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临床试验受到关注和重视。从现有已经报道的临床试验来看,须要在证候选择性、疾病评估标准、行为干预控制和疗效评价指标确立等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述评,期望为提高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试验的质量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常常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目前还没有治疗NAFLD的特效药物,唯一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提供生活方式指导以减轻体质量。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凋亡机制参与了NAFLD的形成,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证实,有多种天然药物都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或胰岛素增敏作用,对改善NAFLD疗效显著。总结了近年来常用的10种天然药物防治NAFLD的研究进展,认为未来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天然药物在NAFLN患者中所具有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介绍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在NAFLD治疗中的地位,简述了药物在NAFLD治疗中的种类与价值,总结了改善肠道菌群在NAFLD治疗中的方法与途径,分析了外科手术干预在NAFLD治疗中的临床获益与经济效价。指出加强对NAFLD患者的有效管理可能是未来对该疾病治疗的一个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尿酸代谢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简述了尿酸与NAFLD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尿酸代谢紊乱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直接影响脂肪合成代谢酶的表达及炎症反应等错综复杂的途径影响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指出控制尿酸有望成为NAFLD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的不断增加,公众的重视程度得到提高,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介绍了近5年来,我国在NAFL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无创性诊断、治疗及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等方面重要的研究成果,了解我国的研究现状。指出与国际相比,我国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公众的认知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度等方面;未来还应加强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患者的管理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NAFLD在西方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接近20%~30%。其中约10%的病人会发展成NASH.后者近30%的病人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发生终末期的肝功能衰竭。我国脂肪肝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16%,在肥胖患者中,脂肪肝的检出率高达38%。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一方面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可以通过未折叠氮蛋白反应(URP)促进NAFLD的形成及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另一方面探讨NAFLD的脂质环境,尤其是脂肪酸,又可诱发ERS的发生。从而指出ERS相关信号转导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肠道黏膜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菌储存器官,肠道黏膜屏障包括生物屏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探讨了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肠道生物屏障方面,肠道菌群的异常早于肥胖等代谢异常的发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以影响能量代谢、促进胰岛素抵抗等,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病过程;调节肠道菌群对于治疗NAFLD具有一定疗效。肠道机械屏障功能受损,黏膜通透性增加,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肠道免疫屏障的变化可能与肥胖、代谢紊乱以及肝脏炎症状态相关;肠道化学屏障的改变可抑制肝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可能会导致肝脏TG沉积。指出了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为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以下简称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发病率不断上升,NAFLD的中医药研究也逐渐兴起,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医对NAFLD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取得了新进展.由于不同医家的经验、体会、认识的不同,其辨证思路及用药习惯也存在差异.现对NAFLD的中医药治疗状况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其预后和自然史仍不是非常清楚。由于多数患者长期稳定而无明显症状,因而常不被重视。目前认为,部分脂肪性肝病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肝脏疾病,甚至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一些老年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病史中常有脂肪肝、肥胖症 及2型糖尿病,肝脏疾病则成为他们主要的致死原因,因此对这些患者,其危害性甚至超过糖尿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态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系统阐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道菌群、肠道菌代谢物和肠屏障功能关系,结合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概况,提出调节肠道微生态、维持肠道稳态是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但目前临床上仍没有针对NAFLD的有效治疗方法。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在NAFLD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脂肪酸、糖类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以及维生素在NAFLD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指出NAFLD患者可以通过合理膳食改善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随肥胖流行迅速增加,但特效治疗方法缺乏.首先评述了生活方式修正不同实施策略的可能临床获益、提高干预效果的方法和存在问题;其次简单介绍了减肥手术的适应证和主要研究方向;最后对维生素E、法尼酸X受体激动剂、肠道微生态制剂、多不饱和脂肪酸、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己酮可可碱等几类有前景的药物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目前获得的这些临床证据和来自基础领域的有关研究进展表明:生活方式修正是所有NAFLD患者治疗的基础,但实施方案须要改进以提高干预效果;减肥手术是无禁忌症病态肥胖NAFLD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之一;药物治疗则应选择性用于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人群.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肝病之一,中药治疗NAFLD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减轻肝脏炎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先天免疫和抗肝纤维化等有关。总结了目前中药治疗NALFD作用机制的现有数据,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肝脏脂质蓄积过多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随着NAFLD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其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发病风险也在增加,但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总结了NAFLD中脂质积累、各种相关细胞、蛋白、激素、代谢产物等与肝细胞恶性转化之间关系,以及NAFLD、HCC和脂肪代谢三者间的联系,为临床上预防HCC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和西医在肿瘤治疗方面各有优势,西医注重消灭肿瘤,而中医则注重调变肿瘤和机体。肝癌治疗方面,中医适合于不能耐受手术/介入疗法患者,作为姑息性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治疗,达到促进治疗后的恢复,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实验研究发现,5味中药的“松友饮”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降低肿瘤侵袭,可减少化疗和姑息性切除后的转移,并延长荷瘤鼠生存期,提示这方面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中医理论,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