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对一组头颈部肿瘤病人口咽部含氵敕液中Epstein-Barr病毒(EBV)DN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如鼻咽癌,恶性淋巴瘤,喉癌,鼻腔鼻窦癌,甲状腺癌等检出阳性率为74.47%;良性肿瘤如喉乳头状瘤,甲状腺瘤等检出阳性率为13.51%;对照组为鼻、咽、喉慢性炎症病人,仅1例结果阳性(7.14%)。结果提示:EBV可能参与了这些癌肿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PCR技术检测大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EB病毒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类大肠肿瘤中是否存在疱疹病毒属中BE病毒的感染,EB病毒是否参与了肿瘤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10例大肠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标本和10例大肠恶性肿瘤病变标本进行EB病毒DNA扩增。结果 在20例病变标本中,EB病毒DNA阳性率为19/20,所得DNA片段为311bp。结论 人类大肠良恶性肿瘤组织及某些称谓癌前病变的组织中存在的EB病毒感染。致病作用可能和宿主细胞之间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3.
用PCR法探讨EB病毒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检出率因地区而异。为调查黑龙江地区胃癌EB病毒核酸的存在情况,我们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特异笥扩增本地区经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组织中EB病毒EBNA1基因区域,结果29例标本中有6例检出EB病毒DNA,且胃癌病理类型均是胃腺癌,提示本地区胃癌特别是胃腺腺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为进一步了解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全面综合调查鼻咽癌病人的免疫功能,应用PCR方法检测鼻咽病人组织块EB病毒DNA,并对处国咽癌病人血清中EB病毒(EBV-VCA/IgA)抗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降解产物(MDA)及数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从鼻咽癌病人鼻咽部活检组织中成功地检测出EB病毒DNA片断。进一步证实了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对鼻咽癌病人血清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B病毒与消化道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双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EB病毒Bam W区的121bp DNA片段,对233份消化道肿瘤和83份消化道良性疾病的内镜活捡标本进行了EB病毒DNA检测。结果消化道肿瘤内镜活检组织中EB病毒阳性率为6.44%(15/233),30例癌旁、远离癌灶5cm以上组织和非肿瘤病交均阴性。结论 消化道肿瘤内镜活检组织中EB病毒感染率低,两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EB病毒致瘤机制的阐明。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检测48例颈淋巴结转移瘤EB病毒DNA,并与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对照。结果,48例标本总阳性率为47.9%,其中17例经鼻咽部活检为鼻咽癌,7例原发性病灶为鼻咽部的转移性未分化癌均为阳性,20例转移性腺癌中仅1例阳性,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皆阴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EB病毒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双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EB病毒Barn W区的121bp DNA片段,用此法对89份食管肿瘤和非肿瘤的胃镜活检标本进行了EB病毒DNA检测。结果:食管癌胃镜活检组织中EB病毒阳性率6.3%(3/48),10例癌旁、远离癌灶5cm以上食管组织和2l例非肿瘤病变均阴性。结论:食管癌活检组织中EB病毒感染率低,两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EB病毒致瘤机制的阐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双温循环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石蜡包埋组织、活检或冰冻组织、患者鼻咽拭子或血液中的EB(Epstein-Barr)病毒DNA。模板DNA制备方法简单,毋需酚提取步骤;双温PCR快速(约需1.5h)、灵敏。目前已初步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病毒DNA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行病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资源证实,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与鼻咽癌(NPC)有密切关系。血清EBV-VCA-IgA,EBV-EA-IgA测定和聚合酶链(PCR)检测组织中EBV-DNA已用于NPC的临床诊断。本文评价上述方法在NPC诊断中的实用价值。85例病人双盲法测定血清EBV-VCA-IgA(I),EBV-EA-IgA(Ⅱ);鼻咽活检组织用PCR法检测EBV-DNA-(Ⅲ)和组织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与大肠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换新  丁彦青  蔡俊杰 《广东医学》2002,23(11):1151-1153
目的:探讨人类大肠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EB病毒感染及EB病毒是否参与了致瘤作用。方法:将130例大肠肿瘤标本分为5个组,其中腺瘤26例,腺瘤伴不典型增生23例,腺瘤癌变22例,结肠癌36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23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和PCR扩增,结果:130例标本中,免疫组化阳性7例,PCR检测阳性26例例,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人类大肠肿瘤组织中存在EB病毒感染,并有可能参与大肠肿瘤的发病过程,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探讨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对宫颈糜烂的影响及摸索最佳的PCR反应条件。方法应用通用引物介导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结果:健康人50例,宫颈糜烂,患者34例,HPV阳性检出率为分别为22.0%和47.2%,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俊杰  蔡庆  朱美财  陈苏民 《医学争鸣》1999,20(7):S018-S019
0 引言 EB病毒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分为A,B2型[1],两者在EBNA2基因编码区的差异最为显著[2].我们设计了一对扩增EBNA2A和EBNA2B基因的通用引物,合成并用地高辛标记分别针对A型和B型扩增片段特异的2种寡核苷酸探针,通过扩增产物与探针的杂交对EB病毒进行分型检测,并应用该方法来研究不同基因型的EB病毒与鼻咽癌的相关性.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株和临床标本 B958细胞,A型EB病毒转化的绒猴B淋巴细胞,空军总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细胞工程室保存.AG876细胞,…  相似文献   

15.
戴克胜  朱振宇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5):298-299,F002
目的:BHRF1的研究对于认识EBV有关肿瘤和其它疾病的发病机理、寻找预防、治疗途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B958细胞DNA为模板,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BHRF1基因,用目的基因内的两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产物长592bp,与预期结果一致,两个酶所切下的四个片段长度也与理想值相符。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PCR方法,成功地获得完整的EB病毒BHRF1基因,从而为该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病人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Y  Gao HY  Feng HX  Deng L  Huang MY  Hu B  Cheng G  Wu QL  Cui NJ  Shao J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982-986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外周血白细胞Epstein-Barr病毒(EBV)DNA水平的变化及癌组织EBV整合状况,探讨这些变化与NPC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0例初诊NPC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75名正常人血浆和外周血白细胞、49例NPC组织及47例鼻咽慢性炎组织EBV-DNA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分析.结果 NPC病人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及检出率分别为82 500拷贝/ml(中位数)和92%,均显著高于治疗后(0拷贝/ml,19%)和正常人(0拷贝/ml,12%)(P<0.05),而NPC病人治疗后和正常人血浆EBV-DNA水平和检出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NPC病人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及检出率(0拷贝/肌动蛋白,24%)与治疗后(0拷贝/肌动蛋白,14%)和正常人(0拷贝/肌动蛋白,16%)三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NPC病人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浆EBV-DNA水平与对应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EBV-DNA(荧光定量PCR法)和EBER1(原位杂交法)在NPC组织检出率均为100%,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组织中EBV-DNA和EBER1检出率(分别为40%和0)(P<0.05).NPC组织EBV-DNA水平为27.8拷贝/肌动蛋白(中位值),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组织(0拷贝/肌动蛋白)(P<0.0001),NPC组织EBV-DNA水平与对应癌组织内EBER1阳性细胞占组织总细胞比率(中位值0.35)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 0.513)(P<0.0001).NPC病人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随临床TNM分期越晚而显著增高(Ⅰ、Ⅱ、Ⅲ、Ⅳ期中位值分别为2500、32 590、86 000和166 200拷贝/ml)(P=0.004).而NPC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在TNM各期均为0拷贝/肌动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NPC病人血浆EBV-DNA水平是反映NPC肿瘤消长情况的灵敏、可靠的指标,可在分子水平对NPC的TNM分期进行补充.NPC病人血浆EBV-DNA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EBV-DNA水平没有相关性,提示血浆EBV-DNA可能来源于肿瘤细胞的裂解释放,并反映病人体内瘤荷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对宫颈糜烂的影响及摸索最佳的PCR反应条件。方法:应用通用引物介导聚合酶链反应法(GP-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结果:健康人50例,宫颈糜烂患者34例,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0%和47.2%,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GP-PCR方法检测HPV具有敏感、特异、便捷、快速、可靠、经济的特点,为病毒感染早期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DN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病毒核酸扩增方法,定量检测儿科以发热为主诉的患儿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阳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结果检测522例间断和/或持续发热患儿,阳性(病毒载量≥50拷贝/ml)102例,阳性率19.5%。病毒载量最高4.44×10^6拷贝/ml,最低4.3×10^2拷贝/ml。阳性病例疾病病种较多。部分阳性病例抗病毒治疗显效。结论静脉血EB病毒DNA检测是可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儿科以发热为主诉的患儿可能有19.5%左右存在EB病毒感染或隐性感染。EB病毒DNA检测阳性患儿应适当抗病毒治疗并随访。  相似文献   

19.
陈世锋  吴红 《医学综述》2007,13(17):1327-1329
EB病毒被认为是一个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因素。EB病毒感染B淋巴细胞后表达病毒抗原,某些病毒抗原与自身成份存在序列同源性,因而针对EB病毒的抗体有可能通过交叉反应对自身成份起作用,从而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另外,EB病毒感染导致某些基因表达异常,抑制感染细胞凋亡,表达异常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实验室血清学试验和DNA检测结果都证实EB病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PCR方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E7转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