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体液平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体液平衡的探讨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李欣,陈桂兰,季大玺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保持体液平衡是血液透析疗法治疗终末期肾衰病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一次脱水过多或单位时间内脱水过量则可致病人循环血容量锐减,导致血容量不足,出现低血压休克...  相似文献   

2.
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不论是营养的吸收、运送、废物排泄,还是物质交换、体温调节以及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离不开水这个重要的介质。1人体内水的分布与平衡水在人体内以体液的形式存在,体液约占人体重的60%。根据体液分布的部位不同,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前者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约占体重的40%,后者为介于细胞之间的体液,包括血浆和组织液。在心血管中的称为血浆;存在于心血管之外细胞间隙中的称为组织液,两者分别约占体重的5%和15%。血浆与组织液构成了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体液平衡和微循环动态监测在腹部手术后病人容量状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外科病房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成年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加强监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50例。加强监测治疗组根据2008年英国及爱尔兰外科学会《成年手术病人静脉液体治疗指南》对病人加强体液平衡的动态监测和微循环状态的观察并及时调整液体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病人根据国内诊疗常规及本院以往经验进行常规的监测和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病死率,并对两组脏器功能不全病人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加强监测治疗组病人手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和呼吸功能不全是两组病人脏器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加强对腹部手术后病人容量和微循环状态的动态监测和有效评估有助于及时调整并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液体治疗方案,降低手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腹部手术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2 18例 ,术中均常规置中心静脉测压管 ,现将中心静脉压 (CVP)监测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性 112例 ,女性 10 6例 ,年龄1~ 6 8岁。先天性心脏病中紫绀型先心病 5 8例 ,非紫绀型先心病 12 2例。其中肺动脉高压 18例 ,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 15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2 3例。CVP插管途经上腔静脉 78例 ,途经下腔静脉 140例 ,插管保留时间为 1~ 6d ,平均 3d。2 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2 .1 方法。体外循环术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采用平卧位。清醒后改为斜…  相似文献   

5.
林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236-1238
体外循环术作为心内直视手术的必要手段,在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心外科医生手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非生理性的血液循环,体外循环这一技术,虽使得心内直视手术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也时刻困扰着心脏外科医师.肾功能衰竭作为体外循环严重并发症,使得其死亡率居高不下.本文就体外循环(CPB)术后肾功能监测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术后CVP的监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压(CVP)是测定位于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是评估血容量,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等各类手术及其他危重患者,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体外循环手术110例,期间对患者进行了CVP动态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5—11/2008—04共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54例。经过术后严密的监测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治愈率达100%。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容量控制对腹膜透析患者体液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容量负荷控制对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体液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CAPD治疗患者32例,限制水盐摄入1-3个月,测定限制水盐前后体重、平均动脉压、超滤量、下腔静脉直径(IVCD)等相关指标。结果CAPD患者限制水盐后水肿程度、体重、平均动脉压、透析液糖浓度、透析液糖总量、透析液总剂量、每日平均超滤量及总液体清除量与限制水盐以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IVCD与收缩压值有直线相关关系(r前=0.407,P<0.01;r后=0.413,P<0.01)。限制水盐前后患者的尿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严格限制腹膜透析患者水钠摄入,可降低容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减轻水肿,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下腔静脉直径能精确评估体液负荷状况。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54例术后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例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分别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术后给予严密监测及护理.结果6例发生并发症;2例死亡,余52例均痊愈.提示密切监测术后生命体征、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54例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分别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术后给予严密监测及护理。结果6例发生并发症;2例死亡,余52例均痊愈。提示密切监测术后生命体征、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收治68例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采用自制尿量监测装置进行尿量监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例应用PICCO技术监测治疗体外循环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懿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908-1909
PICCO(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仅用一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的变化。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使危重  相似文献   

14.
从体液变化相当一致的事实出发,把创伤和手术一并讨论是合理的,创伤或术后(统称伤后)体液变化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务须认真掌握,以适合理处理与调整。伤后体液变化主要为水、钠潴留及钾排出增多,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前者可补偿伤后减少的血容量。钾排出增多可防止损伤细胞内钾外释而致钾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该院2014年无菌体液与非无菌体液来源细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应用Whonet5.6软件和SPSS19.0统计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菌体液分离率最高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43%),非无菌体液分离率最高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1%)。无菌体液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氯霉素等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非无菌体液来源的菌株,无菌体液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等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非无菌体液来源的菌株,无菌体液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低于非无菌体液来源的菌株,无菌体液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非无菌体液来源的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菌体液与非无菌体液来源细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存在差异,加强无菌体液细菌耐药性监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进行多部位体温监测,探讨更便捷、更有效反应体温变化的测温方法.方法 对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同时监测腋温(AT)、直肠温(RT)和膀胱温(UT).各记录时点分别为术后入监护室即刻(T0)、入室后4 h(T1)、入室后12 h(T2)、入室后24 h(T3).结果 四个记录时点膀胱温和直肠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腋温和直肠温的正相关性相对较差(P<0.05).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膀胱温监测是一种可行、便捷的体温监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婴幼儿低温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监测及护理,包括术后低体温的护理及术后高温的护理。认为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患儿体温的监测及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陈燮 《齐鲁护理杂志》2000,6(6):430-430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 2 4h内要求血清钾浓度处于正常偏高水平 (4 0~4 5mmol/L) ,如血清钾相对偏低 ,易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 ,术后合理补钾甚为重要。 1991年至 1999年我院共行体外循环心脏术 2 5 0例 ,发生低钾血症 2 6例 ,占 10 4% ,由于补钾及时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5例 ,女 1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2例 ,法乐氏四联症 3例 ,风心瓣膜置换术 7例 ,冠状动脉搭桥术 4例。术后测血清钾值为 3 2~3 9mmol/L。2 低钾血症原因术前长期应用利尿剂 ,虽…  相似文献   

19.
60例体外循环病人在围术期对胃液量、游离酸、总酸度、胃液呈咖啡色、胃潜血及处置进行前谵性监测,并试图探讨与体外循环阻断时间及灌注压的关系。 临床资料 1 本组男3例,女27例,14岁32例,15岁28例,平均年龄16岁。 2 病例选择:房缺14例;单纯室缺13例、室缺合并卵园孔未闭2例、室缺并肺动脉高压2例;法鲁氏四联症8例;右心室双出口3例;动脉导管未闭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了防治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经验。方法:分析了147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及术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结果:术后出血15例,其中儿童患者6例,成人患者9例,术后出血以活动性出血多见,其次为凝血功能障碍。结论:术中严密止血,加强血液保护是防止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