA检出39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MSCTV检出38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超声检出26例患者有下肢静脉疾病。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的敏感度66.67%(26/39),特异度100%(15/15),阳性预测值100%(26/26),阴性预测值53.57%(15/28);MSCTV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敏感度97.44%(38/39),特异度100%(15/15),阳性预测值100%(38/38),阴性预测值93.75%(15/16)。与DSA检查符合率:超声检查为75.93%(41/54),MSCTV为98.15%(53/54)。结论 MSCTV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与DSA的成像结果符合率高,对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平泉 《中国骨伤》2000,13(4):251-252
我院自 1993年~ 1997年来 ,收治膝关节僵硬强直 9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9例中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2 2~ 45岁 ;左侧 3膝 ,右侧 6膝。均骨折 6月至 1年后骨折愈合、膝关节强直 ;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外固定加胫骨结节骨牵引1例、股骨髁骨折“L”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2例 ,螺柱螺钉内固定 1例 ,髌骨骨折钢丝内固定 1例 ,伸直位石膏托外固定2例 ,胫骨平台跟骨牵引 2例。以上 9例膝关节功能为 0°~ 5°~ 10°。2 治疗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大腿根部空气止血带 ,常规消毒铺巾 ,取股前正中纵形切口 ,行股四…  相似文献   

16.
髋臼骨折的创伤机制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创伤机制、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 6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44例采用骨牵引治疗,21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平均4.5年的随访,非手术治疗44例满意率75%,手术治疗21例满意率71.4%。16例骨折移位〉3mm,经牵引后骨折移位〈3mm。7例骨折错位明显,因合并伤严重而放弃手术治疗,其结果均不满意。手术治疗21例,术中发现17例股骨有明显肉眼损伤。结论髋臼骨折的应力求解剖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支气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重建成像技术对支气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110mA,层厚/间隔分别为7.5mm/7.5mm,扫描方式为连续容积扫描(CVS)螺距0.85∶1,每周0.8s。重组层厚2.5mm,间隔2.5mm,后处理方式为容积遮盖重建(SVR)、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内镜(VE)、最小密度投影(Min-IP)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在56例患者的75处支气管病变中,MPR能观察支气管的形态、确定病变位置、范围、邻近组织侵犯程度;SVR显示支气管树的整体形态以及管腔外部特征;VE显示腔内肿块、局限性隆起、管腔狭窄;Min-IP显示一般。结论螺旋CT三维重组能立体直观地显示支气管的形态(畸形)、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可加深对病变的全面和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18.
关节表面骨软骨骨折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表面骨软骨骨折MRI表现。方法研究骨软骨均有创伤的29例膝、踝部病例的MRI片,FSE、EPI和GRE序列成像,常规矢状位、横断面成像,并分析MRI表现。结果29例共34处骨软骨及软骨下均出现形态和内部信号异常,包括骨软骨同时出现压缩断裂、断裂凹陷及不规则撕脱三种类型。关节表面皮质下骨松质内信号异常。结论关节表面的骨软骨骨折MRI表现可分压缩断裂、断裂凹陷及不规则撕脱三种改变,可同时有皮质下松质骨不同程度的骨挫伤。目的探讨关节表面骨软骨骨折MRI表现。方法研究骨软骨均有创伤的29例膝、踝部病例的MRI片,FSE、EPI和GRE序列成像,常规矢状位、横断面成像,并分析MRI表现。结果29例共34处骨软骨及软骨下均出现形态和内部信号异常,包括骨软骨同时出现压缩断裂、断裂凹陷及不规则撕脱三种类型。关节表面皮质下骨松质内信号异常。结论关节表面的骨软骨骨折MRI表现可分压缩断裂、断裂凹陷及不规则撕脱三种改变,可同时有皮质下松质骨不同程度的骨挫伤。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constitutes a great challenge. Not all fracture types can be successfully reconstructed. Indications for a primary joint replacement arise from critical fracture patterns and defined ischemia-predicting criteria in the elderly. Good functional results are received by a soft-tissue preserving surgical technique, a secure tuberosity attachment and accurate soft tissue balancing of the rotator cuff, a correct restoration of height, retrotorsion and offset, and an appropriate aftertreatment. Multicenter studies observed an averaged Constant Murlay Score of 56 to 73.5 points. 79% of the patients had no or only mild pain in the follow up, ROM was acceptable (41.9% Anteversion >90°, 34.7% Abduction >90°). Generally, subjective evaluations are much better than objective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primary humeral head replacement is still relatively high, whereas the 10-year-survival-rate of shoulder hemiarthroplasties was found to be 100%, curre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