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热出疹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探讨RFIs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绵阳市近3年发生的21起579例RFIs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的急性期血清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21起RFIs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为麻疹的有15起426例,确诊为风疹2起56例,其它RFIs 4起96例。RFIs的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麻疹发病以冬、春季为主,风疹和其它RFIs发病全部在2月、5月。麻疹发病年龄以4—14岁为主占77.2%,风疹和其它RFIs全部是7—14岁的中、小学生。确诊为麻疹的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52%;不祥的占43.8%;未免疫的占4.2%。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53.3%;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35.7%。结论 RFIs暴发疫情以麻疹为主,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病种的重要手段。调整免疫策略,将复种提前到4岁,可降低麻疹发病率和在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校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569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569例RFIs患者中麻疹IgM阳性258例,阳性率为45.34%;风疹IgM阳性140例,阳性检出率为24.60%。2003年检出率明显高于2001、2002年。RFIs发病以春季为主,麻疹4、5月份最多,占麻疹总病例的55.88%;风疹病例以4~6月份为高峰,占全年风疹总病例的79.8%。麻疹IgM阳性年龄<1岁组和≥20岁组逐年增加;风疹IgM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7~19岁,占风疹IgM阳性病例的77.1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58例,占22.48%无免疫史的95例,占36.82%;免疫史不详者105例,占40.70%。结论:扩大麻疹疫苗接种年龄,加大强化免疫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监测,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对深圳市1998~1999年发热出疹性病例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共检测RFIs 328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54.88%,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9.45%.RFIs病例中麻疹和风疹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夏季.麻疹发病以少年儿童为主,而风疹主要发病对象则出现两个非连续年龄高峰期,分别为儿童高峰期和青少年高峰期.180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占83.89%.结果显示,RFIs病例中以麻疹、风疹为主,其分布也与麻疹、风疹流行特征相似.有必要将RFIs病例血清学监测列入计划免疫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桐乡市2007年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加速控制麻疹风疹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07年的麻疹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RFIs发病以春夏季为主,以3~6月份为高峰,主要在年龄0~4岁组,在254例RFIs病人的血清中,麻疹IsM阳性检出率为24.80%,以3月份最多;风疹为20.08%,以3、4月份为高峰,大部分RFIs病例无或不详疫苗接种史.结论:保持疫苗的高质量的常规免疫,适时的开展强化免疫,加大强化免疫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监测,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379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1997~2000年5月,在该省20个县采集了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379例中确诊为麻疹的192例(50.66%),风疹80例(21.11%),其它RFIs107例(28.23%)。379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44份,阳性率37.99%;风疹IgM抗体阳性40例(10.55%)。RFIs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暴发病例以麻疹为主。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吕蓓  徐慧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56-4558
[目的]了解桐乡市2007年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加速控制麻疹风疹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07年的麻疹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RFIs发病以春夏季为主,主要在年龄0~4岁组,在254例RFIs病人的血清中,麻疹IgM阳性检出率为24.80%,以3月份最多;风疹为20.08%,以3、4月份为高峰,大部分RFIs病例无或不详疫苗接种史。[结论]保持疫苗的高质量的常规免疫,适时的开展强化免疫,加大强化免疫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监测,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6年合肥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对331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5.62%,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3.60%.在出疹后4~14 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病例≥20岁组阳性数最高(33.11%);风疹IgM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3~19岁自(64.4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31例,占20.53%;无免疫史的40例,占26.49%;免疫史不详者80例,占52.98%[结论]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采血与检出率密切相关;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应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麻疹实验室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贵州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es,RFIs)专项监测结果,为RFIs相关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T县、S县、J县、Q县作为监测县。对监测县哨点医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门诊及住院病例中符合RFIs定义的病例进行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检测RFIs病例血清麻疹Ig M抗体。结果 RFIs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0.83/10万。3~7月为RFIs发病高峰。报告的1 077例RFIs涉及19类疾病,其中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为手足口病。各年龄段主要感染的疾病不同:0~4岁以手足口病例为主,5~9岁和10~14岁组风疹疑似病例所占比例最大。RFIs在0~4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达400.04/10万,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14例报告为非麻疹疑似病例的RFIs病例血清麻疹Ig M抗体阳性。结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应是RFIs防控的重点人群,不同年龄段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RFIs疾病进行重点防控。不同RFIs疾病极易误诊,加强医疗机构RFIs病例的综合管理,有助于相关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湛江市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实验室诊断符合率和风疹检测结果,完善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麻疹、风疹的病例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全市送检的血清样本中麻疹和风疹IgM抗体,对检测结果和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室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样本747份,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502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67.20%;在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样本中榆测风疹IgM抗体245份,阳性48例,阳性检出率为19.59%.麻疹发病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的78.29%,风疹发病时间主要在4月和12月;麻疹发病年龄以0~9岁居多,占病例总数的73.31%,风疹发病年龄集中在15~24岁;麻疹、风疹病例的户籍分布均以本市户口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9%以上;麻疹男女比例为1.55:1,风疹男女比例为1.09:1;无免疫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麻疹病例占95.02%,风疹病例占97.92%.结论 近两年,我市麻疹疫情上升较快,说明我市目前还没有形成足够保护易感人群的免疫屏障,全市计划免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应加强对风疹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范治金 《职业与健康》2006,22(6):430-431
目的为进一步降低政和县麻疹发病率,对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探讨RFIs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政和县自2000年以来6起Rns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6起RFIs爆发经血清学证实:1起为麻疹爆发,5起为风疹爆发。RFIs的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乡、村二级医疗单位麻疹监测系统不敏感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时间较长等延误对RFIs爆发疫情控制措施的及时落实。结论麻诊接种率高,复种年龄提前的地区麻疹发病基本处于散发状态,RFIns爆发以学校风疹为主,有条件的县级疾控单位应建立麻疹血清学诊断实验室,加大乡、村二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监督力度,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把风疹纳入常规免疫接种,可加速控制麻疹和减少风疹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2年该区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41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11例,阳性率为46.06%;风疹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为15.77%;其中有4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麻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30岁年龄和8个月-10岁以下年龄,其次是8个月以下婴儿。流行高峰后移至5-9月份。风疹阳性年龄20-30岁组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流行高峰在3-6月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出疹4天后采集的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麻疹49.75%、风疹18.27%)明显高于3天内(麻疹为29.55%、风疹为4.55%)。麻疹、风疹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者占88.29%和92.11%。结论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查漏补,麻疹初免年龄应适当提早。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并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andFeverIllness,RFIs)是以发热、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为了解这一组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利于开展麻疹监测工作,我们于1996年3月~1997年3月,在河南省3个县1个区开展了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麻疹和风疹均表现出春季高发、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农村高于城市、以暴发为主等相似的流行病学特点;暴发病例临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本次调查表明:在麻疹监测工作中,应适时开展血清学诊断工作;应注意加强在乡、村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监测工作;风疹是主要需要鉴别的疾病,应加强对风疹的控制;控制麻疹暴发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张丽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3):310-311
目的探讨天津市塘沽地区发热伴出疹症性疾病(RFIs)病原谱构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9年9月—2010年5月塘沽传染病医院就诊的发热伴出疹性疾病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麻疹、风疹和水痘IgM抗体检测,咽拭标本采用RT-PCR方法分离病毒。结果 243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1.44%,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76%,水痘IgM阳性检出率为4.12%,三者全部阴性者占38.27%。236份咽试标本中麻疹病毒核糖核酸(RNA)阳性62份,风疹病毒RNA阳性27份。塘沽地区RFIs病例主要为20岁以上成人发病,占总病例的87.65%。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无免疫史和不详者占92.80%,风疹和水痘IgM抗体阳性病例均无免疫史。结论目前,塘沽地区发热出疹性疾病以麻疹为主,发病以大年龄组人群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风疹和水痘病例,积极推行疫苗接种是控制麻疹、风疹和水痘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扬州市2008-2010年麻疹、风疹实验室检测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疑似病例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采集发热出疹疑似病例血清490份,其中散发病例4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166例(36.0%);风疹IgM抗体阳性83例(18.0%)。暴发病例3起25份,其中16份风疹IgM抗体阳性,确认均为风疹暴发。全市8个县(市、区)间麻疹确诊病例数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发病均有明显季节性,麻疹发病高峰2~7月,风疹3~6月;不同年龄组麻疹、风疹确诊病例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8-2010年全市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全市均有流行。今后应针对麻疹发病高峰,对高危地区和重点人群进行强化免疫,控制并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4-2010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04-2010年共报告麻疹2 825例,年均发病率为8.12/10万,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以0~3岁组发病率最高,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发病总数的72.92%;全市各县市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本地病例中无免疫史占19.61%,流动病例中无免疫史占31.82%;2004-2010年全市共报告40起麻疹、风疹暴发疫情,均经过实验室确认。结论常规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高易感人群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常州市武进区2005-2014年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中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后发热出疹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的发病情况,为武进区麻疹、风疹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该区2005-01/2014-12接种MCV后出现RFIs的57例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风疹Ig M抗体。结果武进区2005-2014年接种MCV 503 281人次,发生RFIs 57例,年平均报告发生率为11.33/10万,所有RFIs的风疹Ig M均为阴性,麻疹Ig M阳性率为68.42%。病例间无聚集性和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主要集中在8~10月龄,89.47%的病例是首剂。病例发热高峰期为接种后第4~9 d,出疹高峰期为接种后第7~11 d。结论在消除麻疹阶段,应加强对接种MCV后RFIs病例的关注,接种MCV后出现RFIs的原因需要从病毒基因型别上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郴州市2005-201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情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5-2017年来发生的麻疹病例的时间、人群,免疫情况等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结果 郴州市2005-2017年报告麻疹病例3 232例,死亡2例。郴州市麻疹发病呈周期性流行,流行周期为3~4年, 2006年,2009年,2013年,2017年的麻疹发病的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为23.17/10万、13.27/10万、9.87/10万、1.06/10万;麻疹高发季节为4-7月份;散居儿童发病2 089例,占病例总数的64.10%;≤6岁儿童发病2 656例,占病例总数的82.20%; 955名≥8月龄麻疹病例中,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者308例,占32.25%;免疫史不详者353例,占36.96%。 结论 郴州市麻疹疫情呈现下降趋势,加强对麻疹疫情监测,做好适龄儿童的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及时对麻疹疫情做好处置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7年-2013年麻疹、风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防治麻疹、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07年-2013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 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共检测疑似血清标本449份,其中麻疹抗体阳性205份,总阳性率为45.66%;风疹抗体阳性47份,总阳性率为10.47%。麻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9月,呈双峰型;风疹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3月-6月,5月为发病高峰。麻疹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阳性构成比为40.49%;风疹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10岁~30岁,阳性构成比为70.21%。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两年麻疹发病呈现明显回升趋势,麻疹发病年龄呈现向小年龄和大年龄两极移动的趋势,风疹发病以青年居多,建议加强常规免疫规划管理,提高麻疹、风疹疫苗接种率和重点人群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百色市2008—2011年风疹发病情况,为控制风疹流行和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百色市2008—2011年风疹监测资料。结果 2008—2011年全市共报告风疹病例550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出现在4—6月,共报告风疹病例391例,占总病例数的71.09%。男性277例,女性273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0.99;发病年龄集中在5~19岁年龄组,其中又以10~1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8.00%(264/550);报告病例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学生356例(占64.73%)、散居儿童80例(占14.55%)和托幼儿童73例(占13.27%)。共报告风疹暴发疫情12起,发生病例296例,占总病例数的53.82%。结论百色市风疹发病人群以学生和儿童为主,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风疹的监测工作,继续做好风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以控制风疹流行和减少C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2001-2005年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主动搜索等资料,分析潍坊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潍坊市2001-2005年报告风疹129例,年平均发病率3.04/10万,春季发病占80.62%,发病呈高度聚集状态,暴发病例占80.62%,9~17岁人群占75.97%。结论2001-2005年潍坊市风疹病例主要发生于暴发疫情,暴发全部来自学校,暴发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风疹疫苗或接种史不详,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风疹暴发的根本原因;今后应加强在校学生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学校疫情监测,以减少风疹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