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OCM入路与双切口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研究分两组,OCM入路组17例,双切口入路组21例。记录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弃拐时间和术后3月Harris评分等。结果:术中、术后出血量OCM入路组较少,但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患腿单足站立时间、弃拐时间OCM入路组明显缩短,但术后3月Harri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OCM入路组的近期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双切口入路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外侧两种不同入路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益都中心医院在2005年2月~2010年6月采用此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的37例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前外侧入路组19例,后外侧入路组18例,均为单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记录每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前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条件允许情况下首先选择前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前外侧入路(orthop 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与常规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OCM组与PLA组,分别对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前与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后放射学检查假体位置等进行对比评估。结果: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24 h、48 h、72 h VAS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输血率,术后1周VAS,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脱位情况发生,OCM组患者1例(0.71%)术中发生股骨距骨折,经钢丝环扎固定处理,随访过程显示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给予DAA与OCM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骨科住院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4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每组患者均为24例。第一组患者采用DAA手术入路,第二组患者采用OCM手术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不同时间段髋关节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第一组手术时间短于第二组;术后3d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第二组;其术后下床时间优于第二组。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对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DAA与OCM手术入路方式对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愈后均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DAA入路对患者早期康复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小切口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置换术22例(24髋);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切口平均长度为9.5 cm,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00 ml.无伤口感染、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骨盆X线片未发现有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迹象,大多数患者1个月后无需持拐辅助行走.结论 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不损伤周围肌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几乎无后脱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SuperPATH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连续97例单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SuperPATH入路(49例)或DAA入路(48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间的手术相关数据和围术期并发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SuperPATH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均明显优于DAA组,两组失血量、输血率和术后肢体长度差无统计学差异;SuperPATH组手术并发症较少。SuperPATH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HS评分均明显高于DAA组(P<0.05),术后1周的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6 h、12 h、1周的VAS评分明显优于DAA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式都有良好疗效。SuperPATH微创入路切口更小,恢复更快,术后短期HHS评分更高,手术并发症较少,可以提供满意的短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6例16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3例23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2 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黏附率及股骨-假体三点固定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 结论 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开展.由于本组观察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陈唏  夏志宏 《安徽医学》2010,31(11):1336-1338
目的探讨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微创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开展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应用小切口技术,从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保留后方关节囊与肌肉完整性,两步法进行股骨颈截骨,合理使用特殊体位及器械安置髋臼及股骨假体。结果 28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5个月,手术切口平均长度9.5cm;术中平均出血量240ml,术后平均引流量90ml;术中1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发现髋臼前缘缺损。下地活动时间平均7d,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值从术前46.2提高为88分。结论 Hardinge入路应用于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筋骨并重”理论的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108例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DAA组46例,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采用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传统后侧入路组62例,采用传统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术后假体角度、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各阶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27个月,平均(25.5±3.2)个月。DA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后侧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早于传统后测入路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后测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81)。DAA组术中、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443,P=0.457);传统后侧入路术中、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优于传统后侧入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传统后侧入路术式,能够避免对关节周围“筋”的损伤,具有减少软组织损伤和加快术后康复的优势,但远期康复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切口双入路手术技法在髋荧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应用价值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有选择性地对2008年3月~ 2010年10月,1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挛缩髋关节的患者采用单切口双入路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年龄56~83岁,平均66.7岁.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OMAC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20~ 21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 560 mL,平均370 mL.该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27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或股神经麻痹、感染、关节假体松动或脱位等并发症.1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伤口延迟愈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22.8±5.6)分提高至(84.2±5.7)分,平均WOMAC评分由术前的56.2分降至术后的42.8分.结论 单切口双入路手术技法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挛缩髋的翻修手术提供一种值得选择的手术技巧,减少对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髋关节显露更充分和局部清创更彻底.  相似文献   

11.
冯建忠 《广州医药》2005,36(4):28-30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出2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25例同期进行的采取外侧入路及20例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月(4个月~2年3个月),微创后外侧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外侧切口及后外侧切口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具有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黄敬敬  牛恒  王震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39-3140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74例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37例)和微创组(37例)。常规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微创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微创组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均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均P<0.05)。与常规组比,微创组术后3个月、6个月、1 a Harris评分较高(均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比,微创前外侧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优化手术情况,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后侧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THR临床应用12例,切口长度7~9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6~24个月随访,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传统手术方式。结论采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确实可行,后侧入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探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前方入路组30例、后外侧入路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随访12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Pa组手术时间(76.5±2.1)min及随访12个月时的Harris评分(93.5±1.2)分均明显高于daa组,但其出血量(365.8±1.3)mL、住院时间(4.8±0.5)d明显高于DA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方入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传统后外侧入路对患者创伤更大,术后康复时间长,但其远期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低位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低位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7位患者18例髋关节进行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仰卧位,自大转子上2 cm为顶向前下切口,纵行切开髂胫束和臀中肌前部着点,由髋关节囊前方分离至髋臼前外缘.不脱位,经股骨颈截骨和取头,处理髋臼植入假体.患髋内收外旋股骨颈基底脱出切口外,股骨扩髓后植入假体.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10.5±2.1)cm.切口长短与体重正相关,髋臼病理改变和翻修者更长.手术时间平均为(101.7±14.6)min,术中出血量110~600ml,平均(302.2±77.3)ml;双侧髋关节置换1例.术后2~5 d患髋均可负重行走.随访7~22个月,Harris评分平均:术前44;术后6个月85.假体位置理想.无并发症.结论:经低位的前外侧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特殊的髋关节拉钩和牵开技术.有创伤小、不损伤臀上神经、假体位置理想、术中可以处理较复杂病理改变、准确测量两侧下肢体长度、术后外展肌有力、早期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DAMIS微创入路和传统前外侧入路对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128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接受DAMIS微创入路(DAMIS组)34例,传统前外侧入路(对照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骨长入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30个月,平均22.4个月。平均切口长度DAMIS组为(9.62±1.53)cm,对照组为(11.87±2.14)cm(t=4.88,P<0.01);手术时间DAMIS组为(168.37±13.54)min,对照组为(172.10±16.81)min(t=0.98,P>0.05);术中出血量DAMIS组为(323.57±91.49)m L,对照组为(475.66±121.73)m L(t=5.69,P<0.01);平均住院时间DAMIS组为(6.50±1.42)d,对照组为(10.40±1.75)d(t=9.84,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DAMIS组从术前(44.60±7.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36±5.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4,P<0.01);对照组从术前(40.91±8.5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58±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P<0.01);两组间末次随访评分(t=9.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假体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骨长入,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和感染。结论:DAMIS同期双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满意,相对于传统前外侧入路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需引流、早期下地活动、恢复快等优点,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9例19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6例26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8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一假体黏附率及股骨一假体三点固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可进一步开展该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方法:1996年7月至2004年7月间本院收治36例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帕金森病患者,对其中2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Hoehn-Yahr方法对患者的帕金森病病情进行分级,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帕金森病分级、等待手术时间、手术入路以及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22例患者获6~78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组(≥80分)14例,可差组(≤79分)8例,优良率为63.6%.优良结果的发生比率:帕金森病分级Ⅰ、Ⅱ、Ⅲ期/Ⅳ期为2.800,等待手术时间1周内/1周后为2.250,手术入路前方/外侧为0.642,后方/外侧为0.375,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为0.578.统计结果表明:帕金森病分级低、等待手术时间短、外侧手术入路和术后较早开始功能锻炼,能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P<0.05). 结论:帕金森病分级、等待手术时间、手术入路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均与功能恢复相关.帕金森病病情较轻者,尽早手术治疗,选用外侧手术入路,术后早期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提高手术疗效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 L,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123±41)m L,平均住院时间为5.7 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Ⅰ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髋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67例(134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行双侧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病程为1年4个月至6年7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80~160 min,术中输血400~1 200 mL.随访时间最长者为6年,最短为术后3个月,平均为2年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9.47±7.26)分增加至术后的(92.16±11.53)分(P<0.01).优66例,良1例.结论 Ⅰ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的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的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