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MRI改良Fischer’s评分法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4例患者(共109个病灶)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Fischer’s评分法及改良Fischer’s评分法按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IR)分级判定良恶性。计算并比较Fischer’s评分法及改良Fischer’s评分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Fischer’s评分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67.9%、84.4%;改良Fischer’s评分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79.2%、89.9%。结论:改良Fischer’s评分法能明显提高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率,且保持了很高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方法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0例,58个病灶,其中恶性32个,良性26个。检查使用Siemens1.5T磁共振仪、专用双穴乳腺表面线圈。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400、600、800、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DWI显示92.3%(24/26)的良性病变和96.9%(31/32)的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4.8%(55/58)。各b值良性组、恶性组和正常组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b=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4276×10^-3mm/s为界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4.6%,准确性为87.9%。结论(1)DWI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非常高。(2)ADC值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有价值的参数。(3)b=1000s/mm^2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平扫、DWI(选用b值为800和1000 s/mm2)及动态增强(DCE).结果:65例患者共发现68处病灶,其中恶性肿瘤37个,良性病灶31个,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b值为800 和1000 s/mm2时,ADC值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恶性肿瘤<良性病灶<正常腺体<囊肿.在这两种b值下,正常腺体、良性病灶及恶性肿瘤的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组织的ADC值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正常腺体和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值为800 s/mm2、ADC值为0.734×10-3~0.760×10-3s/mm2时,以及b值为1000 s/mm2,ADC值为0.724×10-3~0.752×10-3s/mm2时,DWI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均可达到90%.结论: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B值在800和1000 s/mm2之间时,DWI能够较好地鉴别各类病灶.  相似文献   

4.
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可行性,并重点探讨影响DWI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方法:使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阵列线圈对32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9例为良性肿瘤,5例炎性病变,6例恶性肿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另硅胶置入2例。使用体线圈行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5个b值扫描。DWI总的扫描时间40s。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肿瘤均为高信号,计算ADC值可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通过各种扫描参数的合理匹配,可使图像质量的信噪比达到最佳,并减少图像的几何变形。结论:DWI对于检查乳腺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冬女  陈邦文  刘春娥   《放射学实践》2010,25(7):754-756
目的:探讨单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诊断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乳腺肿块的37例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并获得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8个,恶性病灶19个。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良性和恶性病变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12例良性病变在DWI上呈等信号或高信号,但ADC值升高或下降不明显,6例良性病变DWI上呈高信号,ADC值明显下降;19例恶性肿瘤DWI上呈高信号,ADC值明显下降。良性病变组ADC值为(1.474±0.441)×10^-3mm^2/s,恶性病变组ADC值为(1.082±0.160)×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测量在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反映组织细胞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特性,进而对活体组织结构及功能状态进行无创性检测,其在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术前评估、术后复发监测及治疗后反应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就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及成像技术因素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DWI扫描b值分别为400、600、8001、000 s/mm2,测量病灶区域的ADC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b值分别为400、6008、001、000时乳腺癌及良性病变的ADC值,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四组不同b值的良恶性病变分别做ROC曲线,以b=1 000 s/mm2时,AUC最大,诊断价值最高,以ADC值为1.23×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9.8%,准确性为89.9%。结论 DWI结合ADC值测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1例患者(124个病灶)同时行FFDM及DWI扫描,并测量病灶的平均ADC值.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FFDM及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对3种不同腺体类型中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5±0.40)×10- 3 mm2/s及(1.13±0.24)×10- 3 mm2/s,且良-恶、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IDC-DCIS)、脓肿-余各组良性病变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WI及FFDM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0%,81%,DWI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对恶性病变的检出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DWI及FFDM对退化型、中间型、致密型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88%、78%;86%、71%,两者对中间型及致密型病灶的检出率具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4、0.004.结论 DWI对致密型乳腺中病灶检出是FFDM的重要补充,并且对脓肿的显示具有独到价值,ADC值具有良恶性乳腺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ADC)测量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DWI检查采用EPI技术,分别测量乳腺病灶及正常乳腺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ADC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50例中浸润性导管癌34例,黏液腺癌6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癌4例和髓样癌2例。乳腺癌和正常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31±0.06)×10-3及(2.06±0.04)×10-3mm2/s。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乳头状癌及筛状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6,P〈0.05),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及筛状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导管癌与乳头状癌及筛状癌间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1和0.333)。结论:不同类型乳腺癌因病理基础不同,ADC值变化存在一定差异,ADC值测量有助于部分病理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中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最佳界值.资料与方法 对155例患者行不同b值的DWI检查,其中136例选取b值(0,500 s/mm2),122例选取b值为(0,1000 s/mm2).所有病例结果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将DW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结果 两组b值中恶性病变的ADC值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且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均随b值增大而降低.采用非参数法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统计学分析方法确定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界值,应用此界值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56.9%(b=500 s/mm2)、73.6%和80.0%(b=1000 s/mm2).结论 高b值DWI对乳腺病变诊断的特异性高于低b值DWI,是乳腺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序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乳腺癌分别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S-EPI DWI)和rFOV DWI检查,比较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分级、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在其他技术参数相同的条件下,25例rFOV DWI图像质量平均评级为4.96,SS-EPI DWI为4.0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4.413,P<0.01).25例乳腺癌rFOV DWI平均ADC值1.084×10-3mm2/s,SS-EPI DWI平均ADC值1.211×10-3mm2/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856,P< 0.01).结论 rFOV DWI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变形小的优势,可以在乳腺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研究乳腺癌患者病变ADC值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2例女性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45岁)纳入研究,其中恶性组17例,全部为乳腺癌.所有病例均使用Siemens Verio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行常规MRI...  相似文献   

13.
乳腺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80例乳腺病变患者行术前MR扩散、T2*W首过灌注及动态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MRI表现,分析比较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具有显著差异,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89.19%、79.38%;恶性病变T2*W首过灌注最大信号丢失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2%、83.78%、82.61%;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36%、83.78%、79.35%;三者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3%,91.89%、92.39%。结论乳腺MR扩散、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32例BIRADS4类乳腺病变,根据病变血流Adler半定量分级及弹性评分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绘制ROC曲线,比较BI-RADS分类及校正BI-RADS分类.结果 132例病灶中,良性病灶75个,恶性病灶57个.CDF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7.72%,特异度为48.00%,准确度为65.15%;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7.72%,特异度为61.33%,准确度为72.73%.校正BI-RADS分类诊断4类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明显高于BI-RADS分类的0.760 (Z=2.963,P<0.01).结论 CDFI联合UE可以明显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活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与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和5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应用数字化乳腺机行乳腺内外侧斜位、头尾位摄片。采用GE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线圈,DWIb值分别为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测量病灶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钼钯X线发现钙化灶36例,其中乳腺癌16例。4组b值乳腺癌及良性病变,恶性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b=10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诊断价值最高。以ADC值为1.23×10-3 mm2/s作为诊断阈值与钼靶进行比较,乳腺钼钯X线发现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8%、67.7%、54.3%、69.8%;DWI分别为90.0%、59.4%、56.3%、91.1%。结论 DWI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但乳腺X线摄影可以很好地显示钙化灶,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表现,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36个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表现、血流动力学表现及ADC值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分析有意义的恶性征象,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对于肿块性病变,肿块边缘、内部增强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ADC值及1min增强率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不光滑、毛刺征、内部增强不均匀、廓清型曲线、ADC值<1.15×10-3mm2/s、1min增强率>105%为恶性征象。对于非肿块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ADC值及1min增强率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廓清型曲线、ADC值<1.35×10-3mm2/s、1min增强率>75%为恶性征象。肿块和非肿块性病变诊断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3%、84.6%、91.6%、74.6%、85.1%和82.0%、83.3%、91.1%、69.0%、82.4%。结论 DCE-MRI结合DW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乳腺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34例浸润性导管癌,7例黏液腺癌,4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癌)的乳腺癌MRI资料,病例均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及DWI成像,绘制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强化率及峰值强化率,测量病灶ADC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正常对照组ADC值配对配对t检验.结果:动态增强MRI显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Ⅲ型34例(69.3%),Ⅱ型10例(20.4%),Ⅰ型5例(10.2%).浸润性导管癌、黏液腺癌、筛状癌及乳头状癌之间的早期强化率有明显差异(F=3.399,P=0.027<0.05),峰值强化率无明显差异(F=2.241,P=0.099>0.05),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值为37.954,P=0.000<0.05).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早期强化率及ADC值均有明显差异(P=0.042,0.000<0.05).结论:乳腺癌因其病理基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MRI特征,动态增强MRI及ADC值测量对部分病理类型的鉴别可提供一些参考,其中对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准确性以及对急性与非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对3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患者和20例对照者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MRI检查,并用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对所有病例的病变部位均按神经解剖进行准确定位并与患者的症状、体征相联系。结果 DWI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95%和96%。32例中有3例常规MRI检查未发现急性梗塞性。另20例常规MRI检查均显示为多发梗塞,而DWI只显示单个急性病灶,且患者的症状、体征与DWI上显示的病灶相符。结论 DWI对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有很高的准确性,能发现常规T2WI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与非急性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