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旭平 《广西医学》2003,25(12):2469-2471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猝死 ,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 1 ) 。因此正确认识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分类(2 )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Q波型心肌梗死和 Q波型心肌梗死的一组病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 ST段抬高的和 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2 发病机制2 .1 不稳定 (易破裂 )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Q波、非Q波心肌梗塞共40例,经皮冠脉腔内成型术(PTCA)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或不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冠脉造影评价支架置入术后即刻疗效,随访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冠脉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病变血管术后均达到TIMI 3级血流,平均随访16.4±10.2月(2-30月),不稳定心绞痛组3例心绞痛复发,2例行冠脉搭桥术,1例因拒绝接受进一步介入治疗或外科搭桥术于随访18个月时发生猝死,余全部正常工作、生活.结论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急性Q波心肌梗死(QMI)、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形成凝血酶,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冠状动脉痉挛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形成(血管动力性因素)。UA/AMI其病理生理相同,治疗方法相近,而发病急、部分患者无先兆、危险性大,但可救治的特点,对这类患者早期识别、危险分层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郭庆 《中外医疗》2010,29(12):101-10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而引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Q波心肌梗死(MI)和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丹参酮Ⅱa磺酸钠,为钙离子拮抗剂。我们在治疗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改善临床症状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Q波心肌梗塞(NQMI)、Q波心肌梗塞及缺血性心脏猝死。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而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及非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UA及非Q波心肌梗塞,合成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UCAD)。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  相似文献   

7.
王倩 《中原医刊》2005,32(3):33-34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NQMI)、Q波心肌梗死(QMI)及缺血性心脏猝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最初阶段病人病情严重而不稳定,许多病人死于心室颤动或其他并发症,缺血性事件复发率和病死率最高。现将我院从2001年10月-2003年5月共治疗40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使6个月之内缺血性事件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我们对ACS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80年代以来提出的诊断概念,它涵盖了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由于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时在临床上早期难以鉴别,且它们的关键治疗均在于抗栓,故合并为一个概念被提出。一般分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NSTEMI/UA)。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存在,继而发生了痉挛、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表现在临床上很多病人会进展到明确的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死,故人们在探索积极的治疗方式来延缓疾病的发展。现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表现有以下3种,即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Q波心梗、Q波心梗。其病理生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伴随血小板粘附聚集及血栓形成。目前临床上对UAP、非Q波心梗,主张早期开始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我们近2年采用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方法治疗UAP71例、非Q波心梗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数十年,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认识和治疗已发生显著变化。目前认为,AMI和不稳定心绞痛只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其中的部分,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MI和Q波MI。病理上表现为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机化。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2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7d。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7d。观察治疗30d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Q波心肌梗死、死亡、急性冠脉介入治疗、出血并发症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的作用。我们在60例ACS的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取得疗效,本文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73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n=37)和对照组(n=36).受试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安慰剂,所有患者均静脉应用普通肝素和口服阿司匹林,疗程均为2.0~4.5 d.观察2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临床包括:(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分ST段抬高(Q波型)和下降型(非Q波);(2)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ACS发生机理绝大部分为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不同程度阻塞冠脉所致,其致残致死率很高.糖尿病患者是ACS的高危人群,较非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高2~3倍,其在急性期的预后差.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增加,发生ACS者亦显著增多,是糖尿病人主要致死原因.重视糖尿病患者ACS的治疗对减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非Q波性AMI,是发达国家及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发生血栓阻塞冠状动脉血流所致。他汀类调脂药物的应用能减少冠状动脉新的粥样病变形成并减少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冠心病常见和严重的表现,它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塞与Q波心肌梗塞。处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危险度分层。对前两者的标准治疗仍为阿司匹林与静脉使用肝素,近年也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对该类病人先施行内科治疗抑或立即进行冠脉造影并继以介入性治疗仍有争议,有待大型临床试验阐明。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林  马康华 《重庆医学》2005,34(3):444-446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从不稳定型心绞痛、Q波心肌梗死到冠脉猝死的一组病症,通常发病突然、反复而且转归难以预测.现多数观点认为,它的发生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而与冠脉的狭窄程度无关,斑块不稳定性是导致斑块破裂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投入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上.现在许多实验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组织局部炎症反应活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较高,其结果导致赋予斑块完整性的纤维帽中纤维胶原降解,纤维帽变薄,诱发了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形成,同时在外部触发因素影响下,斑块破裂和/或出现裂隙,激活血小板,诱发血栓形成,产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在这连续演变过程中,降解基质纤维胶原的MMPs是起重要作用的内在因素.因此,研究MMPs在动脉粥样硬块局部的触发机制对稳定斑块和预防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个重要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J波改变与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并探讨心电图伴有J波改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0年住院期间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7例,心电图检查显示J波改变的为J波组共62例,无J波的作为对照组共65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心电图显示有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胸闷、胸痛、恶性心律失常等临床心血管事件较无J波组多(P<0.05)。结论:心电图显示J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情况较差,预后不良,易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处理问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1 什么叫急性冠脉综合征,如何分类?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病症。为便于快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建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分为ST段抬高的和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2 急性冠脉综合征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胸痛或者类似症状的病人,在分诊台由分诊护士交专科医生,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脉搏和体检,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目的是迅速筛选和甄别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避免将非冠心病病人误收入院,最重要的是避免漏诊,将高危病人放走。3 如何诊断和处理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