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28例正常健康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患者全血低、高切粘度、血浆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的血沉、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血液高粘滞状态可能与骨坏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兴华  赖新生 《针刺研究》2005,30(3):171-17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可能机理。方法:将75例中风性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加西药组。针刺选穴以脑三针、舌三针、百会、通里、三阴交为主,并配以电针。西药以脑活素静脉点滴,并口服尼莫通、阿司匹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结果:在中风性假性球麻痹患者中存在ET、NO异常增高的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前后ET、NO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疗法均可使患者血中的ET含量和NO值显著降低。治疗后三组间的比较则显示,针刺组和针刺加西药组使ET含量和NO值降低的作用均优于西药组,而以针刺加西药组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使患者血中ET含量和NO值降低可能是其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高粘滞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经化验确诊的高粘滞综合征患者43例,于激光治疗一疗程。结果:部分临床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可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善机体粘滞状态。  相似文献   

4.
复方降脂灵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灵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0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自制复方降脂灵胶囊治疗组110例和血脂康胶囊对照组98例,疗程均为8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全血低、中、高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ESR,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脂灵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温灸盒艾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及对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温灸盒艾灸疗法。观察2组疗效及对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液流速改善,全血黏度下降,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沉降率上升(P均0.05)。结论:针刺配合温灸盒艾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可有效恢复脑血流、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治疗率。  相似文献   

6.
刺血治疗对慢性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31例伴有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刺血疗法,旨在观察刺血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检测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液7项量化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切与低切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 全血粘度高切与低切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6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性显著(P<0.05,P<0.01)。结论 刺血疗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异常者的量化指标,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和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加咽后壁点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加咽后壁点刺疗法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早期针刺加咽后壁点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两个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与显效率明显提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刺加咽后壁点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开心胶囊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开心胶囊,对照组32例常规西药治疗.共治疗60d。结果:心电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还原粘度、聚集指数、血沉、硬化指数及血沉方程K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仪部分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下降(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均有下降,但开心胶囊的作用更好。2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对防治伴有糖代谢紊乱的心肌缺血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梁文波  金正男  朴惠顺  金河奎 《中草药》1995,26(11):589-591
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对佐剂关节炎大鼠不同病变时期各连续灌胃给药7d,可使致炎2周和4周大鼠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球压积,纤维变白原含量均明显降低。对血沉,血沉方程K值无显著影响。说明雷公藤是通过影响红细胞和血浆成分两方面来发挥降低血液粘度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中药联合化疗应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7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中药加化疗)和对照组26例(化疗),共治疗3月,观察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缓解率为44.2%、38.5%,差异无显著性(P=0.5227)。对照组CD3 ,CD4 ,CD4 /CD8 ,NK 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部分指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活血中药联合化疗对改善大肠癌术后免疫状态低下和血液高凝状态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刺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针刺加西药治疗4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38例同期采用西药疗法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静脉压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说明针刺与西药协同可明显增高PaO2(动脉血氧分压),降低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0,降低静脉压,降低红细胞比,使全血粘度(高切速及低切速)降低,对血浆粘度的改变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头体针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治疗对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痊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5%,无痊愈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CD发现治疗组使大脑各动脉的流速明显加快,并改变了左右脑血流的失衡状态,针刺前后VM比较P〈0.01。结论头针结合体针对假性延髓麻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寻找针刺对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75例符合标准的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加西药组治疗1个月,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针刺加西药组和针刺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洼田氏饮水试验的临床积分疗效比较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的患者,其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疗效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病情有关.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治疗对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痊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5%,无痊愈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CD发现治疗组使大脑各动脉的流速明显加快,并改变了左右脑血流的失衡状态,针刺前后VM比较P<0.01.结论:头针结合体针对假性延髓麻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治疗对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痊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5%,无痊愈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CD发现治疗组使大脑各动脉的流速明显加快,并改变了左右脑血流的失衡状态,针剌前后VM比较P〈0.01。结论:头针结合体针对假性延髓麻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药并用治疗假性延髓麻痹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50例,对照组48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针刺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2.5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祛风化痰针法对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患者TC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祛风化痰针法对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患者TCD的影响。方法 将137例确诊为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分别给予祛风化痰针法和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静滴加空白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速度(Vm)和收缩期峰值(Sv)都显著增加(P〈0.01),血管搏动指数(PI)则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少有变化。结论 祛风化痰针法有利于降低患者颅内动脉系统的外周阻力,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状况,促进受损脑神经组织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  9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针刺结合穴位注射 ) ,对照组 38例 (针刺疗法 ) ,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4 .2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 ( P<0 .0 1)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临床免疫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52例采用针刺加西药治疗,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调节体液免疫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灸在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0-2005年间收治的中风后合并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药物治疗加针灸治疗的针灸组。针灸组以两组穴位交替运用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针灸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与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加以针灸治疗后会显著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