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小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先心病手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张宜明  李文芳 《人民军医》1999,42(7):380-380
1997年6月~1998年7月,我们采用微创外科技术,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34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16例,女18例;年龄1~14岁;体重8~37kg,平均15kg。心胸比例0.48~0.57,平均0.52。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3例,均无其他畸形。手术中未发现误诊、漏诊。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沿右腋中线垂直向下切开第3~6肋皮肤8~10cm,下端稍向前斜至腋前线。经第4肋间进胸,显露较满意。在膈神经前剪开心包,缝数根牵引线将心包向胸壁切口牵拉,同时用纱布将肺压在下面。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腺苷在复杂先心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复杂先心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对照组(含血心脏停搏液)、实验组(含血心脏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腺苷)。测定围术期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临床观察心脏停跳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对照组心脏停搏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主动脉开放后对照组CK-MB及cTn-Ⅰ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腺苷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院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进行的微小切口(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52例,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4:1)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40例(合并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合并三尖瓣成形9例),二尖瓣置换9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15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d;术后住院时间54d;术后住院时间510(7.3±1.8)d,无心脏及股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直视心脏手术相比,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少、无胸骨破坏、疼痛轻、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4岁 ,藏族 ,体重 14kg。因活动后胸闷、乏力 2年入院。诊断 :室间隔缺损。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方法 :术前 3 0min肌注咪达唑仑 2mg ,阿托品 0 2mg。诱导静注芬太尼 0 1mg ,维库溴铵 3mg ,行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用芬太尼、维库溴铵、咪达唑仑分次间断静脉注射。Drager 80 8型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CBP期间应用威达 89型心肺机。术中麻醉平稳 ,手术顺利 ,持续时间 3 .5h。术后 2h 4 5min清醒 ,16h拔出气管导管 ,14d痊愈出院。例 2 女 ,5岁 ,汉族 ,体重…  相似文献   

6.
对本院1981—2002年1286例年龄≤5岁的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CC)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时间段分为两组。组I(1981—1997)为管道不定型组(n=883),ECC管道是临时改装的,直径及长度均不等,膜肺使用率17.2%。组Ⅱ(1998—2002)为管道定型组(n=403),ECC选择配置成型的婴幼儿管道,直径6mm,长度100cm,膜肺使用率76.2%。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衡,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结果显示,组Ⅱ与组Ⅰ相比,ECC中晶体预充量和全血预充量以及总液量显著降低(P<0.0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引流量减少(P<0.05)。虽然组Ⅱ的预充血量明显减少,由于规范了ECC管道,两组相比稀释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细Ⅰ死亡17例(1.9%),组Ⅱ死亡6例(1.5%)。提示采用规范的体外循环管道、选用优质婴幼儿膜肺以及减少预充量是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体外循环(CPB)在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10例)和低温组(10例),对比研究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体温、胸腔引流量、血细胞水平等检测指标间的差别。结果常温组CPB时间较低温组短[(37.8±11.5)m in与(50.6±11.9)m in],P<0.05,手术时间也较低温组明显缩短[(2.3±0.5)h与(2.8±0.4)h],P<0.01,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前3 h胸腔引流量和血细胞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体外循环明显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小切口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结果:全组早期死亡3例,死亡串1.28%。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42例患者心内畸形矫正后应用正性肌力药。96.17%(226/235)患者术后4h内拔除气管导管。术后无空气栓塞、神经系统并发症或麻醉死亡病例。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异氟醚复合麻醉是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术中应注意彻底排气、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循环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探讨地级市医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2008-01~2012-01间收治的500例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脏病患者均在全身麻醉CPB下完成,CPB为中低温(28~32℃),中高流量60~80 mL/(kg·min),心肌保护为4℃(1∶4)冷血(BC)、冷晶体停搏液(CC)和康斯特心肌保护液(HTK液),总量20~30 mL(kg·30 min),其中先心病223例,后天性心脏病277例.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40~17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92 min;术后30 d内死亡8例,(1.6%),并发症17例(3.4%),220例随访3~6月均恢复较好.结论 地级市医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选择病例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体外循环管理,重视心肌保护,强调术后处理,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1994~1998年所做的心脏直视手术病例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总结。在这200例中无1例因直接体外循环故障造成严重并发症和死亡者。现就有关预充液成份、心肌保护方法以及体外循环管理等方面情况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术前常规禁食6 h后,给予安定、东莨菪碱行基础麻醉,待入睡后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仙林等静脉注射;后行气管内插管麻醉,控制呼吸频率在(16~20)次/min,调整呼吸参数.再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开胸手术时应加深麻醉.结果除动脉导管未闭外,其余病例均在CPB下完成修补术,手术时间187~624 min,平均(250.67±43.26)min,CPB时间39~312 min,平均(100.23±43.26)min.588例在诱时有12%病人出现血压下降,给予多巴胺1 mg后血压回升,有99例关胸时未见血凝块,给予追加鱼精蛋白30~130 mg后,有61例主动脉开放后电击复律.所有病例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无急性缺氧.结论手术麻醉中必须坚持持续适宜扩容,避免右心负荷过重,纠正酸中毒和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素等综合措施,维持CPB乃至术后的体循环阻力的正常范围和稳定.  相似文献   

12.
自1999—07~08,我们经右胸小切口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4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例病人,男女各2例,年龄6~22岁,平均12.6岁。房间隔缺损(ASD)1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均为膜周部),其中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68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68例,均使用婴儿型膜式氧合器,常温浅低温中流量35例,中低温中低流量19例,深低温低流量10例,深低温停循环4例。采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液58例,4:1含血心肌保护液10例。术中和术后采用超滤技术。结果ECC时间39~1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9~87min,心脏自动复跳率100%,尿量排出满意,ECC过程平稳,均顺利脱机。66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婴幼儿应根据病种及手术难易度采用不同的ECC方法。结合术前血液检查指标采取相应的血液稀释度,使ECC过程趋于生理状况。重视心肌和血液保护,合理应用激素和采用超滤技术,减轻ECC后炎性介子的释放和组织水肿是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2009年2月~8月36例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36例,月龄为1~36个月,平均(10.6±5.3)个月;体重3—10kg,平均(7.2±1.8)kg。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预充液总量为400—550ml。浅低温高流量灌注26例,中低温中流量灌注7例,低温低流量灌注2例,DHCA1例。全部采用4:1含血心肌保护液。中术及术后采用改良超滤结合常规超滤。结果本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26~192min,平均7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109min,平均41min。转中尿量满意,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与CPB相关故障和并发症,心脏全部自动复跳,全部顺利脱机。3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低体重婴幼儿应根据病种及手术方式采取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尽量减少预充量,加强液体出入量平衡的管理,以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脏器保护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石海燕  马浩  王立新  薛炎  邱立成  张晓  王奇 《武警医学》2013,24(10):889-891
 目的 探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外科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共297例月龄≤12个月且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总结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16~122(57.4±13.9)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95 (35. 1±11.3) min,均采用改良超滤+平衡超滤,围术期低心排综合征2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3例,重症肺部感染9例,肾衰竭5例,延迟关胸5例,围术期死亡5例。结论 合理的预充和灌注,采用超滤并重视脏器的保护,是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管理的合理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和评价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用Amplatzer堵闭器对12例先天性心脏患者在局麻或基础加强化麻醉下经导管进行堵闭术,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年龄2~20岁.结果12例患者堵闭1次成功,心脏杂音消失,术后6~12 h下床活动,4~6 d痊愈出院.结论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堵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性、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41岁,歼-8飞行员,总飞行时间2000h。于2005年7月因“体育活动后胸闷、乏力、头晕1年”入住我院。查体:心率7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查心脏彩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轻度)。患者目前病情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但不适合剧烈的体育活动,暂不需手术治疗。结论为飞行不合格。例2,患者男性,31岁,运-7领航员,总飞行时间1000h。2005年1月因住体系医院体检,查心脏彩超:房间隔缺损,有左向右分流。2005年3月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心率72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查心脏彩…  相似文献   

19.
胸腔镜手术麻醉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45例胸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手术开始后行健肺单肺通气,监测循环、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有效处理低氧血症。结果:44例双腔管气管插管到位,术中患肺萎陷,术野显著良好;1例插管后因体位改变,导管脱出;7例单肺通气10-20 min后SPO2下降,均经调整处理后恢复正常。全组病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结论:本组麻醉处理效果满意,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直切口行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修复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21例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患儿,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了室间隔缺损修复术。结果:21例患儿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心脏听诊无杂音,心功能正常。结论:右腋下小直切口手术隐蔽,创伤小,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