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宇  刘沛 《医学综述》2014,(12):2141-2143
导致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慢性化的因素包括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HBV不能从人体内被清除,就形成慢性化。病毒因素主要是HBV通过多种途径达到的免疫逃逸作用及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等使宿主不能清除病毒;宿主因素主要是免疫耐受或免疫功能低下,使宿主不能产生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而使HBV持续存在于肝细胞内并可保持活动性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以慢性感染多见,我国约有9300多万的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3 000多万人。HBV慢性感染及CHB的形成与机体免疫状况关系密切,作为目前最为强大专职抗原呈递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C)是诱导和开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与调节免疫平衡的关键环节。CHB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肝细胞的损伤与机体免疫状态及免疫应答关系紧密,免疫应答可清除HBV,但也亦导致肝细胞损伤或HBV变异。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在HBV感染中DC发育不成熟与功能障碍是导致HBV感染慢性化与CHB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统计,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慢性HBV感染者近4亿,每年更是有近100万人因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而死亡[1]。根据我国一般人群7.18%的HBsAg携带率估计,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  相似文献   

4.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地区的流行程度有差异。在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000万人[1],并且我国由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比例分别为60%和80%。CHB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等。尽管目前有强效高耐药的抗病毒药物,但仍不能实现CHB的完全治愈。感染HBV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不仅控制病毒复制和清除病毒,还参与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最常见慢性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而乙肝患者超过2800万人。目前对乙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乙型肝炎病毒、人体免疫机制、抗病毒药物等方面,而很少关注患者心理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影响。事实上,CHB作为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在漫长的治疗周期中,患者需要承受来自经济、疾病和社会方面的多重压力…  相似文献   

6.
用胶体金法对204例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肝组织内病毒抗原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慢性无症状肝炎(AsH)与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的肝组织病变不同,但病毒抗原的检出率却无显著差别;AsH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肝组织病变近似,但AsH病毒抗原的检出率却显著高于CHB.这可能与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对病毒抗原在肝组织内的免疫应答低下有关,而肝组织病变可能是对长期感染的组织反应的累积.  相似文献   

7.
邓国华 《北京医学》2012,34(12):1074-107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炎性病变的程度和转归主要取决于病毒因素、肝靶细胞与宿主免疫应答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原因导致的宿主免疫功能降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HBV感染的结局.对于非活动性HBV携带者或处于肝炎恢复期而需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化疗药物的特殊人群,如何有效防范HBV激活(即HBV感染复发)已成为近年来抗病毒治疗的一个热点,尽管免疫抑制剂诱发的HBV激活发生率低于肿瘤化疗或器官移植群体,但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一般将三者的防治措施纳入同一条目与层面.  相似文献   

8.
林芳  冯霞  张国元  闫惠平 《北京医学》2011,33(6):494-49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据报道,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相似文献   

9.
唐海琼 《广西医学》2008,30(1):76-77
乙型肝炎的病毒(HBV)携带者及其慢性持续感染者是乙型肝炎传染的主要来源.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HBV,我国HBsAg携带率0.1%~15%.因此临床上检测HBV标志显得非常重要,血液中的HBsAg仍然是HBV感染的重要标志.目前实验室常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HbsAg携带率达9.75%,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人。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HBV感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尤其是经母婴传播传染给婴儿,新生儿和婴儿感染HBV后,约90%~95%慢性:HB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正病毒性肝炎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因病毒性肝炎死亡为150万例,已高于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每年新发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140万例;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约20亿例,其中2.4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病;在HBV感染者中,估计5%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约1200万例HBV和丁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  相似文献   

12.
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全球约有3.5亿的HBV感染者和约1.8亿的HCV感染者,约57%的肝硬化患者和78%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HBV或HCV慢性感染有关[1]。我国作为HBV感染的高发国家,研究HBV的每个致病环节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成人HBV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HBV和宿主免疫应答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根据1992-1995年间对我国145个疾病监控点抽查的61 720人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人群中慢性HBV的感染率(又称HBsAg携带率)为9.75%.按此估算,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1.2亿,其中约2 000~3 000万为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部分病人最终肝硬化和肝癌[1].患者的结局取决于病毒和宿主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障碍被认为是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仅凭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式,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而难以将其从感染的肝细胞中彻底清除.因此,通过治疗性疫苗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是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一个极有潜力的治疗方式.本文回顾近年来治疗性疫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 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已经有所下降,但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仍然高达9.51%,因为HBV是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所以,近十年发布的美国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指南>,欧洲肝病学会<乙型肝炎处理的共识>,亚太地区的<亚太慢性乙型肝炎共识>,以及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提出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HBV感染后的自然病程极为复杂,它受到许多因素如病毒、宿主的免疫状态以及肝细胞的状态等影响。现在认为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由3个阶段组成,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乙型肝炎)、免疫控制期(HBV非活动复制期)。正确认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对于患者的长期管理以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显示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病情况,特别是那些对抗病毒治疗应答良好的患者。长效干扰素以及新的核苷(酸)类似物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答率以及低耐药率,长期使用可使患者受益。但治疗结局还不能完全满足长期治疗的要求,仍然需要研究新的更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来满足长期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陈阳琴  丁惠国 《北京医学》2014,(12):1050-1052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因此.有必要探讨加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组织损伤及导致其预后不良和抗病毒治疗应答差的危险因素,而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取HBV感染患者7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清HBsAg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随访观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0例患者的动态检测血清HBsAg滴度.结果 HBe抗原阳性者的HBsAg水平高于阴性者(P=0.002);免疫耐受者的血清HBsAg高于免疫活动者(P=0.03).血清HBsAg与HBVDNA呈正相关(r=0.61,P<0.01),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负相关(r=-0.26,P=0.025).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患者的血清HBsAg呈快速下降趋势,而不完全应答的患者的HBsAg下降相对较缓.结论 HBsAg定量值在不同阶段HBV感染者中差异明显,血清HBsAg定量值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相似文献   

19.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4):345-345
1慢性乙型肝炎是HBV感染所导致的免疫介导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免疫介导性疾病,乙肝病毒并不直接损伤肝脏细胞,乙肝病毒感染后所引发的宿主对病毒的清除是导致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结局取决于宿主免疫斑答的强度。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90%以上可自发地清除乙肝病毒;而90%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则转为慢性感染。强烈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是宿主免疫与HBV体内复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临床可产生不同的肝脏疾病谱。HBV感染后,肝细胞的裂解主要是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所致,因此HBV感染后临床产生的不同疾病谱主要归于宿主免疫应答不同。乙型肝炎病毒在宿主强大的免疫压力下易出现变异与逃避清除。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