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22例中重度拇外翻畸形,于第1跖趾关节内侧切口用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同时对第2~5趾畸形行改良Weil截骨术。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足外形得到改善,足拇囊炎消失,患者穿鞋及步态要求均获得较大改善。末次随访时足拇外翻角矫正为(16.62±3.30)°,第1、2跖间角矫正为(10.81±1.68)°,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为(79.09±3.27)分,优2例,良17例,可3例。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明显改善前足外形与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5采用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23例(27足)足拇外翻畸形。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9(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第1跖楔关节均骨性融合,未出现螺钉断裂或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第1跖趾关节外翻角为(16.2±2.4)°,第1、2跖骨间角为(8.5±1.0)°,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为(8.5±1.2)°,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88.2±4.7)分,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第1跖楔关节松弛的中、重度足拇外翻患者效果良好,但该术式对术者要求较高,特别是行近节趾骨近端截骨术时一定要把握截骨的分寸。  相似文献   

3.
Weil截骨治疗(足母)外翻转移性跖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分析Weil截骨治疗(踇)外翻转移性跖痛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至200:5年联合应用第1跖骨基截骨及Weil截骨治疗伴有外侧跖骨头转移性跖痛的中重度外翻17例25足.患足手术前后常规拍摄足正侧位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I-Il跖骨间角(IMA),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术前症状选择第1跖骨基底截骨联合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结果]患者(踇)外翻角(HVA)术前为32°±5.7°,术后为12.8°±3.5°;Ⅰ-Ⅱ跖骨间角(IMA)术前为23.2°±3.7°,术后为10.5°±0.7°;AOFAS评分术前45.6±6.9分,术后86.9±4.6分;Weil截骨术后的跖骨短缩3-8 mm,平均4.5 mm;术后18足跖痛症状完全缓解,7例好转,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正常,无需进一步治疗.[结论] (踇)母外翻术前应综合分析足部的生物力学变化,对伴有外侧转移性跖痛的严重(踇)外翻患者,联合使用第1跖骨基截骨和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单一内侧切口撑开器辅助下行外侧软组织松解联合第1跖骨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1-12—2012-12诊治22例(25足)中重度足拇外翻,于第1跖骨内侧作单一切口,远端延长至第1跖趾关节,撑开器辅助下行外侧软组织松解及Scarf截骨矫正。结果 20例(23足)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截骨愈合时间10-13周,平均11.5周。术前拇外翻角(HVA)30.3°-51.5°(40.0±5.6)°,第1、2跖骨间夹角(IMA)15.0°-21.4°(18.6±1.8)°,AOFAS评分41.7-67.1(55.9±6.0)分;末次随访时HVA 5.8°-21.4°(13.3±4.0)°,IMA 6.2°-12.9°(10.8±1.8)°,AOFAS评分80.5-96.2(87.3±4.6)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撑开器辅助下内侧单切口外侧软组织松解联合Scarf截骨能有效矫正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撑开器辅助下内侧单切口显露清楚、创伤小且外形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重建术第5跖骨头切除成形与不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76足)女性RA致前足中重度畸形患者,依据第5跖趾关节退变情况,行RA前足重建第5跖骨头保留或切除术,分为第5跖骨头保留组(保留组)和第5跖骨头切除组(切除组)。保留组24例,年龄47~81(60.37±8.60)岁;病程13~22(19.00±3.06)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28(23.53±2.47) kg·m-2;中度拇外翻畸形6例(6足),重度拇外翻畸形18例(30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4跖趾关节成形及第5跖趾关节清理术治疗。切除组26例,年龄30~80(58.53±13.70)岁;病程8~25(17.94±3.92)年;BMI为20~28(24.60±2.03) kg·m-2;中度拇外翻畸形4例(4足),重度拇外翻畸形22例(36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2-5跖趾关节跖骨头切除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老年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18例老年拇外翻患者(20足),并对第2~5趾畸形行跖趾关节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应用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末次随访时,矫形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显示HVA和IMA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 0. 001);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足,良17足,可2足,治疗优良率为18/20。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联合跖趾关节成形术可有效矫正老年拇外翻前足畸形,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前足疼痛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骨远端Weil截骨+滑膜切除治疗中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前足畸形的手术方式并对中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15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5例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骨远端Weil截骨、跖趾关节滑膜切除对其进行治疗。通过测量■外翻角(HVA),跖骨间角(IMA),并采用VAS评分和AOF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65±7.12)个月。术前VAS评分(7.00±2.00)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2.00±1.00)分(P0.05);术前AOFAS评分(36.10±7.40)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71.30±3.90)分(P0.05);HVA由术前(55.17±10.91)°纠正至术后(15.16±2.93)°(P0.05);IMA由术前(15.28±4.22)°纠正至术后(10.10±5.76)°(P0.05),出现并发症3例。[结论]在类风湿足的中、晚期,通过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和2~5跖骨的Weil截骨进行关节保留手术可以作为跖骨头切除的替代手术,是前足重建术的有益补充,结合滑膜切除,能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前足的畸形和症状。  相似文献   

8.
背景:Weil截骨术常用于治疗第2-5跖趾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引起的跖痛症,但也经常出现并发症。目的:探讨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第2-5跖趾关节脱位畸形的疗效。方法:2009年至2011年采用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第2-5跖趾关节脱位畸形32足,行45趾截骨。男10足,女22足。患足手术前后常规拍摄足正侧位x线片,测量跖骨长度,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跽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结果:Weil截骨术后跖趾关节畸形恢复正常关系43例,AOFAS评分术前(48.6±7.5)分,术后(85.9±6.5)分;跖骨截骨后短缩2~7mm,平均4.3mm。2例浮趾畸形,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复位后仍有半脱位。1例可折断钉过长疼痛。结论:改良Weil截骨能有效纠正第2-5跖趾关节脱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外侧足趾旋转Weil截骨治疗重度跖内收型拇外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接受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旋转Weil截骨治疗的重度跖内收型拇外翻患者37例(69足),男8例(11足),女29例(58足);年龄67~83(70.03±2.87)岁;左侧3例,右侧2例,双侧3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缓解程度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urgery,AOFAS)前足评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并测量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69足)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 (22.8±0.6)个月。术后7~10(8.00±1.21)周第1跖趾关节处达到骨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术前HVA (44.30±2.84)°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跖趾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加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外翻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外翻23例(38足),并对趾畸形的矫正程度、疼痛症状的改善及行走功能的恢复等进行充分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外翻角(HAV)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MA)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6±2.3)个月,疗效优28足,良8足,可1足,差1足,总优良率达94.7%.结论 跖趾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加跖趾关节成形术能够治疗多种中、重度外翻及合并趾跖关节炎患者,能有效改善足部外形及症状,恢复行走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骨头切除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的手术方式并对中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晚期RA前足畸形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88例;单足65例,双足32例;年龄36~67岁,平均54岁;病程6~32年,平均17年。所有病例存在严重的拇外翻同时合并第1跖跗关节不稳,第2-5跖趾关节脱位及僵硬。采用第1跖列稳定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JSSF(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Foot)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7例患者中失访5例(7足),平均随访37个月(6~52个月),其中1例术后1年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术前JSSF评分(33.2±8.2)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67.3±3.1)分(P<0.01);HVA由术前(50.0±11.8)°纠正至术后(21.2±3.2)°(P<0.01);IMA由术前(15.5±3.6)°纠正至术后(9.7±6.6)°(P<0.01)。发生跖趾关节骨不连4足;术后8~11月摄片发现第1楔骨内高密度改变3足;出现拇内侧切口延迟愈合9足;跖趾关节内固定感染2足;跖跗关节内固定感染1足;第2-5跖趾关节术后16足畸形复发。结论:晚期RA患者的前足病变涉及范围广,畸形严重。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Lapidus术式重建第1跖列的外形及稳定性,跖骨头切除术纠正第2-5跖趾关节畸形的方式重建前足疗效可靠。该术式适用于重度拇外翻合并IMA增大及第1跖跗关节不稳,同时存在第2-5跖趾关节僵硬性半脱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hevron截骨治疗足拇外翻术中切断拇收肌和保留拇收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hevron截骨治疗拇外翻畸形31例39足,术中拇收肌切断组15例20足(A组),保留拇收肌组1 6例19足(B组).结果:A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闻夹角分别改善(16.7±2.0)°、(5.1±0.7)°,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4.4±4.4),术后1足拇趾背内侧出现麻木,2足拇趾外侧麻木,1足出现跖骨头坏死,1足出现截骨端延迟愈合;B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7.1±1.5)°、(5.6±0.8)°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4.0±3.9,1足拇趾背内侧出现麻木.两组比较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vron截骨治疗中度足拇外翻术中切断拇收肌和保留拇收肌的临床疗效相近,但是术中切断拇收肌存在并发症增加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田秀全  樊秋云  王鹏飞 《骨科》2016,7(6):417-419,424
目的 探讨McBride联合Akin截骨治疗合并痛风的轻度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足显微外科于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采用McBride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合并痛风轻度外翻患者疗效.共17例患者(23足),男4例(6足),女13例(17足).对患者采用McBride联合Akin截骨进行治疗.术前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metatarsal angle,IMA)平均为8.0°±1.5°,术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23.5°±5.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前评分,平均为(38.4±7.2)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8个月,平均为26.8个月,截骨处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均一期愈合.患者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消失,未出现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术后IMA平均为5.5°±1.5°,术后HAV平均为12.5°±1.5°,术后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6.2±3.6)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15足为优、7足为良、1足为差,优良率为95.7%(22/23).结论 对于合并痛风的轻度外翻患者,采用McBride联合Akin截骨术,能有效地减小HVA,并较好地解除患者的疼痛,改善足部外形,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udloff截骨术治疗母外翻后出现跖骨短缩、抬高及远端旋转的解决方案.方法 30例正常足,摄足部正侧位X线片,测量第一跖骨的长度及矢状面截骨角.计算在不同截骨条件下跖骨的抬高、短缩及旋前的理论值.根据该理论值,设计Ludloff截骨术的手术方案治疗??外翻.18例23足??外翻患者,如第一跖骨头内旋<3°,行单纯Ludloff截骨术;内旋角度为3°~6°,需行有冠状面截骨角的Ludloff截骨术;内旋角度>6°,行基底在外侧的楔形截骨;其中8足同时行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以矫正跖骨远端关节角.采用??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表及二至五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表(AOF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正常足第一跖骨的长度为4.60~6.90cm,平均(6.09±0.43)cm;矢状面截骨角为20.7°~31.3°,平均25.58°±2.73°.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90~100分18足(78%),80~89分3足(13%),70~79分足2例(9%),评分平均增加36分(术前56分,术后92分);二至五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90~100分5足(22%),80~89分7足(30%),70~79分11足(48%),评分平均增加21分(术前59分,术后80分).结论 根据??外翻患者第一跖骨头不同的内旋角度,选取有冠状面截骨角或有基底在外侧的楔形截骨的Ludloff截骨术,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拇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位置的变化,及其与跖趾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只足(外翻足39只、正常足41只)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正常足籽骨位置,对拇外翻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的距离、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第1跖趾关节功能的评分别行t检验。[结果]正常足、拇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到第2跖骨干的距离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拇外翻足手术前后,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变化、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的位置和跖趾关节评分关系密切,手术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籽骨相对于第2跖骨位置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Akin截骨术能够纠正拇外翻手术中残留拇趾畸形但也存在并发症,总结探讨在拇外翻手术时联合应用Akin截骨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使用指征。 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拇外翻手术时联合应用Akin截骨术48足,软组织手术加Akin截骨术6足,chevon截骨术加Akin截骨术29足,跖骨基底截骨加Akin截骨术8足,第一跖楔关节融合加Akin截骨术5足。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30.3个月,未见拇外翻复发病例。术前拇外翻角为37.2°±8.9°,IMA为16.5°±6.7°;术后拇外翻角为13±6.8°,IMA为8.9°.±4.5°。术前AOFAS评分为(43±10.5)分,术后为(84±7.8)分,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拇外翻手术时,根据趾骨畸形情况联合应用Akin截骨术可以降低拇外翻手术复发率,临床效果确切,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运用Ilizarov技术配合关节成形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性骨破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12月对12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骨破坏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清除跖趾关节周围痛风石后,修整已被破坏的跖趾关节骨端,克氏针临时固定第1跖趾关节,安装第1跖骨Ilizarov支架,第一跖骨基底部骨膜下截骨。术后通过外固定器逐渐延长第1跖骨,以纠正短缩,定期复查X线片,待骨延长完成并达至骨性愈合时拆除外固定架。评估患足跖骨延长、畸形矫正、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48个月,所有病例第一跖骨骨延长和骨矿化均满意,平均延长(11.72±2.60) mm,骨延长指数为25 d/cm,第一跖列骨破坏缺损、短缩得到恢复,关节畸形矫正满意。AOFAS评分由术前(45.58±1.61)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3.33±8.71)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5例,良4例,可3例。[结论]利用Ilizarov技术配合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性骨破坏,新生骨生长良好,使破坏并短缩的第一跖列长度得到恢复,可有效地矫正畸形,改善症状,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04诊治的16例(24足)类风湿性前足畸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矫正足拇外翻畸形,采用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中第2~5趾畸形。结果 15例(23足)获得随访,1例(1足)失访,随访时间平均13(6~20)个月。术后患足畸形获得不同程度改善,足部疼痛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跖侧胼胝体消失。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足拇外翻角、跖骨间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第2天换药时发现第3趾发黑,予以截趾。1足第1跖趾关节不愈合,翻修手术中予以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后18周愈合;其余20足第1跖趾关节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13(10~15)周。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跖骨头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前足畸形手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但该术式是一种挽救性手术而不是解剖重建,难以恢复足部全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采用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24位(26例)轻中度足拇外翻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岁,其中右足14例,左足12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测量足拇外翻角、跖骨间角,并进行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前足评分。术前足拇外翻角20°~40°,跖骨间角小于20°,跖骨远端关节角小于10°。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3个月,足拇外翻角由术前平均31.68°纠正至术后平均14.39°,跖骨间角由术前平均13.77°纠正至术后平均7.98°,AOFAS前足评分由术前平均59.26分改善至术后平均88.35分。术后4例出现内侧关节囊折叠缝合引起的刺激症状,4例出现螺钉尾端刺激症状,但无伤口感染、关节僵硬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Chevron截骨术中期随访结果较好,可有效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去骨赘、跖骨截骨结合拇伸肌腱延长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65足)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小切口在第一二跖骨头间切断拇收肌,松解挛缩跖趾关节外侧关节囊,微型磨钻去除第一跖骨头增生骨赘,微型摆锯斜形截骨,延长拇伸肌腱;结合手法矫正拇外翻角、跖骨间夹角、下移跖骨头,并以"8"字包扎法外固定。手术前后分别拍照,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共矫正37例(65足),术后随访1年,拇外翻外形矫正及恢复足趾正常功能显著,单足优良率达93.85%,患者术后满意率为86.49%。结论采用小切口去骨赘、跖骨截骨结合拇伸肌腱延长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畸形,能较好地矫正前足异常,效果可靠,患者的满意率较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